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名清教徒逃脫了查理一世的宗教控製,到美洲去建立新的殖民地。在橫渡大西洋追尋宗教自由時,他們在《聖經》中讀到了耶路撒冷和以色列人,便把自己視為受上帝庇佑的選民,要在這塊荒原建設一座新錫安。“來吧,讓我們在錫安宣布上帝之道。”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從“五月花”號下來時這樣祈禱著。約翰·溫斯羅普是麻薩諸塞灣殖民地的第一位總督,他相信“以色列的上帝就在我們中間”,他引述耶利米和馬太的話,頌揚他們的定居點是“山巔之城”——意指美洲是新的耶路撒冷。很快,美洲就會出現十八個約旦、十二個迦南、三十五個伯特利和六十六個耶路撒冷或薩勒姆。
對災難的恐懼和對贖罪的期盼相伴相隨:內戰使得法國和英格蘭心有餘悸,而此時在東歐,成千上萬的波蘭和烏克蘭猶太人被赫梅利尼茨基(hetman khmelnytsky)率領的四處劫掠的哥薩克人所屠殺。1649年,查理一世被砍頭,奧利弗·克倫威爾當上了護國公。克倫威爾是個信奉千禧年的軍人,他確信他們清教徒和在新英格蘭的同胞一樣,都是新的選民:“你們真的就像被上帝召喚的猶大一樣,與他共治,為他統治,”克倫威爾說,“你們處在應許與預言的邊緣。”克倫威爾是一個希伯來主義者,他認為除非猶太人返回錫安然後改宗為基督徒,否則基督不會再度降臨。實際上,清教徒是最早的基督教復國主義者。喬安娜和埃比尼澤·卡特賴特(joanna and ebenezer cart wright)甚至建議皇家海軍應將“以色列的子孫送上船,運到應許他們祖先的地方,以永遠承繼其遺產”。
許多猶太人都真誠地研讀《喀巴拉》,夢想有一天彌賽亞會將他們在烏克蘭的悲劇轉化為救贖。有個名叫瑪拿西·本·以色列(menasseh ben isreal)的荷蘭拉比向護國公請願,他指出《聖經》裏說在猶太人返回錫安、彌賽亞再度降臨前,猶太人必須散居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但猶太人仍被禁止進入英格蘭。克倫威爾因此召開了一次特殊的白廳會議,會議認為“讓這些吝嗇下賤的人遠離光明,使他們生活在假冒的教師、教皇黨人和偶像崇拜者中間”是錯誤的。克倫威爾下令允許猶太人返回。在他死後,君主製復辟,克倫威爾信奉的清教彌賽亞主義也隨之失勢,但其中所蘊含的訊息在美洲殖民地留了下來,而且將於兩百年後的福音派覺醒中,在英國的非國教徒中再度興盛。英格蘭的王位復辟剛過,狂熱的興奮便震動了猶太世界:彌賽亞在耶路撒冷——但他是誰呢?
彌賽亞:沙巴泰·澤維
他叫摩迪凱(mordecai),精神錯亂,是士麥那一個禽肉經銷商的兒子。摩迪凱也在學習喀巴拉。1648年,摩迪凱以上帝之名宣布自己就是彌賽亞。上帝的這個名字不可以讀出來,它來源於希伯來字母“yhwh”,隻能在每年的贖罪日那天由聖殿大祭司念出來。現在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沙巴泰·澤維(sabb zevi),並宣布末日將在1666年降臨。他被驅逐出士麥那,但在地中海地區經商時,他逐漸贏得了大批富人的擁戴。1660年,他首先來到開羅,隨後啟程奔赴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他行齋戒,唱歌,給兒童分發糖果,並做出奇怪的、令人不安的舉動。
沙巴泰表現出一種魯莽卻又瘋狂的吸引力——他顯然是個狂躁的抑鬱症患者,忽而掀起一陣富有感染力的自我崇拜,忽而陷入絕望的憂鬱中,忽而又喜極欲狂,這就使得他做出一些邪惡的、有時是無恥的行為來。換作其他時候,他會被唾罵為下流罪惡的瘋子,但在那個災難歲月裏,許多猶太人都沉浸在喀巴拉神秘主義的期盼中,沙巴泰的瘋狂無疑是這種神聖行為在現實中的映射。
