第10頁
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 作者:孫立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是胡服騎射呢?
戰國時期的趙國地處偏北,北方鄰國大多是胡人部落,他們和趙國常有小的掠奪戰鬥。由於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作戰騎在馬上,動作十分靈活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跑,迅速敏捷。而趙國軍隊雖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為步兵和兵車混合編製,加上官兵都身穿長袍,甲冑笨重,騎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戰中常常處於不利地位。鑑於這種情況,趙武靈王就想向胡人學習騎馬射箭。要學習騎射,必須改革服裝,採取胡人的短衣、長褲服式。
於是,武靈王於公元前302年開始改革。下令在全國改穿胡人的服裝,因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擁護。(圖片:趙武靈王墓)
武靈王在胡服措施成功,接著訓練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軍事裝備,趙國的國力也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北方的軍事強國。
第二,趙國有幾位著名軍事將領,如趙奢、廉頗等,能征善戰,秦國不敢貿然打趙國。從秦送異人為質子也可看出秦不願意和趙的關係搞壞。
秦國不敢輕易打趙國,但是它要擴張勢力,從哪個國家下手呢?
在東方六國中,韓國相對較弱,又與秦接壤,秦國決定先打韓國。公元前262年,秦發兵攻克了野王(今河南省沁陽),切斷了韓國的上黨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和韓國都城南鄭(今河南新鄭)的聯繫。新鄭在鄭州南,上黨在新鄭西北。
上黨郡太守馮亭見與韓國失去了聯繫,就與百姓商議說:現在我們和國都聯繫的通道已經被秦國斷絕了,而秦軍又不斷進逼,韓國已沒有辦法解救我們,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該怎麽辦?我覺得,我們倒不如歸附趙國吧,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的歸附,必然激怒秦國,秦軍肯定打趙國,趙國為抗秦,必然和韓國聯合。韓趙兩國合起來,一定打敗秦國。
上黨百姓都知道秦國軍隊的厲害,害怕秦國,不願意投降,於是同意馮亭的主意。馮亭馬上派人與趙國聯繫,趙國君見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上黨郡,很高興,決定接受。這一下可惹怒了秦國,秦國的目標本來是要占領上黨,怎能容忍趙國中間插手,坐收漁人利?於是決定進攻趙國。顯然,趙國如果不接受上黨,秦還沒有打趙國的計劃。
第12節:第三講 呂不韋是秦始皇的生父嗎(3)
麵對秦國的進攻,趙國隻好迎戰,派老將廉頗率兵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阻止秦軍。長平是從上黨通往邯鄲的咽喉之地,守住長平,就可以保證邯鄲的安全。
廉頗是著名的軍事將領,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到達前線後,觀察了地形,分析了秦趙雙方的形勢,他認為,秦軍雖然勢頭兇猛,銳不可當,但遠道而來,糧草供應困難。於是決定採取以逸待勞的戰術,占據有利地形,堅壁固守,不輕易與秦軍交戰,用拖的辦法削弱秦軍力量。(圖片:廉頗像)
趙國堅守不出的戰術使秦軍一時沒有好招術對付,於是秦與趙軍從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對恃將近三年,雙方不決勝負。秦軍多次挑戰,趙國死守,不出兵迎戰。趙王為此屢次責備廉頗。廉頗仍沒有改變戰術。
秦趙的這種對恃顯然對秦不利,怎麽能讓趙國改變作戰方針,迅速解決戰鬥呢?秦國採取了離間趙國君臣關係的計謀。他們派人到邯鄲散布謠言,說秦軍其實並不怕廉頗,因為廉頗與秦軍相勾結,不想和秦軍作戰。秦軍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這些不著邊際的謠言傳到趙國國君耳朵裏,他想到在此以前他幾次讓廉頗出擊,廉頗都沒有答應,現在又傳說和秦軍勾結,想來想去他竟然相信了傳言!於是下令撤換廉頗,任命趙括取而代之。(圖片:趙括像)
秦王得知趙軍易將,馬上任白起為大上將軍,到長平指揮作戰,並下令有泄漏白起為將者斬首。秦國為什麽任命白起為將?
白起(?—前257年)是秦國著名軍事將領,能征善戰,他指揮的戰鬥屢戰屢勝。白起打仗非常兇狠,對戰敗的一方經常斬盡殺絕,據統計,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165萬。是個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戰爭狂。
再說趙括。趙括原本將門之子,他的父親趙奢是趙國名將。趙括受父親影響,自幼學習兵法,講起兵法時條條是道,口若懸河,自以為非人莫比。其實他隻會紙上談兵,根本沒有實際作戰經驗。可是趙國國君聽信謠言,執意派趙括統帥軍隊抗擊秦軍,為趙軍失敗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趙括到達前線後,一反廉頗的戰術部署,想急於取勝,由堅守不出變為主動出擊,這正中秦軍計謀。
白起麵對趙括魯莽輕敵,決定採取假裝後退,引誘趙軍追擊,然後分割圍殲的戰術。公元前260年八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冒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陷入重圍。
到了公元前260年九月,趙兵已被包圍了46天,沒有糧食吃,士兵飢餓不堪,吃光了所有能吃的東西,甚至出現了自相殘殺,人吃人的慘狀。趙括走投無路,決心做最後一拚,親率精兵出戰,結果被秦軍射殺而死。趙軍大敗,40萬士兵投降。(圖片:長平之戰示意圖)
怎樣處置這40萬降軍?白起對身邊的將領說:“先前我軍已攻克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國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隻留下240個小兵回趙國報信。實際是震懾趙國。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四十五萬人,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殺人之最。 (圖片:長平之戰古戰場遺址)
戰國時期的趙國地處偏北,北方鄰國大多是胡人部落,他們和趙國常有小的掠奪戰鬥。由於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作戰騎在馬上,動作十分靈活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跑,迅速敏捷。而趙國軍隊雖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為步兵和兵車混合編製,加上官兵都身穿長袍,甲冑笨重,騎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戰中常常處於不利地位。鑑於這種情況,趙武靈王就想向胡人學習騎馬射箭。要學習騎射,必須改革服裝,採取胡人的短衣、長褲服式。
於是,武靈王於公元前302年開始改革。下令在全國改穿胡人的服裝,因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擁護。(圖片:趙武靈王墓)
武靈王在胡服措施成功,接著訓練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軍事裝備,趙國的國力也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北方的軍事強國。
第二,趙國有幾位著名軍事將領,如趙奢、廉頗等,能征善戰,秦國不敢貿然打趙國。從秦送異人為質子也可看出秦不願意和趙的關係搞壞。
秦國不敢輕易打趙國,但是它要擴張勢力,從哪個國家下手呢?
