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無限江山,一晌貪歡——詞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作者:木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午後,太陽慵懶地灑下光輝,李煜要私會“天台女”。
“天台女”一說出自《搜神記》。東漢時,劉晨、阮肇到天台山採藥,路遇兩位美麗女子,受邀到對方家中做客,後來被招為夫婿。半年之後,劉、阮二人思念家人,不顧女子阻攔告別歸去,卻發現連自己的七世孫都已鬚髮皆白。他們這才知道是入了仙境,等回到天台山,卻已不見兩位仙女的蹤跡。
李煜不想步了前人的後塵,他要將愛情牢牢把握,這種堅定的心意於“閉”字中可見端倪。在李煜眼中,小周後是仙女一般的人物。仙女本不應在凡塵裏,但李煜已把她關在“人間”,從此可以相守白頭。失去的恐懼,瞬間化作盡在掌握的滿足與自得。
後主詞多明白如話,此番卻用“天台女”暗喻小周後,包含著令他詞窮的激賞。像她那樣的女子,居所也定然不俗,李煜稱之為“蓬萊院”。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蓬萊仙山是神話中最美的仙境,白居易曾以“山在虛無縹緲間”來形容。南唐的後宮,未必恰好就有以蓬萊為名的宮院,唐代倒有一座,初名大明宮,後被唐高宗改為蓬萊宮,以含元殿為正殿。李煜詞中的“蓬萊院”,應是取“蓬萊宮”化而用之。不過,唐朝的蓬萊宮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詩中曾有“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的說法,在李煜筆下,這處蓬萊院,儼然成了藏嬌之地。
彼時,美人正在午睡,殿內靜悄悄的,連鞋子摩擦玉石地麵的聲音都清晰可聞。她平日被簪起的髮髻散亂著,如烏雲翠玉散在枕間,偶一翻身,若有若無的幽香就盪了過來,醉了詞人的嗅覺,更醉了他的心。
他不忍心吵醒她,連推門的動作都小心翼翼,可繞過珠簾時,還是弄出了細碎的響動,睡夢中的人被驚醒。她還未睡足,但乍見意中人前來,還是立刻綻放出花一般的笑容。
兩人四目相對,千言萬語,都在眸中。
深宮裏的女人,從來都是整好妝容,從早到晚地等待君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望穿秋水,望斷碧梧牆院,直到春來春去蒼老了容顏,花開花落消磨了激情,仍隻能在帝王懷擁新寵時,暗自垂淚。
小周後卻能散著髻發,懶著身形,等來李煜親顧。這別樣的風姿,顯然已化入李煜的心底。詞中未曾仔細摹寫她的容貌,卻已活色生香。
史書之外,除許蒿廬一句“弱骨豐肌別樣姿,雙鬟初綰髮齊眉”,竟少有人著墨描繪她的容貌,讓人不禁更加好奇。
關於小周後的樣貌風姿,清代畫師周兼的《南唐小周後提鞋圖》本可作為推斷依據,可惜畫已失傳。宋代也曾有人以小周後入畫,但畫裏卻全是屈辱辛酸。這幅畫,便是《熙陵幸小周後圖》。
小周後隨李煜入宋,成為俘虜,後被宋帝趙光義看中,“例隨命婦入宮,每入輒數日而出”。據傳,趙光義還曾招來宮廷畫師,命其畫出他行幸小周後的場景。
這張以帝王為主角的畫作,竟是一張春宮圖。
在《萬曆野獲篇·果報·勝國之女致禍》中,明代人沈德符稱他曾在朋友處見過這幅畫,“太宗頭戴襆頭,麵黔色而體肥,器具甚偉;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額不能勝之狀。”明代姚士麟的《見隻編》,也為沈德符的說法提供了佐證:餘嚐見吾鹽名手張紀臨元人《宋太宗強幸小周後》粉本,後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後。後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
太宗是否命人繪製過這樣的春宮圖,並無正史可考。但以史料和民間傳聞來看,他確曾行幸小周後,而小周後每次歸去必痛罵李煜,可見她確是被迫。
據沈德符描繪,圖中題跋頗多,其中元人馮海粟的題跋令他印象最為深刻。
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
怪底金風沖地起,禦園紅紫滿龍堆。
當江南李花開得正艷的時節,她晝寢畫堂,李煜疼惜她,甚至不忍打攪;但被強行掠至苦寒的北方後,她卻被迫成了春宮圖的主角,受辱至此。亂世如暴風驟雨,弱質女流就似在枝頭搖曳的花朵,越是嬌嫩,越容易在雨打風吹中風流散盡,留下遍地殘紅。
小周後本是個如清新李花的女子,名字不見於史冊,樣貌卻見於春宮圖裏,後人除了嘆一聲紅顏薄命,又能如何?隻有記著她“盈盈十五時”的嬌嫩,數說著她和李煜“相看無限情”的短暫幸福,把她的形象定格在江南李花開正艷的時光中。那一份溫柔繾綣,是李煜給她的。
唯有如此,遺憾或許才能稍減幾分。
偷得到歡愉,定不下終身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菩薩蠻
夜晚,在南唐後宮,無風,有霧。月亮在迷離的輕霧中收斂了光芒,如含羞的少女,令人眼前隻剩了昏黃的光暈。禁苑中的花花草草,本是借了月光,但愈往高處霧色愈濃,花草反而奪了月的光彩。