奧斯曼帝國的橫徵暴斂使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一貧如洗,他們遂請求沙巴泰從他在開羅的支持者那裏籌款,沙巴泰同意了。他不辱使命,但當他準備在耶路撒冷宣布自己是彌賽亞時,並非每個人都信以為真。多番爭論後,拉比們對他下了禁令。沙巴泰一怒之下移居加沙,選擇加沙作為聖城以取代耶路撒冷,隨後又在阿勒頗發起了彌賽亞運動。
沙巴泰運動起初發展緩慢,現在他的名聲卻如同烈焰迅速燎原。從伊斯坦堡到阿姆斯特丹的流散地,猶太人都在歡慶彌賽亞的到來。有個漂亮的烏克蘭猶太女孩撒拉,在哥薩克的屠刀下成了孤兒,幸好被基督徒救起,並帶至利沃諾。在利沃諾,她以出賣肉體為生,但這並未動搖她的信念,她堅信自己命中注定要嫁給彌賽亞。沙巴泰聽說她後,娶了她,二人一起在地中海周圍旅行。此時歐洲的猶太人分為兩派,一派對沙巴泰持懷疑態度,另一派則是他瘋狂的追隨者。那些追隨者收拾好行李,踏上返回耶路撒冷迎接彌賽亞的旅程。他們鞭笞著自己的身體,開行齋戒,還脫去衣服在泥土裏、雪地上翻滾。1666年底,這對彌賽亞夫婦結伴來到伊斯坦堡,那兒的猶太人歡呼著迎接他們。但沙巴泰企圖得到蘇丹王位,結果被抓了起來,還被強迫改宗伊斯蘭教。
在沙巴泰死於門的內哥羅(montenegrin)流放之前,對大多數猶太人來說,他的變節[5]便已標誌著夢想的破滅——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樂於看到這個引起混亂的騙子露出真麵目。克倫威爾和沙巴泰的時代也是耶路撒冷伊斯蘭教神秘主義的黃金時期,在耶路撒冷,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是所有蘇菲派主要成員的贊助者,土耳其人稱蘇菲派為苦行僧。我們已經看到基督徒和猶太人是怎樣理解這個城市的。現在有個奧斯曼宮廷侍從,他是個苦行僧學者,也是個善於講故事的人,懂得如何講究美食和享受生活。此人名叫愛維亞(evliya),他站在伊斯蘭的立場,用讓人忍俊不禁的生花妙筆,充滿愛憐地描繪了耶路撒冷的獨特之處。這很可能使他成為所有伊斯蘭旅行作家中的最傑出的作家。
對災難的恐懼和對贖罪的期盼相伴相隨:內戰使得法國和英格蘭心有餘悸,而此時在東歐,成千上萬的波蘭和烏克蘭猶太人被赫梅利尼茨基(hetman khmelnytsky)率領的四處劫掠的哥薩克人所屠殺。1649年,查理一世被砍頭,奧利弗·克倫威爾當上了護國公。克倫威爾是個信奉千禧年的軍人,他確信他們清教徒和在新英格蘭的同胞一樣,都是新的選民:“你們真的就像被上帝召喚的猶大一樣,與他共治,為他統治,”克倫威爾說,“你們處在應許與預言的邊緣。”克倫威爾是一個希伯來主義者,他認為除非猶太人返回錫安然後改宗為基督徒,否則基督不會再度降臨。實際上,清教徒是最早的基督教復國主義者。喬安娜和埃比尼澤·卡特賴特(joanna and ebenezer cart wright)甚至建議皇家海軍應將“以色列的子孫送上船,運到應許他們祖先的地方,以永遠承繼其遺產”。
許多猶太人都真誠地研讀《喀巴拉》,夢想有一天彌賽亞會將他們在烏克蘭的悲劇轉化為救贖。有個名叫瑪拿西·本·以色列(menasseh ben isreal)的荷蘭拉比向護國公請願,他指出《聖經》裏說在猶太人返回錫安、彌賽亞再度降臨前,猶太人必須散居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但猶太人仍被禁止進入英格蘭。克倫威爾因此召開了一次特殊的白廳會議,會議認為“讓這些吝嗇下賤的人遠離光明,使他們生活在假冒的教師、教皇黨人和偶像崇拜者中間”是錯誤的。克倫威爾下令允許猶太人返回。在他死後,君主製復辟,克倫威爾信奉的清教彌賽亞主義也隨之失勢,但其中所蘊含的訊息在美洲殖民地留了下來,而且將於兩百年後的福音派覺醒中,在英國的非國教徒中再度興盛。英格蘭的王位復辟剛過,狂熱的興奮便震動了猶太世界:彌賽亞在耶路撒冷——但他是誰呢?
