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玻爾(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丹麥物理學家。1911 年在 哥本哈根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20 年起任丹麥理論物理研究院院長。1922 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10 年 4 月德國占領丹麥後,積極參加抵抗運動。1943 年為逃避納粹的迫害,逃往瑞典。後經英國去美國參與原子彈的研製工作。 戰後曾領導建設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呼籲銷毀核武器,和平使用原子能。著 有《原子結構和光譜理論》、《原子理論和自然描述》等。
項英(1898—1941)中國將領。原名德龍。1922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 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1928 年參加共產 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1930 年 12 月碉赴江西中央蘇區,歷仕中共蘇區中央 局代理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副 主席。1934 年中央江軍主力長征後,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書記、中央軍區司 令員兼政委,留贛粵邊區堅持遊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東南 局書記兼新四軍副軍項英長,協同*葉挺指揮新四軍各支隊,向蘇南、蘇中、 皖東挺進,開展敵舌抗日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並主持創辦《抗 敵報》、《抗敵》半月刊。由於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認識 不足,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陰謀缺乏警惕,在 1911 年 1 月蔣介石製造的* 皖南亭變中,猶豫動搖,處置失當,對新四軍皖南部隊遭到重大損失負有責 任。3 月 14 日在涇縣茂林地區突圍後,被叛徒殺害。著有《南方三年遊擊戰 爭經驗對於抗戰的教訓》。
項白克(stanleykuhlhornbeck,1883—1966)一稱“亨培克”。美國 外交官。1909 年威斯康星大學研究院畢業,獲博士學位。同年來華,曾執教 於浙江省立專門學堂等中國學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 年出席巴黎 和會。二十年代執教於哈佛大學。1928 年出任國務院遠東司司長。1931 年 九·一八事變後,主張以經濟手段製裁日本。1937 年起為國務卿赫爾的政治 顧問。力主對日本實行戰略物資禁運,加強美國海軍建設,支援中國抗日。 遏製日本在遠東的擴張。1944 年出任駐荷蘭大使。1947 年退職從事著述。著 有《中國與美國的外交政策》、《美國和遠東》等。
政治家(statesman)美國戰略空軍 1943 年春製訂轟炸德國控製的羅馬 尼亞油田的計劃代號。同年 5 月 24 日起代號改稱*肥皂水。
政治戒備隊(politischebereits插ften)一譯“政治預備隊”。德國 納粹黨領袖的私人衛隊,*武裝黨衛隊前身之一。1933 年 3 月“柏林黨衛隊 本部警衛隊”建立後,各地組建本部警衛隊,集訓時自稱“黨衛隊特遣隊”, 同年夏改現名。一般設置在黨衛隊區隊一級,以*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為 楷模,每隊約 100 名成員,下轄突擊大隊、突擊隊、小隊和小組。平時用於 守衛當地納粹黨和黨衛隊領袖,1934 年 6 月底在*羅姆事件中參與鎮壓衝鋒 隊。1934 年底起,改編成黨衛隊營和團,成為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1938 年改稱武裝黨衛隊)的主要組成部分。
政治委員命令(kommissachofehl)納粹德國屠殺蘇軍政治委貝的指令。 1941 年 3 月 30 日,希特勒曾秘密指示德軍高級將領必須在未來的反蘇戰爭 中首先消滅“納粹主義的敵人”——蘇軍政治委員。同年 5 月 12 日,德國武 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向戰地指揮官發布此令。規定蘇軍的政治委員不得視為戰 俘,至遲須在臨時戰俘營即行處決,不得送往後方。1941 年 9 月部分陸軍將 領要求取消或修改命令,遭希特勒拒絕。戰後在*紐倫堡審判中,該項指令被 作為納粹的重要罪證。
趙一曼(1905—1936)中國抗日女英雄。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字 淑寧。1926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 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8 年回國後,在上海、江西等地從事黨的秘密 革命工作。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歷任中共滿洲省委婦女委員,滿 洲省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1934 年 7 月任中共珠 河(今尚誌)中心縣委委員兼鐵北區委書記。發動群眾組織抗日自衛隊,開 展遊擊戰爭。1935 年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團政委。同年 11 月 22 日在與日軍作戰時受傷被俘。在獄中堅貞不屈。次年 8 月 2 日被殺害。
趙爾陸(1905—1967)中國將領。1927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一軍 團供給部部長。1934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總 供給部副部長,曾赴太原籌集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1937 年 10 月到晉察冀 地區,任晉察軍區二分區司令員兼政委,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蕩”,開創 了晉東北抗日根據地。1940 年率部參加*百團大戰。1944 年 10 月任冀晉軍區 司令員,率部向桑幹河地區、繁峙和代縣的日偽軍展開攻勢作戰。解放戰爭 時期,曾任第四野戰軍和中南軍區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 共中央軍委國防工委副主汪。1955 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趙尚誌(1908—1942)中國將領。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畢 業。九·一八事變後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在巴彥和哈東一帶作反日軍 隊統戰工作。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政治部主任。1933 年 創建珠河反日遊擊隊,任隊長。1936 年任北滿抗日聯合軍總司令、東北抗日 聯軍第三軍軍長。轉戰於鬆花江兩岸,創建珠河、湯原根據地。曾遠征黑嫩 平原,挫敗日軍的重兵“圍剿”,並先後指揮攻打賓州城,攻克五常堡和冰 趟子伏擊戰等。1937 年七七事變後任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曾蒙冤被開除 黨籍,仍率小分隊堅持抗日鬥爭。1942 年 2 月 12 日,在攻打鶴崗梧桐河偽 警察分所時重傷被俘,壯烈犧牲。
