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齊茲:野蠻的洗劫
耶路撒冷的加昂和許多猶太人過去在法蒂瑪王朝統治下受到過禮遇,此時他們逃出了耶路撒冷,前往法蒂瑪王朝的大本營——提爾。阿齊茲在城外安營紮寨,身為虔誠的遜尼派穆斯林,他聲稱不會傷害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神之聖所,我不會攻打她。”1073年6月,他圍困耶路撒冷,使城內糧草斷絕,耶路撒冷不得不投降。接下來他南下埃及,卻打了敗仗。這激勵了耶路撒冷人起而叛亂,他們包圍了城堡裏的土庫曼人和阿齊茲的妻妾。
阿齊茲返回了耶路撒冷。當他準備進攻時,他的妻妾們爬出希律城堡為他打開大門。他的中亞騎兵殺了三千名穆斯林,包括躲在清真寺內的人。隻有那些在聖殿山避難的人們倖免於難。一位猶太詩人在埃及遇到阿齊茲的軍隊,他這樣描述他們:“他們把倉庫洗劫一空,他們是一群奇怪和殘忍的人,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頭戴黑紅相間的頭盔,手裏拿著弓和矛,背著裝滿弓箭的箭袋。”阿齊茲和他的騎兵摧毀了耶路撒冷:“他們燒毀穀物,砍倒樹木,踐踏葡萄園,挖墳拋屍。他們沒有人性,簡直就是禽獸。他們割下別人的耳朵和鼻子,偷走別人的衣服,使這些人赤身裸體。”
當“英勇的獅子”的家族成員和將軍們擁有了自己的封地時,帝國開始瓦解。阿齊茲被謀殺,耶路撒冷落入另一個土耳其軍事首領奧爾圖克·本·阿克薩布(qrtuq bin aksab)手中。他一到來就朝著聖墓大教堂的圓頂射了一箭,以此宣稱他是這裏的新主人。他顯示了他的寬容,甚至任命了一位雅各派基督徒作為管理者,並且邀請一些遜尼派學者返回耶路撒冷。[6]
奧爾圖克的兒子蘇克曼(suqman)和艾爾·加齊(ii-ghazi)繼承了耶路撒冷。公元1093年,“有人起義反抗總督,”一位西班牙學者伊本·阿拉比(ibn al-arabi)這樣寫道,“反抗者盤踞大衛塔。總督試圖讓弓箭手攻擊他。”當土庫曼士兵在街頭激戰時,“沒人關心戰事,市場沒有關閉,苦修者沒有離開阿克薩清真寺,沒有一場辯論中止”。[7]但哈基姆的殘暴、拜占庭皇帝的戰敗、耶路撒冷落入土庫曼人之手以及對朝聖者的屠殺震驚了基督教世界:朝聖之旅陷入危險境地。
公元1098年,埃及宰相很吃驚地得知,一支極具戰鬥力的歐洲基督教軍隊正前往聖地。他以為這支軍隊隻是拜占庭僱傭兵,所以向對方提出瓜分塞爾柱帝國:基督徒獲得敘利亞,他重獲巴勒斯坦。後來,當他發現基督徒的目標是耶路撒冷時,他“用四十個投石機攻打耶路撒冷四十天”,直到奧爾圖克的兩個兒子逃往伊拉克。宰相任命他的將軍作為耶路撒冷統治者,並留下一支由阿拉伯人和蘇丹人組成的駐軍。他則返回開羅,與法蘭克人的協商一直持續到1099年夏天——基督教的使者此時正在聖墓大教堂慶祝復活節。
法蘭克人的入侵非常令人意外:阿拉伯帝國被塞爾柱人攻克,阿拔斯王朝哈裏發的榮耀成為遙遠的記憶。伊斯蘭世界分裂為許多小領地,這些領地由土耳其將領埃米爾(amirs)和阿塔貝格(atabegs)控製。在基督教軍隊南進之時,一位塞爾柱王子也趁機進攻耶路撒冷,但被擊退。與此同時,安條克落入法蘭克人手中,法蘭克大軍一直攻打到海岸邊。公元1099年6月3日,法蘭克人占領拉姆拉,逼近耶路撒冷。成千上萬名穆斯林和猶太人躲進聖城中避難。6月7日星期二早上,法蘭克騎士到達先知撒母耳的墓地,此地距耶路撒冷北4英裏(約6千米)。從西歐一路前來,法蘭克人現在終於可以從歡樂山(montjoie)上向下凝視這座萬王之王的城市。夜幕降臨時,他們已環繞耶路撒冷安營紮寨。
* * *
注釋
