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後照準,要求倭仁立即保舉精通天文算學的人才數名,“另行擇地設館,由倭仁督傷講求,與同文館招考各員互相抵礪,共收實效”。
倭仁這下急了,趕緊解釋:“奴才意中並無精於天文算學之人,不敢妄保。”
中央卻依然不放過他,慈禧太後在上諭中要求他隨時留心人才,一旦發現此類人才,立即保薦,這等於給他套上了一個箍。接著,朝廷幹脆任命倭仁也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長期在同文館任職的美國人丁韙良,對恭親王的這招請君入甕十分欣賞。他認為這是恭親王為了讓倭仁這個“老沙文主義者”能親自通過跟他所謂的“洋鬼子”打交道來長點見識。
恭親王的陽謀,倭仁當然能看清,他絕不願意出任這一“鬼使”,再三請辭,卻再三被駁,無奈,隻好中途落馬––對於倭仁是否墮馬迴避,學界尚有爭論,史料也有衝突,但可以肯定的是,倭仁的確是以病假的方式得以保持了“體麵”。
對此,丁韙良惋惜地說,如果倭仁“不拒絕訓練,誰曉得這個老翰林會不會同樣徹底地轉變過來呢?”他同時總結出,總理衙門對付保守派的做法,就是“以內部摩擦避免外部反對”。總理衙門成員成林曾經向他解釋:“你知道,由於外來反對,總理衙門的籌劃有時擱淺。聰明的禦史或有勢力的總督向皇帝進讒言,從而破壞我們最明智的計劃。這種情況下,恭親王雖感應對困難,但仍自有辦法。他奏請皇帝給他的反對者在衙門中安排位置。親王知道,反對者一旦進入了衙門,不久就會發現,親王的政策才是應對外國的惟一可行辦法。毛昶熙和沈桂芬就是這樣進入衙門的。”曾經是保守派一員的毛、沈進入總理衙門,真正挑起這千斤重擔後,幾乎立即實現了改變,不僅成為恭親王的忠實同僚,而且.成為堅定的改革者和“總理衙門裏最好打交道的人”。
在這次辯論中,倭仁雖然處於下風,但卻“死不改悔”,而這輪折騰的效果立即顯現:即使待遇十分誘人,同文館的天文算學專業最後隻勉強招收到了30人,而其中的20人在第二年就被淘汰。而此時,日本已經派出了第一批學生前往西方。梁啓超日後感慨道,設立天文算學館的計劃如果順利推進,則今後“中學與西學不至劃為兩途,而正途出身之士大夫,莫不研心此間以待用”,假以時日,必將有所成就,從而“用以更新,力圖富強,西方大國猶將畏之,而況於區區之日本乎?”
改革的大幕在東亞升起,恭親王一己之陽謀及手腕,能敵得過人家一國的陽謀兼陰謀嗎?
第三十二章 貓兒鬧大清
【 當抓住老鼠成為檢驗貓兒能力的唯一標準時,貓兒們自然要解放思想,
打破一切條條框框的牢籠。一部晚清經濟史,就是一場超級貓兒的海選pk,
一場在潛規則甚至無規則下上演的大戲。】
大清國畢竟是泱泱大國,在內憂外亂夾擊下,再怎麽落敗,還是老鼠遍地走,而且肥碩得很,甚至越落敗,老鼠就越肥。
又多又肥的老鼠,當然吸引了無數隻貓兒,不管黑貓、白貓,不管土貓、洋貓,也不管是公貓、私貓,都鉚著勁、變著法,想成為那隻能抓住老鼠的好貓。
當抓住老鼠成為檢驗貓兒能力的唯一標準時,貓兒們自然要解放思想,打破一切條條框框的牢籠。他們深切地認識到,大清國的改革,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改革就是利益重組,有時甚至就是赤裸裸的巧取與豪奪。
一部晚清經濟史,就是一場超級貓兒的海選pk,一場在潛規則甚至無規則下上演的大戲。
貓兒嘉年華
最為活躍的當然是“公貓”們。大清國的經濟體製改革,最早走的就是“一大二公”的道路,國庫出資,官員坐莊,在奠定了中國最早的工業基礎的同時,也令一部分官員及其親屬迅速躋身先富起來的一批人。大清國財政兩袖“清”風,沒有能力為不同官員不同花樣的改革支付學費,但靠山吃山,政府最大的資源並不是白花花的現銀,而是政策。腦門一拍,大筆一揮,推行“官督商辦”,政府畫圈,老闆掏錢,改革開放照樣做得紅紅火火。能進人這個圈子內的商人,自然也都非等閑之輩,個個能量都可直通“海裏”。其中的佼佼者是胡雪岩,其政府公關能力之強,與官場結合之緊密,至今仍是中國人民學習的榜樣。官辦的純國企和官督商辦的半國企,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切官僚化。史料記載,盛宣懷每次到機器織造局檢查工作,廠裏就要組織員工夾道歡迎和歡送,一如官場規矩,隻是不知道是否會有節奏地呼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公貓”們雖然公開捕鼠的功夫並不怎麽樣,但私下為自己偷腥的本事卻都不小。財務混亂,公私不分,是當時國企和半國企的最大問題。一邊高喊實業救國,一邊則將公款盡可能多地挪到自己兜裏。著名思想家、機器織造局的鄭觀應,就挪用公款為自己炒股炒房,導致開工都被嚴重延誤。至於效率不高,浪費嚴重,更是普遍現象。“模範總督”張之洞的漢陽鐵廠,從立項開始到投產,都是憑空想像的“政績工程”,證明了晚清改革的主旋律就是不斷折騰。更有甚者,“公貓”之公,還真是體現在了性別意義上。機器織造局的文件顯示,在相當一些企業幹部眼裏,工廠就是一座免費的麗春院,女工們儼然成了廉價的應招女郎,權力果然成了最好的春藥!
