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b1-bis 型坦克 法國坦克。b1 型於 1934 年 3 月定型,但僅有少量生產。 經改進後的 b1bis 型長 6.37 米,寬 2.50 米,高 2.79 米,重 31.5 噸,裝甲 厚 60 毫米。裝有 300 匹馬力的發動機,時速 28 公裏,最大持續行程 180 公 裏。配備有47 毫米半自動炮 1 門,7.5 毫米機槍 1 挺。乘員共 3 人。計有400 輛在法軍中服役。1910 年 5 月西線戰爭中,未發揮應有作用。大部為德軍繳 獲,後供訓練用。另有少量曾在戰鬥法國部隊中服役。
c 型潛艇 蘇德戰爭期間蘇聯主要中型潛艇之一。1931 年該型潛挺首批 下水。先後共有 3 批,至蘇德戰爭爆發時共建成 17 艘。長 77.7 米,寬 6.4 米,水麵排水量 780—840 噸(吃水 4 米),航速水麵約 20 節、水下 8—9 節,續航力水麵航速 10 節時為 8200 海裏、水下航速 3 節時為 135 海裏,裝 備 6 個 533 毫米魚雷發射管(艇首 4 個、挺尾 2 個),100 毫米和 45 毫米火 炮各 1 門,艇員 45 人,自給力 30 晝夜。
c 行動計劃 日軍在印度洋的作戰計劃。1942 年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 部曾計劃進攻錫蘭(今斯裏蘭卡),占領印度並進入紅海,在近東與德軍會 師。但後因軍力所限和德方反應冷淡,作了修訂,成此計劃。主要內容為, 決定派遣航空母艦機動部隊襲擊錫蘭的科倫坡和亭可馬裏英軍海空基地,同 時攻擊活動於孟加拉灣的英國商船隊。1942 年春付諸實施,一度將英海軍逐 出印度洋。參見“科倫坡襲擊戰”和“亭可馬裏襲擊戰”。
c 集團軍群(heersgruppec)1法蘭西之戰中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1939 年組建。李勃任司令。1940 年 5 月,轄維茨勒本指揮的第一集團軍和多爾曼 (f.dol-lman,1882—1944)指揮的第七集團軍,共 17 個師(內 1 個摩托化 步兵師),集結在*馬其諾防線正麵,以佯攻牽製法軍,並協助保障德軍突擊 集團的南翼。同年 6 月兵力增至 24 個師,以第一集團軍在薩爾布呂肯 (sarrebruek)以南突破馬其諾防線,與*a 集團軍群協同合圍近 50 萬法軍。 法國投降後,於蘇德戰爭爆發前調至東線,司令部改生成*南方集團軍群司令 部。2義大利之戰中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1943 年 11 月由*南方集團軍群和 *b 集團軍群合組而成。司令為凱塞林。轄第十和第十四集團軍,共 21 個師 (內 2 個坦克師),分別配置在*古斯塔夫防線和義大利北部沿海地區。曾參 加安齊奧之戰和卡西諾之戰。1946 年春兵力增至 26 個師,同年 4 月 29 日向 盟軍投降。
c-47 型運輸機 美國陸軍航空兵運輸權。其原型為 1936 年道格拉斯公 司製成的*dc-3 型運輸機。用於軍用時機組乘員 3 人,可載 28 名全副裝備的 傘兵或 18 副傷員擔架和 3 名醫務人員,用於運輸軍用物資時可載 2 輛卡車或 任何能進入艙門而重量不超過 3 噸的物資。具有易於起飛和矢速速度小(每 小時 67 英裏)的特點,大戰時廣泛用於美軍各戰場。戰爭後期亦用於拖曳滑 翔機,或改裝(拆除發動機和其他無用之重量)成高速滑翔機(能載 40 名全 副武裝的傘兵,拖航速度可達每小時 290 英裏,高於其本身作為運輸機時的 速度),曾用於諾曼第登陸戰役。
c-56 號潛艇 蘇聯潛艇。為*c 型潛艇之一。1941 年 10 月建成服役。 初編入太平洋艦隊。1943 年 3 月經北方航路調至北方艦隊。先後進行 8 次戰 鬥航行,擊沉敵艦船 13 艘、擊傷 2 艘。1944 年 3 月獲紅旗勳章。翌年 2 月 獲近衛稱號。戰後經北方航路調回太平洋艦隊。1975 年蘇聯紀念衛國戰爭勝 利三十周年時,被永久陳列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市港灣岸台上。
