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特列基(telekipal,1879—1941)匈牙利首相(1939—1941)。伯爵。 早年為地理學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代表匈牙利出席巴黎和會。曾參加 鎮壓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霍爾蒂恢復君主製後,歷任首相、外交大臣和教 育大臣。1939 年再任首相,任內曾解散各法西斯政黨,但加入德意日軸心國。 戰爭爆發後試圖保持中立。1940 年 12 月與南斯拉夫簽訂《永恆友誼條約》。 1941 年納粹德國準備進攻南斯拉夫時,逼其政府參戰。同年 4 月 2 日自殺。
特倫汀(silviotrentin,1885—1944)義大利反法西斯主義者。1919 年當選議員。曾在威尼斯、帕多瓦等大學教授法學,1925 年因反對法西斯製 度辭去教職,1926 年 2 月移居法國。1934—1943 年在土魯斯成為*正義和自 由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41 年參加義大利人民聯合行動委員會,主張推翻墨 索裏尼、義大利退出戰爭和恢復人民權利。次年在土魯斯建立一個抵抗運動 組織。1943 年 9 月返回威尼斯,參與組建抵抗武裝部隊。翌年在遭法西斯分 子追捕時,心髒病突發病故。後行動黨曾建立“特倫汀縱隊”,以紀念其業 績。
特波文(josetterboven,1898—1945)德國駐挪威占領區總督(1940 —1945)。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中尉。戰後在弗幀堡和慕尼黑大學求學,後 任銀行職員。1923 年參加啤酒店暴動。二十年代後期參加衝鋒隊和納粹黨。 1930 年當選國會納粹黨者員。1943 年任納粹黨埃森大區領袖,深得希特勒青 睞。1939 年 9 月任德國第六防衛區防衛專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 年 4 月起任駐挪威占領區總督和衝鋒隊地區總隊長,任內鎮壓抵抗運動和屠 殺猶太人。戰後在挪威自殺。
特魯克(truk)西太平洋加羅林群島中部的小群島。麵積 127 平方公裏。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日本委任統治地,築有機場、碼頭,油料倉庫等軍事設 施,並有船舶修理、軍械修理等工廠。太平洋戰爭期間成為日軍在西南太平 洋的主要基地。日海軍第凹艦隊司令部及陸軍第三十一軍軍部駐於該地,防 衛兵力約 9 萬人。對太平洋戰爭前期日軍的作戰發揮重大作用。1944 年美軍 實施*特魯克襲擊戰後即失去戰略意義。
特倫查特(hughmontaguetren插rd,1873—1956)英國空軍將領。1893 年入伍,參加過英布戰爭。1912 年學習飛行,隨後任職於剛設立的皇家飛行 軍團中央航空學校,全力組訓新的飛行聯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率部在法 國作戰,領準將銜。1918 年任空軍總參謀長,曾計劃對柏林實施大規模轟炸。 1927 年作為第一個英國空軍將領晉升為空軍元帥。1929 年退役,仍活躍於各 種社會活動。長期堅持空軍應成為一個獨立軍種,積極主張發展戰略空軍。 有“皇家空軍之父”的美稱。1939 年重返空軍,以其威望和專業知識對空軍 的發展發揮影響。獲貴族稱號。
特攻戰法 亦稱“肉搏進攻戰法”。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實施的自殺性 攻擊。日軍為挽回敗局,鼓吹“一死必毀目標”的武士道精神,驅使士兵為 軍國主義賣命。該戰法可分水上特攻(以一艘裝滿炸藥的特製小艇或袖珍潛 艇撞擊一艘敵艦船);陸上特攻(以單兵摧毀一輛敵坦克);航空特攻(以 單機撞擊一艘敵艦或其他目標)等。曾在雷伊泰灣海戰及沖繩島戰役中普遍使 用,但未收到預期效果。
