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鄉運動 日、汪在華中、華南淪陷區進行的所謂軍事、政治、經濟、 思想“總體戰”。1941 年初,日本侵略軍為強化對華中占領區的統治,決定 在長江下遊地區進行“清鄉”。5 月,汪偽政府成立了“清鄉委員會”,由 汪精衛兼任委員長,汪偽特工總部主任*李土群任秘書長。7 日 1 日首先在蘇 南 10 縣進行。先行“軍事情鄉”,日汪軍警聯合對新四軍、遊擊隊活動區進 行“掃蕩”,以梳篦、拉網等戰術,分進合擊,增設據點;繼施“政治清鄉”, 成立偽警察和保安武裝,推行保甲連坐製度,建設所謂“和平反共建國模範 區”;再行“經濟清鄉”和“思想清鄉”,將“清鄉區”變成龐大的集中營。 1942 年春至 1943 年夏,其重點推向太湖東南地區、上海郊區和蘇淮特別區。 隨後又在鎮江地區、蘇北地區、杭州地區以及廣東、安徽等地進行所謂“強 化清鄉”、“限期清鄉”。在人民抗日力量打擊下,“清鄉運動”遭到失敗。
清津戰役 *蘇日戰爭中蘇軍發動的登陸戰役,*遠東戰役的組成部分。 1945 年 8 月 13—16 日,由蘇聯*太平洋艦隊實施。蘇軍首先於 8 月 11—12 日攻占朝鮮北部港口雄基和羅津,隨後於 13 日派偵察先遣支隊登陸重要海軍 基地清津港,同市內日軍展開戰鬥。14—15 日,蘇軍主力分兩個梯隊相繼登 陸,在航空兵支援下於 16 日解放清津市,切斷了駐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日 軍與日本本土的海上通道。
清洗合作主義分子運動 大戰後期法國抵抗力量懲處賣國賊的活動。 大戰期間,自 1943 年秋至 1944 年 6 月,共有 2500 餘名法西斯分子。合作主 義分子被處決。從 1944 年 6 月 6 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到法國解放,又有約 10 萬合作主義分子被逮捕,其中 1 萬被人民自發處決,4 萬受審。1944 年 11 月成立法國高等法院,首批受審 108 起案件,判決死刑 8 件,但執行的僅 3 人。軍事法庭和各地法庭又有 6763 起判決死刑,但執行的也僅 767 起。全法 先後共審理 124751 案,其中 24116 人被判監禁。
清 洗 法 西 斯 主 義 最 高 委 員 會 (supremmis- sionepeepurazionedelfascismo)義大利清洗法西斯主義的領導機構。 1944 年 5 月,巴多裏奧在社會輿論壓力下,頒布清洗法西斯主義的法令。1944 年 7 月,博諾米出任首相後,建立負責取消對前政治犯的判決、懲治法西斯 罪行、使行政機構非法西斯化和沒收法西斯分子財產的 4 個委員會,並任命 斯福爾紮為負責這一事務的最高委員。博諾米第二屆內閣時,清洗速度放慢。 帕裏組閣後,南尼出任最高委員,重新取得進展。但德加斯佩利執政後不久 即宣布六赦,停止清洗,各委員會亦告解散。
淞滬會戰 亦稱“上海戰役”。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上海地區抗擊 日軍侵略的戰略性戰役。*七七事變後,日軍決定進攻華北的同時,實施華東 作戰,以圖一舉占領上海、南京,迫使中國政府屈服。l937 年 8 月上旬,駐 滬日軍(約 1.5 萬人、艦艇 30 餘艘、飛機 100 多架)不斷挑釁。8 月 13 日 日海軍陸戰隊從虹口租界向寶山路一帶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奮起反擊。