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貝雷(donaldcolemanbailey,1901—1985)英國工程師。畢業於設菲 爾德大學。1929 年在英國供應部橋樑實驗所任職。三十年代末設計出架設軍 用橋的方案。大戰期間,提出一種強度大、重量輕、可分段預製鋼析架的新 的軍用橋方案,這種橋被稱為“貝雷橋”。由於構件標準化與簡單化,現場 易於裝配,能用浮舟加長跨度,並可多加析梁增加強度,在 1944—1945 年盟 軍歐陸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貝內特(henrygordonbet,1887—1962)澳大利亞將領。第一次世 界大戰期間在歐洲服沒,獲準將銜。後任澳大利亞第二師師長。曾發表過一 係列關於本國軍事現狀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出任澳大利亞第八 師師長。1941 年初率部前往馬來亞布防。翌年 2 月,澳軍戰敗投降後被俘。 後脫逃回國,提供了許多有關日軍戰略戰術方麵的情報。後任西部司令部指 揮宮,撰寫了兩種關於戰鬥訓練的手冊。1944 年退伍。戰後就其被俘脫逃一 事曾受到政府的質詢,但被宣告無罪。
貝倫茨(hermannbehrends,1907—1946)德國黨衛隊保安處高級官員。 早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33 年進入黨衛隊保安處,後任東部大區保安處長, 獲黨衛隊旅隊長銜(相當於少將)。1937 年參與偽造“圖哈切夫斯基事件” 的文件,並親自送交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南斯 拉夫“德意誌人援助辦公室”頭目,進行血腥屠殺,戰後在貝爾格菜德伏法。
貝克爾(josefbürckel,1895—1944)德國駐薩爾-洛林區民政機關首 腦。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任教。1925 年棄教在家鄉組建納粹黨地方 組織,翌年任該黨萊茵蘭-普法爾茨大區領袖。後為國會議員(1930—1944)。 1934 年任德國駐薩爾區全權代表,翌年該區歸還德國後任中央專員。1938 年 4 月 23 日任奧地利總督和納粹黨維包納大區領袖,受命在一年內使奧地利 的政治、經濟和文比統一於德國。1940 年任薩爾一洛林區民政機關首腦,任 內將 10 萬法籍民眾遣送法國維希政府管轄區。1944 年 9 月自殺。
貝利亞(ЛaвpehthnпaвдoвnчВepnr,1899— 1953)蘇聯內務人民委員(1938—1953;1946 年起為內務部長)、人民委員 會副主席(1941—1953;1946 年起為部長會議副主席)。1917 年加入俄國社 會民主工黨(布)。長期在外高加索擔任治安和黨政要職。1934 年當選為聯 共(布)黨中央委員。1938 年 7 月調往莫斯科,任蘇聯第一副內務人民委員, 4 個月後升任內務人民委員。1939 年當選為聯共(布)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 員。1941 年 2 月被任命為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蘇德戰爭爆發後,成為國防委 員會成員,負責後方保衛和軍工建設工作。1944 年 5 月升任國防委員會副主 席。次年 7 月被授予蘇聯元帥銜。1946 年當選為聯共(布)黨中央政治局委 員(1952 年改稱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1953 年史達林逝世後,任蘇聯部長 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長。同年 7 月被逮捕和解除黨政一切職務、開除出 黨。不久被處決。
貝林格(sigmungberling,1896—1980)波蘭將領。長期在軍界服役。 1939 年獲中校銜,任團長,率部抵抗德軍的入侵。波蘭淪亡後,避難蘇聯。 1941 年加入*安德爾斯組建的波蘭軍隊,次年拒絕隨軍去伊朗。1943 年出任* 柯斯丘什科第一師師長,晉升少將,指揮列寧諾村的戰鬥。積極參加波蘭愛 國者聯盟的活動,歷任波蘭第一軍軍長,波蘭第一集團軍司令,波蘭人民軍 副總指揮等職。戰後曾任波軍總參學院院長,1953 年退役。
