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直邦(1885—1973)日本海軍將領。畢業於海軍兵學校和海軍大學。 1929 年任駐德武官,回國後曾任第二潛涎戰隊司令官。1935 年起歷任聯合艦 隊參謀長、軍令部第三部部長、駐中國武官。1940 年赴德,任德意日三國同 盟的日方軍事委員。1943 年回國,先後任軍事參者官和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 官。1944 年晉升海軍大將,同年 7 月在東條內閣短期任海軍大臣。後復任軍 事參議宮和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旋調任海上護衛總司令官和海運總監。


    野村吉三郎(1877—1964)日本海軍將領。外交官。畢業於海軍兵學校 和美國海軍軍官學校。1914 年任駐美大使館武官,結識時任美海軍部副部長 的羅斯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出席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後歷任軍令部 次長、吳鎮守府司令長官、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等要職。1932 年一·二八 事變爆發後任新編第三艦隊司令官。同年 4 月在上海舉行的天長節慶祝會上 被朝鮮抗日誌士炸傷,失去一目。1933 年晉升海軍大將。1937 年被編入預備 役。1939 年—1940 年 1 月任阿部內閣外務大臣。1940 年 11 月出任駐美大使, 進行日美會談,為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作掩護。後於 1942 年 8 月被交換回國。 戰後曾受“整肅”。後為參議員。著有《出使美國》。野馬式戰鬥機(mustang) 即“p-51 型殲擊機”。


    野牛式戰鬥機(buffalo)即“f-2a 型殲擊機”。


    野貓式戰鬥機(wildcat)即“f-4f 型殲擊機”。


    野蜂式自行火炮(geschutzwagenhummel)德國自行火炮。採用 150 毫 米口徑榴彈炮和 pzkw-3型或 pzk-w-iv 型坦克底盤,乘員 5 人,總重 23 噸。


    眼鏡蛇式戰鬥機(kingcobra)即“p-63 型殲擊機”。


    曼納林(carigustafemilvonmannerheim,1867—1951)芬蘭總統(1944 —1946)。將領。早年長期在俄軍中服役。日俄戰爭時期因善戰而出名。第 一次世界大戰時升為俄軍中將。俄國十月革命後返回芬蘭。1918 年依靠芬蘭 白軍在全國建立統治。1919 年退休。1931 年被*斯文胡伍德起用,擔任芬蘭 國防委員會主席。1933 年獲元帥銜。領導修建*曼納林防線。1939 年*蘇芬戰 爭爆發後任芬軍總司令,在戰爭初期曾獲得戰功。1941—1944 年蘇、芬再度 交戰時繼續擔任芬軍總司令。1944 年 8 月曼納林當選為芬蘭總統,9 月與蘇 聯簽訂停戰協定。1946 年因病辭去總統職務。著有《回憶錄》。


    曼陀菲爾(hassofreiherrvonmanteuffel,1897—1978)德國將領。參 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繼續在國防軍中服役。1939 年起在裝甲學校任 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上校,指揮第七擲彈兵旅。曾在北非作戰,升為 少將。後相繼指揮第七坦克師和大德意誌坦克師,並晉升中將。1944 年 9 月 獲上將銜,指揮裝甲部隊參加*阿登戰役。1945 年初任第三坦克集團軍司令 赴東線作戰。戰後為聯邦德國議員(1953—1957)。參加編寫《致命決定》 一書。


    呈施泰因(erichvonmanstein,1887—1973)德國將領。1906 年開始服 役。1914 年軍事學院畢業。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在國防軍中任職。 1934 年任第三軍區(柏林)參謀長。1935 年任陸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長。翌年 升為少將。1938 年任第十八師師長,晉升中將。1939 年任侵略波蘭的南方集 團軍群參謀長。同年 10 月調至西線,任 a 集團軍群參謀長。提出以坦克部隊 穿過阿登高地突擊法國北部的大膽作戰計劃,受到陸軍總部保守派的排擠, 被調任後備第三十八軍軍長。其計劃後曼施泰因為希特勒賞識,成為德軍攻 擊法國的作戰方案,並取得成功。1941 年任第五十六坦克軍軍長,參加閃擊 蘇聯,隸屬進攻列寧格勒方向的北方集團軍群。同年 9 月升任第十一集團軍 司令,在南方的克裏米亞作戰。1942 年晉升元帥,調至北方負責指揮圍攻列 寧格勒。同年 11 月,當進攻史達林格勒的德軍被圍後,受希特勒委派趕赴南 方,組建頓河集團軍群,企圖解救被圍德軍,未逞。1943 年出任南方集團軍 群司令,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以後節節敗退至波蘭邊界。1944 年 3 月 被解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犯曾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 13 年徒刑。1953 年獲釋,定居聯邦德國。著有回憶錄《失去的勝利》。


    曼納林防線(mannerheimline)芬蘭在蘇芬邊境構築的永久性工事和障 礙物體係。1927—1939 年在卡累利阿地峽(距列寧格勒 32 公裏處)築成, 得到英、法、德、比等國軍事專家的指導。防線以其主持者*曼納林命名。全 長 135 公裏,縱深達 90 多公裏,包括保障地帶、主要防禦地帶、第二防禦地 帶和維堡後方地帶 4 個區。共有 2000 多個永備發射工事和土木發射工事,136 公裏長的防坦克障礙物和許多公裏的鐵絲障礙物,以複雜的地形(大量森林、 湖泊和沼澤)為依託。1940 和 1944 年兩度被蘇軍突破,並最終摧毀。


    曼哈頓計劃(manhattanproject)美國陸軍部研製原子彈的計劃。1942 年 6 月開始實施,初稱*曼哈頓工程區,後改此名,代號為“三位一體” (trinity)。由*格羅夫斯負責,參加這一計劃的有*奧本海姆、*費米等一 批科學家,在田納西州橡構嶺(oakridge)、華盛頓州漢福德(hanford)、 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los-mos)等地秘密建立龐大的研究和試驗基 地,耗資達 20 億美元。1945 年 7 月 16 日研製出第一顆實驗用原子彈,並在 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mogordo)沙漠爆炸成功,威力相當於 1.5 萬—2 萬噸 tnt。同時按計劃製造出原子彈兩顆,分別取名為“瘦孩”、“胖孩” 於同年 8 月 6 日和 9 日先後投擲於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戰後,根據 1946 年 8 月的原子能法案,其人員、設備、資料等均劃歸原子能委員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