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務組織到“國務院”


    和珅在此後的幾年裏迅速升遷,官位不斷變化。


    幹隆四十年(1775年)十一月,25歲,和珅的官職是禦前侍衛(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家安全部的官員、國家領導人的貼身保鏢),正藍旗滿洲副都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北京軍區副司令)。這是兩個正二品的官職。


    幹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26歲,授戶部侍郎(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財政部副部長)。戶部是政府的行政中樞,掌管全國“地政”、“版籍”,賦稅課徵,俸餉發放,倉庫收支等事。按各省分成十四個清吏司,除分別審核該省地丁錢糧及某些稅課外,還兼管其他有關財政事務。此外,戶部還設有專管八旗官兵俸餉、賞恤、戶籍檔冊的八旗俸餉處;發放本部飯食、軍機處、兵部、刑部等機構飯費銀的飯銀處;掌管納捐事務的納捐房;督理寶泉局鑄錢的錢法堂;又設立銀庫、緞匹庫、顏料庫和倉場衙門(管理儲京和儲放通州漕糧的場所)。戶部的最高首領是戶部尚書,一人,為從一品;其次是戶部侍郎,共二人,為正二品。


    同年三月,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防部長)。軍機大臣,是軍機處的官員。軍機處,始設於雍正八年(1730年)前後。它的全稱叫作“辦理軍機事務處”,設立於紫禁城內接近內廷的隆宗門裏,是整個大清王朝最為關鍵的政治中樞機構。


    軍機處的出現,與雍正皇帝對西北地區的叛亂分子用兵有關。幹隆中期,西北地區的叛亂被徹底平定,軍機處本來應該予以取締。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軍機處不但沒有被取締,反而是權勢越來越重,逐漸成為國家最高的中樞機構。


    關於軍機處的機構本身和特點,有人曾把它歸結為“簡、速、密”三字,應該說,這是很貼切的。


    先說“簡”,就是人員少、機構簡單。軍機處隻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二職。大臣由大學士和各部院尚書、侍郎中選任,屬差遣官,故稱“軍機處行走”或“軍機大臣上行走”,私下習呼“大軍機”,也有尊之為“樞臣”的。初進者加“學習”二字,稱職後才奉旨實授。軍機大臣的人數一般是3~8人,也有比這稍多或更少的。他們雖有領班大臣和一般大臣的區別,但沒有統屬和被統屬關係。軍機章京的正式稱謂是“軍機處司員”或“軍機司員上行走”,是大臣的僚屬,俗稱“小軍機”,嘉慶時確定員額32人,分滿、漢兩班,每班8人,日值兩班,設領班達拉密以便統率。章京的人選多來自內閣及各部院一般官員,亦係差遣職。如此算來,整個機構至多不過三四十人,且“有官而無吏”。由於他們均屬皇帝從中央各衙門特別選進的,故多為親信幹練之輩,如不稱職,可隨時罷職回到原來衙門,省去了官場中許多拖泥帶水之事。至於機構,它始終不算正式衙門,其值房隻稱“軍機堂”,實際上乃是皇帝轄下的秘書班子,這與外朝內閣作為正式的政府部門相比,工作起來顯然要方便親近多了。


    其次是“速”,即辦事效率高。按照內閣規製,皇帝頒發詔旨和大臣有事題奏,都得經過多重衙門,輾轉交送,前後要花費很多時間。軍機處則不然,一切由大臣和章京辦理。皇帝有旨則隨時奉詔承辦,而且必須當日事當日畢。又有“廷寄”(也叫“字寄”)製度,由軍機處司員根據情由的輕重緩急,或採用日行三百裏的“馬上飛遞”,或註明行四百裏、五百裏,甚至還有六百裏加快的,交兵部發出,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大加快了辦事速度。


    最後就是“密”。軍機處設於接鄰內廷的隆宗門裏,不易受到外界的幹擾,又嚴禁外官擅入值房。嘉慶時還派禦史就近進行監視。軍機大臣和章京們為避免嫌疑,平時盡量少與督撫等外吏或部院官交往應酬。他們入值時,大臣得隨時準備應詔承旨,屆時連太監也不得在側。退出起草詔旨,則嚴格限於值房之內,改定發出時,須運交逕收,中間無人敢收受拆閱。軍機處用印,由章京至領班大臣處領取後,到內奏事房向內監請取,用畢即按手續交還。這比內閣草簽票擬、明發上諭顯然要縝密多了。軍機處把本應屬於外朝的許多權力給奪走了,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內閣。究其緣故,正如有人所說:因軍機處“其權屬於君”,內閣則“權屬於臣”。皇帝通過軍機處,把原本歸於內閣的那點兒有限的參與機密之權也給收回了。軍機處的設置,標誌著清代封建專製主義集權政治上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軍機大臣上行走”中的“行走”是什麽意思呢?“行走”屬於臨時差遣官。大清朝把一些隨時設立、隨時取消的機構裏麵的官職稱為“行走”。但是,問題在於,軍機處這樣一個重要的機構,直到大清朝滅亡前夕才被取消,可見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就是可以自由進出軍機處的意思。


    同年四月,和珅授總管內務府大臣。這是一個正二品的官職。清朝的內務府,最早發端於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時期,到雍正皇帝在位時期,最終確立起了一個包括“七司三院”及其他附屬機構的龐大組織。清朝統治者仿效六部這一外朝機構,將其移植於內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珅:二號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連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連海並收藏和珅:二號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