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鄧寶珊(1894—1968)中國將領。原名鄧瑜。將弁學堂畢業。曾任國民 聯軍駐陝副總司令。1932 年後,應楊虎城之邀,任西安綏靖公署駐甘肅行署 主任、新編第一軍軍長。1936 年投中將銜。西安事變時,支持張學良、楊虎 城抗日救國八項主張。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二十一軍團軍團長、晉陝綏邊 區總司令。贊同中國共產黨倡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曾數次訪問延安, 與陝甘寧邊區建立良好睦鄰關係,被毛澤東譽為“支撐北線,保護邊區”。 1945 年 6 月任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抗戰勝利後,堅持反對內戰的立場。 後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為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作出貢獻。中華 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甘肅省省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全 國政協常委。
鄧振詢(1904—1943)中國新四軍蘇南軍政委員會書記。字仲銘。1929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 江西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38 年 1 月赴龍巖,協助鄧子恢組建新四軍第 二支隊。翌年起,歷任中共皖南特委書記、中共蘇皖區委書記、新四軍蘇南 軍政委員會書記、蘇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0 年冬,領導蘇南抗日軍民反擊 日偽軍的“掃蕩”,收復茅山、江句地區,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抗日根據地。 1943 年 8 月 3 日,遭敵突然襲擊,在突圍戰鬥中犧牲。
鄧鐵梅(1892—1934)中國將領。原名古儒。遼寧本溪縣警察教練所結 業。曾任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長。九·一八事變後,在鳳城組織東北民眾自衛 軍,任司令。同年 11 月,率部攻打鳳城縣城,全殲日軍守敵。後轉戰遼東半 島,在丹東、鳳城、岫巖、莊河一帶開展抗日鬥爭,共進行大小戰鬥近百次, 隊伍發展到 1.5 萬親人。1932 年 8 月,處死日軍來鳳城誘降的代表,9 月粉 碎了日軍對自衛軍根據地的大“掃蕩”。1934 年 5 月 30 日,在岫巖縣張家 堡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同年 9 月 28 日在奉天偽陸軍監獄被殺 害。
鄧錫侯(1888—1964)中國將領。字晉康。保定軍校畢業。曾任四川省 省長,國民政府軍第二十八、第四十五軍軍長。1936 年升為中將。次年授中 將加上將銜。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二預備軍副司令長官、第四軍團軍團長, 開赴山西抗日前線。不久任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所部第一二二師死守滕 縣,為第五戰區調兵取得台兒莊大捷爭取了時間。後歷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重慶行營副主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中央軍餃校務委員。抗戰勝利後,任 四川省政府主席、川陝甘綏靖公署主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947 年 升為二級上將。1949 年 12 月 9 日與*劉文輝等在彭縣通電起義。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後,歷任四川省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
鄧穎超(1904—1992)中國婦女運動領導人之一。周恩來夫人。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1934 年參加長征。抗日戰爭爆 發後,先後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發動婦女參加抗 戰,組織戰時兒童保育會搶救戰地兒童。歷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共中央 長江局婦委委員、南方局委員兼婦委書記,堅持團結抗戰、反對投降分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紀委第二 書記、全國政協主席。
雙叉衝擊(two-prongedcounter-offensive)1943 年盟軍在太平洋戰場 實施的對日戰略反攻方向。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後,盟軍準 備在太平洋戰場實施戰略反攻,但高級將領中對反攻路線意見不一。麥克阿 瑟主張沿西南太平洋,從紐幾內亞到菲律賓的路線;以尼米茲為首的海軍將 領則主張取中太平洋路線。1943 年 5 月美英華盛頓會議決定,兩路並進最終 匯合於菲律賓,故稱“雙又衝擊”。其戰略意圖在於分散日軍兵力,防止日 本後備力量集中於一線。但由此盟軍需有更多的部隊、船隻、登陸艇和其他 作戰物資,因而準備時間較長。
雙強標準(two-powerstandard)英國海軍建設方針的一種俗稱。第一 次世界大戰前,英國海軍建設一直奉行必須“超過世界上兩支最強大的海軍” 的方針,被稱為“雙強標準”。1922 年華盛頓會議上被迫接受*一強標準。 三十年代中期,隨著德、日、意法西斯國家的對外擴張,英國海軍部於 1937 年 4 月提出新的艦隊建設計劃,規定英國海軍必須“超過歐洲和亞洲的兩支 最強大的海軍”,此為新的“雙強標準”。按此標準,英國海軍要比*drc 標 準增加戰列艦 5 艘、巡洋艦 30 艘、驅逐艦 6 個縱隊、潛艇 27 艘。1938 年 7 月此計劃被張伯倫政府否決。
