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六畫
[—]
薛嶽(1896—)中國將領。原名仰嶽,字伯陵。保定軍校畢業,北伐戰 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1933 年起先後任國民政府軍第五軍 軍長、北路軍第六路總指揮,參加對中央蘇區的“圍剿”,並尾追長征中的 中央紅軍於湘、黔、滇等省。1935 年授中將銜,次年加上將銜。抗日戰爭爆 發後,任第三戰區左翼軍總司令兼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率部參加淞滬會戰。 1938 年 5 月任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負責滓浦路沿線作戰。1939 年 10 月, 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湖南省政府主席。曾指揮三次* 長沙會戰,重創日軍。1943 年 12 月率部參加常德戰役。1944 年 5 月指揮* 長衡戰役。同年授二級上將銜。日本投降後,主持南礙區受降亭宜。後任徐 州綏靖公署主任。1950 年 4 月去台灣。先後任台灣當局“總統府”戰略顧問 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薄一波(1908—)中國共產黨太行分局副書記,原名書存。1925 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太原地委組織部長。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36 年 8 目 出獄後,在山西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任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書 記,建立*山西犧盟會。建議並幫助閻惕山組建新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決死隊第一總隊政委,率部開赴晉東南,配合八路軍開 民抗日遊擊戰爭和創建大嶽抗日根據地。1938 年 4 月,率部參加晉東南反九 路圍攻。次年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後,將所部編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 歷任太嶽縱隊兼太嶽軍區政委、晉冀魯豫邊區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太嶽 區委書記、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副書記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華北軍區政 委、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國家建委主任、國 務院副總理等。
橘花式特攻機 日本由敢死隊員操縱的自殺飛機,即所謂“肉彈”。太 平洋戰爭末期,日本航空部隊實行特攻戰法,為此改裝或製造結構簡單、操 縱容易、燃料消耗少的特攻飛機。此為其中的一種,由地麵發射起飛,裝有 2 個噴氣推進器,最高時速約 620 公裏,續航距離在 6000 米高度時為 550 公 裏,載有500—800 公斤炸彈 1 枚。與*櫻花式特攻機和*藤花式特攻機構成日 本 3 種主要的海上特攻飛機。
霍爾(samueijohngurneyhoare,1880—1959)英國政務活動家。貴族 出身。受教於哈羅公學和牛津大學。1910 年起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第一 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作為軍事使團成員先後派駐俄國和義大利。1922—1929 年 在兩屆保守黨內閣中任空軍大臣,1931—1935 年任印度事務大臣,1935 年任 外交大臣,因*《賴伐爾-霍爾協定》被披露而於同年 12 月辭職。1936-1937 年任海軍大臣,1937—1939 年任內政大臣,1939—1940 年任掌璽大臣、空軍 大臣,全麵支持*綏靖政策和*《慕尼黑協定》,是張伯倫內閣的核心成員。 1940 年邱吉爾組閣後,轉任駐西班牙大使,1944 年去職,受子爵稱號。著有 《困擾的九年》等。
霍查(enverhoxha,1908—1985)阿爾巴尼亞共產黨領導人。早年在法 國求學。後在法國和比利時工作。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36 年回國後,在科 爾察中學任教,成為當地共產主義小組領導人。1939 年 4 月義大利侵占阿爾 巴尼亞後,積極組織反對法西斯占領者的鬥爭,被當局缺席判處死刑。1940 年春,在地拉那從事地下活動。1941 年 11 月聯合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阿 爾巴尼亞共產黨,被選為臨時中央委員會書記。1942 年 9 月主持貝薩會議, 被選為民族解放總委員會委員。1943 年 3 月被選為阿共中央總書記。5 月當 選為阿爾巴尼亞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同時被任命為民族解放軍總 司令,授予上將軍銜。10 月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稱臨時政府,出任總 理。戰後曾任阿爾巴尼亞武裝力量總司令。部長會議主席,並長期擔任阿爾 巴尼亞勞動黨中央總書記、第一書記。
霍津(1896—1979)蘇聯將領,1915 年入沙俄軍隊服役,參加第一次世 界大戰,升至準尉。1918 年加入俄共(布)黨和紅軍。參加過國內戰爭。1925 和 1930 年先後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和列寧政治學院一長製指揮員訓練 班。歷任師長、軍長和列寧格勒軍區司令。1939 年 1 月—1941 年 7 月,任伏 龍芝軍事學院院長(中將銜).蘇德戰爭前期,歷任副總參謀長、列寧格勒方 麵軍參謀長和司令、第五十四、第三十三和第二十集團軍司令、西方方麵軍 副司令等職。曾參加列寧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庫爾斯克等戰役。1943 年獲上 將銜。翌年 3 月調任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戰後曾任軍事師範學院和軍事 專科學院院長等職。1963 年退役。
霍斯(rudolffranzhob,1900—1947)德國納粹分子,奧斯威辛滅絕營 長官(1940—1945).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土耳其前線服役。戰後成為右翼組 織“誌願兵團”成員。1922 年參加納粹黨。翌年因殺人被判無期徒刑。1928 年大赦獲釋。1934 年加入黨衛隊並成為*黨衛隊骷髏隊成員,在達豪集中營 任職。1940 年獲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銜(相當於上尉),出任新建的奧 斯威辛滅絕營長官。使用*“齊克隆-b”毒氣室,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第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上,供認共殺害 250 餘萬人,1947 年 移交波蘭審判,在奧斯威辛處以絞刑。
