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諾蓋斯(插rlesaugustepaulnogués,1876—1971)法國將領。1899 年 畢業於巴黎綜合技術學校。長期在軍界服役。1930 年獲少將銜。1936 年出任 北非法軍總監。大戰爆發後任北非戰區司令。1940 年附和《貢比涅停戰協 定》,支持維希政府。1942 年 11 月 8 日下令北非法軍抵抗盟軍登陸,但 11 日即被迫簽訂停戰協定,12 日將全部權力轉交達爾朗。同年 12 月成為由達 爾朗建立的帝國委員會成員。1943 年 6 月辭職,前往裏斯本。戰後於 1917 年 11 月 被 法 國 最 高 法 院 缺 席 判 處 20 年 強 製 勞 動 。 諾 沃 特 尼 (walthernowotny,1921—1944)德國飛行員。1942 年進德國空軍第五十四 殲擊機聯隊,任中尉。翌年升任聯隊長。1944 年晉至少校,任第五十二殲擊 機聯隊長。曾擊落盟軍飛機約 258 架,為德空軍“王牌飛行員”之一。1944 年 8 月 11 日在空戰中被擊斃。
諾沃提尼(antoninnovotn ,1904—1975)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領導 人之一。1921 年參與刨建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1928 年起在黨內任職,曾任 捷共布拉格州委和霍多寧州委書記。納粹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期間,為布 拉格州地下黨組織領導成員。1941 年被德國秘密警察逮捕,關押在毛特豪森 集中營,在獄中繼續堅持地下鬥爭。戰後曾任捷共中央第一書記,捷克斯洛 伐克總統。
諾維科夫(1900—1976)蘇聯空軍將領。1919 年參軍。翌年加入俄共(布) 黨。參加過國內戰爭。1922 和 1930 年先後畢業於高級步兵學校和伏龍芝軍 事學院。1933 年調往空軍部隊。先後任航空兵旅參謀長和轟炸機大隊大隊 長。1938 年任列寧格勒軍區空軍參謀長。1939—1940 年參加蘇芬戰爭。後任 列寧格勒軍區空軍司令。蘇德戰爭初期任北方方麵軍(1941 年 8 月改為列寧 格勒方麵軍)空軍司令(空軍少將銜)。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成功地指揮 所部航空兵作戰。1942—1943 年任副國防人民委員(主管空軍)。1913 年 5 月起至戰爭結束任空軍司令。在史達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柏林和遠 東等重大戰役中,協調各個方麵軍的航空兵作戰行動。探索和改進使用航空 兵的新形式與新方法,倡導建立同類機種的航空兵師(轟炸機師、強擊機師、 殲擊機師)以及組建空軍集團軍。1914 年獲空軍主帥街。戰後曾任遠程航空 兵司令、空軍副總司令等職。1956 年退役。著有《在列寧格勒的天空》等。
諾斯塔德urisnorstad,1907—)美國將領。1930 年西點軍校畢業。 1940 年入陸軍航空兵司令部任職。次年 12 月任維吉尼亞諜報學校校長。1942 年 2 月任*阿諾德的私人顧問。同年 10 月赴北非戰場,在美國駐西北非空軍 任職,先後參與製定北非、西西裏和義大利等戰役的空戰計劃。1943 年底出 任地中海戰區盟國空軍司令。1944 年 8 月奉召回國,歷任第二十航空隊參謀 長、陸軍航空兵副參謀長等職,曾參與組織和指揮 1945 年對日本本土的空襲 及原子彈轟炸。戰後歷任陸軍部作戰計劃處處民、空軍副參謀長、駐歐美國 空軍司令等職,1952 年獲上將銜。
