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齊(benedettocroce,1866—1952)義大利歷史學家。就讀於羅馬 大學,受教於拉布裏奧拉(antonibri,1843-1904)。1910 年起為參 議員。曾任公共教育大臣。初贊同法西斯主義,後轉為反對派。1925 年發表 “反法西斯知識分子宣言”。1929 年在參議院抨擊墨索裏尼政府,並辭去參 議員職務。1943 年 7 月墨索裏尼下台後,重返政界,任自由黨主席。聯合各 派抵抗力量。積極開展反法西斯活動。曾建議組建義大利誌願軍。1943—1944 年曆任不管大臣,深得國王、各界人士和盟國的信任。曾為諮詢會議和製究 會議成員。戰後復致力於學術活動。著有《義大利史 1871—1915》、《十九 世紀歐洲史》、《作為思想和行動的歷史》等。


    克魯格(walterkrueger,1881—1967)美國將領。主於德國,1889 年 移居美國。參加過美西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多次入軍事院校學習。曾任 陸軍部作戰計劃處處長。1939 年升為少將。1940—1941 年任第三集團軍司 令,兼南部防衛司令。1941 年晉升中將。1943 年出任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 新組建的第六集團軍司令。率部參加收復新不列顛群島、紐幾內亞和菲律賓 等地的戰鬥。1945 年率軍占領日本南部。同年晉升上將。翌年 1 月退役。著 有回憶錄《從澳、新到日本》。


    克瑙夫(erlchknauf,1895—1944)德國新聞工作者。早年當學徒。參 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成為記者。激烈抨擊法西斯主義,後因反對納粹 政權被開除出全國新聞協會,並短期囚禁在集中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繼 續反對獨裁統治和納粹政權的戰爭政策。1944 年 5 月 2 日被殺害。


    克盧博夫(1918—1944)蘇聯軍人。1939 年參軍。1944 年畢業於丘古 耶夫軍事航空學校後,在外高加索服役。蘇德戰爭爆發後,在東方方麵軍和 烏克蘭第一、第二、第四方麵軍編成內,先唇任殲擊機飛行員、中隊長和大 隊長,大尉銜(1944 年)。作戰英勇,技術高超,共完成 457 次戰鬥出動, 個人擊落敵機 31 架,集體擊落敵機 19 架。1944 年 4 月獲蘇聯英雄稱號。同 年 11 月在利沃夫附近前線機場因飛機矢事犧牲。1945 年 6 月,再次追授蘇 聯英雄稱號。


    克倫之戰  1941 年英軍在*東非之戰中的一次攻堅戰役。克倫(keren) 是厄利垂亞(現屬衣索比亞境內)的高原小鎮,四周群峰聳立。1941 年 2 月 2 日,英軍由阿科達特(agordat)攻抵克倫時,意軍已作塌峽穀,培死 通路,在山脊塹壕中固守。英軍主力 2 個印度師隨即仰攻上山,反覆拚殺 10 多天進展甚微。英軍被迫重新準備,於 3 月 15 日再次展開進攻,終於在 27 日攻占克倫。


    克裏曾斯(ri插rdstafordcripps,1889—1952)英國掌璽大臣(1942 年)、飛機生產大臣(1942—1945)。年輕時曾是化工專家和律師。1929 年 加入工黨,在黨內以其激進言論見稱。1930—1931 年任麥克唐納工黨內閣的 副檢察長。因倡議同共產黨合作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陣線,於 1939 年被工黨開 除(1945 年重新加入)。1940 年 5 月至 1942 年 1 月任英國駐蘇大使,任內 英、蘇簽訂互助條約。1942 年 2 月出任掌壘大臣和下院議長,為戰時內閣成 員。同年 3—4 月間,曾率團赴印度德裏,以答應印度在戰後獨立為條件爭取 國大黨支持戰爭。11 月,因與邱吉爾意見不合,退出戰時內閣,改任飛機生 產大臣。戰後在艾德禮內閣中歷任貿易委員會主席和財政大臣。有爵士稱號。


    克利莫夫(1892—62)蘇聯航空發動機設計師。1918 年畢業於莫斯科高 等技術學校。歷任科學研究所和航空工廠的領導職務,並在母校及茹科夫斯 基空軍工程學院、莫斯科航空學院任教。從事多種氣冷和液冷航空發動機的 研製。1935 年任航空發動機主任設計師。其研製的大功率發動機,裝備在* 佩特利亞科夫設計的俯衝轟炸機和*雅科夫列夫設計的殲擊機上,在戰爭中起 了巨大作用。1944 年獲工程技術勤務少將銜。1953 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 士。著有《航空發動機構造圖冊》。


    克拉塞爾(插rlesser,1901—1944)比利時軍人。1940 年 5 月率 部抵抗入侵的德軍。比利時淪亡後,投身抵抗運動,1941 年組建武裝抵抗組 織——比利時軍團。1942 年秘密去倫敦爭取英國政府和比利時流亡政府的支 持,同年年底披捕。後囚祭在格羅斯-羅森集中營,1944 年底被殺害。


    克萊斯特(paulludwigewaldvonkleisti,1881—1954)德國將領。職業 軍人。1900 年開始服役。1913 年軍事學院畢業,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 後在國防軍騎兵部隊任職。希特勒上台後,提升至軍長。1933 年被免職,退 人預備役。不久又應召入伍,1939 年,指揮坦克軍,入侵波蘭、法國和南斯 拉夫,以實施閃電式的突擊著稱。1 年 6 月任閃擊蘇聯的第一坦克集群(10 月改番號為第一坦克集團軍)司令,為德軍南路主要突擊力量。率先攻打基 輔,進占烏克蘭,攻取羅斯托夫。同年底在蘇軍反擊下敗退。1942 年調任進 攻高加索方向的 a 集團軍群司令。曾率部進抵高加索山麓。1943 年獲元帥銜。 蘇軍反攻後再次敗退。1944 年克萊斯特春,因棄守克裏米亞,敗於南布格河, 並同希特勒發生分歧,被解職並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盟軍所俘。 1946 年作為戰犯,先後移交南斯拉夫和蘇聯。被判 15 年徒刑,後死於蘇聯 獄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