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塞尼塞(carminesenise,1883—1958)義大利警察首腦。1908 年起在 內務部供職。1922 年追隨墨索裏尼進軍羅馬。三十年代起任全國警察首腦* 博基尼的助手。1940 年 12 月替代博基尼為全國警察首腦,殘酷鎮壓各地民 主人士和反戰運動。1943 年 4 月,因無法阻止北意大罷工的爆發,被解職。 後捲入反對墨索裏尼的活動,參加 1943 年*七月政變,並負責逮捕墨索裏尼, 將他移至外地囚禁。巴多裏奧執政後,曾短期任警察首腦。德軍侵入義大利 後被逮捕,囚於德國。戰後獲釋。
塞雷尼(emiliosereni,1907—1977)義大利反法西斯主義者。初在大 學攻讀農學。1928 年加入義大利共產黨。積極開展反法西斯鬥爭,1930 年被 捅入獄,判刑 15 年。1936 年脫逃去法國,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大戰初期, 法國淪亡後,出版雜誌《士兵的話》,對德國占領軍進行反戰宣傳。1943 年 被納粹逮捕囚禁。翌年獲釋後返回義大利,投身抵抗運動。曾任北意民族解 放委員會委員及倫巴第反法西斯臨時政府主席,領導反對*薩羅共和國和納粹 德國的鬥爭。1945 年起任意共中央委員。1948 年起被選為參議員。
塞雷納(adelchiserena,1895—?)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總書記(1940 —1941)。1921 年加入國家法西斯黨。1932 年進入黨的領導機構。次年任副 總書記。1936 年斯塔拉切去衣索比亞作戰時,負責全部黨務工作。大戰爆 發後,1939 年 10 月任公共工程大臣,負責各地軍事設施的建築。1940 年 10 月任黨的總書記,竭力推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對內實行全國總動員,將意 大利拖入法西斯全麵戰爭。因軍事上的失敗和經濟的危機,1941 年 12 月被 解職。
塞洛高地(seelow)德國北部平原上的高地。位於柏林以東 50—60 公 裏法蘭克福附近。長 20 公裏,寬 4—10 公裏,寓出奧德河河穀 40—50 米, 坡度 30—40°。*柏林戰役中作為德軍第二防禦地帶。1945 年 4 月 16—17 日。蘇軍在此突破德軍防禦,柏林大門隨即洞開。戰後民主德國在此建立了 紀念碑。
塞訥泰斯庫(constantinsǎnǎtescu,1885—1947)羅馬尼亞總理(1944 年),將領。1925—1928 年先後任駐法、英使館的武官。1935 年升為將軍。 1937 年任副總參謀長。1940 年曾率羅馬尼亞代表團赴莫斯科,談判比薩拉比 亞和北布科維納的歸屬問題。1944 年*羅馬尼亞八月起義後,出任總理組成 首屆新政府。同年 9 月與盟國簽署停戰協定,並參加反對納粹德國的戰爭。 對內採取了若幹民主化措施,廢除法西斯法律,恢復 1923 年憲法,解散集中 營,大赦政治犯。但未能進一步滿足人民對民主化的要求。同年 12 月下台。
塞朗諾·蘇納爾(ramónserranosun er,1901—)西班牙外交部長(1940 —1942)。義大利求學期間信奉法西斯主義。後成為佛朗哥的姻親。西班牙 內戰爆發後曾被共和國政府監禁 1 年,後脫逃至佛朗哥叛軍政府中,歷任宣 傳和報刊部長(1937 年)和內政部長(193s 年)。與希特勒和齊亞諾過從甚 密。大戰爆發後,1940 年出任外交部長,任內表麵奉行中立政策,暗地支持 德、意的侵略戰爭。1942 年因內部矛盾被迫去職,1944 年退出政界。
