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賀峰—(1885—1944)日本海軍將領。畢業於海軍兵學校和海軍大學。 曾任聯合艦隊參謀。1926 年任駐法國武官。回國後任海軍大臣財部彪的副 官,支持其簽訂 1930 年的《倫敦海軍裁軍條約》,並幫助海軍次官山梨勝之 進與*艦隊派抗爭,使條約最終得以簽訂。1930 年 12 月調任巡洋艦艦長,1932 年晉升海軍少將。1933 年任軍令部第二部部長,後歷任練習艦隊司令官、軍 令部次長、第二艦隊司令官、*中國方麵艦隊司令長官等職。太平洋戰爭爆發 前,主張日本統治者應“堅決製止開戰”。1942 年 5 月晉升海軍大將,任橫 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1943 年 5 月繼山本五十六出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固 守特魯克,主要使用陸基飛機作戰,但無法挽回敗局。1941 年 3 月 31 日在 從帛琉群島飛往棉蘭老島途中,座機失事身亡。死後追封海軍元帥。


    古德裏安(heinzguderian,1888—1954)德國將領。1914 年畢業於柏 林陸軍大學。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升至上尉。戰後繼續在國防軍任職。 二十年代起即注意研究坦克的作用,積極倡導組建獨立的坦克裝甲部隊,係 納粹德國坦克部隊創建人之一。1935 年起先後出任新建的坦克師參謀長和師 長。1936 年升為少將。同年發表《注意!坦克》一書,提出在狹窄正麵上集 中使用大量坦克,實施大縱深的高速突貫。1938 年晉升中將,任第十六坦克 軍軍長,參加占領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1939—1940 年先後出 任第十九軍軍長和坦克集群司令,參加入侵波蘭和法國。其坦克部隊擔任進 攻法國的主力,穿過阿登高地突入,經*色當之戰,直趨英吉利海峽,奠定* 法蘭西之戰的勝利,為此晉升上將。


    1 年調任第二坦克集群司令,參加閃擊蘇聯,以果斷行動和大縱深突擊, 從中路沿明古德裏安斯克、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進攻。8—9 月間一度南下參 加基輔戰役。同年 12 月在莫斯科地區敗退,被解職轉入預備役。1943 年 3 月復入現役,出任坦克兵總監。翌年 7 月任陸軍總參謀長。1945 年 3 月因前 線失利,再次被希特勒解職。後為美軍所俘,不久即獲釋,定居聯邦德國。 另著有《回憶錄》。


    古謝因-紮傑(1918—1944)蘇聯軍人。1941 年參軍。次年提比裏西步 兵學校畢業後,任迫擊炮排排長(中尉銜)。1942 年 8 月在史達林格勒會戰 中負重傷被俘,囚禁於義大利、南斯拉夫戰俘營。1944 年初逃出戰俘營,化 名米哈伊洛,加入在斯洛維尼亞地區和義大利北部活動的南斯拉夫遊擊隊。 精通德語,常化裝成德國軍官深入敵占區收集情報、襲擊敵人、營救被俘者。 同年 11 月 16 日在戰鬥中中敵埋伏,英勇犧牲。戰後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


    古斯塔夫防線(gustavlinie)1943 年 10 月—1944 年 5 月德軍在意大 利南部的防線。由駐守義大利的德軍統帥*凱塞林指揮布設。以卡西諾 (cassino)的隘道為樞軸,西起加裏利亞諾(garigliano)河口,東至桑格 羅(sangro)河口,橫越義大利半島,阻斷盟軍北上羅馬的道路。盟軍久攻 不克,損失慘重,形成*義大利之戰第一個僵持的冬季。


    古斯塔夫鐵道炮(gustav)德國火炮。在鐵道上行駛,被炮手稱為多拉 (dora)。為世界上最大的火炮。由克虜伯康采恩設計並製造,以古斯塔夫·克 虜伯之名命名。1937 年開始秘密研製,1942 年製成。口徑 800 毫米,全長 43 米,寬 7 米,高 11.6 米,總重 1329 噸,需配備操作和警衛等人員 1400 名,可發射 4.75 噸高爆炮彈,最大射程 47 公裏;或發射 7 噸混凝土破壞彈, 最大射程 38 公裏。首次用於塞瓦斯托波爾戰場,曾鑽入地下 30 米,摧毀一 個蘇聯地下彈藥庫,後打算調往列寧格勒,被蘇軍阻止。1944 年配置在華沙 城外,參與鎮壓*華沙起義。大戰末期在巴伐利亞鐵道上被美軍繳獲。


    本莊繁(1876—1945)日本將領。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早 年參加日俄戰爭。後歷任陸軍大學教官、參謀本部課長、旅團長和師團長。 其間一度擔任張作霖的軍事顧問及駐華武官。1931 年 8 月任關東軍司令官, 參與發動*九·一八事變和製造*“滿洲國”。1932 年 8 月調任軍事參議官。 次年晉升大將,任裕仁的侍從武官長。1935 年封為男爵。1936 年編入預備役。 先後於 1938 和 1939 年就任傷員保護院總裁和軍事保護院總裁。日本投降後 於 1945 年 11 月畏罪自殺。


    本土艦隊(homefleet)英國海軍戰略戰役編隊。為英國海軍的主力。 1933 年以英國大西洋艦隊為基礎組建,主要基地為斯卡珀灣和波特蘭。無回 定作戰海區,常派出獨立作戰的分遣艦隊,但沒有保衛北海南部和英吉利海 峽的司令部以及保衛大西洋航道的西海岸司令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擁有 7 艘戰列艦、4 艘航空母艦、2 艘戰列巡洋艦和 15 艘巡洋艦等。大戰爆發後, 即展開對德國實施深遠封鎖,建立*護航製度,組成 8 個搜索艦隊(編號為 f、 g、h、i、k、l、x、y)在大西洋搜索德艦。1939 年 10 月在斯卡珀灣遭德國 潛艇襲擊。同年 12 月進行拉普拉塔河口外海戰。1940 年先後參加支援挪威 戰役和法蘭西之戰,進行北海峽護航戰和托伊拉達海戰。1941 年 2 月襲擊意 大利海岸。同年 5 月在大西洋攔截擊沉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以後主要在大 西洋之戰中對付德國潛艇。1943 年 7—9 月先後支援西西裏島登陸戰役和薩 勒諾登陸戰。同年 12 月進行北角海戰。1944 年參加霸王行動。同年下半年, 隨著歐洲戰局勝利發展,德國海軍喪失戰鬥力,遂抽調大批艦挺到太平洋對 日作戰。戰時歷任艦隊司令:福布斯([插rlesforbes,1888—1960]1939 —1940)、*托維(1940—1943)、*弗雷澤(1943—1944)、穆爾([henrymoore, 1886—1978]1944—194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