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英國戰時內閣(warcab)大戰期間英國的最高軍政領導機構。1939 年大戰爆發後於 9 月 4 日成立。決定有關戰爭的一切重大問題,包括確定戰 略方針、組織戰時經濟、動員人力和資源以及決定有關自治領和殖民地的防 禦和武裝力量建設。但不具體幹涉軍事行動,一切有關作戰的軍事行動均由* 英國參謀長委員會負責,遇有較大問題或意見分歧則召開戰時內閣的國防委 員會會議討論。戰時內閣成員包括張伯倫(首相)、查特菲爾德(國防大臣)、 邱吉爾(海軍大臣)、霍爾-貝利沙(陸軍大臣)、伍德(空軍大臣)、哈裏 法克斯(外交大臣)、西蒙(財政大臣)、霍爾(掌璽大臣)、漢基(不管 大臣)、艾登(自治領事務大臣)、安德森(內政大臣)等 11 人。每天舉行 會議,常有三軍參謀長等列席。1940 年 5 月 10 日,邱吉爾接替張伯倫任首 相後,其成員改為 5 人,即邱吉爾(首相兼國防大臣)、張伯倫(樞密院長, 逝世後由安德森接任)、艾德禮(掌璽大臣)、哈裏法克斯(外交大臣、翌 年 1 月由艾登接任)、格林伍德(不管大臣)。後又相繼增加比弗布魯克(飛 機生產大臣)、貝文(勞工與兵役大臣)和伍德,共 8 人。1942 年 2 月 19 日,進行改組,成員為邱吉爾、艾德禮(副首相兼自治領大臣)、克裏普斯 (掌璽太臣兼下院議長,同年 11 月因與邱吉爾發生分歧而辭職,由內政大臣 莫裏森接替)、安德森(樞密大臣)、艾登(外交大臣)、利特爾頓(生產 大臣)和貝文(勞工大臣),共 7 人。1945 年 7 月 26 日,邱吉爾下台後結 束。
英法聯合草案 納粹德國占領法國前夕,英國和法國的聯合方案。由英 法經濟合作委員會提出,經英國內閣討論,並由戴高樂於 1940 年 6 月 16 日 通過電話告知法國政府。主要內容為英、法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法蘭西不 列顛國家”;建立一個單一的戰時內閣,作為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統率英、 法全部武裝力量;同時合併兩國武裝部隊。該草案帶有趁火打劫性質,未被 法方接受。
英波互助協定 大戰前夕英國和波蘭簽訂的協定。1939 年 3 月 31 日, 英國向波蘭提供保證後,兩國政府曾就同盟問題進行具體磋商。8 月 25 日最 終簽訂此協定,主要內容為,如締約一方受到“一個歐洲大國”的侵略,或 認為必須“使用其武裝部隊”消除麵臨的威脅(第二條第一款),或把“對 另一個歐洲國家的獨立或中立”的威脅作為宣戰的理由時(第二條第二款), 締約的另一方均應提供援助。秘密議定書中明確規定:“一個歐洲大國”係 指德國,第二條第一款適用於但澤,第二條第二款則適用於比利時、荷蘭和 波羅的海三小國。9 月 1 日德國大舉進攻波蘭,英國據此於 9 月 3 日對德宣 戰,但並未採取積極措施援助波蘭。
英勇號戰列艦(valiant)英國戰列艦。1915 年建成,1937—1939 年改 裝。排水量 3.1 萬噸,最大航速 24 節。裝有 8 門 15 英寸火炮,20 門 4.5 英 寸火炮和 4 架飛機。大戰初期在英國*本土艦隊服役,擔負護航任務。 1940 年參加挪威戰役。同年 6 月編入新組建的*h 艦隊,隨即參加攻擊米爾斯 克比爾港的法國軍艦。1941 年調入*英國地中海艦隊,參加馬塔活角海戰和 克裏特島戰役。同年 12 月泊於亞歷山大港時,被義大利潛艇人工操作魚雷重 創。修復後,1942 年夏被派往印度洋加強*英國東方艦隊。同年底調回地中 海。1943 年參加西西裏和義大利登陸戰役。後又重返印度洋對日作戰。
英意君子協定 英國與義大利在羅馬簽訂的兩個協定。(1)1937 年 1 月 2 日簽訂《聯合王國和義大利關於地中海西部維持原狀的宣言》,連同所 附換文,通稱為第一個“君子協定”。規定在德、意武裝幹涉西班牙的情況 下,雙方承認地中海航行和過境運輸自由,相互尊重在該地區的利益;意承 擔保障英在地中海的戰略利益的義務。(2)1938 年《英意協定》,又稱第 二個“君子協定”,4 月 16 日簽訂,主要內容為:兩國重申維護地中海西部 現狀;互換軍事情報;英承認意對衣索比亞的占領,並運用它的影響,促 使其他國家採取同樣立場;義大利則表示西班牙內戰結束後將全部撤走它在 西的“誌願軍”,並保證對西沒有領土、政治和經濟要求;雙方以友好精神 促進彼此在中東地區的關係,共同維護紅海現狀;義大利還承認*倫敦海軍會 議締結的條約。英國在兩個協定中雖對義大利作了重大妥協,但未能阻止它 倒向德國。
英德海軍協定 全稱《德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限製海軍軍備的換 文》,由英國外交大臣霍爾和德國駐英大使裏賓特洛甫通過互換照會的形式, 於 1935 年 6 月 18 日在倫敦簽訂。規定:德國艦隊的總噸位應永遠不超過英 國海軍總噸位的百分之三十五;德國潛艇總噸位將不超過英國的百分之四十 五,但德國政府保留在通知英國政府後可在潛涎方麵超出此比例的權利。該 協定實際上使德國海軍的擴建合法化,推動了希特勒進一步擴軍備戰。1938 年 12 月德國通知英國將擁有與英國完全對等的潛挺部隊;次年 4 月 28 日德 國宣布廢除該協定。
