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插rlesdegaulle,1890—1970)法國抵抗運動領袖。法蘭西 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1944—1946)。將領。1912 年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參 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曾被俘。戰後一度執教於母校。1925 年任最高軍事委 員會參謀。1927、1936 年兩度在萊茵蘭駐軍中服役,並預見了德國侵略擴張 的威脅。後被升為上校,並為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處成員,其間多次撰文著 書,強調裝甲部隊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第五 集團軍中任裝甲部隊指戴高樂揮官。1940 年初向政府提出各忘錄,力主迅速 發展裝甲部隊。同年 5 月,德國在西線發動閃擊戰後,任第四裝甲師師長, 在阿貝維爾(abbeville)等地阻擊敵軍,屢建戰功。6 月 1 日擺升準將,5 日被任命為國防部和陸軍部次長,兩次赴英,磋商合作事宜。6 月 17 日在得 悉貝當組閣、法國敗降後,逃亡英國。次日在倫敦通過電台發表演說(即* 六·一八演說),號召法國人民繼續抗戰。他領導的*自由法國成為法國抵抗 運動的象徵。10 月,出任在布拉柴維爾成立的*帝國防務委員會主席。1941 年統率自由法國軍隊在歐非戰場英勇作戰。9 月,組成法蘭西民族委員會, 加強對抵抗運動的領導,並逐步和國內抵抗運動建立聯繫。1942 年 7 月,自 由法國更名為戰鬥法國後仍為其領袖。盟軍在北非登陸後,於 1943 年初前往 摩洛哥會晤法國北非民政和軍事最高指揮官吉羅,並於 6 月在阿爾及利亞成 立*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與後者共任主席。1944 年 6 月,就任法蘭西共 和國臨時政府主席,反對美英幹涉法國內政。8 月,*巴黎起義勝利後返回巴 黎。隨即解散法國內地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先後於該年 7 月和 11 月訪問美國 及蘇聯,簽訂《法蘇同盟互助條約》,堅持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立立場。 1945 年春,法國全境獲得解放後,於次年初自動下野。1958 年 6 月,出任法 蘭西第四共和國來屆總理,隨後創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任總統。著有《劍 鋒》、《建立職業軍》、《戰爭回憶錄》等。


    戴維斯  1約瑟夫·愛德華·戴維斯(josephfdwarddavies,1876— 1958)。美國外交官,律師。1901 年威斯康星大學法學院畢業。1916 年任聯 邦貿易委員會主席。1919 年出席巴黎和會,任威爾遜的經濟顧問。1936—l938 年任駐蘇大使。1938—1939 年任駐比利時大使。1940 年任助理國務卿。對蘇 持友好態度,努力改善美蘇關係。1941 年蘇德戰爭爆發後,曾撰寫《關於俄 羅斯的備忘錄》,為美國政府製訂對蘇政策提供依據。1943 年 5 月受命赴蘇 會見史達林,轉達羅斯福要求與史達林會談的建議。1945 年出席波茨坦會 議。同年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列寧勳章。著有《莫斯科出使記》。 2諾曼·赫澤凱阿·戴維斯(normanhezekiahdavies,1878—1944)。美國 外交官。曾在史丹福大學求學。早年在古巴經商。1918 年入財政部任職,曾 任助理部長和財政事務顧問,1920—1921 年任助理國務卿。1931—1937 年為 國際聯盟財政委員會委員。1932—1933 年代表美國出席日內瓦裁軍會議。 1933 年參加世界經濟會議。1935—1936 年任出席倫敦海軍會議的美國代表團 團長。1937 年任布魯塞爾九國公約會議美國代表團團長。積極支持和執行羅 斯福的對外政策,反對孤立主義。1938—1944 年任美國紅十字會和國際紅十 字 會 會 長 , 領 導 了 戰 時 美 國 救 護 工 作 。 1 約 翰 · 巴 頓 · 戴 維 斯 (johnpatondavies,1908—)。美國外交官。生於中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 1931 年進入外交界任職。三十年代曾任駐昆明、瀋陽等地領事。1942 年後任 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政治顧問。對中國國民政府消極抗日表示不滿,主張 聯合一切抗日武裝力量,與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人有過來往。1943 年 6 月 24 日向*史迪威建議派遣使團到延安了解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真實情況。1944 年 12 月到延安,就軍事合作問題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會談。因與駐華大使*赫 爾利發生矛盾,被迫離華,調職駐蘇使館。五十年代初受到美國反動勢力迫 害,被解除公職。著有《揪注龍尾》等。


    戴爾計劃  即“d 計劃”。


    戴-龔甘特(franciswilfreddeguingand,1900—1979)英國將領。桑 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畢業。後入參謀學院深造,1936 年畢業。大戰爆發時 任國防大臣軍事助理。1942 年 2 月任中東地區軍事情報機關首腦,隨後調任 *蒙哥馬利的參謀長。協助蒙哥馬利指揮*英國第八集團軍,參加在北非、西 西裏和義大利的作戰。1944 年 1 月,隨蒙哥馬利調任*盟國第二十一集團軍 群參謀長,參加西歐的戰事至戰爭結束。1946 年以少將銜退役。


    戴高樂-杜魯門會談  1945 年 8 月 22—24 日,戴高樂同美國總統杜魯 門在華盛頓的會談。主要是交換雙方對戰後國際形勢、兩國關係等問題的看 法。戴高樂認為。美、英如在德國重新組織一個中央政權遲早會造成一種威 脅,並主張萊茵河左岸脫離德國管轄,魯爾區置於國際管製之下:杜魯門則 認為,不應誇大德國的危險性,最明智的辦法是維持目前的實際占領狀態。 杜魯門表示,美國不反對法國重返印度支那,戴高樂則同意以新喀裏多尼亞 島的努美阿港為美國海軍基地。最後杜魯門還暗示:如法國要得到美國的貸 款,必須從政府中排除共產黨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