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爾明尼埃爾(jeanl′herminier,1902—1959)法國海軍軍官。畢業 於法國海軍學校。大戰爆發後,隨艦隊參加挪威戰役,並在地中海作戰。法 國敗降後,繼續在海軍中服役。1942 年獲海軍少校銜,奉命指揮*卡薩布蘭 卡號潛艇。同年 11 月,德軍進占土倫時,率艇突圍,到北非參加抵抗運動。 此後在地中海活動,多次完成戰鬥任務。1943 年 9 月 13 日,曾密送突擊營 在科西嘉島登陸。1945 年晉升海軍上校,戰後出版回憶錄《卡薩布蘭卡號》、 《天空與海洋之間》等。


    勒德洛修正案(ludlowamendment)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孤立主義者 提出的憲法修正案。旨在限製國會與總統的宣戰權,由眾議員勒德洛 (louisludlow)提出,故名。經 3 年的策劃和起草,1938 年向眾議院正式 提出議案,要求除非美國自身或西半球國家遭到直接的進攻,否則,美國是 否宣戰須由公民投票決定。2 月 10 日眾議院表決結果,該議案以 209 票對 188 票被否決。


    勒熱夫-維亞濟馬戰役  1蘇德戰爭前期蘇軍發動的進攻戰役,*蘇軍 一九四二年冬季反攻的組成部分。1942 年 1 月 8 日至 4 月 20 日,由*加裏寧 方麵軍和*西方方麵軍實施。戰役目的是圍殲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基本兵力。 至 1 月底,加裏寧方麵軍前出維帖布斯克、斯摩棱斯克接近地,並突至維亞 濟馬,在奧列尼諾地域合圍德軍約 7 個師;西方方麵軍也從南北兩麵迂迴敵 尤赫諾夫集團,並對維亞濟馬實施深遠包圍。1 月 18 日至 2 月 24 日,蘇軍 分階段實施*維亞濟馬空降戰役,試圖封閉對敵合圍圈,分割被圍敵軍。德軍 增調援兵進行反突擊,於 2 月 2—3 日切斷蘇軍突擊兵團與後續部隊的交通 線,使蘇軍態勢惡化。4 月 20 日,蘇軍西進 80—250 公裏後轉入防禦,未能 完成戰役任務。2蘇德戰爭中期蘇軍發動的進攻戰役。1943 年 3 月 2—31 日, 由加裏寧方麵軍和西方方麵軍實施。由於 1942—1943 年冬季蘇軍在西南方向 的進攻,德軍被迫收縮防線,從 1943 年 3 月起撤退駐守勒熱夫(pжeb)- 維亞濟馬突出部的部隊。蘇軍乘勢進攻,試圖阻撓敵軍退卻並粉碎之。但蘇 軍攻勢進展緩慢,前出至杜霍夫希納斯帕斯傑緬斯克一線遇德軍抵抗後即停 止進攻,未達預定目標。


    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  蘇德戰爭中期蘇軍發動的進攻戰役。1942 年 7 月 30 日至 8 月 23 日,由*加裏寧方麵軍和*西方方麵軍實施。目的是牽製德 軍*中央集團軍群,使其所屬部隊不能調往南方參加夏季攻勢,並試圖消除勒 熱夫(pжeb)突出部。7 月 30 日和 8 月 4 日,蘇軍從兩個方向分別發起進 攻,並迅速突破敵人防線,推進 30—45 公裏。德軍被迫向西方方向補充 12 個師,預定調往史達林格勒的 3 個坦克師和數個步兵師亦被消耗。但蘇軍前 出至勒熱夫接近地後喪失進攻能力,突出部未能消除。


    勒梅格爾-杜自勒依爾(jacqueslemaigre-dub-reui1,1894—1955) 法國工商界人士。戰前從事工商業活動。大戰爆發後入伍。1940 年 6 月被俘, 後脫逃,繼續經商。往返於美國和北非之間,深得*墨菲的信任,在北非設立 五人委員會,開展反對軸心國的活動。1942 年 10 月,盟軍在北非登陸前, 曾促成吉羅和艾森豪的會晤。1943 年初任吉羅辦公室主任,並前往美國 商談提供軍援問題。1944 年吉羅告退後,受美國政府派遣赴西班牙,秘密接 觸維希政府大使,試圖排斥戴高樂。戰後曾因此事受審,後被判無罪。


    菱刈隆(1871—1952)日本將領。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早 年參加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歷任第八、第四師團長,台灣軍司令官。 1929 年晉升六將。次年出任關東軍司令官,為發動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之 一。1934 年底轉入預備役,就任軍事參議官,並任右翼團體“大日本忠靈顯 彰會”會長,大力支持對外擴張侵略,驅使日本人民充當炮灰,直至日本戰 敗投降。


    黃傑(1902—)中國將領。字達雲,黃埔軍校畢業。曾任國民政府軍師 長。1931 年曾參加對鄂豫皖蘇區的“圍剿”。1933 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後 任稅警總團總團長。1935 年授少將銜。次年授中將銜。抗日戰爭爆發後,任 第八軍軍長,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後調任中央軍校教育處長。第 六分校主任。1943 年春出任第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六軍軍長。1944 年率 部參加*緬北戰役,連克龍陵、芒市等滇西軍事重鎮。1945 年 1 月升任第十 一集團軍總司令,率部攻克畹町回龍山,保證了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的會師。 同年 3 月任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直屬第一方麵軍副司令兼中印公路警備副司 令。抗戰勝利後,曾任國防部次長、第一兵團總司令。1949 年 12 月兵敗進 入越南。1953 年去台灣。曾任台灣當局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


    黃金(gold)音譯“哥爾德”。盟軍諾曼第登陸灘頭代號之一。屬英軍 登陸區。位於貝辛(bessin)港至拉裏維埃rivière)之間,沙質陡壁下 長約 3 英裏的海灘,陡壁坡度較緩,高度約海拔 50 英尺。德軍在這一地段設 置的抗登陸障礙物約有 2500 個。在此灘頭登陸作戰中,英國第五十師損失 413 人。


    黃郛(1880—1936)中國新政學係首領。原名紹麟,字膺白。早年留學 日本,入振武學校。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2 年 6 月,在上海組織“新 中國建設學會”,宣傳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1933 年春日軍占領熱 河省後,任行政院駐北平(今北京)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負責對日交涉 停戰事宜。同年 5 月下旬令熊斌與日本關東軍代表岡村寧次簽訂*《塘沽協 定》。1934 年又委派代表與日本談判華北與“滿洲國”通車、通郵,先後達 成協議,實際上承認“滿洲國”。因受全國人民的譴責,於 1935 年春託病躲 入莫幹山。後病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