[1] 後來的耶路撒冷統治者也葬在那裏,和猶太人一樣,他們也相信葬在耶路撒冷意味著能夠在審判日首先復活,並且越接近聖殿山,越能盡快復活。還未找到伊赫希德的墓地,但人們相信它就在聖殿山的北邊。一位巴勒斯坦歷史學家告訴作者,三大宗教出於政治原因如此經常地篡改耶路撒冷的歷史,隻是為了獲得自己的神聖動力。當談到以色列當局在聖殿山北部大興土木時,這位歷史學家建議隻需立一個牌子,指出這是伊赫希德的墓地遺址,新的建築活動就會被取消,因為伊赫希德的墓地是公認的聖地。
[2] 黑祖爾是最狂熱的伊斯蘭聖徒,與耶路撒冷聯繫密切,他曾在那裏慶祝齋月。黑祖爾(意思是“綠人”)是一個神秘主義者,能夠長生不老,卻長著白鬍子,《古蘭經》記載他是摩西的領路者。在蘇菲派神秘主義教義中,黑祖爾是照亮聖路並引領人們走聖路的人。“綠人”這一稱呼來自於亞瑟王史詩中的綠騎士,但他主要和希伯來先知以利亞和基督徒聖喬治(一個羅馬官員,被戴克裏先處死)齊名。他的聖殿位於伯利恆,至今仍受到猶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崇敬。
[3] 並非所有猶太會堂都被摧毀。位於開羅老城的福斯塔特的猶太會堂就未被毀壞,該會堂保存有中世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資料庫:開羅猶太藏經庫。當時,聖書的三大子民都尊崇寫有神聖文字的紙張文件,在他們看來,文字和人一樣有靈性。猶太人將從會堂得來的字紙存放在一個藏經庫或一個儲藏室長達七年,七年後這些字紙會被葬入墓地或是收藏在一個特殊的閣樓裏。九百多年來,猶太藏經庫從沒清空過,這裏保存了十萬份文件,這些文件展示了埃及猶太人的生活,以及他們與耶路撒冷和地中海世界方方麵麵的聯繫。這些文件被密封、遺忘,直到1864年一個耶路撒冷學者首次打開它。19世紀90年代,藏經庫文件開始浮出水麵,被英國、美國和俄羅斯學者爭相購買。1896年,兩位不同尋常的蘇格蘭女士把一些藏經庫文件展示給所羅門·謝克特教授看,教授認出這是最早的《德訓篇》的希伯來文本。謝克特將這些珍貴的資料收集起來,這些資料使s·d·戈伊坦得以創作他六卷本的著作《地中海社會》。
耶路撒冷的加昂和許多猶太人過去在法蒂瑪王朝統治下受到過禮遇,此時他們逃出了耶路撒冷,前往法蒂瑪王朝的大本營——提爾。阿齊茲在城外安營紮寨,身為虔誠的遜尼派穆斯林,他聲稱不會傷害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神之聖所,我不會攻打她。”1073年6月,他圍困耶路撒冷,使城內糧草斷絕,耶路撒冷不得不投降。接下來他南下埃及,卻打了敗仗。這激勵了耶路撒冷人起而叛亂,他們包圍了城堡裏的土庫曼人和阿齊茲的妻妾。
阿齊茲返回了耶路撒冷。當他準備進攻時,他的妻妾們爬出希律城堡為他打開大門。他的中亞騎兵殺了三千名穆斯林,包括躲在清真寺內的人。隻有那些在聖殿山避難的人們倖免於難。一位猶太詩人在埃及遇到阿齊茲的軍隊,他這樣描述他們:“他們把倉庫洗劫一空,他們是一群奇怪和殘忍的人,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頭戴黑紅相間的頭盔,手裏拿著弓和矛,背著裝滿弓箭的箭袋。”阿齊茲和他的騎兵摧毀了耶路撒冷:“他們燒毀穀物,砍倒樹木,踐踏葡萄園,挖墳拋屍。他們沒有人性,簡直就是禽獸。他們割下別人的耳朵和鼻子,偷走別人的衣服,使這些人赤身裸體。”
當“英勇的獅子”的家族成員和將軍們擁有了自己的封地時,帝國開始瓦解。阿齊茲被謀殺,耶路撒冷落入另一個土耳其軍事首領奧爾圖克·本·阿克薩布(qrtuq bin aksab)手中。他一到來就朝著聖墓大教堂的圓頂射了一箭,以此宣稱他是這裏的新主人。他顯示了他的寬容,甚至任命了一位雅各派基督徒作為管理者,並且邀請一些遜尼派學者返回耶路撒冷。[6]
奧爾圖克的兒子蘇克曼(suqman)和艾爾·加齊(ii-ghazi)繼承了耶路撒冷。公元1093年,“有人起義反抗總督,”一位西班牙學者伊本·阿拉比(ibn al-arabi)這樣寫道,“反抗者盤踞大衛塔。總督試圖讓弓箭手攻擊他。”當土庫曼士兵在街頭激戰時,“沒人關心戰事,市場沒有關閉,苦修者沒有離開阿克薩清真寺,沒有一場辯論中止”。[7]但哈基姆的殘暴、拜占庭皇帝的戰敗、耶路撒冷落入土庫曼人之手以及對朝聖者的屠殺震驚了基督教世界:朝聖之旅陷入危險境地。