倭仁這下急了,趕緊解釋:“奴才意中並無精於天文算學之人,不敢妄保。”
中央卻依然不放過他,慈禧太後在上諭中要求他隨時留心人才,一旦發現此類人才,立即保薦,這等於給他套上了一個箍。接著,朝廷幹脆任命倭仁也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長期在同文館任職的美國人丁韙良,對恭親王的這招請君入甕十分欣賞。他認為這是恭親王為了讓倭仁這個“老沙文主義者”能親自通過跟他所謂的“洋鬼子”打交道來長點見識。
恭親王的陽謀,倭仁當然能看清,他絕不願意出任這一“鬼使”,再三請辭,卻再三被駁,無奈,隻好中途落馬––對於倭仁是否墮馬迴避,學界尚有爭論,史料也有衝突,但可以肯定的是,倭仁的確是以病假的方式得以保持了“體麵”。
對此,丁韙良惋惜地說,如果倭仁“不拒絕訓練,誰曉得這個老翰林會不會同樣徹底地轉變過來呢?”他同時總結出,總理衙門對付保守派的做法,就是“以內部摩擦避免外部反對”。總理衙門成員成林曾經向他解釋:“你知道,由於外來反對,總理衙門的籌劃有時擱淺。聰明的禦史或有勢力的總督向皇帝進讒言,從而破壞我們最明智的計劃。這種情況下,恭親王雖感應對困難,但仍自有辦法。他奏請皇帝給他的反對者在衙門中安排位置。親王知道,反對者一旦進入了衙門,不久就會發現,親王的政策才是應對外國的惟一可行辦法。毛昶熙和沈桂芬就是這樣進入衙門的。”曾經是保守派一員的毛、沈進入總理衙門,真正挑起這千斤重擔後,幾乎立即實現了改變,不僅成為恭親王的忠實同僚,而且.成為堅定的改革者和“總理衙門裏最好打交道的人”。
在這次辯論中,倭仁雖然處於下風,但卻“死不改悔”,而這輪折騰的效果立即顯現:即使待遇十分誘人,同文館的天文算學專業最後隻勉強招收到了30人,而其中的20人在第二年就被淘汰。而此時,日本已經派出了第一批學生前往西方。梁啓超日後感慨道,設立天文算學館的計劃如果順利推進,則今後“中學與西學不至劃為兩途,而正途出身之士大夫,莫不研心此間以待用”,假以時日,必將有所成就,從而“用以更新,力圖富強,西方大國猶將畏之,而況於區區之日本乎?”
改革的大幕在東亞升起,恭親王一己之陽謀及手腕,能敵得過人家一國的陽謀兼陰謀嗎?
第三十二章 貓兒鬧大清
【 當抓住老鼠成為檢驗貓兒能力的唯一標準時,貓兒們自然要解放思想,
打破一切條條框框的牢籠。一部晚清經濟史,就是一場超級貓兒的海選pk,
一場在潛規則甚至無規則下上演的大戲。】
大清國畢竟是泱泱大國,在內憂外亂夾擊下,再怎麽落敗,還是老鼠遍地走,而且肥碩得很,甚至越落敗,老鼠就越肥。
又多又肥的老鼠,當然吸引了無數隻貓兒,不管黑貓、白貓,不管土貓、洋貓,也不管是公貓、私貓,都鉚著勁、變著法,想成為那隻能抓住老鼠的好貓。
當抓住老鼠成為檢驗貓兒能力的唯一標準時,貓兒們自然要解放思想,打破一切條條框框的牢籠。他們深切地認識到,大清國的改革,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改革就是利益重組,有時甚至就是赤裸裸的巧取與豪奪。
一部晚清經濟史,就是一場超級貓兒的海選pk,一場在潛規則甚至無規則下上演的大戲。
貓兒嘉年華
最為活躍的當然是“公貓”們。大清國的經濟體製改革,最早走的就是“一大二公”的道路,國庫出資,官員坐莊,在奠定了中國最早的工業基礎的同時,也令一部分官員及其親屬迅速躋身先富起來的一批人。大清國財政兩袖“清”風,沒有能力為不同官員不同花樣的改革支付學費,但靠山吃山,政府最大的資源並不是白花花的現銀,而是政策。腦門一拍,大筆一揮,推行“官督商辦”,政府畫圈,老闆掏錢,改革開放照樣做得紅紅火火。能進人這個圈子內的商人,自然也都非等閑之輩,個個能量都可直通“海裏”。其中的佼佼者是胡雪岩,其政府公關能力之強,與官場結合之緊密,至今仍是中國人民學習的榜樣。官辦的純國企和官督商辦的半國企,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切官僚化。史料記載,盛宣懷每次到機器織造局檢查工作,廠裏就要組織員工夾道歡迎和歡送,一如官場規矩,隻是不知道是否會有節奏地呼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公貓”們雖然公開捕鼠的功夫並不怎麽樣,但私下為自己偷腥的本事卻都不小。財務混亂,公私不分,是當時國企和半國企的最大問題。一邊高喊實業救國,一邊則將公款盡可能多地挪到自己兜裏。著名思想家、機器織造局的鄭觀應,就挪用公款為自己炒股炒房,導致開工都被嚴重延誤。至於效率不高,浪費嚴重,更是普遍現象。“模範總督”張之洞的漢陽鐵廠,從立項開始到投產,都是憑空想像的“政績工程”,證明了晚清改革的主旋律就是不斷折騰。更有甚者,“公貓”之公,還真是體現在了性別意義上。機器織造局的文件顯示,在相當一些企業幹部眼裏,工廠就是一座免費的麗春院,女工們儼然成了廉價的應招女郎,權力果然成了最好的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