特裏布茨(1900—1977)蘇聯海軍將領。1918 年參加海軍。參加過國內 戰爭。1926 年畢業於伏龍芝海軍學校。1928 年加入聯共(布)黨。1932 年 海軍學院畢業後,曾任戰列艦和驅逐艦長。1938 年任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參謀 長。翌年起升任司令(至 1946 年)。蘇德戰爭期間,指揮該艦隊全力支援* 列寧格勒保衛戰,並協同陸軍實施波羅的海沿岸的多次戰役。1943 年獲海軍 上將銜。戰後曾任遠東部隊副總司令(主管海軍)、總參軍事學院係主任等 職。1961 年退役。1972 年獲歷史學博士。著有《波羅的海潛艇部隊在攻擊》、 《波羅的海艦隊在作戰》等。
特別法庭 即“保衛國家特別法庭”。
特高警察 即“特別高等警察”。簡稱“特高”。日本的秘密警察。1911 年東京警視廳首設特別高等科,1928 年全國府、縣警察局均普遍設立。直屬 內務省領導,權力極大,活動經費充足。專事鎮壓和迫害共產黨、進步組織 及民主人士。1932 年擴大成部,下設 6 科。大戰期間,為配合日本的對外侵 略,強比在國內的鎮壓活動。日本投降後於 1945 年 10 月解散。
特羅菲緬科(cepreiiГcoprnèbnчtpoфnmenko,1899—1953) 蘇聯將領。1918 年加入俄共(布)黨。翌年參軍。參加過國內戰爭。1932 和 1937 年先後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和總參軍事學院。1939 年參加進軍西 烏克蘭。翌年參加蘇芬戰爭時,任第七集團軍副參謀長。蘇德戰爭前期歷任 戰役集群司令和第三十二、第七集團軍司令(少將銜),在卡累利阿地域作 戰。1943 年 1 月任第二十七集團軍司令(至戰爭結束)。曾參加庫爾斯克會 戰和解放烏克蘭、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的作戰。1944 年獲上將銜。戰 後曾任軍區司令。
特萊斯科夫(henningvontrosckow,1901—1944)德國將領。職業軍人。 早年曾信奉納粹主義,認為它能使德國打破《凡爾賽和約》的束縛。三十年 代後期轉而傾向反對法西斯獨裁統治,參加上層的反希特勒密謀活動。戰爭 爆發後,參加進攻波蘭和法國。1941 年調任入侵蘇聯的中央集團軍群高級參 謀,隨後升任參謀長,獲少將銜。期間,曾數次策劃暗殺希特勒,均未成。 1944 年參與“七·二○事件,失敗後自殺。
特倫汀(silviotrentin,1885—1944)義大利反法西斯主義者。1919 年當選議員。曾在威尼斯、帕多瓦等大學教授法學,1925 年因反對法西斯製 度辭去教職,1926 年 2 月移居法國。1934—1943 年在土魯斯成為*正義和自 由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41 年參加義大利人民聯合行動委員會,主張推翻墨 索裏尼、義大利退出戰爭和恢復人民權利。次年在土魯斯建立一個抵抗運動 組織。1943 年 9 月返回威尼斯,參與組建抵抗武裝部隊。翌年在遭法西斯分 子追捕時,心髒病突發病故。後行動黨曾建立“特倫汀縱隊”,以紀念其業 績。
特波文(josetterboven,1898—1945)德國駐挪威占領區總督(1940 —1945)。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中尉。戰後在弗幀堡和慕尼黑大學求學,後 任銀行職員。1923 年參加啤酒店暴動。二十年代後期參加衝鋒隊和納粹黨。 1930 年當選國會納粹黨者員。1943 年任納粹黨埃森大區領袖,深得希特勒青 睞。1939 年 9 月任德國第六防衛區防衛專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 年 4 月起任駐挪威占領區總督和衝鋒隊地區總隊長,任內鎮壓抵抗運動和屠 殺猶太人。戰後在挪威自殺。
