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少了這6800頃土地!我們知道,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土地是最為重要的生產資料,而6800頃土地又不是一個小數字。所以,和珅的實際家產應該是相當於大清朝幹隆年間的15年財政收入才是合理的。15.8這個數字裏麵小數點以後的數字便應該捨去。
當然,由於和珅家產中存在大量的不動產和難以估價的稀世珍寶、古玩、字畫等,因此,上述簡單的計算也是不恰當的。想要確切地搞清楚和珅家產的折銀數量是非常困難的。和珅的家產是否有這麽多,現在實際上已經沒有辦法考證了。
不管怎麽說吧,和珅家裏麵的財富的數量可以有爭議,但是和珅家裏麵有很多財富是沒有爭議的。與和珅同為億萬富豪的伍秉鑒曾說:“和相為人窮奢極侈,以珠佐食,家中又以黃金為器。吾日進萬兩,仍不能望其項背。”
問題在於,和珅如此眾多的財富的來源是哪裏呢?隻有搞清楚這些,我們才能判斷出和珅本人是否是貪官。
斂財是項技術活兒
實際上,和珅作為幹隆皇帝的第一寵臣,他財產的來源,應該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幹隆皇帝的賞賜。也就是說,和珅財產的來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正當的合法收入。
除了幹隆皇帝大量的賞賜之外,和珅斂財的手段主要有四個方麵:一是大發人情財;二是利用職權進行貪汙;三是利用吏部勒索百官;四是進行投資經營。
首先,我們說說和珅是如何大發人情財的。
在朝為官,重要是能消息靈通,尤其是職位較低不能接近權力核心的官員,能否從大官口中得到瞬息萬變的內部信息,決定著他們的前途和命運。因此,為了得到這些信息,總會有人不惜花費巨額財富打通關節。所以歷史上才多見官員巴結、勾結太監之類的事情發生,為的就是能從皇帝身邊的人口中得到朝廷上一點一滴的風吹草動,好見機行事。
以和珅的地位,他無疑也是追逐者的首要目標。他隻憑朝廷的內部消息就可以大發人情財。比如,1780年發生的一件事,就讓和珅發了不少的財。
事情是這樣的。
這一年,幹隆皇帝決定第五次南巡。此前剛剛投靠了和珅的泗陽縣縣令國泰,接到了和珅的密信。信中說幹隆皇帝此次南巡,必然會去祭祀孔廟。祭孔之後一定會途經泗陽縣(今屬江蘇省宿遷市),幹隆皇帝經過的地方應在距離縣城東邊50裏的地方。和珅命國泰在此精心籌建一處行宮,以博皇上的垂青。國泰馬上調集全縣能工巧匠,在和珅指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行宮。
幹隆皇帝祭祀過孔林、孔廟後向南進發,路過泗陽縣縣境時,果然發現了這座優美別致的建築,命人進入行宮。隻見行宮修建得非常好看,令幹隆皇帝頓生世外之感。
幹隆皇帝當即命和珅召見國泰。國泰麵見皇上,從容應對,和珅又在一旁讚不絕口。兩人博得龍心大悅,馬上降旨擢升國泰為道台(相當於地級市市長)。國泰感恩不盡,立即給和珅送去了大量的金銀。其他投靠和珅的官員知道和珅略施小計就讓國泰擢升為道台之事,心中也興奮不已,紛紛主動送禮給和珅。
從此事中可知,和珅為官有他“好”的一麵:他為國泰無償地提供了一條消息,讓國泰抓住了升遷的機會,國泰升遷後一定會回報和珅的。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人也不會覺得和珅收受他的禮品是多麽不道德的行為。
那麽,和珅又是怎樣利用職權進行貪汙的呢?
從28歲起,和珅長期擔任戶部尚書(相當於財政部部長),而戶部的職責就是管理天下錢糧。因此,和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進行貪汙。注意,我這裏用的是“可以”,為什麽呢?真的沒有什麽證據證明和珅在利用這個職務進行貪汙。我見過一個有關和珅在此任上進行貪汙的野史筆記。
說的是清朝時規定京師統一在崇文門徵稅。崇文門監督一職,一向被視為第一等肥缺,自幹隆朝始,任此職者,多為皇帝之親信重臣。粗略統計,在幹隆朝,即有大學士傅恆、舒赫德、阿裏袞、福長安等親貴大臣兼任過崇文門監督。而自幹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幹隆五十一年(1786年)這8年內,崇文門監督一職,則由皇帝的寵臣和珅連續出任。
和珅呢,他對崇文門稅關的控製也很嚴格:所有往來的商人、官員,甚至連進京應試的考生也都一律要收稅。外地進京的官員,職位越高,收取的稅金也越高。
山東布政使(相當於省長)陸中丞由山東任上進京朝見皇帝,到崇文門稅關時卻拿不出關吏索取的高額的稅金。無奈之下,他隻好把自己的衣服被褥都放在城外,隻帶一名侍從,兩手空空地進城。他對守門的吏卒說:“我隻是孤身一人,並沒有什麽東西,憑什麽要收我的稅。”這樣他才得以進城麵見皇帝。進城之後,他又不得不向別人借了被褥一用。有的人就認為和珅是在利用職權在這之間進行貪汙。
在這裏,我有幾個想法需要說明:
第一,在戶部尚書任上,和珅是否貪汙過無從查考。我們剛才所說的山東布政使的事來源於“野史”,一是不足為憑;二是即使事情是真的,也隻能證明是和珅用人不當,不能證明是和珅貪汙——畢竟那是和珅下屬的行為。
當然,由於和珅家產中存在大量的不動產和難以估價的稀世珍寶、古玩、字畫等,因此,上述簡單的計算也是不恰當的。想要確切地搞清楚和珅家產的折銀數量是非常困難的。和珅的家產是否有這麽多,現在實際上已經沒有辦法考證了。
不管怎麽說吧,和珅家裏麵的財富的數量可以有爭議,但是和珅家裏麵有很多財富是沒有爭議的。與和珅同為億萬富豪的伍秉鑒曾說:“和相為人窮奢極侈,以珠佐食,家中又以黃金為器。吾日進萬兩,仍不能望其項背。”
問題在於,和珅如此眾多的財富的來源是哪裏呢?隻有搞清楚這些,我們才能判斷出和珅本人是否是貪官。
斂財是項技術活兒
實際上,和珅作為幹隆皇帝的第一寵臣,他財產的來源,應該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幹隆皇帝的賞賜。也就是說,和珅財產的來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正當的合法收入。
除了幹隆皇帝大量的賞賜之外,和珅斂財的手段主要有四個方麵:一是大發人情財;二是利用職權進行貪汙;三是利用吏部勒索百官;四是進行投資經營。
首先,我們說說和珅是如何大發人情財的。
在朝為官,重要是能消息靈通,尤其是職位較低不能接近權力核心的官員,能否從大官口中得到瞬息萬變的內部信息,決定著他們的前途和命運。因此,為了得到這些信息,總會有人不惜花費巨額財富打通關節。所以歷史上才多見官員巴結、勾結太監之類的事情發生,為的就是能從皇帝身邊的人口中得到朝廷上一點一滴的風吹草動,好見機行事。
以和珅的地位,他無疑也是追逐者的首要目標。他隻憑朝廷的內部消息就可以大發人情財。比如,1780年發生的一件事,就讓和珅發了不少的財。
事情是這樣的。
這一年,幹隆皇帝決定第五次南巡。此前剛剛投靠了和珅的泗陽縣縣令國泰,接到了和珅的密信。信中說幹隆皇帝此次南巡,必然會去祭祀孔廟。祭孔之後一定會途經泗陽縣(今屬江蘇省宿遷市),幹隆皇帝經過的地方應在距離縣城東邊50裏的地方。和珅命國泰在此精心籌建一處行宮,以博皇上的垂青。國泰馬上調集全縣能工巧匠,在和珅指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行宮。
幹隆皇帝祭祀過孔林、孔廟後向南進發,路過泗陽縣縣境時,果然發現了這座優美別致的建築,命人進入行宮。隻見行宮修建得非常好看,令幹隆皇帝頓生世外之感。
幹隆皇帝當即命和珅召見國泰。國泰麵見皇上,從容應對,和珅又在一旁讚不絕口。兩人博得龍心大悅,馬上降旨擢升國泰為道台(相當於地級市市長)。國泰感恩不盡,立即給和珅送去了大量的金銀。其他投靠和珅的官員知道和珅略施小計就讓國泰擢升為道台之事,心中也興奮不已,紛紛主動送禮給和珅。
從此事中可知,和珅為官有他“好”的一麵:他為國泰無償地提供了一條消息,讓國泰抓住了升遷的機會,國泰升遷後一定會回報和珅的。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人也不會覺得和珅收受他的禮品是多麽不道德的行為。
那麽,和珅又是怎樣利用職權進行貪汙的呢?
從28歲起,和珅長期擔任戶部尚書(相當於財政部部長),而戶部的職責就是管理天下錢糧。因此,和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進行貪汙。注意,我這裏用的是“可以”,為什麽呢?真的沒有什麽證據證明和珅在利用這個職務進行貪汙。我見過一個有關和珅在此任上進行貪汙的野史筆記。
說的是清朝時規定京師統一在崇文門徵稅。崇文門監督一職,一向被視為第一等肥缺,自幹隆朝始,任此職者,多為皇帝之親信重臣。粗略統計,在幹隆朝,即有大學士傅恆、舒赫德、阿裏袞、福長安等親貴大臣兼任過崇文門監督。而自幹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幹隆五十一年(1786年)這8年內,崇文門監督一職,則由皇帝的寵臣和珅連續出任。
和珅呢,他對崇文門稅關的控製也很嚴格:所有往來的商人、官員,甚至連進京應試的考生也都一律要收稅。外地進京的官員,職位越高,收取的稅金也越高。
山東布政使(相當於省長)陸中丞由山東任上進京朝見皇帝,到崇文門稅關時卻拿不出關吏索取的高額的稅金。無奈之下,他隻好把自己的衣服被褥都放在城外,隻帶一名侍從,兩手空空地進城。他對守門的吏卒說:“我隻是孤身一人,並沒有什麽東西,憑什麽要收我的稅。”這樣他才得以進城麵見皇帝。進城之後,他又不得不向別人借了被褥一用。有的人就認為和珅是在利用職權在這之間進行貪汙。
在這裏,我有幾個想法需要說明:
第一,在戶部尚書任上,和珅是否貪汙過無從查考。我們剛才所說的山東布政使的事來源於“野史”,一是不足為憑;二是即使事情是真的,也隻能證明是和珅用人不當,不能證明是和珅貪汙——畢竟那是和珅下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