[—]
薛嶽(1896—)中國將領。原名仰嶽,字伯陵。保定軍校畢業,北伐戰 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1933 年起先後任國民政府軍第五軍 軍長、北路軍第六路總指揮,參加對中央蘇區的“圍剿”,並尾追長征中的 中央紅軍於湘、黔、滇等省。1935 年授中將銜,次年加上將銜。抗日戰爭爆 發後,任第三戰區左翼軍總司令兼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率部參加淞滬會戰。 1938 年 5 月任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負責滓浦路沿線作戰。1939 年 10 月, 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湖南省政府主席。曾指揮三次* 長沙會戰,重創日軍。1943 年 12 月率部參加常德戰役。1944 年 5 月指揮* 長衡戰役。同年授二級上將銜。日本投降後,主持南礙區受降亭宜。後任徐 州綏靖公署主任。1950 年 4 月去台灣。先後任台灣當局“總統府”戰略顧問 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薄一波(1908—)中國共產黨太行分局副書記,原名書存。1925 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太原地委組織部長。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36 年 8 目 出獄後,在山西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任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書 記,建立*山西犧盟會。建議並幫助閻惕山組建新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決死隊第一總隊政委,率部開赴晉東南,配合八路軍開 民抗日遊擊戰爭和創建大嶽抗日根據地。1938 年 4 月,率部參加晉東南反九 路圍攻。次年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後,將所部編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 歷任太嶽縱隊兼太嶽軍區政委、晉冀魯豫邊區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太嶽 區委書記、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副書記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華北軍區政 委、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國家建委主任、國 務院副總理等。
橘花式特攻機 日本由敢死隊員操縱的自殺飛機,即所謂“肉彈”。太 平洋戰爭末期,日本航空部隊實行特攻戰法,為此改裝或製造結構簡單、操 縱容易、燃料消耗少的特攻飛機。此為其中的一種,由地麵發射起飛,裝有 2 個噴氣推進器,最高時速約 620 公裏,續航距離在 6000 米高度時為 550 公 裏,載有500—800 公斤炸彈 1 枚。與*櫻花式特攻機和*藤花式特攻機構成日 本 3 種主要的海上特攻飛機。
霍爾(samueijohngurneyhoare,1880—1959)英國政務活動家。貴族 出身。受教於哈羅公學和牛津大學。1910 年起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第一 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作為軍事使團成員先後派駐俄國和義大利。1922—1929 年 在兩屆保守黨內閣中任空軍大臣,1931—1935 年任印度事務大臣,1935 年任 外交大臣,因*《賴伐爾-霍爾協定》被披露而於同年 12 月辭職。1936-1937 年任海軍大臣,1937—1939 年任內政大臣,1939—1940 年任掌璽大臣、空軍 大臣,全麵支持*綏靖政策和*《慕尼黑協定》,是張伯倫內閣的核心成員。 1940 年邱吉爾組閣後,轉任駐西班牙大使,1944 年去職,受子爵稱號。著有 《困擾的九年》等。
霍查(enverhoxha,1908—1985)阿爾巴尼亞共產黨領導人。早年在法 國求學。後在法國和比利時工作。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36 年回國後,在科 爾察中學任教,成為當地共產主義小組領導人。1939 年 4 月義大利侵占阿爾 巴尼亞後,積極組織反對法西斯占領者的鬥爭,被當局缺席判處死刑。1940 年春,在地拉那從事地下活動。1941 年 11 月聯合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阿 爾巴尼亞共產黨,被選為臨時中央委員會書記。1942 年 9 月主持貝薩會議, 被選為民族解放總委員會委員。1943 年 3 月被選為阿共中央總書記。5 月當 選為阿爾巴尼亞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同時被任命為民族解放軍總 司令,授予上將軍銜。10 月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稱臨時政府,出任總 理。戰後曾任阿爾巴尼亞武裝力量總司令。部長會議主席,並長期擔任阿爾 巴尼亞勞動黨中央總書記、第一書記。
霍津(1896—1979)蘇聯將領,1915 年入沙俄軍隊服役,參加第一次世 界大戰,升至準尉。1918 年加入俄共(布)黨和紅軍。參加過國內戰爭。1925 和 1930 年先後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和列寧政治學院一長製指揮員訓練 班。歷任師長、軍長和列寧格勒軍區司令。1939 年 1 月—1941 年 7 月,任伏 龍芝軍事學院院長(中將銜).蘇德戰爭前期,歷任副總參謀長、列寧格勒方 麵軍參謀長和司令、第五十四、第三十三和第二十集團軍司令、西方方麵軍 副司令等職。曾參加列寧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庫爾斯克等戰役。1943 年獲上 將銜。翌年 3 月調任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戰後曾任軍事師範學院和軍事 專科學院院長等職。1963 年退役。
霍斯(rudolffranzhob,1900—1947)德國納粹分子,奧斯威辛滅絕營 長官(1940—1945).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土耳其前線服役。戰後成為右翼組 織“誌願兵團”成員。1922 年參加納粹黨。翌年因殺人被判無期徒刑。1928 年大赦獲釋。1934 年加入黨衛隊並成為*黨衛隊骷髏隊成員,在達豪集中營 任職。1940 年獲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銜(相當於上尉),出任新建的奧 斯威辛滅絕營長官。使用*“齊克隆-b”毒氣室,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第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上,供認共殺害 250 餘萬人,1947 年 移交波蘭審判,在奧斯威辛處以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