貝奈斯(edvardbene ,1884—1948)捷克斯洛伐克總統(1935—1938, 1946—1948)。就讀於布拉格和巴黎等地的大學,後在布拉格大學任教。第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復國運動。1918 年起歷任外交部長、總理,參加凡爾 賽和會,接近英、法,倡導建立小協約國。希特動上台後,支持歐洲集體安 全體係。1934 年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並於次年簽訂《蘇捷互助條約》。1935 年底出任總統。蘇台德危機時,未敢發動人民抗德,疑懼蘇聯,屈服於英、 法壓力於 1938 年 9 月簽署《慕尼黑協定》,遂辭去總統職,並流亡國外。第 二次世界大戰貝奈斯爆發後,在法國建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籌組軍 隊。1940 年法國淪亡後避難倫敦,任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首腦,支持同盟 國,抗擊德、意。1942 年拒絕波蘭流亡政府成立兩國聯邦的建議。1943 年底 赴莫斯科簽訂《捷蘇友好、互助和戰後合作條約》。1945 年 3 月在各派愛國 力量的推動下,與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共同組成捷克 斯洛伐克民族陣線,4 月任民族陣線政府首腦。戰後,1946 年當選為捷克斯 洛伐克共和國總統。1948 年下野。著有《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戰時回 憶錄》等。
貝格爾(gottlobberger,1896—1975)德國黨衛隊高級官員。早年任 體育教練,二十年代加入衝鋒隊。1935 年加入黨工隊。1938 年任黨衛隊中央 技術管理局補充處處長,負責招收新隊員,並參與組建和擴大武裝黨衛隊。 1940 年任黨衛隊中央技術管理局局長,獲黨衛隊地區總隊長銜(相當於中 將)。翌年任希姆萊的黨衛隊軍事事務參謀長和黨衛隊辦公廳主任。1942 年 7 月起任希姆萊與德國東方占領區事務部之間的聯絡官。1943 年 8 月任國會 議員。同年任德意誌-克羅埃西亞協會和德意誌-佛蘭芒研究會主席。1944 年 8 月在斯洛伐克境內指揮作戰,同年 10 月任戰俘管理總監,大肆血腥屠殺。戰 後 1949 年 4 月被紐倫堡美國軍事法庭判處 25 年徒刑。1951 年獲釋。
貝內特(henrygordonbet,1887—1962)澳大利亞將領。第一次世 界大戰期間在歐洲服沒,獲準將銜。後任澳大利亞第二師師長。曾發表過一 係列關於本國軍事現狀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出任澳大利亞第八 師師長。1941 年初率部前往馬來亞布防。翌年 2 月,澳軍戰敗投降後被俘。 後脫逃回國,提供了許多有關日軍戰略戰術方麵的情報。後任西部司令部指 揮宮,撰寫了兩種關於戰鬥訓練的手冊。1944 年退伍。戰後就其被俘脫逃一 事曾受到政府的質詢,但被宣告無罪。
貝倫茨(hermannbehrends,1907—1946)德國黨衛隊保安處高級官員。 早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33 年進入黨衛隊保安處,後任東部大區保安處長, 獲黨衛隊旅隊長銜(相當於少將)。1937 年參與偽造“圖哈切夫斯基事件” 的文件,並親自送交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南斯 拉夫“德意誌人援助辦公室”頭目,進行血腥屠殺,戰後在貝爾格菜德伏法。
貝克爾(josefbürckel,1895—1944)德國駐薩爾-洛林區民政機關首 腦。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任教。1925 年棄教在家鄉組建納粹黨地方 組織,翌年任該黨萊茵蘭-普法爾茨大區領袖。後為國會議員(1930—1944)。 1934 年任德國駐薩爾區全權代表,翌年該區歸還德國後任中央專員。1938 年 4 月 23 日任奧地利總督和納粹黨維包納大區領袖,受命在一年內使奧地利 的政治、經濟和文比統一於德國。1940 年任薩爾一洛林區民政機關首腦,任 內將 10 萬法籍民眾遣送法國維希政府管轄區。1944 年 9 月自殺。
