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英國軍事情報局第五處(militarylntellience,de-partmentfive, 縮寫 mi-5)簡稱“軍情五處”。英國反間諜機構。1909 年成立。前身為英國 陸軍部秘密局國內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劃歸內政部管轄。初由凱爾(ver- nonkell,1873—1942)領導,1940 年起改由彼特裏(davidpetrie,1879— 1961)負責。主要從事保衛英國本土和國內的安全,進行反間諜活動。《慕 尼黑協定》簽訂後,加強了對港口、機場的監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對入境人員採取各種控製措施。該處下屬主要機構有*xx 委員會(即“二十 號委員會”,“雙十委員會”)。
英國軍事情報局第六處(militaryintelligence,de-partmentsix, 縮寫 mi-6)簡稱“軍情六處”。英國間諜機構。1909 年建立。前身為英國陸 軍部秘密局國外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劃歸外交部管轄,後稱“英國秘密情 報處”或“英國特別情報處”。專事進行國外的間諜活動。隨著國際局勢的 日趨緊張,自 1937 年起先後設有國外反間諜機構、從事對法西斯國家宣傳活 動的 d 科和支持軸心國內破壞活動的軍事情報調查科。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後,由*孟席斯全麵領導,增設海軍情報科、秘密服務指揮科等。在歐洲劃分 西歐、法國等區,積極開展活動,同時在英軍各戰場設立特別聯絡組,加緊 收集情報。該處還製造出破譯德國密碼的機器“謎”,截獲許多極有價值的 情報,在敦刻爾克撤退和不列顛之戰中起過很大的作用。戰後繼續進行活動。
英法蘇莫斯科軍事談判 1939 年 8 月 12—21 日英、法、蘇三國在莫斯 科舉行的關於在共同反對德國侵略的戰爭時的軍事問題談判。參見“英法蘇 三國談判”。
英國戰時內閣國防委員會(warcabdefencmittee)英國戰時 內閣所設有關軍事問題的專門委員會。由於當時實際負責指揮軍事行動的是 英國參謀長委員會,而海、陸、空三軍大臣既不參加參謀長委員會,又未被 列入邱吉爾的戰時內閣,因此於 1940 年設立此委員會。由邱吉爾主持,成員 除三軍大臣外還有艾德禮、張伯倫(死後由*比弗布魯克取代),三軍參謀長 與*伊斯梅列席會議。主要討論有關軍事行動的重大問題,或參謀長委員會發 生意見分歧的問題。1945 年停止活動。
英國換取美國驅逐艦協議 英、美關於以英國在大西洋基地換取美國 舊驅逐艦的協議。大戰爆發後,德國在大西洋上廣泛破襲英國航運,英深感 海上護航力量不足。1940 年 5 月 15 日邱吉爾在法國戰局吃緊時要求羅斯福 將 50 艘美國超齡驅逐艦轉讓給英國海軍;經過幾次談判,美國在 8 月初提出 將驅逐艦換取英國在大西洋基地租借權的建議。9 月 2 日兩國通過美國國務 卿赫爾和英國駐美大使洛西恩(philiphenrykerl,lothian,1882—1940) 換文的形式達成協議:美國將 50 艘驅逐艦讓與英國,同時取得在紐芬蘭、百 慕大群島、巴哈馬群島、牙買加、安地卡、聖露西亞、特立尼達和英屬圭亞 那建立海空軍基地的權利。該協議加強了英國的海上護航力量,同時也擴大 了美國在西半球的影響。
範子俠(1908—1942)中國將領。天津陸軍隨營學校畢業。曾任國民政 府軍團長。1933 年參加*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康保、寶昌、沽源、多 倫等地對日軍作戰。1935 年在綏東百靈廟戰役中迫使偽軍 1 個師投降。抗日 戰爭爆發後,在河北組織抗日義勇軍,於 1938 年擊斃敵山原大佐。1939 年 率部南下,改編為平漢抗日遊擊縱隊,轉戰於河北贊皇、元氏地區。同年所 部改編為八路軍太行軍區獨立第十旅,任旅長兼太行軍區六分區司令員,並 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 年率部參加*百團大戰。1942 年 3 月 12 日,在河北沙 河縣柴關反“掃蕩”戰鬥中犧牲。
