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東諾夫(1896—1962)蘇聯將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沙俄軍隊服 役,在巴甫洛夫斯克軍校畢業後獲準尉銜。1919 年加入紅軍。參加過國內戰 爭。1928 年加入聯共(布)黨。1931 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後又進入該 院戰役係和總參軍事學院深遣。1937 年畢業後出任莫斯科軍區參謀長。1938 —1940 年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合同戰術教研室任教員和副主任。1941 年任基輔 特別軍區副參謀長(少將銜)。蘇德戰爭爆發後任南方方麵軍參謀長。參與 實施頓巴斯戰役和羅斯托夫戰役。1942 年 6—11 月,先後任北高加索方麵軍、 黑海軍隊集群和外高加索方麵軍參謀長。同年 12 月升任第一副總參謀長兼作 戰部部長。1943 年獲大將銜,免去兼作戰部部長職。參與製定和組織實施庫 爾斯克、白俄羅斯等一係列重大戰役的作戰計劃。1945 年 2 月上旬,作為蘇 聯代表團的軍事代表,出席雅爾達會議。同月中旬升任總參謀長,並成為最 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參與製定和實施攻克柏林等戰役的作戰計劃。同年 7 —8 月出席波茨但會議。戰後歷任第一副總參謀長、軍區司令、華沙條約聯 合武裝部隊參謀長等職。
安陽戰役 1945 年八路軍對河南省安陽以西地區日偽軍的攻勢作戰。八 路軍晉冀魯豫軍區集中萬餘人,配以民兵、自工隊共 3 萬親人,於 6 月 30 日發起攻勢作戰。先克曲溝集、水冶鎮等 10 多個據點,打開進攻安陽以西日 偽軍的門戶。隨後攻克安陽城以西、觀台鎮以南、鶴壁集以北的全部據點。7 月 4 日發起觀(台)豐(樂)鐵路破襲戰。至 7 月 9 日共殲日偽軍 3300 餘人, 解放國土 1500 餘平方公裏、人口 35 萬,為戰略反攻準備了條件。
安納吉姆(anakim)美、英、中 1943 年春反攻全緬打通滇緬公路的作 戰計劃代號。規定由中國軍隊從印度雷多和中國雲南進軍緬甸北部,英軍從 西部攻占緬甸的實兌再進軍親敦江,同時英海軍奪取孟加拉灣的製海權和收 復安達曼群島,並派部隊在仰光登陸。該計劃初由”史迪威提出,得駐印英 軍司令韋維爾和蔣介石原則贊同,1943 年初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獲美、英參 謀長聯席會議確認,後英國以地中海和北非戰事吃緊為由,不願投入較大力 量;蔣介石則表示,由於英方態度消極,中國不能單方麵發動攻勢。1943 年 5 月美英華盛頓會議決定僅在緬北採取較小規模的軍事行動,遂改代號為“茶 碟”。安倍源基(1894—?)日本內務大臣(1945 年)。1920 年東京帝國大 學畢業後入內務省。歷任警保局長、警視總監等職,專事鎮壓進步運動,扼 殺反戰力量。1945 年 4—8 月任鈴木內閣內務大臣。戰後以戰犯罪被逮捕。 52 年獲釋後繼續從政,後領導右翼團體進行活動。
安德爾斯(dywanders,1892—1970)波蘭將領。早年從軍,第 一次世界大戰時在俄軍中服役。波蘭獨立後長期在波軍中供職,曾在法國進 修軍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指揮騎兵旅抵抗入侵德軍。1939 年 9 月被蘇 軍俘虜。1941 年 8 月蘇波復交後獲釋,負責在蘇聯國上上組建 8 萬人左右的 波蘭軍隊。1942 年率部離開蘇聯赴伊朗和伊拉克,接受英式配備建成波蘭第 二軍,在流亡政府領導下協同西方盟軍作戰。1944 年初率部從埃及進軍意大 利,參加卡西諾山戰役,攻占主峰,戰功卓著。後繼續轉戰義大利境內。戰 後獲大將銜,旅居英國。1946 年被波蘭政府開除國籍。
安藤利吉(1884—1946)日本將領。畢業於陸軍士宮學校和陸軍大學。 1932 年起歷任駐英武官、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步兵第一旅團長和第三師團 長。1936 年升為中將。1938 年任第二十一軍司令官,為切斷對中國的國際補 給線,率部進犯南寧,受挫。1940 年任*華南方麵軍司令官,指揮日軍進駐 法屬印支北部,1941 年轉入預備役。同年 11 月復出,任最後一任*台灣軍司 令官。1944 年晉升大將,任日本第十方麵軍司令官兼台灣總督。日本投降後 作為戰犯監禁於上海監獄,在獄中自殺。
