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二是受自己家庭的影響。
和珅幼年父母早亡。由於自己幼年缺乏關愛,嚐盡了人間一切酸甜苦辣,所以,他不希望讓自己的孩子吃苦,重蹈自己的少年時代的覆轍,故百般寵愛之。
原因之三是受權力的欲望的影響。
和珅疼愛自己的子女,還因為他總是想把自己的子女與皇室聯姻,以便盡早地把“愛新覺羅氏”的大清朝通過血緣關係的改造逐漸變為“愛新覺羅氏”與“鈕祜祿氏”兩家共同的大清朝。當然,這並不能證明和珅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而且和珅也確實沒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
後來的嘉慶皇帝在處死和珅以後,也曾經就和珅是否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問過手下的大臣直隸布政使吳熊光。吳熊光也認為和珅確實沒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
和珅有兩子一女,長子叫豐紳殷德(1775~1810年)。豐紳殷德的一生可以以其父和珅被殺為標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個時期他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享盡了榮華富貴;後一個時期他過的是極為不幸的日子,充分體驗到了世態的炎涼。
豐紳殷德的前半生是和皇宮分不開的。
首先,豐紳殷德的這個名字就是他5歲的時候幹隆皇帝給起的。他原來的名字叫什麽就誰也不知道了。幹隆皇帝為什麽要給這麽一個小孩兒起名字呢?
因為這個小孩兒長得太漂亮了,簡直比他的父親和珅還要好看。所以呀,幹隆皇帝看上這個眉清目秀的孩子了,而且決定將來把自己最喜歡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豐紳殷德。幹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十公主封為固倫和孝公主,豐紳殷德授固倫額駙,戴紅寶石帽頂三眼花翎、金黃帶、紫韁,服色與貝子同。
有了皇帝的喜歡,和珅就更加疼愛豐紳殷德了。正因為豐紳殷德,和珅與幹隆的關係被拉得更近了,也才有了更穩固的關係。與皇家聯姻是最好的辦法,豐紳殷德成了聯繫和珅與幹隆皇帝的一個重要橋樑。
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年)是幹隆皇帝最小的女兒,與豐紳殷德同年同月出生,隻是比豐紳殷德大半個月而已。固倫和孝公主是幹隆皇帝十個女兒當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長得最像幹隆皇帝的一個,因此也是幹隆皇帝最為疼愛的一個。幹隆皇帝曾對這個公主說:“若汝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由此可見幹隆皇帝對其的寵愛。
說起固倫和孝公主,我想起了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也很特別,我們看到清朝公主的名字,一般都是四個字。其中,前麵兩個字是基本固定的,隻有兩種,一是固倫,二是和碩;後兩個字則是不一樣的。那這前麵兩個字有什麽講究嗎?
按照大清朝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規定,“中宮出者,為固倫公主;自妃、嬪出者,及諸王女育宮中者,為和碩公主”。也就是說,凡是叫固倫公主的,都應該是皇後生的女兒;凡是叫和碩公主的,都應該是妃、嬪生的女兒或者是其他封王的女兒。但是,康熙年間,這一規矩卻改了。皇帝可以法外開恩,特批某個他喜歡的女兒叫固倫公主。固倫和孝公主這個名字就是這法外開恩的產物。和孝公主在她13歲的時候就被破格封為固倫和孝公主了。這位公主的母親是惇妃,娘家姓汪。惇妃的脾氣不太好,曾經在宮中打死過宮女,幹隆皇帝曾經因此將其降為嬪。可是沒過幾天,就又重新將她升格為妃了。可見幹隆皇帝是如何喜歡惇妃所生的女兒了。據記載,固倫和孝公主“性剛毅,能彎刀弓,少嚐男裝隨上狡獵,射鹿麗黽,上大喜,賞賜優厚”。看來,這位公主極富英武之氣,或許正是因此得到了幹隆皇帝的喜愛;或許是因為幹隆皇帝的寵愛才養成了如此的性情。
固倫和孝公主跟豐紳殷德結婚是在他們兩個人14歲那一年,也就是1789年。豐紳殷德結婚以後,官位得到了升遷。他們結婚的時候,幹隆皇帝給的嫁妝十倍於嫁給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的二哥)的四女兒和碩和嘉公主,價值數百萬金。皇帝為此還下諭道:“凡下嫁外藩固倫公主,例支俸銀一千兩。如係在京住者,即照下嫁八旗之例支給。從前和敬固倫公主,雖係在京公主,而俸銀、緞匹仍照外藩之例支領,年久便越減,是以降旨仍許照舊關支。今固倫和孝公主,係朕幼女,目在朕前承歡侍養,孝謹有加,將來下降後,所有應支俸祿,亦著一體賞給一千兩,以昭平見,而示嘉獎。”由此亦可見幹隆皇帝對於固倫和孝公主的偏愛。
1789年,年僅15歲的固倫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舉行了婚禮,幹隆不僅賞賜大量土地和莊丁給公主,而且還賞賜了大量嫁妝給公主。這是嫁妝的清單:
紅寶石朝帽頂一個,嵌二等東珠十顆。
金鳳五隻,嵌五等東珠二十五顆,內無光七顆,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顆,內烏拉正珠二顆,共重十六兩五錢。
金翟鳥一隻,嵌硌子一塊,碎小正珠十九顆,隨金鑲青桃花重掛一件,嵌色暗驚紋小正珠八顆,穿色暗驚紋小正珠一百八十八顆,珊瑚墜角三個,連翟鳥共重五兩三錢。
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東珠二顆。
帽後金花二枝,嵌五等東珠二顆。
金鑲珊瑚頭箍一圍,嵌二等東珠七顆,重四兩七錢。
和珅幼年父母早亡。由於自己幼年缺乏關愛,嚐盡了人間一切酸甜苦辣,所以,他不希望讓自己的孩子吃苦,重蹈自己的少年時代的覆轍,故百般寵愛之。
原因之三是受權力的欲望的影響。
和珅疼愛自己的子女,還因為他總是想把自己的子女與皇室聯姻,以便盡早地把“愛新覺羅氏”的大清朝通過血緣關係的改造逐漸變為“愛新覺羅氏”與“鈕祜祿氏”兩家共同的大清朝。當然,這並不能證明和珅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而且和珅也確實沒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
後來的嘉慶皇帝在處死和珅以後,也曾經就和珅是否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問過手下的大臣直隸布政使吳熊光。吳熊光也認為和珅確實沒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
和珅有兩子一女,長子叫豐紳殷德(1775~1810年)。豐紳殷德的一生可以以其父和珅被殺為標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個時期他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享盡了榮華富貴;後一個時期他過的是極為不幸的日子,充分體驗到了世態的炎涼。
豐紳殷德的前半生是和皇宮分不開的。
首先,豐紳殷德的這個名字就是他5歲的時候幹隆皇帝給起的。他原來的名字叫什麽就誰也不知道了。幹隆皇帝為什麽要給這麽一個小孩兒起名字呢?
