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選出了富有魅力的軍事領袖——士師們——同非利士人和迦南人作戰。《士師記》中備受忽視的一節詩聲稱是以色列人攻占並燒毀了耶路撒冷;如果事實果真如此的話,可見當時的以色列人並不想保留耶路撒冷這個據點。
在公元前1050年左右的埃比尼澤戰役中,非利士人徹底打敗以色列人,摧毀了他們在示羅的聖所,俘獲了耶和華的神聖象徵——約櫃,並開始向耶路撒冷周圍山區挺進。麵對亡國滅種的危險,希望“和其他民族一樣”的以色列人決定推選一個由上帝選擇的王。他們向日漸年老的先知撒母耳求助。先知不能預知未來但能分析現在——在希臘語中,“propheteia”的意思是“詮釋神的意誌”。以色列人需要一個軍事指揮官,於是撒母耳便選擇了年輕的勇士掃羅,用聖油為他施膏油禮。掃羅在基遍的一個山頂要塞上發號施令,此地距離耶路撒冷北部3英裏(約5千米),這個“統帥我的人民以色列人的首領”通過打敗摩押人、以東人和非利士人證明了撒母耳選擇的正確性。但掃羅不適合當國王,因為“出自上帝之手的惡靈折磨著他”。
麵對精神不穩定的國王,撒母耳私底下將目光轉向了其他人。他發現伯利恆的耶西的八個兒子中有一個天賦異稟:最年輕的大衛“臉色紅潤、麵容姣好,堪當重任”。上帝也說:“起立,為他施膏油禮,所以就是他了。”大衛“在玩的時候也詭計多端,他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一個戰士,並且行事穩重”。在《聖經·舊約》中,大衛是最引人注目、形象最豐滿的人物。這個神聖耶路撒冷的締造者是個詩人、征服者、殺人犯、姦夫,具有聖王的特質,同時又是一個有缺點的冒險家。
撒母耳將年輕的大衛帶到宮中。大衛在這裏接受掃羅王的任命,成為為國王執掌兵器的人之一。當國王發瘋時,大衛展示了他的第一種天賦:他彈豎琴安撫國王,“以使掃羅恢復正常”。大衛的音樂天賦是他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歸到他名下的讚美詩甚至有可能就是他本人創作的。
非利士人挺進以拉穀。掃羅和他的軍隊遭遇非利士人。非利士人派出了體型巨大的勇士——來自迦特[1]的歌利亞,他的全副武裝與以色列人單薄的裝備形成了鮮明對比。掃羅害怕雙方發生激戰,所以當大衛要求同歌利亞單打獨鬥時,掃羅鬆了一口氣——盡管他對大衛能否打敗歌利亞表示懷疑。大衛“從小溪中揀了五塊光滑的石頭”,他揮舞他的投石器,將石頭投擲出去,砸在這個非利士人的額頭上,直到石頭陷進他的額頭裏。[2]他砍了這個倒下的冠軍的腦袋,以色列人一路追趕非利士人,直到他們的城市以革倫。無論真相如何,這個故事表明大衛年紀輕輕就贏得英勇善戰的名聲。[3]
掃羅給大衛晉升,但街上的婦女卻吟唱道“掃羅殺人數以千計,大衛殺人數以萬計”。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視大衛如友,他的女兒米甲也愛慕大衛。掃羅雖然允許他們結婚,但自己卻飽受嫉妒折磨,還曾兩次試圖用標槍殺死他的女婿。米甲公主讓大衛從王宮窗戶處逃脫,從而救了他一命,後來大衛又得到諾布祭司的庇護。國王追捕他,將祭司們殺至隻剩一人,但大衛再次逃脫,逃亡中成為六百個強盜的首領。他兩次潛伏到睡著的國王身邊,但都饒了國王一命。他的行為使掃羅泣聲說:“你比我正義!”
最後,大衛叛逃到迦特的非利士國王那裏,非利士國王將自己的領土洗革拉賜給他。非利士人再次入侵猶大並在基利波山上打敗掃羅。他的兒子約拿單被殺,國王本人也揮劍自盡。
* * *
注釋
[1] 因為《聖經》的緣故,“非利士”這個詞是以粗鄙無文的意思進入語言中的(盡管非利士人的文化修養非常高),而以“gits”著稱的迦特人也被納入方言當中。但是非利士人把他們的名字留給了這塊成為羅馬巴勒斯提納行省的土地,巴勒斯坦之名就是由此而來。
[2] 當時的投石器不是兒童的玩具,而是一種有力的武器。埃及貝尼哈桑的銘文顯示,投石手在戰鬥中同弓箭手並肩作戰。埃及和亞述的皇室銘文顯示,投石隊是古代世界帝國軍隊中的正規部隊。據說,有技術的投石手能夠將網球大小的經過特殊打磨的石頭以時速100—150英裏(約161—241千米)擲出。
[3] 大衛是個假名還是一個君王的名字?《聖經》中兩次講述歌利亞的故事,在第二個版本中,它稱這個以色列少年英雄為伊勒哈難,這是大衛的真名嗎?
3 王國和聖殿
大衛:王城
一個年輕人來到大衛的營地,聲稱掃羅已經被他殺了:“我殺了上帝施膏油禮的人。”大衛殺了這個信使,然後在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中哀悼掃羅和約拿單: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以色列的女子啊,當為掃羅哭號。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使你們衣服有黃金的裝飾……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英雄何竟仆倒!戰具何竟滅沒!