月光下,迷霧中,一個臉上泛著紅暈的少女,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走向畫堂南畔,仿佛怕驚醒了夜,更怕驚到正在與薄霧約會的月亮。她脫下鞋子,隻穿著襪子,踏碎了台階上的月光。
“天台女”一說出自《搜神記》。東漢時,劉晨、阮肇到天台山採藥,路遇兩位美麗女子,受邀到對方家中做客,後來被招為夫婿。半年之後,劉、阮二人思念家人,不顧女子阻攔告別歸去,卻發現連自己的七世孫都已鬚髮皆白。他們這才知道是入了仙境,等回到天台山,卻已不見兩位仙女的蹤跡。
李煜不想步了前人的後塵,他要將愛情牢牢把握,這種堅定的心意於“閉”字中可見端倪。在李煜眼中,小周後是仙女一般的人物。仙女本不應在凡塵裏,但李煜已把她關在“人間”,從此可以相守白頭。失去的恐懼,瞬間化作盡在掌握的滿足與自得。
後主詞多明白如話,此番卻用“天台女”暗喻小周後,包含著令他詞窮的激賞。像她那樣的女子,居所也定然不俗,李煜稱之為“蓬萊院”。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蓬萊仙山是神話中最美的仙境,白居易曾以“山在虛無縹緲間”來形容。南唐的後宮,未必恰好就有以蓬萊為名的宮院,唐代倒有一座,初名大明宮,後被唐高宗改為蓬萊宮,以含元殿為正殿。李煜詞中的“蓬萊院”,應是取“蓬萊宮”化而用之。不過,唐朝的蓬萊宮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詩中曾有“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的說法,在李煜筆下,這處蓬萊院,儼然成了藏嬌之地。
彼時,美人正在午睡,殿內靜悄悄的,連鞋子摩擦玉石地麵的聲音都清晰可聞。她平日被簪起的髮髻散亂著,如烏雲翠玉散在枕間,偶一翻身,若有若無的幽香就盪了過來,醉了詞人的嗅覺,更醉了他的心。
他不忍心吵醒她,連推門的動作都小心翼翼,可繞過珠簾時,還是弄出了細碎的響動,睡夢中的人被驚醒。她還未睡足,但乍見意中人前來,還是立刻綻放出花一般的笑容。
兩人四目相對,千言萬語,都在眸中。
深宮裏的女人,從來都是整好妝容,從早到晚地等待君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望穿秋水,望斷碧梧牆院,直到春來春去蒼老了容顏,花開花落消磨了激情,仍隻能在帝王懷擁新寵時,暗自垂淚。
小周後卻能散著髻發,懶著身形,等來李煜親顧。這別樣的風姿,顯然已化入李煜的心底。詞中未曾仔細摹寫她的容貌,卻已活色生香。
史書之外,除許蒿廬一句“弱骨豐肌別樣姿,雙鬟初綰髮齊眉”,竟少有人著墨描繪她的容貌,讓人不禁更加好奇。
關於小周後的樣貌風姿,清代畫師周兼的《南唐小周後提鞋圖》本可作為推斷依據,可惜畫已失傳。宋代也曾有人以小周後入畫,但畫裏卻全是屈辱辛酸。這幅畫,便是《熙陵幸小周後圖》。
小周後隨李煜入宋,成為俘虜,後被宋帝趙光義看中,“例隨命婦入宮,每入輒數日而出”。據傳,趙光義還曾招來宮廷畫師,命其畫出他行幸小周後的場景。
這張以帝王為主角的畫作,竟是一張春宮圖。
在《萬曆野獲篇·果報·勝國之女致禍》中,明代人沈德符稱他曾在朋友處見過這幅畫,“太宗頭戴襆頭,麵黔色而體肥,器具甚偉;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額不能勝之狀。”明代姚士麟的《見隻編》,也為沈德符的說法提供了佐證:餘嚐見吾鹽名手張紀臨元人《宋太宗強幸小周後》粉本,後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後。後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
太宗是否命人繪製過這樣的春宮圖,並無正史可考。但以史料和民間傳聞來看,他確曾行幸小周後,而小周後每次歸去必痛罵李煜,可見她確是被迫。
據沈德符描繪,圖中題跋頗多,其中元人馮海粟的題跋令他印象最為深刻。
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
怪底金風沖地起,禦園紅紫滿龍堆。
當江南李花開得正艷的時節,她晝寢畫堂,李煜疼惜她,甚至不忍打攪;但被強行掠至苦寒的北方後,她卻被迫成了春宮圖的主角,受辱至此。亂世如暴風驟雨,弱質女流就似在枝頭搖曳的花朵,越是嬌嫩,越容易在雨打風吹中風流散盡,留下遍地殘紅。
小周後本是個如清新李花的女子,名字不見於史冊,樣貌卻見於春宮圖裏,後人除了嘆一聲紅顏薄命,又能如何?隻有記著她“盈盈十五時”的嬌嫩,數說著她和李煜“相看無限情”的短暫幸福,把她的形象定格在江南李花開正艷的時光中。那一份溫柔繾綣,是李煜給她的。
唯有如此,遺憾或許才能稍減幾分。
偷得到歡愉,定不下終身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菩薩蠻
夜晚,在南唐後宮,無風,有霧。月亮在迷離的輕霧中收斂了光芒,如含羞的少女,令人眼前隻剩了昏黃的光暈。禁苑中的花花草草,本是借了月光,但愈往高處霧色愈濃,花草反而奪了月的光彩。
月光下,迷霧中,一個臉上泛著紅暈的少女,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走向畫堂南畔,仿佛怕驚醒了夜,更怕驚到正在與薄霧約會的月亮。她脫下鞋子,隻穿著襪子,踏碎了台階上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