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岡洋右(1880—1946)日本外務大臣(1940—1941)。1900 年畢業於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1904 年入外務省。歷任駐福州、上海總領事,關東都 督府外事課長,外務省情報部長。1921 年退出外務省,先後任*南滿洲鐵道 株式會社(滿鐵)理事和副總裁。1930 年為眾議院議員,聲稱中國東北和內 蒙古是日本的生命線。1932 年 10 月任出席國際聯盟會議的日本首席代表, 極力為日本侵華辯護。1933 年 3 月宣布日本退出國聯。1935—1938 年鬆岡洋 右任滿鐵總裁,在中國東北肆意掠奪。1940 年 7 月任外務大臣,積極配合軍 部的侵略政策開展外交活動。同年 8 月首次公開提出“大東亞共榮圈”。9 月負責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1941 年 3 月赴歐與希特勒、墨索裏 尼會談;4 月取道莫斯科時代表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同年又先後與 泰國簽定《日泰議定書》,與法國*維希政府簽定《日法議定書》,極力擴大 日本在東南亞的勢力。蘇德戰爭爆發後,主張立即對蘇開戰,並反對日美談 判。1941 年 7 月下野,退出政界。戰後,1946 年以甲級戰犯嫌疑被起訴,受 審期間病死。著有《中日兩國在滿蒙經濟合作的目的和根本意義》及《振興 滿洲》等。


    鬆平恆雄(1877—1949)日本宮內大臣(1936—1945)。1902 年東京帝 國大學畢業後入外務省。1918 年任浦鹽派遣軍政務部長。1923 年任外務次官 兼情報部長、臨時調查部長。翌年任駐美大使。1928 年轉任駐英大使。先後 出席倫敦海軍裁軍會議、日內瓦裁軍會議等國際會議,在外交上傾向緩和與 英美的關係。1936 年二·二六事件後就任宮內大臣,1945 年 6 月離職,戰後 曾任參議院議長。


    鬆販廣政(1884—1960)日本司法大臣(1944—1945)。1910 年東京帝 國大學畢業。歷任東京控訴院檢查官、橫濱地方法院檢查廳長、大審院檢查 官。1937 年起任司法省刑事局長,東京控訴院檢查長,參與討論製定《國家 總動員法》、《軍用物資秘密保護法案》等。1941 年 7 月出任日本最高檢查 廳檢亭總長,1944 年 7 月任小磯內閣的司法大臣,1945 年 4 月在鈴木內閣中 連任。長期秉承戰時內閣的旨意,將司法政策作為內閣推行侵略政策、戰爭 政策的工具,肆意壓製人民群眾的反抗行動和抗爭意識。同年 8 月辭職,轉 任貴族院敕選議員。戰後於 1946 年 1 月以甲級成犯嫌疑而被捕,後獲釋,操 律師業。


    鬆井太久郎(1887—1969)日本將領。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 歷任參謀本部中國課課員、朝鮮軍參謀長等職。1931 年任關東軍參謀,積極 策劃侵華戰爭。1935 年任獨立步兵第十二聯隊長。1936 年任北平特務機關 長。1937 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主張不擴大,就地解決,於 7 月 11 日與*和知鷹 二代表日方和冀察政務委員會方麵談判,雙方協議撤兵,恢復和平,但不久 日方以武力撕毀協議,後任張家口特務機關長,“滿洲國”軍最高顧問。1940 年晉升中將。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歷任汪偽政權的軍事顧問,中國派遣軍總 參謀長、第十三軍司令官等職,長期在華進行侵略與特務活動。戰後未受應 有懲處。


    鬆花江戰役  蘇日戰爭中蘇軍發動的進攻戰役,*遠東戰役的組成部 分。1945 年 8 月 9 日至 9 月 2 日,由*遠東第二方麵軍與阿穆爾河(黑龍江) 區艦隊協同實施。為配合蘇軍主力合圍日本關東軍,該部蘇軍渡過黑龍江, 沿鬆花江兩岸向三姓(依蘭)、哈爾濱方向突擊,8 月 11—13 日突破富錦築 壘地域,17 日攻占佳木斯,19 日占領三姓,20 日進入哈爾濱。同時,蘇軍 分兵向寶清和齊齊哈爾方向推進,先後占領了這些城市及沿線地區。


    鬆岡-亨利協定  日本和法國*維希政府簽訂的協定。1940 年夏在日本 壓力下,維希政府同意全麵封鎖法屬印支運輸線並同意日本派遣監視團。同 年 8 月 1 日起,日本外務大臣鬆岡洋右和法國駐日大使亨利(c.arsene- henri)開始談判,8 月 30 日簽訂此協定。主要內容為:在遠東的政治、經 濟領域中,法國承認日本有優先權;同時日本亦尊重法國在遠東的權利和利 益,以及法屬印度支那的領土完整和法國的宗主權。它導致了*《日本-法屬 印支軍事協定》的簽訂。


    鬆岡- 斯 塔 瑪 會 談  日本外務大臣鬆岡洋右同德國特使斯塔瑪 (heinrichstahmer)於 1940 年 9 月 9—10 日在東京舉行的會談,雙方取得 下列共同意見:(1)德、日、意三國希望美國不參加歐洲戰爭和日華糾紛; (2)德國不要求日本介入其對英戰爭;(3)隻有以德、日、意三國堅決一 致的態度,才能抑製美國的行動:(4)三國條約下一步也要使蘇聯參加在內, 德國就日、蘇合作進行斡旋。(5)德國為避免日、美在東亞的衝突而盡力。 談判最終導致*《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的締結。


    杭斯(j.o.n.s.)即*“國家工團主義者進軍洪達”的簡稱。


    傑羅(leonardtownsendgerow,1888—1972)美國將領。1911 年畢業於 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1—1939 年先後在陸軍監察 部參謀處和陸軍部秘書處供職,期間曾在菲律賓和上海任美第三十一步兵團 團長。1940—1942 年任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處準將處長,1942 年獲少將銜。 先後任第二十九步兵師師長和駐英美軍司令。1943年6月任第三軍軍長。1944 年 6 月 6 日率部在諾曼第登陸。先後迸占巴黎、色當、盧森堡等地,並進抵* 齊格菲防線。在阿登戰役中率部進行艱苦的防禦戰,阻止德軍前進。1945 年 2 月擢升中將,指揮新組建的第十五集團軍攻入德境。後任美駐德占領軍司 令。戰後曾任美第二集團軍司令,1954 年退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