安布羅西奧(vittorioambrosio,1879—1958)義大利將領。就學於摩 德納軍校。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師參謀長。曾任義大利騎兵總監和西 西裏駐軍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任第二集團軍司令。1941 年 4 月率 部從伊斯特拉(1stra)半島進攻南斯拉夫。1942 年 1 月任陸軍參謀長。次 年 1 月升任意軍總參謀長,領上將銜。麵對軸心國的節節失利,主張擺脫德 國,在國王同意下與盟國開始接觸,並試圖召回派往歐洲各地的意軍。曾參 與策劃推翻墨索裏尼政權的 1943 年七月政變。德軍入侵義大利時,隨巴多裏 奧政府南逃。1943 年 11 月擔任陸軍總監,次年退休。
安東奈斯庫 1揚·安東奈斯庫(ionantonescu,1882—1946)。羅馬 尼亞法西斯獨裁者。早年在法國學習軍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羅軍服役, 戰後歷任駐意和駐英使館武官。1937 年任總參謀長。次年調任陸軍大臣。第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逐步追隨德、意法西斯。1940 年 9 月 4 日,在*鐵衛 團支持下奪取政權,任首相。不久又迫國王卡羅爾二世遜位,自稱“國家領 袖”(conducǎtor)。10 月同意德軍進駐羅馬尼亞。11 月正式加入軸心國集 團。1941 年 1 月在希特勒支持下,清洗鐵衛揚·安東奈斯庫團中異已分子, 掌握軍政大權。仿效德、意,宣布羅馬尼亞為“軍團國家”,廢除憲法,取 締政黨,在國內建立法西斯統治,迫害進步人士。同年 6 月 12 日,赴慕尼黑 會晤希特勒,表示全力支持德國入侵蘇聯。6 月 23 日跟隨納粹德國向蘇宣戰, 年底先後向英、美宣戰,並自封元帥。驅使數十萬羅軍侵入蘇聯。以後由於 羅軍在史達林格勒和克裏米亞遭挫,國內經濟惡化,遂試圖通過土耳其和瑞 典與盟國單獨議和,並想直接和美、英對話,未果。1944 年 6 月羅國內各反 對派組成民族民主陣線。8 月蘇軍進入羅馬尼亞境內。同月 4 日赴東普魯士, 表示繼續效忠希特勒,23 日在人民起義中被捕。1946 年 6 月經布加勒斯特人 民法庭審判後被處決。2米哈依·安東奈斯庫(mihaiantonescu,1899— 1946)。羅馬尼亞外交大臣。初在大學任教。支持揚·安東奈斯庫建立獨裁 統治。41 年 6 月 22 日,羅馬尼亞對蘇宣戰後,任副首相兼外交大巨。任內, 力圖建立“大羅馬尼亞”,追隨納粹德國,出席 1941 年 11 月柏林會議,簽 署延長《反共產國際協定》。1943 年初起,為擺脫戰爭困境,試圖說服希特 勒單獨與西方媾和,遭拒絕;後又建議墨索裏尼出麵調停,聯合歐洲所有與 德國結盟的小國與同盟國建立聯繫,未果。戰後被逮捕,1946 年被處決。
安陽戰役 1945 年八路軍對河南省安陽以西地區日偽軍的攻勢作戰。八 路軍晉冀魯豫軍區集中萬餘人,配以民兵、自工隊共 3 萬親人,於 6 月 30 日發起攻勢作戰。先克曲溝集、水冶鎮等 10 多個據點,打開進攻安陽以西日 偽軍的門戶。隨後攻克安陽城以西、觀台鎮以南、鶴壁集以北的全部據點。7 月 4 日發起觀(台)豐(樂)鐵路破襲戰。至 7 月 9 日共殲日偽軍 3300 餘人, 解放國土 1500 餘平方公裏、人口 35 萬,為戰略反攻準備了條件。
安納吉姆(anakim)美、英、中 1943 年春反攻全緬打通滇緬公路的作 戰計劃代號。規定由中國軍隊從印度雷多和中國雲南進軍緬甸北部,英軍從 西部攻占緬甸的實兌再進軍親敦江,同時英海軍奪取孟加拉灣的製海權和收 復安達曼群島,並派部隊在仰光登陸。該計劃初由”史迪威提出,得駐印英 軍司令韋維爾和蔣介石原則贊同,1943 年初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獲美、英參 謀長聯席會議確認,後英國以地中海和北非戰事吃緊為由,不願投入較大力 量;蔣介石則表示,由於英方態度消極,中國不能單方麵發動攻勢。1943 年 5 月美英華盛頓會議決定僅在緬北採取較小規模的軍事行動,遂改代號為“茶 碟”。安倍源基(1894—?)日本內務大臣(1945 年)。1920 年東京帝國大 學畢業後入內務省。歷任警保局長、警視總監等職,專事鎮壓進步運動,扼 殺反戰力量。1945 年 4—8 月任鈴木內閣內務大臣。戰後以戰犯罪被逮捕。 52 年獲釋後繼續從政,後領導右翼團體進行活動。