特魯克(truk)西太平洋加羅林群島中部的小群島。麵積 127 平方公裏。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日本委任統治地,築有機場、碼頭,油料倉庫等軍事設 施,並有船舶修理、軍械修理等工廠。太平洋戰爭期間成為日軍在西南太平 洋的主要基地。日海軍第凹艦隊司令部及陸軍第三十一軍軍部駐於該地,防 衛兵力約 9 萬人。對太平洋戰爭前期日軍的作戰發揮重大作用。1944 年美軍 實施*特魯克襲擊戰後即失去戰略意義。
特倫查特(hughmontaguetren插rd,1873—1956)英國空軍將領。1893 年入伍,參加過英布戰爭。1912 年學習飛行,隨後任職於剛設立的皇家飛行 軍團中央航空學校,全力組訓新的飛行聯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率部在法 國作戰,領準將銜。1918 年任空軍總參謀長,曾計劃對柏林實施大規模轟炸。 1927 年作為第一個英國空軍將領晉升為空軍元帥。1929 年退役,仍活躍於各 種社會活動。長期堅持空軍應成為一個獨立軍種,積極主張發展戰略空軍。 有“皇家空軍之父”的美稱。1939 年重返空軍,以其威望和專業知識對空軍 的發展發揮影響。獲貴族稱號。
特攻戰法 亦稱“肉搏進攻戰法”。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實施的自殺性 攻擊。日軍為挽回敗局,鼓吹“一死必毀目標”的武士道精神,驅使士兵為 軍國主義賣命。該戰法可分水上特攻(以一艘裝滿炸藥的特製小艇或袖珍潛 艇撞擊一艘敵艦船);陸上特攻(以單兵摧毀一輛敵坦克);航空特攻(以 單機撞擊一艘敵艦或其他目標)等。曾在雷伊泰灣海戰及沖繩島戰役中普遍使 用,但未收到預期效果。
特裏布茨(1900—1977)蘇聯海軍將領。1918 年參加海軍。參加過國內 戰爭。1926 年畢業於伏龍芝海軍學校。1928 年加入聯共(布)黨。1932 年 海軍學院畢業後,曾任戰列艦和驅逐艦長。1938 年任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參謀 長。翌年起升任司令(至 1946 年)。蘇德戰爭期間,指揮該艦隊全力支援* 列寧格勒保衛戰,並協同陸軍實施波羅的海沿岸的多次戰役。1943 年獲海軍 上將銜。戰後曾任遠東部隊副總司令(主管海軍)、總參軍事學院係主任等 職。1961 年退役。1972 年獲歷史學博士。著有《波羅的海潛艇部隊在攻擊》、 《波羅的海艦隊在作戰》等。
特別法庭 即“保衛國家特別法庭”。
特高警察 即“特別高等警察”。簡稱“特高”。日本的秘密警察。1911 年東京警視廳首設特別高等科,1928 年全國府、縣警察局均普遍設立。直屬 內務省領導,權力極大,活動經費充足。專事鎮壓和迫害共產黨、進步組織 及民主人士。1932 年擴大成部,下設 6 科。大戰期間,為配合日本的對外侵 略,強比在國內的鎮壓活動。日本投降後於 1945 年 10 月解散。
特羅菲緬科(cepreiiГcoprnèbnчtpoфnmenko,1899—1953) 蘇聯將領。1918 年加入俄共(布)黨。翌年參軍。參加過國內戰爭。1932 和 1937 年先後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和總參軍事學院。1939 年參加進軍西 烏克蘭。翌年參加蘇芬戰爭時,任第七集團軍副參謀長。蘇德戰爭前期歷任 戰役集群司令和第三十二、第七集團軍司令(少將銜),在卡累利阿地域作 戰。1943 年 1 月任第二十七集團軍司令(至戰爭結束)。曾參加庫爾斯克會 戰和解放烏克蘭、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的作戰。1944 年獲上將銜。戰 後曾任軍區司令。
特萊斯科夫(henningvontrosckow,1901—1944)德國將領。職業軍人。 早年曾信奉納粹主義,認為它能使德國打破《凡爾賽和約》的束縛。三十年 代後期轉而傾向反對法西斯獨裁統治,參加上層的反希特勒密謀活動。戰爭 爆發後,參加進攻波蘭和法國。1941 年調任入侵蘇聯的中央集團軍群高級參 謀,隨後升任參謀長,獲少將銜。期間,曾數次策劃暗殺希特勒,均未成。 1944 年參與“七·二○事件,失敗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