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帝星之爭
穿成極品小姑,帶領全村發家致富 作者:九九愛吃草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冬去春來,勤勞的葉家村人,還在早春的時候,便開始早出晚歸的,在地裏忙活開了。
葉老大也不例外,地已經被他翻過三次了,野草才露出個芽尖,便被連根拔起。
如今村裏育苗的不止一家,葉老大除了翻地之外,就是輪流著去各家看情況。
對於今年的災荒,葉老大雖然知道一些,但是春雨綿綿,萬物複蘇,沒有任何的預兆。
他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記錄下,當天的天氣,雨水情況。
部分葉家村的人,還是舍不得放棄種水稻,卻在灑了稻種下去之後,後悔莫及。
因為裏正,從縣城帶回來了一個好消息:今年小麥,玉米都可以當作秋稅上繳,隻是一斤稻穀,對應一斤半的粗糧。
玉米和小麥,在大慶,一直都是一年兩種的,畝產也比水稻要高。
目前除了葉家村,其他地方還沒有成功的實現水稻的一年兩種。
對於普通的農人來說,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一時間,連玉米、小麥種子都漲價了。
葉家村的人,都是精打細算的,都不用勸,第二天便都去找葉老大拉關係,想請他得空多指導指導育苗的事情。
葉老大向來是個熱心腸,基本來者不拒。
解決了這個大事情之後,葉老大一邊盯著木匠繼續研究水車,一邊把山坳裏的水,看管得嚴嚴實實的。
如果存水能像存糧一樣簡單,葉老大再苦再累,也一定會讓山洞裏都堆滿木桶,木桶裏麵裝滿水。
但是莊稼人,人要喝水,地更加要喝水。
葉老大自己種的也是玉米和小麥,但是種得最多的是番薯。
番薯本來就長在地下,耐旱,而且番薯藤可以切碎了用來養家禽,人其實也可以吃。
除了種地這件事情,村裏人如今手裏有了閑錢,春天又是抱養的好時機,便家家戶戶都養起了家禽。
葉家村背靠大山,竹子也多,在自家山上圍個地方,建個雞籠舍,再搭個棚子,拉上防雨布。
隻要糧食夠,那真是,走地雞想養多少就可以養多少。
然後半個月後,裏正去了一趟縣衙回來,又給大家帶來了另外一個好消息。
縣衙免費給大家送鴨苗,按人頭算,一人可以領兩隻。
白得的東西哪個不想要,而且葉家村還有條河。兩隻不好養,要養就養上個五六七八隻,逢年過節,想加個肉菜也不用特意去縣城買了。
就這樣,雍州府這邊,家家戶戶都養起了鴨。
有些臨河的村莊,還有了專門的養鴨人,一養就是幾十上百隻,撿鴨蛋,都要帶大背簍才裝得下。
日子就在春種的忙碌中,一如既往的向前。
葉老二去趕考之後,葉老大就真正的成為了家裏的頂梁柱,除了忙地裏的事兒,山洞那邊的事情也一直沒有放下過。
油鹽醬醋,更是每次都要買上一些,再私底下找時間放過去。
雍州府葉成他們是第一次來,葉老二卻不是。
葉家甚至還在這裏,建造了自己的肥皂坊。
常年的貧苦生活,讓葉老二在這個關鍵時刻,依舊還是抽空去肥皂坊見了管事。
確保孫乾還有皇城那邊,都能按時交貨後,這才放心的繼續複習。
到了考試這一天,天空放晴,碧藍的天際下,貢院的門口擠滿了要進場的學子們,還有四麵八方趕來看熱鬧的人。
正門門口立了一口大鑼。
時間一到,大鑼就被敲響,“學子入場……”
聲音響徹天際,人群中沸騰不已。
這場考試的檢查更為嚴格,經過了三個時辰,所有的學子才全部入場。
葉老二被分到了一個角落,除了巡查的考官,也就能看見一兩個人,是難得的好地方。
四天後,入院時的那口大鑼又再次被敲響。
所有的學子都被督促著放下紙筆,麵前擺著的東西被悉數清走。
每次考完的固定節目,就是睡得昏天暗地。
第二天一早,大家便聽到了筆鋒打聽出來的消息。
“很多學子都說這次考試的內容難度高,而且還涉及北伐戰爭,內容敏感。聽說,已經有不少的學子在收拾包袱,打算回鄉了。”
這次沒有葉果的安慰,大家相互對視了一眼。
葉老二開口,“此次放榜就在十天後。但是皇城的春圍定在半個月後,等放榜再趕過去就來不及了。”
“如果真中了秀才,到了皇城,也能拿到身份證明參考考試。不如我們明天就出發?”