因為這個小孩兒長得太漂亮了,簡直比他的父親和珅還要好看。所以呀,幹隆皇帝看上這個眉清目秀的孩子了,而且決定將來把自己最喜歡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豐紳殷德。幹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十公主封為固倫和孝公主,豐紳殷德授固倫額駙,戴紅寶石帽頂三眼花翎、金黃帶、紫韁,服色與貝子同。
有了皇帝的喜歡,和珅就更加疼愛豐紳殷德了。正因為豐紳殷德,和珅與幹隆的關係被拉得更近了,也才有了更穩固的關係。與皇家聯姻是最好的辦法,豐紳殷德成了聯繫和珅與幹隆皇帝的一個重要橋樑。
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年)是幹隆皇帝最小的女兒,與豐紳殷德同年同月出生,隻是比豐紳殷德大半個月而已。固倫和孝公主是幹隆皇帝十個女兒當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長得最像幹隆皇帝的一個,因此也是幹隆皇帝最為疼愛的一個。幹隆皇帝曾對這個公主說:“若汝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由此可見幹隆皇帝對其的寵愛。
說起固倫和孝公主,我想起了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也很特別,我們看到清朝公主的名字,一般都是四個字。其中,前麵兩個字是基本固定的,隻有兩種,一是固倫,二是和碩;後兩個字則是不一樣的。那這前麵兩個字有什麽講究嗎?
按照大清朝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規定,“中宮出者,為固倫公主;自妃、嬪出者,及諸王女育宮中者,為和碩公主”。也就是說,凡是叫固倫公主的,都應該是皇後生的女兒;凡是叫和碩公主的,都應該是妃、嬪生的女兒或者是其他封王的女兒。但是,康熙年間,這一規矩卻改了。皇帝可以法外開恩,特批某個他喜歡的女兒叫固倫公主。固倫和孝公主這個名字就是這法外開恩的產物。和孝公主在她13歲的時候就被破格封為固倫和孝公主了。這位公主的母親是惇妃,娘家姓汪。惇妃的脾氣不太好,曾經在宮中打死過宮女,幹隆皇帝曾經因此將其降為嬪。可是沒過幾天,就又重新將她升格為妃了。可見幹隆皇帝是如何喜歡惇妃所生的女兒了。據記載,固倫和孝公主“性剛毅,能彎刀弓,少嚐男裝隨上狡獵,射鹿麗黽,上大喜,賞賜優厚”。看來,這位公主極富英武之氣,或許正是因此得到了幹隆皇帝的喜愛;或許是因為幹隆皇帝的寵愛才養成了如此的性情。
固倫和孝公主跟豐紳殷德結婚是在他們兩個人14歲那一年,也就是1789年。豐紳殷德結婚以後,官位得到了升遷。他們結婚的時候,幹隆皇帝給的嫁妝十倍於嫁給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的二哥)的四女兒和碩和嘉公主,價值數百萬金。皇帝為此還下諭道:“凡下嫁外藩固倫公主,例支俸銀一千兩。如係在京住者,即照下嫁八旗之例支給。從前和敬固倫公主,雖係在京公主,而俸銀、緞匹仍照外藩之例支領,年久便越減,是以降旨仍許照舊關支。今固倫和孝公主,係朕幼女,目在朕前承歡侍養,孝謹有加,將來下降後,所有應支俸祿,亦著一體賞給一千兩,以昭平見,而示嘉獎。”由此亦可見幹隆皇帝對於固倫和孝公主的偏愛。
1789年,年僅15歲的固倫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舉行了婚禮,幹隆不僅賞賜大量土地和莊丁給公主,而且還賞賜了大量嫁妝給公主。這是嫁妝的清單:
紅寶石朝帽頂一個,嵌二等東珠十顆。
金鳳五隻,嵌五等東珠二十五顆,內無光七顆,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顆,內烏拉正珠二顆,共重十六兩五錢。
金翟鳥一隻,嵌硌子一塊,碎小正珠十九顆,隨金鑲青桃花重掛一件,嵌色暗驚紋小正珠八顆,穿色暗驚紋小正珠一百八十八顆,珊瑚墜角三個,連翟鳥共重五兩三錢。
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東珠二顆。
帽後金花二枝,嵌五等東珠二顆。
金鑲珊瑚頭箍一圍,嵌二等東珠七顆,重四兩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