d 計劃 1即“戴爾計劃”。以戴爾(dyle)河第一字母命名。法英對 德防禦作戰計劃的代號。由法軍總司令甘末林提出,在 1939 年 11 月 17 日的 英法最高軍事會議上通過。規定,當德軍取道荷、比發動進攻時,原來沿法、 比邊境布防的法、英軍即應馳往比利時,前出到戴爾河地域,在安特衛普- 勒文(louvain 或譯盧萬)-瓦弗(wa-vre)-那慕爾(namur)-迪南(dinant) 一線迎敵。1940 年 5 月 10 日拂曉德軍發動進攻後,該計劃即付諸實施。英 法軍重兵集團向比利時推進,實際上便利了德軍實現其*《黃色方案》的主要 意圖。2因美軍俚語稱之為“dog 計劃”,故亦稱“獵犬計劃”。1940 年 11 月 12 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呈交羅斯福總統的備忘錄中一項方案的代 號。因備忘錄列舉了 a、b、c、d 四項可供選擇的方案,而意在推薦其中的第 4 項,陸海軍計劃人員又據此擬製計劃送呈,故名。其要點是,美國必須采 取積極措施使英國免於戰敗;一旦美國捲入戰爭,必須集中主要力量在大西 洋對抗德國及其盟國,而在太平洋則應採取守勢;在決定全力參戰前,美國 應加快建立西半球防務,並增強陸海軍力量。還建議美、英兩國立即舉行全 麵的工作會議。1941 年 1 月,該計劃獲得羅斯福主持的白宮會議的批準。在 同年 1 月底至 3 月底的美英參謀會者上,作為美方的戰略要點提交討論,其 精神也體現在後來經修訂的*《彩虹五號計劃》中。
d 集團軍群(heersgrupped)駐守西歐的德軍戰略戰役軍團。1940 年 10 月 25 日組建。司令先後為維茨勒本(1940.10—1942.9)和倫德施泰特(1942.3 —1944.5)。配置在法國境內。1942 年下轄費爾貝爾集群、第一、第七和第 十五集團軍。1943 年 11 月第七和第十五集團軍撥歸新建的*b 集團軍群戰鬥 序列。1944 年 5 月第一集團軍撥歸新建的*g 集團軍群戰鬥序列。其指揮部保 留為德軍西線總司令部。
c 型潛艇 蘇德戰爭期間蘇聯主要中型潛艇之一。1931 年該型潛挺首批 下水。先後共有 3 批,至蘇德戰爭爆發時共建成 17 艘。長 77.7 米,寬 6.4 米,水麵排水量 780—840 噸(吃水 4 米),航速水麵約 20 節、水下 8—9 節,續航力水麵航速 10 節時為 8200 海裏、水下航速 3 節時為 135 海裏,裝 備 6 個 533 毫米魚雷發射管(艇首 4 個、挺尾 2 個),100 毫米和 45 毫米火 炮各 1 門,艇員 45 人,自給力 30 晝夜。
c 行動計劃 日軍在印度洋的作戰計劃。1942 年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 部曾計劃進攻錫蘭(今斯裏蘭卡),占領印度並進入紅海,在近東與德軍會 師。但後因軍力所限和德方反應冷淡,作了修訂,成此計劃。主要內容為, 決定派遣航空母艦機動部隊襲擊錫蘭的科倫坡和亭可馬裏英軍海空基地,同 時攻擊活動於孟加拉灣的英國商船隊。1942 年春付諸實施,一度將英海軍逐 出印度洋。參見“科倫坡襲擊戰”和“亭可馬裏襲擊戰”。