安德爾斯(dywanders,1892—1970)波蘭將領。早年從軍,第 一次世界大戰時在俄軍中服役。波蘭獨立後長期在波軍中供職,曾在法國進 修軍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指揮騎兵旅抵抗入侵德軍。1939 年 9 月被蘇 軍俘虜。1941 年 8 月蘇波復交後獲釋,負責在蘇聯國上上組建 8 萬人左右的 波蘭軍隊。1942 年率部離開蘇聯赴伊朗和伊拉克,接受英式配備建成波蘭第 二軍,在流亡政府領導下協同西方盟軍作戰。1944 年初率部從埃及進軍意大 利,參加卡西諾山戰役,攻占主峰,戰功卓著。後繼續轉戰義大利境內。戰 後獲大將銜,旅居英國。1946 年被波蘭政府開除國籍。
安藤利吉(1884—1946)日本將領。畢業於陸軍士宮學校和陸軍大學。 1932 年起歷任駐英武官、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步兵第一旅團長和第三師團 長。1936 年升為中將。1938 年任第二十一軍司令官,為切斷對中國的國際補 給線,率部進犯南寧,受挫。1940 年任*華南方麵軍司令官,指揮日軍進駐 法屬印支北部,1941 年轉入預備役。同年 11 月復出,任最後一任*台灣軍司 令官。1944 年晉升大將,任日本第十方麵軍司令官兼台灣總督。日本投降後 作為戰犯監禁於上海監獄,在獄中自殺。
安布羅西奧(vittorioambrosio,1879—1958)義大利將領。就學於摩 德納軍校。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師參謀長。曾任義大利騎兵總監和西 西裏駐軍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任第二集團軍司令。1941 年 4 月率 部從伊斯特拉(1stra)半島進攻南斯拉夫。1942 年 1 月任陸軍參謀長。次 年 1 月升任意軍總參謀長,領上將銜。麵對軸心國的節節失利,主張擺脫德 國,在國王同意下與盟國開始接觸,並試圖召回派往歐洲各地的意軍。曾參 與策劃推翻墨索裏尼政權的 1943 年七月政變。德軍入侵義大利時,隨巴多裏 奧政府南逃。1943 年 11 月擔任陸軍總監,次年退休。
安東奈斯庫 1揚·安東奈斯庫(ionantonescu,1882—1946)。羅馬 尼亞法西斯獨裁者。早年在法國學習軍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羅軍服役, 戰後歷任駐意和駐英使館武官。1937 年任總參謀長。次年調任陸軍大臣。第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逐步追隨德、意法西斯。1940 年 9 月 4 日,在*鐵衛 團支持下奪取政權,任首相。不久又迫國王卡羅爾二世遜位,自稱“國家領 袖”(conducǎtor)。10 月同意德軍進駐羅馬尼亞。11 月正式加入軸心國集 團。1941 年 1 月在希特勒支持下,清洗鐵衛揚·安東奈斯庫團中異已分子, 掌握軍政大權。仿效德、意,宣布羅馬尼亞為“軍團國家”,廢除憲法,取 締政黨,在國內建立法西斯統治,迫害進步人士。同年 6 月 12 日,赴慕尼黑 會晤希特勒,表示全力支持德國入侵蘇聯。6 月 23 日跟隨納粹德國向蘇宣戰, 年底先後向英、美宣戰,並自封元帥。驅使數十萬羅軍侵入蘇聯。以後由於 羅軍在史達林格勒和克裏米亞遭挫,國內經濟惡化,遂試圖通過土耳其和瑞 典與盟國單獨議和,並想直接和美、英對話,未果。1944 年 6 月羅國內各反 對派組成民族民主陣線。8 月蘇軍進入羅馬尼亞境內。同月 4 日赴東普魯士, 表示繼續效忠希特勒,23 日在人民起義中被捕。1946 年 6 月經布加勒斯特人 民法庭審判後被處決。2米哈依·安東奈斯庫(mihaiantonescu,1899— 1946)。羅馬尼亞外交大臣。初在大學任教。支持揚·安東奈斯庫建立獨裁 統治。41 年 6 月 22 日,羅馬尼亞對蘇宣戰後,任副首相兼外交大巨。任內, 力圖建立“大羅馬尼亞”,追隨納粹德國,出席 1941 年 11 月柏林會議,簽 署延長《反共產國際協定》。1943 年初起,為擺脫戰爭困境,試圖說服希特 勒單獨與西方媾和,遭拒絕;後又建議墨索裏尼出麵調停,聯合歐洲所有與 德國結盟的小國與同盟國建立聯繫,未果。戰後被逮捕,1946 年被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