範築先(1881—1938)中國將領。原名金標,字竹僊、奪魁。早年在北 洋政府陸軍第四師任職。後任漢中鎮使參贊和臨沂、沂水縣縣長。1936 年冬 任山東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贊同中國共產黨的抗 日主張。1937 年 10 月,在中共山東地方組織協助下,改山東省第六保安司 令部為抗日遊擊司令部,率部在梁水、柳林、南鎮等地粉碎日軍多次進攻。 1938 年春夏間,隊伍發展到 35 個支隊和 3 路民軍,約 5 萬人,建立 20 多個 抗日縣政權。同年 9 月公開表示歡迎八路軍入魯,並與徐向前訂立抗日聯防 協定。11 月 15 日,日軍進攻聊城,因內奸出賣殉國。
範登堡 1阿瑟·亨德利克·範登堡(arthurhen-drickvandenberg, 1884—1951)。美國參議員。共和黨人。就讀於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後從事 寫作與新聞工作。1928 年後數度當選參議員。1937 年成為參議院共和黨領 袖,為著名的孤立主義分子,反對捲入歐洲戰爭,反對修改*《中立法案》。 但美國參戰後於 1943 年建議擴大互惠貿易協定。1945 年出席舊金山聯合國 大會,參與製訂《聯合國憲章》。戰後支持對蘇採取強硬政策,宣揚杜魯門 主義。1947—1949 年任參議院共和黨領袖,著有《日記》、《偉人漢密爾頓》 等。2霍伊特·桑福特·範登堡(hovtsanfordvandenberg,1899—1954)。 美國將領。1923 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入陸軍航空兵服役,大戰初期,在英國 和北非參加空戰,1942 年獲準將銜。1943 年初任歐洲與北非戰場美國航空部 隊參謀長,同年 8 月任航空兵助理參謀長,旋任盟國遠征軍空軍副司令。曾 作為羅斯福的軍事參謀,出席魁北克、開羅和德黑蘭等國際會議。1943 年 10 月隨赫爾訪蘇,就*穿梭轟炸事宜與蘇聯會商。同年 12 月返回空軍司令部, 參與製訂盟軍進攻歐陸的計劃。1944 年晉升少將,任第九航空隊司令,率部 對德國實施攻擊。1945 年在突出部戰役中,曾出色地摧毀德軍運輸線。1947 年獲上將銜,次年 4 月任美國空軍參謀長,1953 年退役。
英國軍事情報局第六處(militaryintelligence,de-partmentsix, 縮寫 mi-6)簡稱“軍情六處”。英國間諜機構。1909 年建立。前身為英國陸 軍部秘密局國外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劃歸外交部管轄,後稱“英國秘密情 報處”或“英國特別情報處”。專事進行國外的間諜活動。隨著國際局勢的 日趨緊張,自 1937 年起先後設有國外反間諜機構、從事對法西斯國家宣傳活 動的 d 科和支持軸心國內破壞活動的軍事情報調查科。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後,由*孟席斯全麵領導,增設海軍情報科、秘密服務指揮科等。在歐洲劃分 西歐、法國等區,積極開展活動,同時在英軍各戰場設立特別聯絡組,加緊 收集情報。該處還製造出破譯德國密碼的機器“謎”,截獲許多極有價值的 情報,在敦刻爾克撤退和不列顛之戰中起過很大的作用。戰後繼續進行活動。
英法蘇莫斯科軍事談判 1939 年 8 月 12—21 日英、法、蘇三國在莫斯 科舉行的關於在共同反對德國侵略的戰爭時的軍事問題談判。參見“英法蘇 三國談判”。
英國戰時內閣國防委員會(warcabdefencmittee)英國戰時 內閣所設有關軍事問題的專門委員會。由於當時實際負責指揮軍事行動的是 英國參謀長委員會,而海、陸、空三軍大臣既不參加參謀長委員會,又未被 列入邱吉爾的戰時內閣,因此於 1940 年設立此委員會。由邱吉爾主持,成員 除三軍大臣外還有艾德禮、張伯倫(死後由*比弗布魯克取代),三軍參謀長 與*伊斯梅列席會議。主要討論有關軍事行動的重大問題,或參謀長委員會發 生意見分歧的問題。1945 年停止活動。