貝利亞(ЛaвpehthnпaвдoвnчВepnr,1899— 1953)蘇聯內務人民委員(1938—1953;1946 年起為內務部長)、人民委員 會副主席(1941—1953;1946 年起為部長會議副主席)。1917 年加入俄國社 會民主工黨(布)。長期在外高加索擔任治安和黨政要職。1934 年當選為聯 共(布)黨中央委員。1938 年 7 月調往莫斯科,任蘇聯第一副內務人民委員, 4 個月後升任內務人民委員。1939 年當選為聯共(布)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 員。1941 年 2 月被任命為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蘇德戰爭爆發後,成為國防委 員會成員,負責後方保衛和軍工建設工作。1944 年 5 月升任國防委員會副主 席。次年 7 月被授予蘇聯元帥銜。1946 年當選為聯共(布)黨中央政治局委 員(1952 年改稱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1953 年史達林逝世後,任蘇聯部長 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長。同年 7 月被逮捕和解除黨政一切職務、開除出 黨。不久被處決。
貝林格(sigmungberling,1896—1980)波蘭將領。長期在軍界服役。 1939 年獲中校銜,任團長,率部抵抗德軍的入侵。波蘭淪亡後,避難蘇聯。 1941 年加入*安德爾斯組建的波蘭軍隊,次年拒絕隨軍去伊朗。1943 年出任* 柯斯丘什科第一師師長,晉升少將,指揮列寧諾村的戰鬥。積極參加波蘭愛 國者聯盟的活動,歷任波蘭第一軍軍長,波蘭第一集團軍司令,波蘭人民軍 副總指揮等職。戰後曾任波軍總參學院院長,1953 年退役。
貝奈斯(edvardbene ,1884—1948)捷克斯洛伐克總統(1935—1938, 1946—1948)。就讀於布拉格和巴黎等地的大學,後在布拉格大學任教。第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復國運動。1918 年起歷任外交部長、總理,參加凡爾 賽和會,接近英、法,倡導建立小協約國。希特動上台後,支持歐洲集體安 全體係。1934 年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並於次年簽訂《蘇捷互助條約》。1935 年底出任總統。蘇台德危機時,未敢發動人民抗德,疑懼蘇聯,屈服於英、 法壓力於 1938 年 9 月簽署《慕尼黑協定》,遂辭去總統職,並流亡國外。第 二次世界大戰貝奈斯爆發後,在法國建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籌組軍 隊。1940 年法國淪亡後避難倫敦,任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首腦,支持同盟 國,抗擊德、意。1942 年拒絕波蘭流亡政府成立兩國聯邦的建議。1943 年底 赴莫斯科簽訂《捷蘇友好、互助和戰後合作條約》。1945 年 3 月在各派愛國 力量的推動下,與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共同組成捷克 斯洛伐克民族陣線,4 月任民族陣線政府首腦。戰後,1946 年當選為捷克斯 洛伐克共和國總統。1948 年下野。著有《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戰時回 憶錄》等。
貝格爾(gottlobberger,1896—1975)德國黨衛隊高級官員。早年任 體育教練,二十年代加入衝鋒隊。1935 年加入黨工隊。1938 年任黨衛隊中央 技術管理局補充處處長,負責招收新隊員,並參與組建和擴大武裝黨衛隊。 1940 年任黨衛隊中央技術管理局局長,獲黨衛隊地區總隊長銜(相當於中 將)。翌年任希姆萊的黨衛隊軍事事務參謀長和黨衛隊辦公廳主任。1942 年 7 月起任希姆萊與德國東方占領區事務部之間的聯絡官。1943 年 8 月任國會 議員。同年任德意誌-克羅埃西亞協會和德意誌-佛蘭芒研究會主席。1944 年 8 月在斯洛伐克境內指揮作戰,同年 10 月任戰俘管理總監,大肆血腥屠殺。戰 後 1949 年 4 月被紐倫堡美國軍事法庭判處 25 年徒刑。1951 年獲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