項英(1898—1941)中國將領。原名德龍。1922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 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1928 年參加共產 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1930 年 12 月碉赴江西中央蘇區,歷仕中共蘇區中央 局代理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副 主席。1934 年中央江軍主力長征後,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書記、中央軍區司 令員兼政委,留贛粵邊區堅持遊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東南 局書記兼新四軍副軍項英長,協同*葉挺指揮新四軍各支隊,向蘇南、蘇中、 皖東挺進,開展敵舌抗日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並主持創辦《抗 敵報》、《抗敵》半月刊。由於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認識 不足,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陰謀缺乏警惕,在 1911 年 1 月蔣介石製造的* 皖南亭變中,猶豫動搖,處置失當,對新四軍皖南部隊遭到重大損失負有責 任。3 月 14 日在涇縣茂林地區突圍後,被叛徒殺害。著有《南方三年遊擊戰 爭經驗對於抗戰的教訓》。
項白克(stanleykuhlhornbeck,1883—1966)一稱“亨培克”。美國 外交官。1909 年威斯康星大學研究院畢業,獲博士學位。同年來華,曾執教 於浙江省立專門學堂等中國學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 年出席巴黎 和會。二十年代執教於哈佛大學。1928 年出任國務院遠東司司長。1931 年 九·一八事變後,主張以經濟手段製裁日本。1937 年起為國務卿赫爾的政治 顧問。力主對日本實行戰略物資禁運,加強美國海軍建設,支援中國抗日。 遏製日本在遠東的擴張。1944 年出任駐荷蘭大使。1947 年退職從事著述。著 有《中國與美國的外交政策》、《美國和遠東》等。
政治家(statesman)美國戰略空軍 1943 年春製訂轟炸德國控製的羅馬 尼亞油田的計劃代號。同年 5 月 24 日起代號改稱*肥皂水。
政治戒備隊(politischebereits插ften)一譯“政治預備隊”。德國 納粹黨領袖的私人衛隊,*武裝黨衛隊前身之一。1933 年 3 月“柏林黨衛隊 本部警衛隊”建立後,各地組建本部警衛隊,集訓時自稱“黨衛隊特遣隊”, 同年夏改現名。一般設置在黨衛隊區隊一級,以*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為 楷模,每隊約 100 名成員,下轄突擊大隊、突擊隊、小隊和小組。平時用於 守衛當地納粹黨和黨衛隊領袖,1934 年 6 月底在*羅姆事件中參與鎮壓衝鋒 隊。1934 年底起,改編成黨衛隊營和團,成為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1938 年改稱武裝黨衛隊)的主要組成部分。
政治委員命令(kommissachofehl)納粹德國屠殺蘇軍政治委貝的指令。 1941 年 3 月 30 日,希特勒曾秘密指示德軍高級將領必須在未來的反蘇戰爭 中首先消滅“納粹主義的敵人”——蘇軍政治委員。同年 5 月 12 日,德國武 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向戰地指揮官發布此令。規定蘇軍的政治委員不得視為戰 俘,至遲須在臨時戰俘營即行處決,不得送往後方。1941 年 9 月部分陸軍將 領要求取消或修改命令,遭希特勒拒絕。戰後在*紐倫堡審判中,該項指令被 作為納粹的重要罪證。
趙一曼(1905—1936)中國抗日女英雄。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字 淑寧。1926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 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8 年回國後,在上海、江西等地從事黨的秘密 革命工作。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歷任中共滿洲省委婦女委員,滿 洲省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1934 年 7 月任中共珠 河(今尚誌)中心縣委委員兼鐵北區委書記。發動群眾組織抗日自衛隊,開 展遊擊戰爭。1935 年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團政委。同年 11 月 22 日在與日軍作戰時受傷被俘。在獄中堅貞不屈。次年 8 月 2 日被殺害。
趙爾陸(1905—1967)中國將領。1927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一軍 團供給部部長。1934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總 供給部副部長,曾赴太原籌集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1937 年 10 月到晉察冀 地區,任晉察軍區二分區司令員兼政委,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蕩”,開創 了晉東北抗日根據地。1940 年率部參加*百團大戰。1944 年 10 月任冀晉軍區 司令員,率部向桑幹河地區、繁峙和代縣的日偽軍展開攻勢作戰。解放戰爭 時期,曾任第四野戰軍和中南軍區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 共中央軍委國防工委副主汪。1955 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趙尚誌(1908—1942)中國將領。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畢 業。九·一八事變後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在巴彥和哈東一帶作反日軍 隊統戰工作。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政治部主任。1933 年 創建珠河反日遊擊隊,任隊長。1936 年任北滿抗日聯合軍總司令、東北抗日 聯軍第三軍軍長。轉戰於鬆花江兩岸,創建珠河、湯原根據地。曾遠征黑嫩 平原,挫敗日軍的重兵“圍剿”,並先後指揮攻打賓州城,攻克五常堡和冰 趟子伏擊戰等。1937 年七七事變後任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曾蒙冤被開除 黨籍,仍率小分隊堅持抗日鬥爭。1942 年 2 月 12 日,在攻打鶴崗梧桐河偽 警察分所時重傷被俘,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