諾門坎事件 亦名“哈勒欣河事件”。日軍對蒙古人民共和國發動的武 裝挑釁事件。1939 年 5 月 11 日,日軍和偽滿軍隊在黑龍江和外蒙古交界的 哈勒欣河地區向蒙古邊防軍發動進攻。5 月 28 日戰鬥擴大。7 月蘇軍成立了 以來可夫為司令的第一集團軍群,擁有 498 輛坦克,385 輛裝甲汽車、542 門火炮和迫擊炮、515 架飛機,蘇蒙軍隊增至 5.7 萬人。8 月,日軍擴建的第 六軍擁有 7.5 萬人,500 門火炮、182 輛坦克和 300 多架飛機。8 月 20 日晨 蘇蒙軍發動反攻。24 日蘇軍在正麵 74 公裏、縱深 20 公裏的諾門坎地區圍殲 日軍,至 31 日基本結束戰鬥。蘇蒙軍傷亡 1.85 萬餘人,日軍死傷和被俘 6.1 萬餘人。日本政府被迫簽訂*《蘇日停戰協定》。
諾因加默集中營 納粹德國集中營之一。位於德國漢堡東南的諾因加默 (neuengamme)鎮附近。1938 年建立。初為*薩赫森豪森集中營的分營,1940 年 6 月成為獨立集中營,受漢堡蓋世大保總部管轄,至 1942 年擁有 58 個分 營。曾為德國西北部各軍火工廠提供勞動力。先後關押近 10 萬人,其中 4 萬多人死亡。囚禁者生活條件惡劣,被迫接受結核菌和其他致病細菌的醫學 試驗。1945 年初開始囚禁 5—12 歲的猶太、法國和蘇聯兒童。戰後在原址建 立紀念塔。
諾曼第登陸戰役 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第(nor-mandie)地區進行 的戰略性登陸戰役。代號*海王,為*霸王行動的組成部分。隨著蘇德戰場和 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展,1943 年 12 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 黑蘭會議達成開闢*第二戰場的協議。艾森豪被任命為盟國遠征軍最高統 帥。1944 年 1 月艾森豪就職後,修改了*科薩克所擬定的作戰計劃,把 登陸正麵由 40 公裏擴至 80 公裏,第一梯隊兵力由 3 個師增至 5 個師,發動 日期由 5 月初延至 6 月初。為進行此戰,盟軍在英國集中近 300 萬人、5000 多艘艦船和 1 萬多架飛機。登陸部隊編成*盟國第二十一集團軍群,由蒙哥馬 利指揮。海軍編成 2 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的“u”和“o”登陸編隊, 運送美國第一集團軍 2 個師,於*猶他和*奧馬哈灘頭上陸;東部特混艦隊的 “g”、“j”和“s”登陸編隊。運送英國第二集團軍 2 個師和加拿大第一集 團軍 1 個師,於*黃金、*朱諾和*寶劍灘頭上陸;另有“b”和“l”2 個後續 編隊運送第二梯隊上陸。各登陸編隊均有強大的海、空軍火力支援,並於預 定登陸時之前空降 3 個師於登陸地區。戰役前,美、英研製了專門的登陸器 材,進行了周密偵察和氣象預測,部隊多次模擬演習,對法國北部和比利時 實施持續的大規模轟炸,並採取了一係列偽裝措施。1944 年 6 月 1 日,登陸 部隊開始在英國南部 15 個港口上船。原定登陸日期為 6 月 5 日,由於氣象惡 劣推遲 24 小時。5 日午夜開始實施航空火力準備。6 日 5 時 30 分開始艦炮火 力準備,6 時 30 分至 7 時 45 分 5 個灘頭先後開始突擊上陸。除奧馬哈灘頭 外,其他進展順利。當天即奪得穩固立足點。德國西線守軍 58 個師(大部為 機動能力差的守備師),主力配置於加來地區(諾曼第隻有 6 個師),僅有 500 多艘中、小型艦艇和 500 架飛機,其*大西洋壁壘遠未完成,在防禦戰略 指導上又存在分歧,對盟軍登陸時間和主突方向判斷失誤,指揮係統矛盾重 疊,未能及時組織有效抵抗。蘇軍在東線的夏季攻勢和法國抵抗運動的鬥爭, 也牽製了德軍。6 月 12 日,盟軍各登陸點連成登陸場。6 月 21 日美軍攻占瑟 堡。7 月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初,英軍攻至卡昂(caen)西北。此時盟軍上陸 已達 100 萬人、車輛 17 萬台、補給品近 60 萬噸。在此期間,德軍曾先後投 入 12 個師(其中 4 個坦克師)進行抵抗和反擊,但兵力使用分散,機動遲緩, 指揮失誤,損失慘重,被迫轉入固守。後盟軍展開擴大登陸場作戰,至 7 月 中旬形成正麵 150 公裏、縱深 13—35 公裏的登陸場。7 月 24 日,登陸戰役 結束。盟軍傷亡 12.2 萬人,德軍被殲 11.4 萬人。此役為盟軍在西歐開展大 規模戰略進攻奠定基礎,標誌著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加速了法西斯德匡的 崩潰。