彌賽亞:沙巴泰·澤維
他叫摩迪凱(mordecai),精神錯亂,是士麥那一個禽肉經銷商的兒子。摩迪凱也在學習喀巴拉。1648年,摩迪凱以上帝之名宣布自己就是彌賽亞。上帝的這個名字不可以讀出來,它來源於希伯來字母“yhwh”,隻能在每年的贖罪日那天由聖殿大祭司念出來。現在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沙巴泰·澤維(sabb zevi),並宣布末日將在1666年降臨。他被驅逐出士麥那,但在地中海地區經商時,他逐漸贏得了大批富人的擁戴。1660年,他首先來到開羅,隨後啟程奔赴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他行齋戒,唱歌,給兒童分發糖果,並做出奇怪的、令人不安的舉動。
沙巴泰表現出一種魯莽卻又瘋狂的吸引力——他顯然是個狂躁的抑鬱症患者,忽而掀起一陣富有感染力的自我崇拜,忽而陷入絕望的憂鬱中,忽而又喜極欲狂,這就使得他做出一些邪惡的、有時是無恥的行為來。換作其他時候,他會被唾罵為下流罪惡的瘋子,但在那個災難歲月裏,許多猶太人都沉浸在喀巴拉神秘主義的期盼中,沙巴泰的瘋狂無疑是這種神聖行為在現實中的映射。
奧斯曼帝國的橫徵暴斂使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一貧如洗,他們遂請求沙巴泰從他在開羅的支持者那裏籌款,沙巴泰同意了。他不辱使命,但當他準備在耶路撒冷宣布自己是彌賽亞時,並非每個人都信以為真。多番爭論後,拉比們對他下了禁令。沙巴泰一怒之下移居加沙,選擇加沙作為聖城以取代耶路撒冷,隨後又在阿勒頗發起了彌賽亞運動。
沙巴泰運動起初發展緩慢,現在他的名聲卻如同烈焰迅速燎原。從伊斯坦堡到阿姆斯特丹的流散地,猶太人都在歡慶彌賽亞的到來。有個漂亮的烏克蘭猶太女孩撒拉,在哥薩克的屠刀下成了孤兒,幸好被基督徒救起,並帶至利沃諾。在利沃諾,她以出賣肉體為生,但這並未動搖她的信念,她堅信自己命中注定要嫁給彌賽亞。沙巴泰聽說她後,娶了她,二人一起在地中海周圍旅行。此時歐洲的猶太人分為兩派,一派對沙巴泰持懷疑態度,另一派則是他瘋狂的追隨者。那些追隨者收拾好行李,踏上返回耶路撒冷迎接彌賽亞的旅程。他們鞭笞著自己的身體,開行齋戒,還脫去衣服在泥土裏、雪地上翻滾。1666年底,這對彌賽亞夫婦結伴來到伊斯坦堡,那兒的猶太人歡呼著迎接他們。但沙巴泰企圖得到蘇丹王位,結果被抓了起來,還被強迫改宗伊斯蘭教。
在沙巴泰死於門的內哥羅(montenegrin)流放之前,對大多數猶太人來說,他的變節[5]便已標誌著夢想的破滅——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樂於看到這個引起混亂的騙子露出真麵目。克倫威爾和沙巴泰的時代也是耶路撒冷伊斯蘭教神秘主義的黃金時期,在耶路撒冷,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是所有蘇菲派主要成員的贊助者,土耳其人稱蘇菲派為苦行僧。我們已經看到基督徒和猶太人是怎樣理解這個城市的。現在有個奧斯曼宮廷侍從,他是個苦行僧學者,也是個善於講故事的人,懂得如何講究美食和享受生活。此人名叫愛維亞(evliya),他站在伊斯蘭的立場,用讓人忍俊不禁的生花妙筆,充滿愛憐地描繪了耶路撒冷的獨特之處。這很可能使他成為所有伊斯蘭旅行作家中的最傑出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