塞羅茨克登陸場 位於納雷夫(narew)河右岸塞羅茨克(serock)地 域。1944 年 9 月 5 日拂曉,蘇聯*白俄羅斯第一方麵軍近衛坦克第一軍所部 在行進間強渡納雷夫河後建立。至 9 日擴大為正麵 25 公裏、縱深 18 公裏。 10 月 4 日,德軍調集 3 個半坦克師和 3 個步兵師實施反突擊,企圖奪回該地 域。該登陸場蘇軍在友鄰的*魯然登陸場蘇軍配合下於 10 月 14 日開始進攻, 恢復並擴大了登陸場,但未能使 2 個疊陸場連接起來。後來在*東普魯士戰役 中起了重要作用。
塞班島登陸戰役 *馬裏亞納群島戰役中美軍實施的主要登陸戰役。按 “征糧者”作戰計劃,美海軍陸戰隊 2 個師和陸軍 1 個師,由 470 餘艘艦艇 和 2000 架飛機掩護和支援,在特納海軍中將率領下,1944 年 5 月底從珍珠 港出發經馬紹爾群島向塞班(saipan)島進發。6 月 11 日開始航空火力準備, 13 日開始艦炮火力準備。15 日淩晨,由*史密斯,霍爾蘭德·麥克蒂爾中將 指揮在塞班島南部海灘登陸。守島日軍約 3.3 萬人,在南雲忠一海軍中將和 第四十三師團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指揮下進行頑抗。美軍以坦克為先導,當 日攻占登陸場,上陸部隊 2 萬人。當晚,日軍 1000 人和 36 輛坦克實施夜襲 反擊,被殲。16 日晚,日軍 500 人和 44 輛坦克再次實施夜襲反擊,亦被殲。 19—20 日,日本海軍在*馬裏亞納海侮戰中失敗,塞班島日本守軍陷於孤立 天援境地。6 月 22 日,美海軍陸戰隊 2 個師開始向北迸擊,陸軍 1 個師則掃 盪南部殘敵。7 月 5 日,日軍被壓縮至島北一隅。次日晚,南雲和齋藤自殺。 7 日淩晨,殘存日軍 3000 人發起自殺性衝鋒,遭全殲。7 月 9 日,美軍占領 全島。此役日軍除 1780 人被俘外均死亡。美軍陣亡 3426 人,傷 1.3 萬人。 美軍占領該島後,有數千名日本島民進行集體自殺或跳崖自盡。在此役中有 1.5(一說 2.2)萬平民死亡,占島民總數的三分之二。該島的失陷使日本喪 失了一個保衛本土的前方基地,直接導致東條內閣在 7 月 18 日倒台。
塞雷尼(emiliosereni,1907—1977)義大利反法西斯主義者。初在大 學攻讀農學。1928 年加入義大利共產黨。積極開展反法西斯鬥爭,1930 年被 捅入獄,判刑 15 年。1936 年脫逃去法國,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大戰初期, 法國淪亡後,出版雜誌《士兵的話》,對德國占領軍進行反戰宣傳。1943 年 被納粹逮捕囚禁。翌年獲釋後返回義大利,投身抵抗運動。曾任北意民族解 放委員會委員及倫巴第反法西斯臨時政府主席,領導反對*薩羅共和國和納粹 德國的鬥爭。1945 年起任意共中央委員。1948 年起被選為參議員。
塞雷納(adelchiserena,1895—?)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總書記(1940 —1941)。1921 年加入國家法西斯黨。1932 年進入黨的領導機構。次年任副 總書記。1936 年斯塔拉切去衣索比亞作戰時,負責全部黨務工作。大戰爆 發後,1939 年 10 月任公共工程大臣,負責各地軍事設施的建築。1940 年 10 月任黨的總書記,竭力推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對內實行全國總動員,將意 大利拖入法西斯全麵戰爭。因軍事上的失敗和經濟的危機,1941 年 12 月被 解職。