在東方六國中,韓國相對較弱,又與秦接壤,秦國決定先打韓國。公元前262年,秦發兵攻克了野王(今河南省沁陽),切斷了韓國的上黨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和韓國都城南鄭(今河南新鄭)的聯繫。新鄭在鄭州南,上黨在新鄭西北。
上黨郡太守馮亭見與韓國失去了聯繫,就與百姓商議說:現在我們和國都聯繫的通道已經被秦國斷絕了,而秦軍又不斷進逼,韓國已沒有辦法解救我們,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該怎麽辦?我覺得,我們倒不如歸附趙國吧,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的歸附,必然激怒秦國,秦軍肯定打趙國,趙國為抗秦,必然和韓國聯合。韓趙兩國合起來,一定打敗秦國。
上黨百姓都知道秦國軍隊的厲害,害怕秦國,不願意投降,於是同意馮亭的主意。馮亭馬上派人與趙國聯繫,趙國君見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上黨郡,很高興,決定接受。這一下可惹怒了秦國,秦國的目標本來是要占領上黨,怎能容忍趙國中間插手,坐收漁人利?於是決定進攻趙國。顯然,趙國如果不接受上黨,秦還沒有打趙國的計劃。
第12節:第三講 呂不韋是秦始皇的生父嗎(3)
麵對秦國的進攻,趙國隻好迎戰,派老將廉頗率兵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阻止秦軍。長平是從上黨通往邯鄲的咽喉之地,守住長平,就可以保證邯鄲的安全。
廉頗是著名的軍事將領,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到達前線後,觀察了地形,分析了秦趙雙方的形勢,他認為,秦軍雖然勢頭兇猛,銳不可當,但遠道而來,糧草供應困難。於是決定採取以逸待勞的戰術,占據有利地形,堅壁固守,不輕易與秦軍交戰,用拖的辦法削弱秦軍力量。(圖片:廉頗像)
趙國堅守不出的戰術使秦軍一時沒有好招術對付,於是秦與趙軍從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對恃將近三年,雙方不決勝負。秦軍多次挑戰,趙國死守,不出兵迎戰。趙王為此屢次責備廉頗。廉頗仍沒有改變戰術。
秦趙的這種對恃顯然對秦不利,怎麽能讓趙國改變作戰方針,迅速解決戰鬥呢?秦國採取了離間趙國君臣關係的計謀。他們派人到邯鄲散布謠言,說秦軍其實並不怕廉頗,因為廉頗與秦軍相勾結,不想和秦軍作戰。秦軍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這些不著邊際的謠言傳到趙國國君耳朵裏,他想到在此以前他幾次讓廉頗出擊,廉頗都沒有答應,現在又傳說和秦軍勾結,想來想去他竟然相信了傳言!於是下令撤換廉頗,任命趙括取而代之。(圖片:趙括像)
秦王得知趙軍易將,馬上任白起為大上將軍,到長平指揮作戰,並下令有泄漏白起為將者斬首。秦國為什麽任命白起為將?
白起(?—前257年)是秦國著名軍事將領,能征善戰,他指揮的戰鬥屢戰屢勝。白起打仗非常兇狠,對戰敗的一方經常斬盡殺絕,據統計,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165萬。是個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戰爭狂。
再說趙括。趙括原本將門之子,他的父親趙奢是趙國名將。趙括受父親影響,自幼學習兵法,講起兵法時條條是道,口若懸河,自以為非人莫比。其實他隻會紙上談兵,根本沒有實際作戰經驗。可是趙國國君聽信謠言,執意派趙括統帥軍隊抗擊秦軍,為趙軍失敗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趙括到達前線後,一反廉頗的戰術部署,想急於取勝,由堅守不出變為主動出擊,這正中秦軍計謀。
白起麵對趙括魯莽輕敵,決定採取假裝後退,引誘趙軍追擊,然後分割圍殲的戰術。公元前260年八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冒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陷入重圍。
到了公元前260年九月,趙兵已被包圍了46天,沒有糧食吃,士兵飢餓不堪,吃光了所有能吃的東西,甚至出現了自相殘殺,人吃人的慘狀。趙括走投無路,決心做最後一拚,親率精兵出戰,結果被秦軍射殺而死。趙軍大敗,40萬士兵投降。(圖片:長平之戰示意圖)
怎樣處置這40萬降軍?白起對身邊的將領說:“先前我軍已攻克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國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隻留下240個小兵回趙國報信。實際是震懾趙國。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四十五萬人,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殺人之最。 (圖片:長平之戰古戰場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