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丿]


    鍾毅(1901—1940)中國將領。字天任。韶關講武堂和陸軍大學畢業。 1929 年留學日本。回國後曾任廣西大學軍訓大隊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 政府第三十一軍第一七三師第四一四旅旅長,率部轉戰於蘇、皖、豫、鄂等 省。曾參加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1938 年 10 月升任第一七三師師長。1939 年 5 月,在第一次隨棗戰役中,率部堅守陣地,屢挫敵鋒。1940 年 5 月*棗 宜戰役時率部防守隨棗正麵,與日軍藤田師團血戰 7 天。5 月 9 日在蒼苔鎮 西北激戰中,寡不敵眾,自戕殉國,隨員均犧牲。後為國民政府追贈為中將。


    鍾期光(1909—1991)中國將領。1926 牢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十六 師政治部主任。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湘鄂贛參與領尋三年遊擊戰爭。抗日 戰爭爆發後,仕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政治處主任、第一支隊政治部副主任, 隨軍挺進蘇南敵後,參加創建茅山抗日根據地。新四軍北上後,任蘇北指揮 部政治部主任。*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致力於鞏固和發 展蘇中抗日根據地。1945 年春任新四軍蘇浙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時 期,曾任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 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政委。1955 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鋼盔團(stahihem)多德國半軍事性民族主義組織。1918 年 12 月由預 備役軍官賽爾特和原總參謀部軍官*杜斯特堡創立。成員著灰色製服,多為保 皇分子、退伍軍人和有沙文主義思想的青年。鼓吹復辟霍亨索倫王朝和對外 擴張,並向國防軍輸送軍官,積極參加鎮壓國內革命運動。1931 年同納粹黨 及其他右翼組織建立*哈爾茨堡陣線。1932 年 4 月總統選舉中支持希特勒。 1933 年 12 月起,18 歲以下的成員併入*希特勒青年團,18—35 歲的成員並 入衝鋒隊,35 歲以上的成員加入衝鋒隊後備隊,但時常同原組織的成員發生 衝突。1934 年 2 月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退伍軍人聯盟”。戰後被取締,1951 年在聯邦德國復活,指揮部設在科隆。


    鋼鐵盟約  即“德意同盟條約”。


    欽迪隊(chindlts)一譯“親迪隊”。英國在緬甸的特種部隊。以緬甸 寶塔上一種鷹首獅身獸的稱謂“欽迪”命名。由英將*溫蓋特以第七十七印度 旅改編建立,成員包括英國人、緬甸人、印度人和廓爾喀人。該部隊滲入日 軍後方進行遊擊戰。1943 年 2 月至 4 月中旬首次行動,3200 人分成 7(一說 8)隊,越過親敦江東進深入到伊洛瓦底江,破壞鐵路交通,襲擊日軍據點, 行程 1600 公裏,給日軍造成一定威脅。同年 8 月*魁北克會議後,兵力擴展 至 6 個旅約 2 萬人,並轄 1 支空軍突擊隊,成員主要由英國第七十師提供。 1944 年 3 月 5 日開始第二次行動,空降於日軍後方的英多剛近,配合盟軍對 日反攻。8 月 24 日溫蓋特陣亡後,朗泰涅(walterdavidalexandrelentaigne, 1899—1955)繼任司令。4 月北調,6 月攻占孟拱,獲勝。


    適地適產主義  日本戰時對中國實施的經濟掠奪方針。1940 年 10 月 1 日,在日本內閣製定的《國土計劃設定綱要》中提出。強調在日本、“滿洲 國”和中國占領區強製執行所謂“適當分業”。日本著重發展軍事工業、機 械工業和精密機器工業;“滿洲國”著重發展電氣工業、礦業和部分機械及 輕工業;在中國占領區,則注重製鹽和礦業的開發,僅允許某種限度的輕工 業發展。在農業上,內蒙古以發展羊毛業為主,華北發展棉花,華中則要限 製生產可與日本農作物競爭的農產品。目的是使中國成為日本的原料基地。


    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  日本確定實施南進戰略的綱領性 文件。1940 年春夏,納粹德國閃擊西歐得逞,日木軍部主張趁機實施南進, 奪取英法在南洋的勢力範圍。剛上台的第二屆近衛內閣,在製定*《基本國策 綱要》後,於同年 7 月 27 日與大本營舉行聯席會議,通過由軍部提出的此綱 要。強調為應付世界形勢的變動,在“促進迅速結束中國事變”的同時,“掌 握時機解決南方問題”。為此要求迅速加強同德、意的結盟,大力調整對蘇 關係,對美保持謹慎,但因南進引起關係惡化也“在所不惜”。規定實施南 進時,對法屬印度支那和香港考慮行使武力:對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 和南太平洋島嶼暫時利用外交措施;行使武力時盡量將戰爭局限於隻對英 國,但也應作好對美開戰的充分準備。


    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帝國國策綱要  日本堅持實施南進戰略的綱領性 文件。1940 年通過*《基本國策綱要》後,日本確立了南迸體製,開始實施 南進戰略。19 且年 6 月,納粹德國閃擊蘇聯,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以鬆岡 洋右為首的對蘇開戰論,南進與北進之爭再起。同年 7 月 2 日,經禦前會議 決定,通過了大本營陸海軍部製定的此文件。堅持“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 方針,強調繼續努力解決“中國事變”,同時“為確立自存自衛的基礎跨出 南進的步伐”,“不辭對英美一戰”;但如果蘇德戰爭進展對日本有利,也 隨時準備行使武力解決北方問題。


    香河事件  日本為實現“華北自治”而策動的暴亂事件。1935 年 10 月 22 日,在日本天津待務機關長大迫通貞策動下,日本浪人勾結香河、昌平、 武清、三河等地的漢奸地主武裝和流氓無賴發動暴亂,在日本憲兵掩護下, 闖入香河縣城,縣長出逃,縣警被繳械,暴徒自推縣長,實行“自治”。日 軍藉口該縣在*《塘沽協定》所劃定的“非武裝區”,不許中國政府派兵進入。 28 日,河北省政府接納了叛民“要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