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像和珅這樣經歷過苦難的聰明的人,如果走向人生的另一個方向的話,那他們對於社會的危害就會更大。很多脆弱的人承受不住生活中接二連三的打擊,有的人憤恨,恨他人,恨社會,恨命運,進而報復,甚至做出讓人無法理解的變態的事情,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和珅是兩個方麵結合的典型:既很有工作能力,又貪婪成性。這兩方麵的特點為他成為“巨貪”創造了最為適合的溫床。


    二是和珅參加科舉考試沒有中舉。


    和珅經過了幾年在鹹安宮官學的學習,又得到了刑部尚書兼直隸總督英廉的賞識。在結婚後不久他就參加了科舉考試,但是沒有中舉,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畢竟,和珅是太有才了。


    空有一身才華卻在科舉考試中不能得中,這不能不說是和珅的悲劇。不管你和珅再怎麽有才能,你還是不能得到朝廷中很多通過科舉考試走上官宦之路的大臣的肯定。肯定了和珅,就等於是在否定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的自己。這也迫使和珅在朝廷中隻能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心智,認真研究皇帝個人的好惡,投其所好,步步高升,從而走上了人生的邪路,最終落得個十分悲慘的下場。


    有才能的人科舉考試不能得中,這不隻是和珅個人的悲劇,更不能不說是整個大清朝的悲劇。歷數296年的大清朝,多少有才能的人都被這可惡的八股取士製度吞噬了生命。即使沒有被吞噬了生命的人中,又有多少人能生活得幸福或是能夠充分地為國家效力呢?曹雪芹、吳敬梓、蒲鬆齡等沒有在科舉考試中勝出的人的作品,哪一篇不是一字一血地充滿著對於八股取士製度的譴責的呢?而通過這八股取士製度勝出的人中又有多少是有著真才實學的呢?


    有才能的人科舉考試不能得中,這更不能不說是在中國已經盛行了千年的科舉製度的悲劇。早在隋唐時期,曾經被人譽為“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的科舉製度,本意是通過考試選拔更多的普通地主階級中的人才來為國家效力,是一種鞏固統治的好辦法。但是到了明清時期,它卻走上了反麵,隻能選拔庸才和順民,不能真正選拔人才為統治者所用。1905年,這被伏爾泰等西方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甚是稱讚的製度最終被歷史舞台淘汰了。


    和珅選擇朋友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幼年遭遇不幸、科考又未成功的人,尤其是科場失意的讀書人。像我們前麵分析的那樣,這些人更容易成為他的密友。


    我們前麵曾經提到過的汪如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般而言,我們會認為汪如龍這個鹽商隻是個商人,其實不然。汪如龍本係世代書香,祖父於康熙年間做過道台,父親於幹隆初年也當過知縣,後來辭官歸隱,追隨名聞天下的鄭板橋學習書畫。汪如龍亦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可惜汪如龍多次參加科舉考試皆名落孫山,而家中餘錢無多,乃棄文從商,逐漸成為江南大賈。但是,你汪如龍再有錢,也是社會的底層。封建社會裏,“士、農、工、商”四個階層,你商人再有錢,也是社會的最底層,也永遠不會讓人看得起。所以,作為汪如龍來講,他還是要想方設法改變自己的商人身份。這時,他想到了和珅。


    和珅隨幹隆皇帝南巡時,受盡汪如龍尊崇。而且,汪如龍很會討皇上歡心,和珅有意拉攏他道:“你我俱為讀書人,又同科場失意,同是天涯淪落人,一起共創大業吧!”汪如龍也知道自己如能入得和珅門下,不但榮華富貴,權力、美色皆入己囊中,於是回道:“學生有先生為師,真乃如沐春風,豈敢不肝腦塗地以報先生?以後祈望先生多加照顧,多加栽培。”和珅滿口應諾。就這樣,汪如龍拜在了和珅門下。


    除汪如龍外,嚴格說來,吳省欽、吳省蘭兄弟二人也是符合這第一項基本原則的。


    吳省欽(1729~1803年)是幹隆二十八年(1763年)進士,吳省欽之弟吳省蘭(?~1810年)也在幹隆二十八年由舉人考取鹹安宮官學教習的,他曾是和珅的老師。


    雖然吳省蘭滿腹經綸,但就是久久考不中進士。吳省蘭的學生和珅一舉成名後,吳省蘭就想通過走和珅這條捷徑,達到科考矇混過關的目的。而此時的和珅兄弟二人正在培植黨羽,也急需吳省欽、吳省蘭這樣滿腹經綸的人為自己出謀劃策。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吳省蘭聽說這一年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是和珅後,就參加了順天府的鄉試。首先是登門去拜見和珅。他與和珅一見麵就雙膝跪倒,稱和珅為老師,自稱門生。和珅身為鄉試的主考官,而吳省蘭參加鄉試,考試的人稱主考官為老師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和珅當之無愧。就這樣,吳省欽、吳省蘭兄弟搖身一變,由和珅的先生變作了和珅的門生。既然是門生,鄉試中自然要多多照應,和珅就把他猜到的試題告訴了他們。


    順天府鄉試的考題是由幹隆皇帝親自擬定的,在《四書》範圍內出,一般是由內閣向皇帝呈上一部《四書》。由皇上據《四書》中的句子命題。然後,再將其加以密封,交給內閣。和珅又是怎樣猜到試題的呢?野史上說,幹隆皇帝把題目擬好之後,交給身邊的太監,由太監捧著密封的題目交給內閣。和珅早就等在路上,攔住他,問他幹隆皇帝命題時的情況,太監說幹隆皇帝翻閱《論語》第一本,等到快翻完的時候,才麵露微笑,奮筆疾書。和珅由此推斷,考試的題目一定在《論語》“乞醯”一章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珅:二號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連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連海並收藏和珅:二號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