在這黑暗的時刻,猶大的南方部落為大衛施膏油禮,立他為王,定希伯倫為首都,而掃羅活下來的兒子伊施波設接替掃羅統治以色列的北方部落。一場長達七年的戰爭之後,伊施波設被殺,北方部落也立大衛為王,為他施膏油禮。王國統一了,但以色列和猶大之間的隔閡隻有大衛的魅力才能夠彌合。
在公元前1050年左右的埃比尼澤戰役中,非利士人徹底打敗以色列人,摧毀了他們在示羅的聖所,俘獲了耶和華的神聖象徵——約櫃,並開始向耶路撒冷周圍山區挺進。麵對亡國滅種的危險,希望“和其他民族一樣”的以色列人決定推選一個由上帝選擇的王。他們向日漸年老的先知撒母耳求助。先知不能預知未來但能分析現在——在希臘語中,“propheteia”的意思是“詮釋神的意誌”。以色列人需要一個軍事指揮官,於是撒母耳便選擇了年輕的勇士掃羅,用聖油為他施膏油禮。掃羅在基遍的一個山頂要塞上發號施令,此地距離耶路撒冷北部3英裏(約5千米),這個“統帥我的人民以色列人的首領”通過打敗摩押人、以東人和非利士人證明了撒母耳選擇的正確性。但掃羅不適合當國王,因為“出自上帝之手的惡靈折磨著他”。
麵對精神不穩定的國王,撒母耳私底下將目光轉向了其他人。他發現伯利恆的耶西的八個兒子中有一個天賦異稟:最年輕的大衛“臉色紅潤、麵容姣好,堪當重任”。上帝也說:“起立,為他施膏油禮,所以就是他了。”大衛“在玩的時候也詭計多端,他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一個戰士,並且行事穩重”。在《聖經·舊約》中,大衛是最引人注目、形象最豐滿的人物。這個神聖耶路撒冷的締造者是個詩人、征服者、殺人犯、姦夫,具有聖王的特質,同時又是一個有缺點的冒險家。
撒母耳將年輕的大衛帶到宮中。大衛在這裏接受掃羅王的任命,成為為國王執掌兵器的人之一。當國王發瘋時,大衛展示了他的第一種天賦:他彈豎琴安撫國王,“以使掃羅恢復正常”。大衛的音樂天賦是他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歸到他名下的讚美詩甚至有可能就是他本人創作的。
非利士人挺進以拉穀。掃羅和他的軍隊遭遇非利士人。非利士人派出了體型巨大的勇士——來自迦特[1]的歌利亞,他的全副武裝與以色列人單薄的裝備形成了鮮明對比。掃羅害怕雙方發生激戰,所以當大衛要求同歌利亞單打獨鬥時,掃羅鬆了一口氣——盡管他對大衛能否打敗歌利亞表示懷疑。大衛“從小溪中揀了五塊光滑的石頭”,他揮舞他的投石器,將石頭投擲出去,砸在這個非利士人的額頭上,直到石頭陷進他的額頭裏。[2]他砍了這個倒下的冠軍的腦袋,以色列人一路追趕非利士人,直到他們的城市以革倫。無論真相如何,這個故事表明大衛年紀輕輕就贏得英勇善戰的名聲。[3]
掃羅給大衛晉升,但街上的婦女卻吟唱道“掃羅殺人數以千計,大衛殺人數以萬計”。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視大衛如友,他的女兒米甲也愛慕大衛。掃羅雖然允許他們結婚,但自己卻飽受嫉妒折磨,還曾兩次試圖用標槍殺死他的女婿。米甲公主讓大衛從王宮窗戶處逃脫,從而救了他一命,後來大衛又得到諾布祭司的庇護。國王追捕他,將祭司們殺至隻剩一人,但大衛再次逃脫,逃亡中成為六百個強盜的首領。他兩次潛伏到睡著的國王身邊,但都饒了國王一命。他的行為使掃羅泣聲說:“你比我正義!”
最後,大衛叛逃到迦特的非利士國王那裏,非利士國王將自己的領土洗革拉賜給他。非利士人再次入侵猶大並在基利波山上打敗掃羅。他的兒子約拿單被殺,國王本人也揮劍自盡。
* * *
注釋
[1] 因為《聖經》的緣故,“非利士”這個詞是以粗鄙無文的意思進入語言中的(盡管非利士人的文化修養非常高),而以“gits”著稱的迦特人也被納入方言當中。但是非利士人把他們的名字留給了這塊成為羅馬巴勒斯提納行省的土地,巴勒斯坦之名就是由此而來。
[2] 當時的投石器不是兒童的玩具,而是一種有力的武器。埃及貝尼哈桑的銘文顯示,投石手在戰鬥中同弓箭手並肩作戰。埃及和亞述的皇室銘文顯示,投石隊是古代世界帝國軍隊中的正規部隊。據說,有技術的投石手能夠將網球大小的經過特殊打磨的石頭以時速100—150英裏(約161—241千米)擲出。
[3] 大衛是個假名還是一個君王的名字?《聖經》中兩次講述歌利亞的故事,在第二個版本中,它稱這個以色列少年英雄為伊勒哈難,這是大衛的真名嗎?
3 王國和聖殿
大衛:王城
一個年輕人來到大衛的營地,聲稱掃羅已經被他殺了:“我殺了上帝施膏油禮的人。”大衛殺了這個信使,然後在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中哀悼掃羅和約拿單: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以色列的女子啊,當為掃羅哭號。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使你們衣服有黃金的裝飾……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英雄何竟仆倒!戰具何竟滅沒!
在這黑暗的時刻,猶大的南方部落為大衛施膏油禮,立他為王,定希伯倫為首都,而掃羅活下來的兒子伊施波設接替掃羅統治以色列的北方部落。一場長達七年的戰爭之後,伊施波設被殺,北方部落也立大衛為王,為他施膏油禮。王國統一了,但以色列和猶大之間的隔閡隻有大衛的魅力才能夠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