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派遣軍  日本侵華陸軍在武漢地區作戰的戰略戰役軍團。1938 年 2 月 14 日,日本大本營決定在*華中方麵軍基礎上組建。*畑俊六任司令官,河 邊正三任參謀長。司令部設於南京。下轄 6 個師團另 1 個旅團(天穀支隊) 以及第三飛行團。後又編入在台灣整訓的波田支隊,1938 年 8—11 月,實施 攻占武漢的作戰。1939 年 9 月 23 日撤銷。


    華北方麵軍  日本侵華陸軍在華北地區作戰的戰略戰役軍團。1937 年 8 月 31 日日本參謀本部為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在 *中國駐屯軍基礎上組建。* 寺內壽一任司令官,岡部直三郎為參謀長。司令部設北平(今北京)。下轄 第一、第二軍,另兩個師團、中國駐屯混成旅團、臨時航空兵團和特種部隊。 後多次調整戰鬥序列,至 1945 年 8 月時下轄第一、第十二、第四十三軍和駐 蒙軍等。司令官繼寺內壽一後為杉山元(1939 年 1 月起)、多田駿(1939 年 9 月起)、岡村寧次(1941 年 7 月起)、岡部直三郎(1944 年 8 月起)、 下村定(1944 年 11 月至戰敗)。曾實施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在台兒莊戰 役和百團大戰中遭受打擊。以後又曾進行中原會戰(1941 年 5—6 月)和打 通平漢線作戰(1944 年 4—5 月)。1939—1943 年每年均進行治安肅正和大 規模“掃蕩”作戰,實行*三光政策,殘殺中國人民。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政府 投降。


    華北駐屯軍  日本駐中國華北地區侵略軍的習稱。


    華南方麵軍  日本侵華陸軍在華南地區作戰的戰略戰役軍團。1940 年 2 月 9 日,大本營撤銷第二十一軍戰鬥序列,在其基礎上成立,編入*中國派遣 軍戰鬥序列。同年 7 月調歸大本營直轄。司令官為安藤利吉(同年 10 月起為 後宮淳),參謀長為根本博(後為栗林忠道少將),司令部設廣州。轄 4 個 師團、1 個獨立飛行隊。以後又編入 2 個師團和 1 個旅團。1940 年 9 月 5 日 編成印度支那派遣軍,在其轄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1941 年 7 月 5 日,大本 營為適應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需要而撤銷,所轄部隊除留下 3 個師團編成第二 十三軍駐守華南外,調入*南方軍。


    華盛頓體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協約國列強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建立 的帝國主義體係,作為對*凡爾賽體係的補充,共同構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 世界格局。它由在華盛頓會議(1921 年 11 月—1922 年 2 月)上簽署的*《四 國條約》、*《九國公約》和*《華盛頓限製海軍軍備條約》組成,確立了美 國占優勢的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和統治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格局,但帝國主義 各國,特別是美、日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並未消除,最終爆發太平洋戰爭。


    華北自治運動  日本為侵占華北而策動的一係列以“自治”為名的事 件。1935 年 10 月,在日軍實際控製冀、察兩省後,通過《鼓勵華北自主案》, 加緊策動中國的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 5 省“自治運動”。10 月 下旬日軍首先策動*香河事件,隨即又煽起河北安次、慶雲、曲陽數十縣所謂 的“自治運動”。11 月 24 日漢奸*殷汝耕宣告冀東停戰區“自治獨立”,隨 後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使冀東 22 個縣脫離中國政府統治。與此同時, 日本先後對北洋軍閥餘孽孫傳芳、張敬堯、吳佩孚和地方實力派閻錫山等進 行策反,並不斷威脅平津衛戌司令兼北平(令北京)市市長、冀察政務委員 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宣布“華北自治”。11 月 26 日中國國民 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被迫撤銷。12 月 18 日蔣介石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 強烈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滿足了日本侵略者實現“華北特殊化”的要 求。


    華爾華爾事件  義大利武裝進犯衣索比亞的事件。34 年 12 月 5 日, 意軍從意屬索馬利亞向衣索比亞境內的華爾華爾(wai-wal)地區發動進攻, 使衣索比亞軍民蒙受重大損失。事發後,義大利政府反誣衣索比亞軍隊 首先發起攻擊,要求埃方道歉,並賠償損失。該事件係義大利大舉入侵埃塞 俄比亞的前奏。


    華西列夫斯基(aлekcahдpmnxanлobnчbлeb—cknn,1895 —1977)蘇聯將領。1915 年阿列克謝軍事學校速成班畢業後服役。參加過第 一次世界大戰,升至上尉。十月革命後加入紅軍,參加國內戰爭。二十年代 任步兵團長,1931 年調到紅軍軍訓部工作。1934—1936 年任伏爾加河沿岸軍 區軍訓部長。1937 年在總參軍事學院畢業後,調至總參謀部任戰役訓練處 長。1938 年加入聯共(布)黨,翌年升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蘇芬戰爭期 間曾任代理副參謀長,參加締結《蘇芬和約》的談判。1940 年 11 月隨同莫 洛托夫赴柏林會談。1941 年蘇德戰爭爆發時為少將。同年 8 月被任命為副總 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翌年 4 月晉升上將,6 月任總參謀長,10 月兼任副國 防人民委員。主持製定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頓巴斯、第聶伯河右岸烏克 蘭、白俄羅斯以及波羅的侮沿岸等華西列夫斯基一係列重大戰役的作戰計 劃,並負責組織和部署兵力、後勤供應和準備預備隊;曾被多次派赴前線, 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身份協調各方麵軍的作戰行動,成為史達林戰時主 要軍事助手之一。1943 年獲蘇聯元帥銜。1945 年 2 月正式成為最高統帥部大 本營成員,辭去總參謀長之職,改任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司令,指揮實施* 東普魯士戰役。同年 6 月調任遠東蘇軍總司令,指揮實施*遠東戰役。戰後歷 任總參謀長、武裝力量部部長、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國防部總監組總監等職。 著有回憶錄《畢生的事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