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裏波第國際聯盟(alleanzainterzionalega-ribeldi)義大利反 法西斯組織。以民族英雄加裏波第(giuseppegaribaldi,1807—1882)為名。 1941 年 11 月,由義大利共產黨發起,在墨西哥城創建。針對*馬誌尼協會拒 絕接受意共黨員的錯誤方針,力主團結各階層反法西斯人士,共同開展反對 墨索裏尼獨裁政權的鬥爭。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在國內外積極採取 行動和在戰後建立民主政府的綱領。動員其成員參加抵抗運動,為解放意大 利作出了貢獻。


    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california)美國戰列艦。1915 年開始建造, 1921 年服役。排水量 3.23 萬噸,配備 14 英寸火炮 12 門。珍珠港事變時, 被日機投放的魚雷擊中沉沒。打撈出水後進行修理和改裝,後編入美國第七 艦隊。1944 年 6 月參加塞班島登陸戰役。同年 10 月參加雷伊泰灣海戰。1945 年 1 月在呂宋戰役中,被日軍*神風特攻隊擊傷。


    皮爾(julespire,1878—1953)比利時將領。化名“皮格馬利翁” (pygmalion)。1940 年 6 月率第十步兵師阻擊入侵的德軍。比利時淪亡後, 投身抵抗運動。1941 年加入*克拉塞爾組建的比利時軍團(後改名為比利時 軍),並成為其領導人。1944 年夏第二戰場開闢後,接受盟軍司令部的命令, 積極出擊,牽製馳援諾曼第的德軍。9 月配合其他抵抗組織,開展遊擊戰, 阻止德軍破壞安特衛普等重要城市。10 月 15 日奉艾森豪和比利時流亡 政府之命,解散比利時軍。


    皮尼(giprgiopini,1899—)義大利新聞記者。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 戰。1920 年加入國家法西斯黨。曾先後主編《衝鋒報》、《熱那亞日報》等 右翼報刊,宣傳法西斯主義,鼓吹建立個人獨裁。1936 年起主編《義大利人 民報》,成為墨索裏尼的心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支持義大利對外擴張。 1943 年七月政變後,投奔*薩羅共和國,並於 1944 年 10 月出任內政部副部 長。


    皮休(pierrepucheu,1899—1944)法國合作主義分子。早年從事工商 業活動。1936 年加入*法蘭西人民黨,法國敗降後,鼓吹法德合作,支持貝 當上台。1941 年 2 月出任維希政府工業生產國務秘書;7 月改任內政國務秘 書,配合德國占領軍,鎮壓抵抗運動。1942 年 4 月因內部矛盾被解職。1943 年春到達北非,即被軟禁。次年 3 月,經法屬阿爾及利亞軍事法庭審判,被 處決。


    皮克(wilhelmpieck,1876—1960)德國共產黨領導人。早年當木工, 1895 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征入伍,在軍內從事反戰 宣傳。戰後參與創建德國共產黨。1921—1928 年為普魯士邦議員。1928—1933 年任共產黨國會議員,利用國會講壇譴責法西斯主義。1931 年起任共產國際 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和書記處書記。納粹黨執政後流亡法國和蘇聯。台爾 曼被捕後,自 1935 年起任德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代主席。1943 年 7 月創建* 自由德國民族委員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 1949 年起任民主德國總統。


    皮佑(francoisbilloux,1903—1977)法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1921 年入黨,1926 年起為法共中央委員。1936 年起為議員。1939 年 10 月,法共 被迫轉入地下活動後被捕,關押在阿爾及利亞。1943 年初獲釋。翌年 4 月起, 先後任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和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國務委員及國務部 長;9 月起任公共衛生部長。此後在臨時政府及第四共和國政府中先後任經 濟和國防部部長等職。戰後繼續擔任黨的領導工作,並長期為國民議會議員。


    皮沃(edgarpuaud,1889—1945)法國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參加外 籍軍團。曾在印度支那、摩洛哥、敘利亞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繼 續在外籍軍團服役。法國敗降後為維希政府效勞。1942 年升為中校。1943 年參加*法國反布爾什維主義誌願軍團,在蘇聯白俄羅斯境內鎮壓遊擊隊。 1944 年任*查理曼師師長,繼續在東線作戰。次年 3 月在戰鬥中被擊斃。


    皮杜爾(georgesbidault,1899—1975)法國抵抗運動活動家。初為歷 史教員,後加入天主教民主黨,負責主編《黎明報》。大戰爆發後入伍,1940 年在對德作戰中被俘,後獲釋遣返。在南方開始抵抗運動,發行地下刊物《自 由報》。不久任*戰鬥的領導成員,並與自由法國建立聯繫。在裏昂受*穆蘭 委託,組成新聞和報刊局,專事發布國內抵抗運動的新聞,宣傳各派抵抗力 量的團結,擁護戴高樂為抵抗運動領袖。1943 年 5 月,代表天主教民主黨參 加民族抵抗委員會,6 月仕主席,努力調解抵抗運動內部的矛盾。巴黎解放 後,出任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外交部長。任內取得美、英、蘇三大國對臨 時政府的承認,並簽署《法蘇同盟互助條約》和《法英同盟互助條約》,鞏 固了法國的國際地位。1945 年曾代表法國出席舊金山會議。戰後曾任外交部 長和總理等職。


    皮埃羅(hubertpierlot,1883—1963)比利時首相(1939—1945)。 早年從政,加入比利時天主教黨。1939 年 2 月任民族聯合政府首相,奉行中 立政策。1939 年 9 月德國入侵波蘭後,在強調中立的同時採取措施加強國防。 1940 年 5 月德國入侵比利時,力主抵抗到底。5 月 25 日曾勸說*利奧波德三 世繼續抵抗,未成。5 月 28 日在法國發表廣播演說反對投降,並表示將繼續 行使國家權力。法國敗降後於 8 月去西班牙,被西班牙政府拘留。10 月脫逃 至英國,出任比利時流亡政府首相,堅持抗德。1944 年 9 月返回比利時,組 織民族聯合政府並任首相。1945 年 2 月下野,此後退出政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