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大宋王朝·沉重的黃袍 作者:何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正好藉機考驗一下這幫魯莽之徒的決心。”趙普心中不禁有一絲得意,拿眼睛瞟了趙匡義一眼。
趙匡義看了趙普一眼,立刻明白了他的用心,當即厲聲喝道:“不錯,趙太尉安能被爾等脅迫行叛逆之事。爾等大逆不道,就看太尉如何要爾等項上人頭!”
那群烏合之眾之中,有些膽小之徒,見大將勃然大怒,便悄悄低頭退去。
楚昭輔見人心開始浮動,將手中的大刀晃了兩晃,大聲怒喝,聲震營帳:“事已至此,退縮與引頸就戮有何差別!兩位將軍若不答應,我等便借兩位項上人頭一用。”此言一出,頓時有十餘人狂喝相應。
這時,趙普突然丹鳳眼一張,閃出兩道精光。他仰天哈哈大笑起來,隨後大聲說:“好膽略!既如此,我等恭敬不如從命,又夫復何言。不過,推戴點檢之事,的確須從長計議。諸位若不聽我的意見,我敢打賭,諸位項上吃飯的傢夥在原來的地方待不過三日。”
諸將士聞言,頓時一下子安靜下來,帳內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軍帳外麵,黑色的夜正彌天漫地地籠罩了一切。但是,無論夜多黑多深沉,它有時卻比不上人心的深不可測。
七
在那個醞釀出驚天密謀的軍帳裏,趙普首先打破了沉寂,他厲聲陳詞。
“策立天子,乃驚天動地之大事,爾等怎得如此魯莽放肆!如今,外寇壓境,本當先卻強敵,再從長計議。”
楚昭輔感覺喉頭緊了一下,持刀往前走了一步,道:“掌書記,你說得輕巧。方今政出多門,各方節度使擁兵自重,南唐北漢,契丹西蜀,哪個不是對中原虎視眈眈,若等到擊退外寇,還不知會出現何種局麵。不如先急速返京,策立趙太尉為天子,然後再從容出兵擊敵,未嚐會晚。如果太尉不答應,六軍將士恐難以盡心效力。”說話間,手中佩刀已經提至胸前。
趙普聞言,瞥了一眼楚昭輔,隻看那顆大方腦袋上的眼珠子瞪得如銅鈴一般。一瞥之下,趙普已知此時楚昭輔情急意切,心中暗喜:“真乃天意啊,看來,決定天下命運的時刻要提前了。有了這樣的人心基礎,何愁大事不成!”
趙普這時哈哈一笑,又看了一眼趙匡義,一臉無奈道:“事已至此,看來隻有立即定計,方是上策。”
趙匡義微微點頭,默然不語。他那略微發胖的臉,有著和他大哥趙匡胤一樣的沉穩表情,但是卻似乎多了幾分狠勁與冷漠。
趙普見趙匡義並不反對,心中明了。他不愧是趙匡胤身邊的首要智囊,轉瞬之間笑容收斂,作色道:“興王易姓,雖說是天命,實在於人心。先鋒昨晚已然渡過黃河,而節度使們則在各自轄地虎視眈眈,京城若是一亂,不僅外寇將趁機深入,四方變亂也必將紛然而起。故,如若諸位將領已然下定決心,就必須在兵變之後,嚴格約束各自軍士,要絕對禁止搶劫百姓。隻要京城人心穩定,則四方自然難以生亂。隻有如此,諸將士方能保得長久富貴。諸位若已定策,還請與此當場立誓,依計行事。”
多年來,趙普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在軍中具有重大威信。眾人聽他一說,盡皆心服,於是當場許諾,依他之令,各自回營暗中準備。當夜,趙普與趙匡義暗中派遣衙隊軍使郭延贇為使者,騎快馬,帶秘密口令給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審琦,令二人屆時領軍響應。這兩人是趙匡胤的多年心腹,趙普知道二人早已有擁戴之心。
待郭延贇離去後,趙匡義對趙普詭秘地一笑,道:“現在就隻欠一件東西了。”
趙普微微一愣,不禁問:“將軍所言何物?”