14 日 中國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中國空軍轟炸上海日海軍陸戰隊司 令部和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15 日日本下令編組上海派遣軍(鬆井石根為司 令官);同日,蔣介石下達全國動員令和戰鬥序列,中國*第三戰區(司令長 官馮玉祥)以第九集團軍(5 個師)駐守上海市區、第八集團軍(4 個師)駐 守杭州灣北岸保障上海右翼、第十集團軍(5 個師)駐守浙東沿海防止日軍 登陸、另 1 個軍和 1 個師分駐長江口南北岸保障上海左翼。15—17 日張治中 指揮第九集團軍實施反擊,進至閘北、虹口及楊樹浦一線。16 日中國海軍以 魚雷擊傷日旗艦出雲號。中國空軍亦連續出擊,擊落日機 46 架。18 日因國 際調停,中方一度停止進攻,但日方拒絕。日中國空軍在長江口炸沉日巡洋 艦 1 艘。20 日中國軍隊突破日軍防線進抵匯山碼頭,後因傷亡大被迫停止。 此時,日軍從本上增援主力已達。23 日淩晨,日軍 2 個師團在吳淞和川沙登 陸,隨後向寶山、月浦、羅店、瀏河一線突擊,威脅上海的左翼。第三戰區 以新編成陳誠為總司令的第十五集團軍抗擊。9 月中旬,日大本營決定將侵 華戰爭的主要作戰方向由華北轉至上海,日軍援兵源源抵滬,中國軍隊退守 北站、江灣、廟行、羅店、雙草墩一線。9 月 11—21 日第三戰區調整部署, 蔣介石兼戰區司令長官,以張發奎為右翼軍總司令、朱紹良為中央軍總司令、 陳誠為左翼軍總司令,兵力增至 5 個集團軍(10 月再增 1 個集團軍共達 70 個師)。日軍亦增兵至9 個師團約 20 萬人(隨後增至 11 個師團約 30 萬人)。 9 月 30 日日軍全線發起猛攻。中國軍隊裝備貝絀,經激戰傷亡慘重,被迫後 撤。10 月 7 日日軍主力強渡蘊藻浜,向大場和南翔突擊。中國軍隊反擊失利, 25 日大場失陷,26 日退守蘇州河南岸,留守北岸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土孤軍 奮戰至 30 日。日軍久攻蘇州河南岸未能突破,遂於 11 月 5 日拂曉以 3 個師 團在杭州灣北側金山衛一帶登陸,迂迴上海地區的側背。中國守軍兵力薄弱, 反擊行動遲緩,未能培截。9 日鬆江矢陷,中國守軍開始全線撤退,向蘇州、 福山一線轉移。12 日上海淪陷。此戰中國軍隊作戰英勇,但戰略指導錯誤, 裝備落後,遭至失敗;日軍傷亡達 5 萬餘人,未能實現速戰速決 3 個月滅亡 中國的企圖。
清津戰役 *蘇日戰爭中蘇軍發動的登陸戰役,*遠東戰役的組成部分。 1945 年 8 月 13—16 日,由蘇聯*太平洋艦隊實施。蘇軍首先於 8 月 11—12 日攻占朝鮮北部港口雄基和羅津,隨後於 13 日派偵察先遣支隊登陸重要海軍 基地清津港,同市內日軍展開戰鬥。14—15 日,蘇軍主力分兩個梯隊相繼登 陸,在航空兵支援下於 16 日解放清津市,切斷了駐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日 軍與日本本土的海上通道。
清洗合作主義分子運動 大戰後期法國抵抗力量懲處賣國賊的活動。 大戰期間,自 1943 年秋至 1944 年 6 月,共有 2500 餘名法西斯分子。合作主 義分子被處決。從 1944 年 6 月 6 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到法國解放,又有約 10 萬合作主義分子被逮捕,其中 1 萬被人民自發處決,4 萬受審。1944 年 11 月成立法國高等法院,首批受審 108 起案件,判決死刑 8 件,但執行的僅 3 人。軍事法庭和各地法庭又有 6763 起判決死刑,但執行的也僅 767 起。全法 先後共審理 124751 案,其中 24116 人被判監禁。
