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公約  英、法、德、意四國於 1933 年 7 月 15 日在羅馬簽訂的有關 “諒解和合作的公約”。1933 年 3 月由墨索裏尼倡議,經英國支持,法國在 提出修正後也表示同意。公約有效期 10 年,主要內容為:締約國確認德國在 軍備方麵享有“平等權利”;宣告在所有國際爭端中奉行協商一致的原則; 表示將通過和平的手段在國際聯盟範圍內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的各項 和約。該約認可了德國的擴軍備戰,助長了希特勒的擴張野心。


    四國條約  全稱《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為*華盛 頓體係的組成部分之一。1921 年 12 月 13 日由美、英、日、法在華盛頓會議 上簽訂。有效期為 10 年。該約規定:“締約各國同意相互尊重它們在太平洋 區域內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權利”,即維持太平洋地區的現狀;而一當發生爭 端,而又無法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時,則應“邀請其他締約國召集會議受理全 部問題,以便考慮解決”。同時還規定,該條約一經批準,《英日同盟條約》 即失效。


    四相會議  見“五相會議”。


    四四式馬槍  日本騎兵和執行特種任務士兵的專用槍。1911 年(明治 44 年)在三八式馬槍基礎上改進定型,故名。基本結構和性能類似三八式, 但改用拆迭式三稜錐形刺刀。


    四行聯合總處  全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 聯合辦事總處”。國民政府最高金融決策機構。1937 年*八·一三事變後在 上海建立四行聯合貼放委員會。1939 年 10 月 1 日,在重慶正式成立。隨後 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中央合作金庫也加入。下設理事會和秘書、 放款、農貸、匯兌、發行、儲蓄、平市、收兌 8 大專業處和若幹專業小組委 員會。蔣介石任理事會主席,孔祥熙、宋子文、張群先後任副主席,對 4 行 2 局 1 庫實行戰時管理。統營全國金融網的設置,資金的集中和運用,4 行聯 合兌放的管理,各地匯兌的調度,特種儲蓄的推行,戰時物資的調劑,貨幣 的統一發行,外匯的統籌管理等)囊括和主宰全國一切金融事業。至 1945 年 8 月所屬分支機構 32 處,單位 2281 個,占當時國統區全部金融機構的 75 %,存款額 1943 年占國統區存款總額的 90%,擁有的外幣與黃金儲備至 1945 年 6 月占國統區總數的 70%。抗戰勝利後,該總處遷往南京。1948 年 9 月 28 日撤銷。


    四年計劃全權總辦(beanftragterfurdenvierjah-resn)納粹德國 經濟官員。根據 1936 年 10 月 18 日法令設立,由戈林擔任,負責實施*四年 計劃。下設“四年計劃中央辦公室”,由科納爾(panlkorner)任辦公室主 任和全權總辦助理,下轄天然原料和合成原料生產及分配辦公室、農業生產 辦公室、勞工辦公室、價格管理辦公室和外貿辦公室等。早期同*軍事經濟全 權總辦爭奪經濟控製權並排擠後者,大戰期間部分權力分別劃歸德軍最高統 帥部國防經濟與軍備局局長托馬斯(georgtho-mas,1890—1946)、軍械軍 需部長*托特、軍備和戰時生產部長*施佩爾,在軍事經濟領域的影響遂日益 縮小。


    史良(1900—1985)中國愛國民主人士。女。上海法科大學畢業。1931 年開始在上海當律師。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5 年 12 月發起組織上海婦女救國會,任理事。並任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執行委員。1936 年 5 月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因積極呼籲停止內戰,抗日救國, 1936 年 11 月與沈鈞儒等彼國民政府逮捕,為“七君子”之一。抗日戰爭爆 發後獲釋。1938 年起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要求國民政府實施民主政治和婦 女參政。1942 年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 年任民盟重慶市支部委員兼組 織部長。抗戰勝利後,任民盟中央委員,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司法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民盟中央主席。


    史末資(janchristianslnuts,1870—1950)南非聯邦總理(1939— 1948)。布爾人。曾在英國求學。1902 年英布戰爭後即主張同英國合作。1910 年任國防部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任芙屬東非英軍司令,並參加英國戰 時內閣,為樞密院顧問,任空軍大臣。回南非後曾任總理、副總理等職。1939 年起復任總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於 9 月 6 日向德宣戰,並任聯邦軍總 司令。努力發展軍火工業,曾組織 2 萬人的誌願軍,前往衣索比亞、馬達 加斯加等地對軸心國軍隊作戰。1941 年獲元帥銜。1942 年成為英國戰時內閣 成員。1945 年參加舊金山會議,參與《聯合國憲章》的製訂。1948 年離職。 著有《國聯:一個有價值的建議》等。


    史汀生(henrylewlsstimson,1867—1950)美國國務卿(1929—1933)、 陸軍部長(1940—1945)。共和黨人,早年在那魯大學、哈佛大學就讀,當 過律師和地方檢察宮。後歷任陸軍部長、菲律賓總督(1927—1929)、國務 卿等職,參與製訂與執行美國外交政策。1930 年率團參加倫敦載軍會議。* 九·一八事變後,於 1932 年 1 月 7 日對中、日兩國發出外交照會,聲明對日 本侵占中國東北的行為在法律上不予承認,史稱“史汀生主義”。大戰全麵 爆發後,主張美國應持幹涉立場,援助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歐洲各國,曾是* 援助盟史汀生國保衛美國委員會的領導成員。1940 年經總統羅斯福提名,再 度出任陸軍部長,參與美國軍事與外交的決策活動,協助羅斯福領導美軍參 加反法西斯戰爭,1945 年曾建議社魯門總統對日本重要目標使用原子彈,以 加快戰爭的進程。同年 9 月卸職退休。著有《在和平與戰爭中服役》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