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是,經過和珅的分析,兩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應該各有分工、各有側重的。


    因為年紀還不太大的和珅最起碼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兄弟兩個人要想在當時的社會上出人頭地,應該做到文武雙全,才能互相幫助、互相提攜。而要想做到文武雙全,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兄弟二人就必須有分工、有協作。就要有人學文、有人習武。


    那麽,誰來學文、誰來習武呢?和珅懂得下麵的道理:嚴格說來,學文、習武,各有利弊。學文的益處是可以增強自己的修養;弊端是很難做到迅速地出人頭地,正像古人所說的那樣,“百無一用是書生”嘛。習武的益處是隻要認真努力,就可以迅速地出人頭地;弊端是隨時有生命危險。


    和珅經過反覆權衡,還是做出了如下決定:和珅自己側重於學習各種語言文字和幹隆的詩文筆體,也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文科類,尤其是為官之道的內容;和琳則側重於學習各種戰爭的戰略戰術,也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理科類,尤其是軍事院校學習的內容。當然,我這裏說的是側重於,不是僅僅學習這些。


    有的讀者聽到這裏就會產生新的問題了:和珅為什麽要做出如此安排呢?是不是因為和珅貪生怕死,就不顧及自己的親弟弟的死活呢?


    話可不能這麽說。和珅之所以要做出如此安排,是有著深思熟慮的。


    他覺得,一是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又相貌堂堂,非常招人喜愛,很適合憑藉自己的相貌優勢與人打交道,因此適合學習文科;而自己的弟弟不但相貌差一些,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社會安定、天下太平,和珅覺得應該沒有什麽戰事發生,習武應該沒有什麽危險存在。


    因此,我們可以說,和珅還是充分考慮了當時的家裏家外的諸種可能性才做出了如此的安排的——雖然這種考慮事後證明還是有很大問題的。


    正是因為兄弟二人的刻苦好學,所以他們也很招人嫉恨。


    開始的時候,這些公子哥兒們還敢欺負他們家貧,經常捉弄他們兩個人。可是後來畢竟因為和珅、和琳兄弟二人也真是做到了所謂的“文武雙全”,還是有些真本事的,所以這些公子哥兒們也真是奈何不得他們,就隻能做些給他們起起外號之類的事情。


    這些公子哥兒們給和珅、和琳兄弟二人起了什麽外號呢?“書蠹”唄!“書蠹”就是“書蟲”的意思,就是罵他們死讀書、書呆子嘛。


    雖然當時在鹹安宮官學裏麵學習的一些公子哥兒們不太喜歡他們兄弟二人,可這裏的老師們都非常地欣賞這對刻苦好學的兄弟呀。


    欣賞這對刻苦好學的兄弟二人的人物裏麵,有我們所熟知的人嗎?有啊,前麵我們說了一個曾經擔任過刑部尚書兼直隸總督的人——英廉——不但看中了和珅,而且還把自己唯一的親孫女嫁給了和珅嗎?


    除英廉之外,還有別的什麽人看中了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嗎?尤其是有什麽人看中過和琳嗎?有啊,多了去啦。最為著名的是當時的著名詩人袁枚。


    袁枚(1716~1797年)是清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也是一位頗有賢名的縣令。他出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幹隆四年(1739年)進士,歷任溧水、沭陽、江浦、江寧等縣知縣,頗有政績,但40歲即主動解甲歸田,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隋氏廢園。隋氏廢園舊為織造園(即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當時“園傾且頹……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荒廢已久。袁枚購得後,加以整治,由於是“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故改名為“隨園”。


    袁枚留下的文學著作很多,有《小倉房詩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隨筆》、《隨園食單》和筆記小說《子不語》等。作為幹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他與趙翼、蔣士銓合稱“幹隆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幹嘉性靈派三大家”;作為文學家,他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他的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此外,他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係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


    當時的著名詩人袁枚為和珅兩兄弟所感,賦詩頌揚他們:“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這首詩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主要的認識有以下兩點:


    第一,我們可以看到,袁枚對於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評價還是很高的。說他們中的一個能擎天(肯定是日後的和琳啦),另一個要捧日(肯定是日後的和珅啦),平分秋色,都是國家所倚重的股肱之臣嘛。


    有的讀者就會問啦,呦,這首詩是不是大詩人袁枚在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人生達到鼎盛時期的作品呀?是不是為了拍他們的馬屁而寫作的呀?


    您還真的想錯了,袁枚的這首詩,還真不是袁枚在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人生達到鼎盛時期的作品,還真不是為了拍他們的馬屁而寫作的;而是袁枚在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尚在鹹安宮官學裏麵學習的時候就寫成的。


    根據前麵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出生於1716年的袁枚要比和珅大35歲,早在和珅出生前11年就考中了進士。更為重要的是,他隻當了10餘年的官就辭官歸隱不幹了,那個時候,和珅、和琳兄弟二人還沒有出生呢!從那時直至1797年他82歲去世,這50年間他一直拒絕為官。以他的人格,還不至於淪落到拍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馬屁的程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珅:二號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連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連海並收藏和珅:二號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