清 洗 法 西 斯 主 義 最 高 委 員 會 (supremmis- sionepeepurazionedelfascismo)義大利清洗法西斯主義的領導機構。 1944 年 5 月,巴多裏奧在社會輿論壓力下,頒布清洗法西斯主義的法令。1944 年 7 月,博諾米出任首相後,建立負責取消對前政治犯的判決、懲治法西斯 罪行、使行政機構非法西斯化和沒收法西斯分子財產的 4 個委員會,並任命 斯福爾紮為負責這一事務的最高委員。博諾米第二屆內閣時,清洗速度放慢。 帕裏組閣後,南尼出任最高委員,重新取得進展。但德加斯佩利執政後不久 即宣布六赦,停止清洗,各委員會亦告解散。
淞滬會戰 亦稱“上海戰役”。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上海地區抗擊 日軍侵略的戰略性戰役。*七七事變後,日軍決定進攻華北的同時,實施華東 作戰,以圖一舉占領上海、南京,迫使中國政府屈服。l937 年 8 月上旬,駐 滬日軍(約 1.5 萬人、艦艇 30 餘艘、飛機 100 多架)不斷挑釁。8 月 13 日 日海軍陸戰隊從虹口租界向寶山路一帶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奮起反擊。14 日 中國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中國空軍轟炸上海日海軍陸戰隊司 令部和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15 日日本下令編組上海派遣軍(鬆井石根為司 令官);同日,蔣介石下達全國動員令和戰鬥序列,中國*第三戰區(司令長 官馮玉祥)以第九集團軍(5 個師)駐守上海市區、第八集團軍(4 個師)駐 守杭州灣北岸保障上海右翼、第十集團軍(5 個師)駐守浙東沿海防止日軍 登陸、另 1 個軍和 1 個師分駐長江口南北岸保障上海左翼。15—17 日張治中 指揮第九集團軍實施反擊,進至閘北、虹口及楊樹浦一線。16 日中國海軍以 魚雷擊傷日旗艦出雲號。中國空軍亦連續出擊,擊落日機 46 架。18 日因國 際調停,中方一度停止進攻,但日方拒絕。日中國空軍在長江口炸沉日巡洋 艦 1 艘。20 日中國軍隊突破日軍防線進抵匯山碼頭,後因傷亡大被迫停止。 此時,日軍從本上增援主力已達。23 日淩晨,日軍 2 個師團在吳淞和川沙登 陸,隨後向寶山、月浦、羅店、瀏河一線突擊,威脅上海的左翼。第三戰區 以新編成陳誠為總司令的第十五集團軍抗擊。9 月中旬,日大本營決定將侵 華戰爭的主要作戰方向由華北轉至上海,日軍援兵源源抵滬,中國軍隊退守 北站、江灣、廟行、羅店、雙草墩一線。9 月 11—21 日第三戰區調整部署, 蔣介石兼戰區司令長官,以張發奎為右翼軍總司令、朱紹良為中央軍總司令、 陳誠為左翼軍總司令,兵力增至 5 個集團軍(10 月再增 1 個集團軍共達 70 個師)。日軍亦增兵至9 個師團約 20 萬人(隨後增至 11 個師團約 30 萬人)。 9 月 30 日日軍全線發起猛攻。中國軍隊裝備貝絀,經激戰傷亡慘重,被迫後 撤。10 月 7 日日軍主力強渡蘊藻浜,向大場和南翔突擊。中國軍隊反擊失利, 25 日大場失陷,26 日退守蘇州河南岸,留守北岸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土孤軍 奮戰至 30 日。日軍久攻蘇州河南岸未能突破,遂於 11 月 5 日拂曉以 3 個師 團在杭州灣北側金山衛一帶登陸,迂迴上海地區的側背。中國守軍兵力薄弱, 反擊行動遲緩,未能培截。9 日鬆江矢陷,中國守軍開始全線撤退,向蘇州、 福山一線轉移。12 日上海淪陷。此戰中國軍隊作戰英勇,但戰略指導錯誤, 裝備落後,遭至失敗;日軍傷亡達 5 萬餘人,未能實現速戰速決 3 個月滅亡 中國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