英國換取美國驅逐艦協議 英、美關於以英國在大西洋基地換取美國 舊驅逐艦的協議。大戰爆發後,德國在大西洋上廣泛破襲英國航運,英深感 海上護航力量不足。1940 年 5 月 15 日邱吉爾在法國戰局吃緊時要求羅斯福 將 50 艘美國超齡驅逐艦轉讓給英國海軍;經過幾次談判,美國在 8 月初提出 將驅逐艦換取英國在大西洋基地租借權的建議。9 月 2 日兩國通過美國國務 卿赫爾和英國駐美大使洛西恩(philiphenrykerl,lothian,1882—1940) 換文的形式達成協議:美國將 50 艘驅逐艦讓與英國,同時取得在紐芬蘭、百 慕大群島、巴哈馬群島、牙買加、安地卡、聖露西亞、特立尼達和英屬圭亞 那建立海空軍基地的權利。該協議加強了英國的海上護航力量,同時也擴大 了美國在西半球的影響。
範子俠(1908—1942)中國將領。天津陸軍隨營學校畢業。曾任國民政 府軍團長。1933 年參加*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康保、寶昌、沽源、多 倫等地對日軍作戰。1935 年在綏東百靈廟戰役中迫使偽軍 1 個師投降。抗日 戰爭爆發後,在河北組織抗日義勇軍,於 1938 年擊斃敵山原大佐。1939 年 率部南下,改編為平漢抗日遊擊縱隊,轉戰於河北贊皇、元氏地區。同年所 部改編為八路軍太行軍區獨立第十旅,任旅長兼太行軍區六分區司令員,並 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 年率部參加*百團大戰。1942 年 3 月 12 日,在河北沙 河縣柴關反“掃蕩”戰鬥中犧牲。
範築先(1881—1938)中國將領。原名金標,字竹僊、奪魁。早年在北 洋政府陸軍第四師任職。後任漢中鎮使參贊和臨沂、沂水縣縣長。1936 年冬 任山東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贊同中國共產黨的抗 日主張。1937 年 10 月,在中共山東地方組織協助下,改山東省第六保安司 令部為抗日遊擊司令部,率部在梁水、柳林、南鎮等地粉碎日軍多次進攻。 1938 年春夏間,隊伍發展到 35 個支隊和 3 路民軍,約 5 萬人,建立 20 多個 抗日縣政權。同年 9 月公開表示歡迎八路軍入魯,並與徐向前訂立抗日聯防 協定。11 月 15 日,日軍進攻聊城,因內奸出賣殉國。
範登堡 1阿瑟·亨德利克·範登堡(arthurhen-drickvandenberg, 1884—1951)。美國參議員。共和黨人。就讀於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後從事 寫作與新聞工作。1928 年後數度當選參議員。1937 年成為參議院共和黨領 袖,為著名的孤立主義分子,反對捲入歐洲戰爭,反對修改*《中立法案》。 但美國參戰後於 1943 年建議擴大互惠貿易協定。1945 年出席舊金山聯合國 大會,參與製訂《聯合國憲章》。戰後支持對蘇採取強硬政策,宣揚杜魯門 主義。1947—1949 年任參議院共和黨領袖,著有《日記》、《偉人漢密爾頓》 等。2霍伊特·桑福特·範登堡(hovtsanfordvandenberg,1899—1954)。 美國將領。1923 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入陸軍航空兵服役,大戰初期,在英國 和北非參加空戰,1942 年獲準將銜。1943 年初任歐洲與北非戰場美國航空部 隊參謀長,同年 8 月任航空兵助理參謀長,旋任盟國遠征軍空軍副司令。曾 作為羅斯福的軍事參謀,出席魁北克、開羅和德黑蘭等國際會議。1943 年 10 月隨赫爾訪蘇,就*穿梭轟炸事宜與蘇聯會商。同年 12 月返回空軍司令部, 參與製訂盟軍進攻歐陸的計劃。1944 年晉升少將,任第九航空隊司令,率部 對德國實施攻擊。1945 年在突出部戰役中,曾出色地摧毀德軍運輸線。1947 年獲上將銜,次年 4 月任美國空軍參謀長,1953 年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