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裏亞納火雞射擊戰(marianasturkeysh0o01944 年*馬裏亞納海海戰 中的一次大規模空戰。6 月 15 日,美軍開始在馬裏亞納群島的塞班島登陸。 日軍發動“阿號作戰,調集海軍的幾乎全部航空兵力出擊。6 月 19 日上午 10 時左右日本第一機動艦隊(9 艘航空母艦、430 架飛機)與美第五十八特遣艦 隊(15 艘航空母艦、890 架飛機)相距 300 多海裏時,日本從夫島起飛的陸 基飛機和 4 批艦載機對美艦隊相繼發動攻擊,美艦載機升空迎戰。雙方激戰 至下午近 3 時止。日損失飛機 315 架,美僅損失 23 架。由於數百架日本飛機 被擊中墜人大海,美飛行員驚呼:“這真象古代捅殺火雞啊”,故名。
鄉古潔(1882—1961)日本實業家。1908 年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入三菱 合資株式會社商事部門。後歷任三菱造船株式會社董事、三菱航空機株式會 社常務,1934 年就任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第一常務,1941 年升任社長。1943 年出任東條內閣的顧問。任內,全麵協調軍火生產。積極支持日本的對外擴 張,日本戰敗後作為戰犯被捕。1946 年獲釋。後重返實業界,竭力促進戰後 日本軍備生產。
鄉土衛國義勇軍(pembtanahair,簡稱 peta)簡稱“衛國軍”。日 本占領軍控製的印度尼西亞軍隊。1943 年 10 月起由日本第十六軍在印尼人 中徵集軍隊,以彌補兵力不足。其編製為每大隊 500 人,每中隊 150—200 人。軍官由印尼人擔任。至戰爭結束時,先後由日本軍官訓練過 66 個大隊, 共 3.7 萬人。雖受法西斯主義的影響,但在印尼民族解放鬥爭的推動下,愛 國主義情緒日益增長。在印尼獨立進程中起過一定作用。
四畫
[一]
豐克(1890—1960)一譯“馮克”。德國經濟部長(1938—1945)、國 家銀行總裁(1939—1945)。曾在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法律和經濟學。第一 次世界大戰時服役,戰後在《柏林交易所日報》供職,後任主編。1931 年加 入納粹黨,係希特勒與德國大企業家之間的牽線人,對納粹黨上台起了很大 作用。1933 年 3 月被任命為國民教育和宣傳部副部長,參與反猶行動。1938 年 2 月出任經濟部長和軍事經濟全權總辦。翌年又任國家銀行總裁,並成為 國防內閣成員。積極參與製定和執行納粹德國的戰爭經濟計劃,尤其是對波 蘭和蘇聯的侵略與掠奪。1943 年 9 月被任命為中央計劃局領導成員,負責確 定和分配德國工業所需的勞工。1946 年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以破壞和平 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判處無期徒刑。1957 年獲釋。
豐田副武(1885—1957)日本海軍將領。畢業於海軍兵學校和海軍大學。 長期在海軍服役。1931 年獲少將銜。1937 年起,先後指揮第四、第二艦隊參 加侵華戰爭。1941 年晉升海軍大將。後歷任吳鎮守府司令長官和橫須賀鎮守 府司令長官,1944 年繼*古賀峰一出任聯合規隊司令長官兼海軍總司令宮和 海上護工總司令官。指揮*馬裏亞納海海戰和*雷伊泰灣海戰;在沖繩戰役中命 令殘存的海軍出海決戰,致使包括大和號戰列艦在內的主力艦隻被擊沉。1945 年 5 月任軍令部總長,力主頑抗到底。日本投降後,以戰犯嫌疑罪被捕,1949 年被聯合國軍事法庭判處無罪釋放,著有《最後的帝國海軍》。
豐臺事件 日本為實現“華北自治”而策動的暴亂事件。1935 年 6 月 27 日,日本特務機關策動北洋軍閥吳佩孚舊部白堅武糾合流氓與日本浪人 300 餘人,襲擊北平(今北京)近郊的豐臺車站。次日,強登停在車站的鐵 甲車,駛達永定門外,向城內發炮多發,企圖與潛伏在北平城內的同夥內外 呼應奪取北平,並以東亞同盟軍名義發表飯蔣倒黨”宣言,組織“華北自治 政府”。經中國駐軍商震、萬福麟部迎擊後潰散,逃往通縣以南一帶。
豐田貞次郎(1885—1961)日本海軍將領。1905 年海軍兵學校畢業, 1911—1914 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留學。1919 年海軍大學畢業。出席 1927 年的 日內瓦海軍裁軍會議和 1929 年的倫敦海軍裁軍會議。歷任海軍省軍務局長、 海軍艦政本部總務部長、佐世保鎮守府司令長官,海軍航空本部部長、海軍 艦政木部部長。1940 年 9 月任海軍次官,主張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1941 年晉升海軍大將,同時退出現役,任第二屆近衛內閣商工大臣。同年 7 月又任第三屆近衛內閣外務大臣兼拓務大臣,任內曾試圖打破日美談判的僵 局,緩和兩國關係,未成,從*太平洋戰爭爆發至 1945 年 7 月,任日本製鐵 株式會社社長,在馬來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建立製鐵所,力圖增加鋼產量, 支持日本對外擴張。期間還擔任鐵鋼統製會會長、內閣顧問、行政查察使等 職。1945 年 4 月出任鈴木內閣的軍需大臣兼運輸通訊大臣。戰後一度被開除 公職。
王平(1907—)中國將領。1930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三軍團師教 導大隊政委。1934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到陝北後,入紅軍大學學習,後 任紅二十七軍政委。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科長,中共 晉察冀臨時省委軍事部長,參與建立以阜平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並任阜平 縣縣長。後任晉察冀軍區三分區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政委、冀晉軍 區政委兼中共冀晉區委書記。