c 集團軍群(heersgruppec)1法蘭西之戰中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1939 年組建。李勃任司令。1940 年 5 月,轄維茨勒本指揮的第一集團軍和多爾曼 (f.dol-lman,1882—1944)指揮的第七集團軍,共 17 個師(內 1 個摩托化 步兵師),集結在*馬其諾防線正麵,以佯攻牽製法軍,並協助保障德軍突擊 集團的南翼。同年 6 月兵力增至 24 個師,以第一集團軍在薩爾布呂肯 (sarrebruek)以南突破馬其諾防線,與*a 集團軍群協同合圍近 50 萬法軍。 法國投降後,於蘇德戰爭爆發前調至東線,司令部改生成*南方集團軍群司令 部。2義大利之戰中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1943 年 11 月由*南方集團軍群和 *b 集團軍群合組而成。司令為凱塞林。轄第十和第十四集團軍,共 21 個師 (內 2 個坦克師),分別配置在*古斯塔夫防線和義大利北部沿海地區。曾參 加安齊奧之戰和卡西諾之戰。1946 年春兵力增至 26 個師,同年 4 月 29 日向 盟軍投降。
c-47 型運輸機 美國陸軍航空兵運輸權。其原型為 1936 年道格拉斯公 司製成的*dc-3 型運輸機。用於軍用時機組乘員 3 人,可載 28 名全副裝備的 傘兵或 18 副傷員擔架和 3 名醫務人員,用於運輸軍用物資時可載 2 輛卡車或 任何能進入艙門而重量不超過 3 噸的物資。具有易於起飛和矢速速度小(每 小時 67 英裏)的特點,大戰時廣泛用於美軍各戰場。戰爭後期亦用於拖曳滑 翔機,或改裝(拆除發動機和其他無用之重量)成高速滑翔機(能載 40 名全 副武裝的傘兵,拖航速度可達每小時 290 英裏,高於其本身作為運輸機時的 速度),曾用於諾曼第登陸戰役。
c-56 號潛艇 蘇聯潛艇。為*c 型潛艇之一。1941 年 10 月建成服役。 初編入太平洋艦隊。1943 年 3 月經北方航路調至北方艦隊。先後進行 8 次戰 鬥航行,擊沉敵艦船 13 艘、擊傷 2 艘。1944 年 3 月獲紅旗勳章。翌年 2 月 獲近衛稱號。戰後經北方航路調回太平洋艦隊。1975 年蘇聯紀念衛國戰爭勝 利三十周年時,被永久陳列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市港灣岸台上。
d 計劃 1即“戴爾計劃”。以戴爾(dyle)河第一字母命名。法英對 德防禦作戰計劃的代號。由法軍總司令甘末林提出,在 1939 年 11 月 17 日的 英法最高軍事會議上通過。規定,當德軍取道荷、比發動進攻時,原來沿法、 比邊境布防的法、英軍即應馳往比利時,前出到戴爾河地域,在安特衛普- 勒文(louvain 或譯盧萬)-瓦弗(wa-vre)-那慕爾(namur)-迪南(dinant) 一線迎敵。1940 年 5 月 10 日拂曉德軍發動進攻後,該計劃即付諸實施。英 法軍重兵集團向比利時推進,實際上便利了德軍實現其*《黃色方案》的主要 意圖。2因美軍俚語稱之為“dog 計劃”,故亦稱“獵犬計劃”。1940 年 11 月 12 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呈交羅斯福總統的備忘錄中一項方案的代 號。因備忘錄列舉了 a、b、c、d 四項可供選擇的方案,而意在推薦其中的第 4 項,陸海軍計劃人員又據此擬製計劃送呈,故名。其要點是,美國必須采 取積極措施使英國免於戰敗;一旦美國捲入戰爭,必須集中主要力量在大西 洋對抗德國及其盟國,而在太平洋則應採取守勢;在決定全力參戰前,美國 應加快建立西半球防務,並增強陸海軍力量。還建議美、英兩國立即舉行全 麵的工作會議。1941 年 1 月,該計劃獲得羅斯福主持的白宮會議的批準。在 同年 1 月底至 3 月底的美英參謀會者上,作為美方的戰略要點提交討論,其 精神也體現在後來經修訂的*《彩虹五號計劃》中。
d 集團軍群(heersgrupped)駐守西歐的德軍戰略戰役軍團。1940 年 10 月 25 日組建。司令先後為維茨勒本(1940.10—1942.9)和倫德施泰特(1942.3 —1944.5)。配置在法國境內。1942 年下轄費爾貝爾集群、第一、第七和第 十五集團軍。1943 年 11 月第七和第十五集團軍撥歸新建的*b 集團軍群戰鬥 序列。1944 年 5 月第一集團軍撥歸新建的*g 集團軍群戰鬥序列。其指揮部保 留為德軍西線總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