塞洛高地(seelow)德國北部平原上的高地。位於柏林以東 50—60 公 裏法蘭克福附近。長 20 公裏,寬 4—10 公裏,寓出奧德河河穀 40—50 米, 坡度 30—40°。*柏林戰役中作為德軍第二防禦地帶。1945 年 4 月 16—17 日。蘇軍在此突破德軍防禦,柏林大門隨即洞開。戰後民主德國在此建立了 紀念碑。
塞訥泰斯庫(constantinsǎnǎtescu,1885—1947)羅馬尼亞總理(1944 年),將領。1925—1928 年先後任駐法、英使館的武官。1935 年升為將軍。 1937 年任副總參謀長。1940 年曾率羅馬尼亞代表團赴莫斯科,談判比薩拉比 亞和北布科維納的歸屬問題。1944 年*羅馬尼亞八月起義後,出任總理組成 首屆新政府。同年 9 月與盟國簽署停戰協定,並參加反對納粹德國的戰爭。 對內採取了若幹民主化措施,廢除法西斯法律,恢復 1923 年憲法,解散集中 營,大赦政治犯。但未能進一步滿足人民對民主化的要求。同年 12 月下台。
塞朗諾·蘇納爾(ramónserranosun er,1901—)西班牙外交部長(1940 —1942)。義大利求學期間信奉法西斯主義。後成為佛朗哥的姻親。西班牙 內戰爆發後曾被共和國政府監禁 1 年,後脫逃至佛朗哥叛軍政府中,歷任宣 傳和報刊部長(1937 年)和內政部長(193s 年)。與希特勒和齊亞諾過從甚 密。大戰爆發後,1940 年出任外交部長,任內表麵奉行中立政策,暗地支持 德、意的侵略戰爭。1942 年因內部矛盾被迫去職,1944 年退出政界。
塞羅茨克登陸場 位於納雷夫(narew)河右岸塞羅茨克(serock)地 域。1944 年 9 月 5 日拂曉,蘇聯*白俄羅斯第一方麵軍近衛坦克第一軍所部 在行進間強渡納雷夫河後建立。至 9 日擴大為正麵 25 公裏、縱深 18 公裏。 10 月 4 日,德軍調集 3 個半坦克師和 3 個步兵師實施反突擊,企圖奪回該地 域。該登陸場蘇軍在友鄰的*魯然登陸場蘇軍配合下於 10 月 14 日開始進攻, 恢復並擴大了登陸場,但未能使 2 個疊陸場連接起來。後來在*東普魯士戰役 中起了重要作用。
塞班島登陸戰役 *馬裏亞納群島戰役中美軍實施的主要登陸戰役。按 “征糧者”作戰計劃,美海軍陸戰隊 2 個師和陸軍 1 個師,由 470 餘艘艦艇 和 2000 架飛機掩護和支援,在特納海軍中將率領下,1944 年 5 月底從珍珠 港出發經馬紹爾群島向塞班(saipan)島進發。6 月 11 日開始航空火力準備, 13 日開始艦炮火力準備。15 日淩晨,由*史密斯,霍爾蘭德·麥克蒂爾中將 指揮在塞班島南部海灘登陸。守島日軍約 3.3 萬人,在南雲忠一海軍中將和 第四十三師團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指揮下進行頑抗。美軍以坦克為先導,當 日攻占登陸場,上陸部隊 2 萬人。當晚,日軍 1000 人和 36 輛坦克實施夜襲 反擊,被殲。16 日晚,日軍 500 人和 44 輛坦克再次實施夜襲反擊,亦被殲。 19—20 日,日本海軍在*馬裏亞納海侮戰中失敗,塞班島日本守軍陷於孤立 天援境地。6 月 22 日,美海軍陸戰隊 2 個師開始向北迸擊,陸軍 1 個師則掃 盪南部殘敵。7 月 5 日,日軍被壓縮至島北一隅。次日晚,南雲和齋藤自殺。 7 日淩晨,殘存日軍 3000 人發起自殺性衝鋒,遭全殲。7 月 9 日,美軍占領 全島。此役日軍除 1780 人被俘外均死亡。美軍陣亡 3426 人,傷 1.3 萬人。 美軍占領該島後,有數千名日本島民進行集體自殺或跳崖自盡。在此役中有 1.5(一說 2.2)萬平民死亡,占島民總數的三分之二。該島的失陷使日本喪 失了一個保衛本土的前方基地,直接導致東條內閣在 7 月 18 日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