參加創建冀中抗日根據地,領導軍民開展平原 遊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北嶽軍區和察哈爾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誌願軍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中 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政委、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1955 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鄉古潔(1882—1961)日本實業家。1908 年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入三菱 合資株式會社商事部門。後歷任三菱造船株式會社董事、三菱航空機株式會 社常務,1934 年就任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第一常務,1941 年升任社長。1943 年出任東條內閣的顧問。任內,全麵協調軍火生產。積極支持日本的對外擴 張,日本戰敗後作為戰犯被捕。1946 年獲釋。後重返實業界,竭力促進戰後 日本軍備生產。
鄉土衛國義勇軍(pembtanahair,簡稱 peta)簡稱“衛國軍”。日 本占領軍控製的印度尼西亞軍隊。1943 年 10 月起由日本第十六軍在印尼人 中徵集軍隊,以彌補兵力不足。其編製為每大隊 500 人,每中隊 150—200 人。軍官由印尼人擔任。至戰爭結束時,先後由日本軍官訓練過 66 個大隊, 共 3.7 萬人。雖受法西斯主義的影響,但在印尼民族解放鬥爭的推動下,愛 國主義情緒日益增長。在印尼獨立進程中起過一定作用。
四畫
[一]
豐克(1890—1960)一譯“馮克”。德國經濟部長(1938—1945)、國 家銀行總裁(1939—1945)。曾在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法律和經濟學。第一 次世界大戰時服役,戰後在《柏林交易所日報》供職,後任主編。1931 年加 入納粹黨,係希特勒與德國大企業家之間的牽線人,對納粹黨上台起了很大 作用。1933 年 3 月被任命為國民教育和宣傳部副部長,參與反猶行動。1938 年 2 月出任經濟部長和軍事經濟全權總辦。翌年又任國家銀行總裁,並成為 國防內閣成員。積極參與製定和執行納粹德國的戰爭經濟計劃,尤其是對波 蘭和蘇聯的侵略與掠奪。1943 年 9 月被任命為中央計劃局領導成員,負責確 定和分配德國工業所需的勞工。1946 年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以破壞和平 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判處無期徒刑。1957 年獲釋。
豐田副武(1885—1957)日本海軍將領。畢業於海軍兵學校和海軍大學。 長期在海軍服役。1931 年獲少將銜。1937 年起,先後指揮第四、第二艦隊參 加侵華戰爭。1941 年晉升海軍大將。後歷任吳鎮守府司令長官和橫須賀鎮守 府司令長官,1944 年繼*古賀峰一出任聯合規隊司令長官兼海軍總司令宮和 海上護工總司令官。指揮*馬裏亞納海海戰和*雷伊泰灣海戰;在沖繩戰役中命 令殘存的海軍出海決戰,致使包括大和號戰列艦在內的主力艦隻被擊沉。1945 年 5 月任軍令部總長,力主頑抗到底。日本投降後,以戰犯嫌疑罪被捕,1949 年被聯合國軍事法庭判處無罪釋放,著有《最後的帝國海軍》。
豐臺事件 日本為實現“華北自治”而策動的暴亂事件。1935 年 6 月 27 日,日本特務機關策動北洋軍閥吳佩孚舊部白堅武糾合流氓與日本浪人 300 餘人,襲擊北平(今北京)近郊的豐臺車站。次日,強登停在車站的鐵 甲車,駛達永定門外,向城內發炮多發,企圖與潛伏在北平城內的同夥內外 呼應奪取北平,並以東亞同盟軍名義發表飯蔣倒黨”宣言,組織“華北自治 政府”。經中國駐軍商震、萬福麟部迎擊後潰散,逃往通縣以南一帶。
豐田貞次郎(1885—1961)日本海軍將領。1905 年海軍兵學校畢業, 1911—1914 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留學。1919 年海軍大學畢業。出席 1927 年的 日內瓦海軍裁軍會議和 1929 年的倫敦海軍裁軍會議。歷任海軍省軍務局長、 海軍艦政本部總務部長、佐世保鎮守府司令長官,海軍航空本部部長、海軍 艦政木部部長。1940 年 9 月任海軍次官,主張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1941 年晉升海軍大將,同時退出現役,任第二屆近衛內閣商工大臣。同年 7 月又任第三屆近衛內閣外務大臣兼拓務大臣,任內曾試圖打破日美談判的僵 局,緩和兩國關係,未成,從*太平洋戰爭爆發至 1945 年 7 月,任日本製鐵 株式會社社長,在馬來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建立製鐵所,力圖增加鋼產量, 支持日本對外擴張。期間還擔任鐵鋼統製會會長、內閣顧問、行政查察使等 職。1945 年 4 月出任鈴木內閣的軍需大臣兼運輸通訊大臣。戰後一度被開除 公職。
王平(1907—)中國將領。1930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三軍團師教 導大隊政委。1934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到陝北後,入紅軍大學學習,後 任紅二十七軍政委。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科長,中共 晉察冀臨時省委軍事部長,參與建立以阜平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並任阜平 縣縣長。後任晉察冀軍區三分區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政委、冀晉軍 區政委兼中共冀晉區委書記。參加創建冀中抗日根據地,領導軍民開展平原 遊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北嶽軍區和察哈爾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誌願軍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中 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政委、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1955 年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