雙十二事變 即“西安事變”。
雙十委員會 即“xx 委員會”。
雙城阻擊戰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軍抗擊日軍的戰鬥。1931 年 9 月日軍占領長春和吉林後,東北軍紛紛舉兵抗日。1932 年 2 月 1 日,為阻止 日軍繼續北上,東北軍第二十二旅官兵在旅長趙毅指揮下,擊潰進犯雙城的 偽軍於琛澂部,並在火車站伏擊日軍兩列軍車,殲滅日軍長各部支隊數百人。 2 日日軍出動飛機和坦克,以優勢兵力反撲,東北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雙城失守,哈爾濱門戶遂洞開。
鄧振詢(1904—1943)中國新四軍蘇南軍政委員會書記。字仲銘。1929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 江西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38 年 1 月赴龍巖,協助鄧子恢組建新四軍第 二支隊。翌年起,歷任中共皖南特委書記、中共蘇皖區委書記、新四軍蘇南 軍政委員會書記、蘇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0 年冬,領導蘇南抗日軍民反擊 日偽軍的“掃蕩”,收復茅山、江句地區,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抗日根據地。 1943 年 8 月 3 日,遭敵突然襲擊,在突圍戰鬥中犧牲。
鄧鐵梅(1892—1934)中國將領。原名古儒。遼寧本溪縣警察教練所結 業。曾任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長。九·一八事變後,在鳳城組織東北民眾自衛 軍,任司令。同年 11 月,率部攻打鳳城縣城,全殲日軍守敵。後轉戰遼東半 島,在丹東、鳳城、岫巖、莊河一帶開展抗日鬥爭,共進行大小戰鬥近百次, 隊伍發展到 1.5 萬親人。1932 年 8 月,處死日軍來鳳城誘降的代表,9 月粉 碎了日軍對自衛軍根據地的大“掃蕩”。1934 年 5 月 30 日,在岫巖縣張家 堡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同年 9 月 28 日在奉天偽陸軍監獄被殺 害。
鄧錫侯(1888—1964)中國將領。字晉康。保定軍校畢業。曾任四川省 省長,國民政府軍第二十八、第四十五軍軍長。1936 年升為中將。次年授中 將加上將銜。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二預備軍副司令長官、第四軍團軍團長, 開赴山西抗日前線。不久任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所部第一二二師死守滕 縣,為第五戰區調兵取得台兒莊大捷爭取了時間。後歷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重慶行營副主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中央軍餃校務委員。抗戰勝利後,任 四川省政府主席、川陝甘綏靖公署主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947 年 升為二級上將。1949 年 12 月 9 日與*劉文輝等在彭縣通電起義。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後,歷任四川省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
鄧穎超(1904—1992)中國婦女運動領導人之一。周恩來夫人。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1934 年參加長征。抗日戰爭爆 發後,先後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發動婦女參加抗 戰,組織戰時兒童保育會搶救戰地兒童。歷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共中央 長江局婦委委員、南方局委員兼婦委書記,堅持團結抗戰、反對投降分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紀委第二 書記、全國政協主席。
雙叉衝擊(two-prongedcounter-offensive)1943 年盟軍在太平洋戰場 實施的對日戰略反攻方向。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後,盟軍準 備在太平洋戰場實施戰略反攻,但高級將領中對反攻路線意見不一。麥克阿 瑟主張沿西南太平洋,從紐幾內亞到菲律賓的路線;以尼米茲為首的海軍將 領則主張取中太平洋路線。1943 年 5 月美英華盛頓會議決定,兩路並進最終 匯合於菲律賓,故稱“雙又衝擊”。其戰略意圖在於分散日軍兵力,防止日 本後備力量集中於一線。但由此盟軍需有更多的部隊、船隻、登陸艇和其他 作戰物資,因而準備時間較長。
雙強標準(two-powerstandard)英國海軍建設方針的一種俗稱。第一 次世界大戰前,英國海軍建設一直奉行必須“超過世界上兩支最強大的海軍” 的方針,被稱為“雙強標準”。1922 年華盛頓會議上被迫接受*一強標準。 三十年代中期,隨著德、日、意法西斯國家的對外擴張,英國海軍部於 1937 年 4 月提出新的艦隊建設計劃,規定英國海軍必須“超過歐洲和亞洲的兩支 最強大的海軍”,此為新的“雙強標準”。按此標準,英國海軍要比*drc 標 準增加戰列艦 5 艘、巡洋艦 30 艘、驅逐艦 6 個縱隊、潛艇 27 艘。1938 年 7 月此計劃被張伯倫政府否決。
雙十二事變 即“西安事變”。
雙十委員會 即“xx 委員會”。
雙城阻擊戰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軍抗擊日軍的戰鬥。1931 年 9 月日軍占領長春和吉林後,東北軍紛紛舉兵抗日。1932 年 2 月 1 日,為阻止 日軍繼續北上,東北軍第二十二旅官兵在旅長趙毅指揮下,擊潰進犯雙城的 偽軍於琛澂部,並在火車站伏擊日軍兩列軍車,殲滅日軍長各部支隊數百人。 2 日日軍出動飛機和坦克,以優勢兵力反撲,東北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雙城失守,哈爾濱門戶遂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