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沙特(abdul-azizibnsa‘ud,1880—1953)沙烏地阿拉伯國王(1932 —1953)。早年為阿拉伯部族領袖。1932 年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大戰爆發 後,為保衛本國安全,曾在西部和北部邊境集結軍隊。1941 年英國和伊拉克 發生衝突時,又曾在與科威特接壤處聚集重兵。1943 年同意接受美國的租借 法案,1945 年 2 月與羅斯福會晤,簽署出租石油開採權和為美國提供軍事基 地的協定。後逐漸收回石油經濟權益,促進了民族經濟的發展。


    伊號作戰  日本海軍在西南太平洋進行的空襲戰役。為遏製盟軍進攻, 1943 年 4 月初,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下達以此為代號的命令, 調集第三艦隊的 150(一說 160)架飛機和第十一航空艦隊的 155(一說 190) 架飛機對西南太平洋盟軍海空基地進行襲擊。計劃戰役分兩個階段:x 作戰 (4 月 5—10 日)在所羅門方麵進行;y 作戰(4 月 11—20 日)在紐幾內亞 方麵進行。自 4 月 7 日起,日本海軍航空兵先後對瓜達爾卡納爾島和莫爾茲 比港等地進行襲擊,因遭美空軍阻擊,戰果不大。4 月 16 日即告結束。


    伊沙伯拉(isabe)德國占領葡萄牙本土以及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 島的行動計劃代號,作為*菲立克斯計劃的必要擴展。1940 年 11 月提出,後 來執行。


    伊薩料夫(nbahctenahobnчncakob,1894—1967)蘇聯海軍將領。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沙俄海軍服沒。1918 年加入紅軍。國內戰爭期間,曾在 波羅的海和裏海同外國幹涉軍作戰。1923 年畢業於海軍學院首長進修班。 1930 年起歷任總參謀部作戰部副處長、海軍學院主任教員、波羅的海艦隊參 謀長和司令。1938 年 1 月起任副海軍人民委員。翌年加入聯共(布)黨,並 任第一副海軍人民委員(至 1946 年)。1941—1943 年兼任海軍參謀長(海 軍上將銜)。蘇德戰爭初期參加列寧格勒保衛戰。1941 年 10 月參與準備刻 赤半島登陸戰役。翌年 4 月起先後兼任北高加索方向和北高加索方麵軍副司 令和軍事委員。1942 年 8 月起兼任外高加索方麵軍副司令和軍事委員,10 月在高加索會戰中負重傷,治療至 1945 年。戰後曾任海軍參謀長、副總司令、 海運部副部長等職。1955 年獲海軍元帥銜,1958 年成為科學院通訊院士。著 有《潛艇作戰》、《登陸戰役》、《衛國戰爭年代的蘇聯海軍》、《航海史》 等。


    伊格納托夫(П tpkapnobnчnгhatob,1894—?)蘇聯遊擊隊指 揮員。工程師。1913 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參加過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 曾任克拉斯諾達爾化工技術學院院長,1941 年 11 月受命組織遊擊隊。其妻 及兩子均參加了遊擊隊。1942 年 10 月,其子葉夫根尼(ebгehnn)和根 尼(Гehnn)兄弟在炸毀德軍軍用列車時犧牲。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在 敵人占領期間他領導的遊擊隊共進行了 26 次戰鬥,顛覆列車 4 列,破壞橋樑 7 座。戰後從事文學活動,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遊擊隊員劄記》、 《我們的兒子》等。


    伊巴爾納加雷(jeanybarnegaray,1884—1956)法國合作主義分子。 1914 年起為議員。信奉法西斯主義,先後為*火十字團和*法蘭西社會黨副主 席。1940 年 5 月 10 日任國務部長,積極主和,反對抗戰。6 月 16 日參加貝 當政府,任退伍軍人和家庭部長。後任全國青年和家庭國務秘書,同年 9 月 辭職。國與其他合作主義分子產生矛盾,一度被捕,囚禁於德國。戰後經法 國高級法院審理,1946 年被宣判無罪。


    伊勢號戰列艦  日本戰列艦,後改裝為航空母艦。原由川崎神戶造船所 製造,1918 年下水。三十年代經吳港海軍工廠兩次改裝。1937 年 3 月第二次 改裝竣工。標準排水量 3.6 萬噸,最高航速 25.3 節,裝備 360 毫米火炮 12 門。1942 年 5—6 月曾參加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行動。1943 年 9 月改裝成航空 母艦,減少 4 門主炮,可載飛機 22 架。1944 年 10 月參加雷伊泰灣海戰。1945 年 7 月 24 日在吳港海軍基地內,被美軍艦載飛機炸沉。


    伊爾-2 型強擊機  即“nл-2 型強擊機”。


    伊爾-4 型轟炸機  即“nл-4 型轟炸機”。


    伊拉克反英政變  伊拉克親德派策動的反英政變。大戰爆發後,伊拉克 統治集團內形成以*努裏·賽義德為首的親英派和以*拉希德·阿裏為首的親 德派,鬥爭日趨激烈。1941 年 2 月初組成的新政府試圖調和兩派矛盾,並進 一步推行親英政策,激起親德派高級軍官的不滿。同年 4 月 1 日,親德派發 動武裝政變,建立由拉希德·阿裏領導的全國國防政府,以排斥英國勢力為 宗旨,並努力尋求軸心國的支持。4 月底,英國派兵入境鎮壓,政變在沒有 德、意支援的情況下,於 5 月底宣告失敗。拉希德·阿裏流亡國外;10 月努 裏·賽義德復任首相。


    伊斯的裏亞衝突  1945 年 5 月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軍同在伊斯的裏亞地 區的英軍之間的衝突。伊斯的裏亞(is-tria)為亞得裏亞海東北端的半島, 有重要港口的裏雅斯特、普拉(puia)和阜姆(fiume,現稱裏那卡[rijeka])。 其歸屬問題,在義大利和南斯拉夫之間歷有爭議。1918 和 1924 年分別為意 大利占有。大戰期間,南軍解放了整個地區,並於 1945 年 4 月末進入的裏雅 斯特,包圍了德國駐軍。5 月 2 日,英軍也進入該市,接受德軍投降並占領 港口地區。英國在美國支持下向南斯拉夫施加軍事壓力和外交壓力,要求南 軍立即撤出的裏雅斯特和普拉,釀成危機。6 月,雙方達成妥協,環繞的裏 雅斯特劃定臨時分界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