英土阿達納會談 1943 年 1 月 30—31 日,英國首相邱吉爾同土耳其總 統*伊諾努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adana)舉行的會談。會談中邱吉爾試 圖說服土耳其參加民對納粹德國的戰爭,表示願向土提供軍事援助,並許諾 如土參戰將得到有關英國部隊的支援。伊諾努接受英國的軍事物資,但拒絕 作出參戰的保證。最後達成了英、美向土耳其提供援助以鞏固其安全的協議。 會談後,美、英增加了對土耳其的軍援。
英法聯合草案 納粹德國占領法國前夕,英國和法國的聯合方案。由英 法經濟合作委員會提出,經英國內閣討論,並由戴高樂於 1940 年 6 月 16 日 通過電話告知法國政府。主要內容為英、法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法蘭西不 列顛國家”;建立一個單一的戰時內閣,作為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統率英、 法全部武裝力量;同時合併兩國武裝部隊。該草案帶有趁火打劫性質,未被 法方接受。
英波互助協定 大戰前夕英國和波蘭簽訂的協定。1939 年 3 月 31 日, 英國向波蘭提供保證後,兩國政府曾就同盟問題進行具體磋商。8 月 25 日最 終簽訂此協定,主要內容為,如締約一方受到“一個歐洲大國”的侵略,或 認為必須“使用其武裝部隊”消除麵臨的威脅(第二條第一款),或把“對 另一個歐洲國家的獨立或中立”的威脅作為宣戰的理由時(第二條第二款), 締約的另一方均應提供援助。秘密議定書中明確規定:“一個歐洲大國”係 指德國,第二條第一款適用於但澤,第二條第二款則適用於比利時、荷蘭和 波羅的海三小國。9 月 1 日德國大舉進攻波蘭,英國據此於 9 月 3 日對德宣 戰,但並未採取積極措施援助波蘭。
英勇號戰列艦(valiant)英國戰列艦。1915 年建成,1937—1939 年改 裝。排水量 3.1 萬噸,最大航速 24 節。裝有 8 門 15 英寸火炮,20 門 4.5 英 寸火炮和 4 架飛機。大戰初期在英國*本土艦隊服役,擔負護航任務。 1940 年參加挪威戰役。同年 6 月編入新組建的*h 艦隊,隨即參加攻擊米爾斯 克比爾港的法國軍艦。1941 年調入*英國地中海艦隊,參加馬塔活角海戰和 克裏特島戰役。同年 12 月泊於亞歷山大港時,被義大利潛艇人工操作魚雷重 創。修復後,1942 年夏被派往印度洋加強*英國東方艦隊。同年底調回地中 海。1943 年參加西西裏和義大利登陸戰役。後又重返印度洋對日作戰。
英意君子協定 英國與義大利在羅馬簽訂的兩個協定。(1)1937 年 1 月 2 日簽訂《聯合王國和義大利關於地中海西部維持原狀的宣言》,連同所 附換文,通稱為第一個“君子協定”。規定在德、意武裝幹涉西班牙的情況 下,雙方承認地中海航行和過境運輸自由,相互尊重在該地區的利益;意承 擔保障英在地中海的戰略利益的義務。(2)1938 年《英意協定》,又稱第 二個“君子協定”,4 月 16 日簽訂,主要內容為:兩國重申維護地中海西部 現狀;互換軍事情報;英承認意對衣索比亞的占領,並運用它的影響,促 使其他國家採取同樣立場;義大利則表示西班牙內戰結束後將全部撤走它在 西的“誌願軍”,並保證對西沒有領土、政治和經濟要求;雙方以友好精神 促進彼此在中東地區的關係,共同維護紅海現狀;義大利還承認*倫敦海軍會 議締結的條約。英國在兩個協定中雖對義大利作了重大妥協,但未能阻止它 倒向德國。
英德海軍協定 全稱《德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限製海軍軍備的換 文》,由英國外交大臣霍爾和德國駐英大使裏賓特洛甫通過互換照會的形式, 於 1935 年 6 月 18 日在倫敦簽訂。規定:德國艦隊的總噸位應永遠不超過英 國海軍總噸位的百分之三十五;德國潛艇總噸位將不超過英國的百分之四十 五,但德國政府保留在通知英國政府後可在潛涎方麵超出此比例的權利。該 協定實際上使德國海軍的擴建合法化,推動了希特勒進一步擴軍備戰。1938 年 12 月德國通知英國將擁有與英國完全對等的潛挺部隊;次年 4 月 28 日德 國宣布廢除該協定。
英土阿達納會談 1943 年 1 月 30—31 日,英國首相邱吉爾同土耳其總 統*伊諾努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adana)舉行的會談。會談中邱吉爾試 圖說服土耳其參加民對納粹德國的戰爭,表示願向土提供軍事援助,並許諾 如土參戰將得到有關英國部隊的支援。伊諾努接受英國的軍事物資,但拒絕 作出參戰的保證。最後達成了英、美向土耳其提供援助以鞏固其安全的協議。 會談後,美、英增加了對土耳其的軍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