諾沃提尼(antoninnovotn ,1904—1975)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領導 人之一。1921 年參與刨建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1928 年起在黨內任職,曾任 捷共布拉格州委和霍多寧州委書記。納粹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期間,為布 拉格州地下黨組織領導成員。1941 年被德國秘密警察逮捕,關押在毛特豪森 集中營,在獄中繼續堅持地下鬥爭。戰後曾任捷共中央第一書記,捷克斯洛 伐克總統。
諾維科夫(1900—1976)蘇聯空軍將領。1919 年參軍。翌年加入俄共(布) 黨。參加過國內戰爭。1922 和 1930 年先後畢業於高級步兵學校和伏龍芝軍 事學院。1933 年調往空軍部隊。先後任航空兵旅參謀長和轟炸機大隊大隊 長。1938 年任列寧格勒軍區空軍參謀長。1939—1940 年參加蘇芬戰爭。後任 列寧格勒軍區空軍司令。蘇德戰爭初期任北方方麵軍(1941 年 8 月改為列寧 格勒方麵軍)空軍司令(空軍少將銜)。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成功地指揮 所部航空兵作戰。1942—1943 年任副國防人民委員(主管空軍)。1913 年 5 月起至戰爭結束任空軍司令。在史達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柏林和遠 東等重大戰役中,協調各個方麵軍的航空兵作戰行動。探索和改進使用航空 兵的新形式與新方法,倡導建立同類機種的航空兵師(轟炸機師、強擊機師、 殲擊機師)以及組建空軍集團軍。1914 年獲空軍主帥街。戰後曾任遠程航空 兵司令、空軍副總司令等職。1956 年退役。著有《在列寧格勒的天空》等。
諾斯塔德urisnorstad,1907—)美國將領。1930 年西點軍校畢業。 1940 年入陸軍航空兵司令部任職。次年 12 月任維吉尼亞諜報學校校長。1942 年 2 月任*阿諾德的私人顧問。同年 10 月赴北非戰場,在美國駐西北非空軍 任職,先後參與製定北非、西西裏和義大利等戰役的空戰計劃。1943 年底出 任地中海戰區盟國空軍司令。1944 年 8 月奉召回國,歷任第二十航空隊參謀 長、陸軍航空兵副參謀長等職,曾參與組織和指揮 1945 年對日本本土的空襲 及原子彈轟炸。戰後歷任陸軍部作戰計劃處處民、空軍副參謀長、駐歐美國 空軍司令等職,1952 年獲上將銜。
諾門坎事件 亦名“哈勒欣河事件”。日軍對蒙古人民共和國發動的武 裝挑釁事件。1939 年 5 月 11 日,日軍和偽滿軍隊在黑龍江和外蒙古交界的 哈勒欣河地區向蒙古邊防軍發動進攻。5 月 28 日戰鬥擴大。7 月蘇軍成立了 以來可夫為司令的第一集團軍群,擁有 498 輛坦克,385 輛裝甲汽車、542 門火炮和迫擊炮、515 架飛機,蘇蒙軍隊增至 5.7 萬人。8 月,日軍擴建的第 六軍擁有 7.5 萬人,500 門火炮、182 輛坦克和 300 多架飛機。8 月 20 日晨 蘇蒙軍發動反攻。24 日蘇軍在正麵 74 公裏、縱深 20 公裏的諾門坎地區圍殲 日軍,至 31 日基本結束戰鬥。蘇蒙軍傷亡 1.85 萬餘人,日軍死傷和被俘 6.1 萬餘人。日本政府被迫簽訂*《蘇日停戰協定》。