趙匡義笑道:“天機不可泄露。”
趙普聞言,突然想到了什麽,試探地問:“這麽說來,將軍您應該早就有安排了?”
趙匡義不答,對身旁的親兵說:“你這就去將苗訓請來。”
待那親兵出了軍帳,趙普一把拉起趙匡義的手,厲聲問:“這麽說來,主公早就有預謀,而將軍您是在為主公早早作了安排?”趙普想到趙匡胤之前從未曾與自己提起過兵變的計劃,內心不禁湧起一股不被信任的失落感。
趙匡義低頭看了一眼趙普抓著自己的手,笑道:“不,我兄長不曾知道這事。”
趙普一聽,再次愣了一下,忽然心中激靈一個寒戰,壓低聲音問:“難道,世宗北征路上出現的那塊木頭以及此後謠言的復興,都是將軍您暗中策劃不成?”
這下輪到趙匡義感到吃驚了,他未料到趙普之思如此敏捷,當下也沒回答,隻是微微一笑。
這一笑,對於趙普來說不啻於一個驚雷。他從未想到過,原來趙匡胤的弟弟竟然是謠言背後的策劃人。
“在下不解,您散布那樣的謠言,不是將陷你兄長於不義嗎?!而且,隨時可能給你兄長帶來殺身之禍啊!”
趙匡義微笑道:“掌書記此言差矣!我兄長宅心仁厚,在此存亡之際,如果我等不去推動,恐怕他會誤了時機,到時後悔就為時晚矣。此前,我用謠言幫我兄長除去張永德,這是幫他上位成為新的點檢,這次,我令謠言再起,乃是為了助他登上帝位。如今,普天之下盡梟雄,真正的英雄卻不多。我大哥算得了一個。有他當皇帝,我等富貴可保,百姓可安。這有何不可!”
趙匡義看了趙普一眼,立刻明白了他的用心,當即厲聲喝道:“不錯,趙太尉安能被爾等脅迫行叛逆之事。爾等大逆不道,就看太尉如何要爾等項上人頭!”
那群烏合之眾之中,有些膽小之徒,見大將勃然大怒,便悄悄低頭退去。
楚昭輔見人心開始浮動,將手中的大刀晃了兩晃,大聲怒喝,聲震營帳:“事已至此,退縮與引頸就戮有何差別!兩位將軍若不答應,我等便借兩位項上人頭一用。”此言一出,頓時有十餘人狂喝相應。
這時,趙普突然丹鳳眼一張,閃出兩道精光。他仰天哈哈大笑起來,隨後大聲說:“好膽略!既如此,我等恭敬不如從命,又夫復何言。不過,推戴點檢之事,的確須從長計議。諸位若不聽我的意見,我敢打賭,諸位項上吃飯的傢夥在原來的地方待不過三日。”
諸將士聞言,頓時一下子安靜下來,帳內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軍帳外麵,黑色的夜正彌天漫地地籠罩了一切。但是,無論夜多黑多深沉,它有時卻比不上人心的深不可測。
七
在那個醞釀出驚天密謀的軍帳裏,趙普首先打破了沉寂,他厲聲陳詞。
“策立天子,乃驚天動地之大事,爾等怎得如此魯莽放肆!如今,外寇壓境,本當先卻強敵,再從長計議。”
楚昭輔感覺喉頭緊了一下,持刀往前走了一步,道:“掌書記,你說得輕巧。方今政出多門,各方節度使擁兵自重,南唐北漢,契丹西蜀,哪個不是對中原虎視眈眈,若等到擊退外寇,還不知會出現何種局麵。不如先急速返京,策立趙太尉為天子,然後再從容出兵擊敵,未嚐會晚。如果太尉不答應,六軍將士恐難以盡心效力。”說話間,手中佩刀已經提至胸前。
趙普聞言,瞥了一眼楚昭輔,隻看那顆大方腦袋上的眼珠子瞪得如銅鈴一般。一瞥之下,趙普已知此時楚昭輔情急意切,心中暗喜:“真乃天意啊,看來,決定天下命運的時刻要提前了。有了這樣的人心基礎,何愁大事不成!”