公元1098年,埃及宰相很吃驚地得知,一支極具戰鬥力的歐洲基督教軍隊正前往聖地。他以為這支軍隊隻是拜占庭僱傭兵,所以向對方提出瓜分塞爾柱帝國:基督徒獲得敘利亞,他重獲巴勒斯坦。後來,當他發現基督徒的目標是耶路撒冷時,他“用四十個投石機攻打耶路撒冷四十天”,直到奧爾圖克的兩個兒子逃往伊拉克。宰相任命他的將軍作為耶路撒冷統治者,並留下一支由阿拉伯人和蘇丹人組成的駐軍。他則返回開羅,與法蘭克人的協商一直持續到1099年夏天——基督教的使者此時正在聖墓大教堂慶祝復活節。
法蘭克人的入侵非常令人意外:阿拉伯帝國被塞爾柱人攻克,阿拔斯王朝哈裏發的榮耀成為遙遠的記憶。伊斯蘭世界分裂為許多小領地,這些領地由土耳其將領埃米爾(amirs)和阿塔貝格(atabegs)控製。在基督教軍隊南進之時,一位塞爾柱王子也趁機進攻耶路撒冷,但被擊退。與此同時,安條克落入法蘭克人手中,法蘭克大軍一直攻打到海岸邊。公元1099年6月3日,法蘭克人占領拉姆拉,逼近耶路撒冷。成千上萬名穆斯林和猶太人躲進聖城中避難。6月7日星期二早上,法蘭克騎士到達先知撒母耳的墓地,此地距耶路撒冷北4英裏(約6千米)。從西歐一路前來,法蘭克人現在終於可以從歡樂山(montjoie)上向下凝視這座萬王之王的城市。夜幕降臨時,他們已環繞耶路撒冷安營紮寨。
* * *
注釋
[1] 後來的耶路撒冷統治者也葬在那裏,和猶太人一樣,他們也相信葬在耶路撒冷意味著能夠在審判日首先復活,並且越接近聖殿山,越能盡快復活。還未找到伊赫希德的墓地,但人們相信它就在聖殿山的北邊。一位巴勒斯坦歷史學家告訴作者,三大宗教出於政治原因如此經常地篡改耶路撒冷的歷史,隻是為了獲得自己的神聖動力。當談到以色列當局在聖殿山北部大興土木時,這位歷史學家建議隻需立一個牌子,指出這是伊赫希德的墓地遺址,新的建築活動就會被取消,因為伊赫希德的墓地是公認的聖地。
[2] 黑祖爾是最狂熱的伊斯蘭聖徒,與耶路撒冷聯繫密切,他曾在那裏慶祝齋月。黑祖爾(意思是“綠人”)是一個神秘主義者,能夠長生不老,卻長著白鬍子,《古蘭經》記載他是摩西的領路者。在蘇菲派神秘主義教義中,黑祖爾是照亮聖路並引領人們走聖路的人。“綠人”這一稱呼來自於亞瑟王史詩中的綠騎士,但他主要和希伯來先知以利亞和基督徒聖喬治(一個羅馬官員,被戴克裏先處死)齊名。他的聖殿位於伯利恆,至今仍受到猶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崇敬。
[3] 並非所有猶太會堂都被摧毀。位於開羅老城的福斯塔特的猶太會堂就未被毀壞,該會堂保存有中世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資料庫:開羅猶太藏經庫。當時,聖書的三大子民都尊崇寫有神聖文字的紙張文件,在他們看來,文字和人一樣有靈性。猶太人將從會堂得來的字紙存放在一個藏經庫或一個儲藏室長達七年,七年後這些字紙會被葬入墓地或是收藏在一個特殊的閣樓裏。九百多年來,猶太藏經庫從沒清空過,這裏保存了十萬份文件,這些文件展示了埃及猶太人的生活,以及他們與耶路撒冷和地中海世界方方麵麵的聯繫。這些文件被密封、遺忘,直到1864年一個耶路撒冷學者首次打開它。19世紀90年代,藏經庫文件開始浮出水麵,被英國、美國和俄羅斯學者爭相購買。1896年,兩位不同尋常的蘇格蘭女士把一些藏經庫文件展示給所羅門·謝克特教授看,教授認出這是最早的《德訓篇》的希伯來文本。謝克特將這些珍貴的資料收集起來,這些資料使s·d·戈伊坦得以創作他六卷本的著作《地中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