諾因加默集中營 納粹德國集中營之一。位於德國漢堡東南的諾因加默 (neuengamme)鎮附近。1938 年建立。初為*薩赫森豪森集中營的分營,1940 年 6 月成為獨立集中營,受漢堡蓋世大保總部管轄,至 1942 年擁有 58 個分 營。曾為德國西北部各軍火工廠提供勞動力。先後關押近 10 萬人,其中 4 萬多人死亡。囚禁者生活條件惡劣,被迫接受結核菌和其他致病細菌的醫學 試驗。1945 年初開始囚禁 5—12 歲的猶太、法國和蘇聯兒童。戰後在原址建 立紀念塔。
諾曼第登陸戰役 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第(nor-mandie)地區進行 的戰略性登陸戰役。代號*海王,為*霸王行動的組成部分。隨著蘇德戰場和 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展,1943 年 12 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 黑蘭會議達成開闢*第二戰場的協議。艾森豪被任命為盟國遠征軍最高統 帥。1944 年 1 月艾森豪就職後,修改了*科薩克所擬定的作戰計劃,把 登陸正麵由 40 公裏擴至 80 公裏,第一梯隊兵力由 3 個師增至 5 個師,發動 日期由 5 月初延至 6 月初。為進行此戰,盟軍在英國集中近 300 萬人、5000 多艘艦船和 1 萬多架飛機。登陸部隊編成*盟國第二十一集團軍群,由蒙哥馬 利指揮。海軍編成 2 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的“u”和“o”登陸編隊, 運送美國第一集團軍 2 個師,於*猶他和*奧馬哈灘頭上陸;東部特混艦隊的 “g”、“j”和“s”登陸編隊。運送英國第二集團軍 2 個師和加拿大第一集 團軍 1 個師,於*黃金、*朱諾和*寶劍灘頭上陸;另有“b”和“l”2 個後續 編隊運送第二梯隊上陸。各登陸編隊均有強大的海、空軍火力支援,並於預 定登陸時之前空降 3 個師於登陸地區。戰役前,美、英研製了專門的登陸器 材,進行了周密偵察和氣象預測,部隊多次模擬演習,對法國北部和比利時 實施持續的大規模轟炸,並採取了一係列偽裝措施。1944 年 6 月 1 日,登陸 部隊開始在英國南部 15 個港口上船。原定登陸日期為 6 月 5 日,由於氣象惡 劣推遲 24 小時。5 日午夜開始實施航空火力準備。6 日 5 時 30 分開始艦炮火 力準備,6 時 30 分至 7 時 45 分 5 個灘頭先後開始突擊上陸。除奧馬哈灘頭 外,其他進展順利。當天即奪得穩固立足點。德國西線守軍 58 個師(大部為 機動能力差的守備師),主力配置於加來地區(諾曼第隻有 6 個師),僅有 500 多艘中、小型艦艇和 500 架飛機,其*大西洋壁壘遠未完成,在防禦戰略 指導上又存在分歧,對盟軍登陸時間和主突方向判斷失誤,指揮係統矛盾重 疊,未能及時組織有效抵抗。蘇軍在東線的夏季攻勢和法國抵抗運動的鬥爭, 也牽製了德軍。6 月 12 日,盟軍各登陸點連成登陸場。6 月 21 日美軍攻占瑟 堡。7 月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初,英軍攻至卡昂(caen)西北。此時盟軍上陸 已達 100 萬人、車輛 17 萬台、補給品近 60 萬噸。在此期間,德軍曾先後投 入 12 個師(其中 4 個坦克師)進行抵抗和反擊,但兵力使用分散,機動遲緩, 指揮失誤,損失慘重,被迫轉入固守。後盟軍展開擴大登陸場作戰,至 7 月 中旬形成正麵 150 公裏、縱深 13—35 公裏的登陸場。7 月 24 日,登陸戰役 結束。盟軍傷亡 12.2 萬人,德軍被殲 11.4 萬人。此役為盟軍在西歐開展大 規模戰略進攻奠定基礎,標誌著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加速了法西斯德匡的 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