趙普這時哈哈一笑,又看了一眼趙匡義,一臉無奈道:“事已至此,看來隻有立即定計,方是上策。”
趙匡義微微點頭,默然不語。他那略微發胖的臉,有著和他大哥趙匡胤一樣的沉穩表情,但是卻似乎多了幾分狠勁與冷漠。
趙普見趙匡義並不反對,心中明了。他不愧是趙匡胤身邊的首要智囊,轉瞬之間笑容收斂,作色道:“興王易姓,雖說是天命,實在於人心。先鋒昨晚已然渡過黃河,而節度使們則在各自轄地虎視眈眈,京城若是一亂,不僅外寇將趁機深入,四方變亂也必將紛然而起。故,如若諸位將領已然下定決心,就必須在兵變之後,嚴格約束各自軍士,要絕對禁止搶劫百姓。隻要京城人心穩定,則四方自然難以生亂。隻有如此,諸將士方能保得長久富貴。諸位若已定策,還請與此當場立誓,依計行事。”
多年來,趙普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在軍中具有重大威信。眾人聽他一說,盡皆心服,於是當場許諾,依他之令,各自回營暗中準備。當夜,趙普與趙匡義暗中派遣衙隊軍使郭延贇為使者,騎快馬,帶秘密口令給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審琦,令二人屆時領軍響應。這兩人是趙匡胤的多年心腹,趙普知道二人早已有擁戴之心。
待郭延贇離去後,趙匡義對趙普詭秘地一笑,道:“現在就隻欠一件東西了。”
趙普微微一愣,不禁問:“將軍所言何物?”
趙匡義笑道:“天機不可泄露。”
趙普聞言,突然想到了什麽,試探地問:“這麽說來,將軍您應該早就有安排了?”
趙匡義不答,對身旁的親兵說:“你這就去將苗訓請來。”
待那親兵出了軍帳,趙普一把拉起趙匡義的手,厲聲問:“這麽說來,主公早就有預謀,而將軍您是在為主公早早作了安排?”趙普想到趙匡胤之前從未曾與自己提起過兵變的計劃,內心不禁湧起一股不被信任的失落感。
趙匡義低頭看了一眼趙普抓著自己的手,笑道:“不,我兄長不曾知道這事。”
趙普一聽,再次愣了一下,忽然心中激靈一個寒戰,壓低聲音問:“難道,世宗北征路上出現的那塊木頭以及此後謠言的復興,都是將軍您暗中策劃不成?”
這下輪到趙匡義感到吃驚了,他未料到趙普之思如此敏捷,當下也沒回答,隻是微微一笑。
這一笑,對於趙普來說不啻於一個驚雷。他從未想到過,原來趙匡胤的弟弟竟然是謠言背後的策劃人。
“在下不解,您散布那樣的謠言,不是將陷你兄長於不義嗎?!而且,隨時可能給你兄長帶來殺身之禍啊!”
趙匡義微笑道:“掌書記此言差矣!我兄長宅心仁厚,在此存亡之際,如果我等不去推動,恐怕他會誤了時機,到時後悔就為時晚矣。此前,我用謠言幫我兄長除去張永德,這是幫他上位成為新的點檢,這次,我令謠言再起,乃是為了助他登上帝位。如今,普天之下盡梟雄,真正的英雄卻不多。我大哥算得了一個。有他當皇帝,我等富貴可保,百姓可安。這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