古代就是這點不好,交通不便,然後當權者,從來不會考慮別人的遠近。
定下來的時間,往往是欽天監算出來的。
今年又因為北伐的事情,成帝急需一批新鮮血液補充朝堂,像葉老二這般打算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筆鋒還是年紀小,所以打聽到的消息,不完全。
收拾包袱的學子,可以回鄉,自然還可以是去皇城趕考。
“我聽二叔的。”葉成道。
“爹,我去跟子風說,讓他跟我們一起走。”葉力此時還惦記著自己的好朋友。
但是葉老二聽他這麽一說,突然道:“阿成,你親自去問問平安,他跟不跟我們一起?”
“如果葉安也跟著一起去皇城的話,人多還是安全點。”
他們在考前就跟平安見過一麵,自然對他的情況也有所了解。
葉成點點頭,打算等下先去買點禮品,再親自去一趟。
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的葉安,已經在皇城了。
徐長卿當時讓身邊的親衛,假裝帶回京後。
沒想到,帶回去的人,竟然差點著了太子的道,失去清白。
太子竟然連他身邊的人,都敢不擇手段的拉攏。
徐長卿當時就看出來了,北伐戰爭,原來真的是帝星之爭。
太子雖然沒有參與北伐,但是他經手的糧草,軍餉,武器裝備……每一樣都對北伐的局勢,至關重要。
但是偏偏這人,心思並不單純。
以徐長卿眼裏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廢太子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但是成帝的身體越來越差,朝堂更是經不起任何的風吹草動。
結果就是,成帝將傳位詔書,親自送到了他的手上。
葉老大也不例外,地已經被他翻過三次了,野草才露出個芽尖,便被連根拔起。
如今村裏育苗的不止一家,葉老大除了翻地之外,就是輪流著去各家看情況。
對於今年的災荒,葉老大雖然知道一些,但是春雨綿綿,萬物複蘇,沒有任何的預兆。
他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記錄下,當天的天氣,雨水情況。
部分葉家村的人,還是舍不得放棄種水稻,卻在灑了稻種下去之後,後悔莫及。
因為裏正,從縣城帶回來了一個好消息:今年小麥,玉米都可以當作秋稅上繳,隻是一斤稻穀,對應一斤半的粗糧。
玉米和小麥,在大慶,一直都是一年兩種的,畝產也比水稻要高。
目前除了葉家村,其他地方還沒有成功的實現水稻的一年兩種。
對於普通的農人來說,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一時間,連玉米、小麥種子都漲價了。
葉家村的人,都是精打細算的,都不用勸,第二天便都去找葉老大拉關係,想請他得空多指導指導育苗的事情。
葉老大向來是個熱心腸,基本來者不拒。
解決了這個大事情之後,葉老大一邊盯著木匠繼續研究水車,一邊把山坳裏的水,看管得嚴嚴實實的。
如果存水能像存糧一樣簡單,葉老大再苦再累,也一定會讓山洞裏都堆滿木桶,木桶裏麵裝滿水。
但是莊稼人,人要喝水,地更加要喝水。
葉老大自己種的也是玉米和小麥,但是種得最多的是番薯。
番薯本來就長在地下,耐旱,而且番薯藤可以切碎了用來養家禽,人其實也可以吃。
除了種地這件事情,村裏人如今手裏有了閑錢,春天又是抱養的好時機,便家家戶戶都養起了家禽。
葉家村背靠大山,竹子也多,在自家山上圍個地方,建個雞籠舍,再搭個棚子,拉上防雨布。
隻要糧食夠,那真是,走地雞想養多少就可以養多少。
然後半個月後,裏正去了一趟縣衙回來,又給大家帶來了另外一個好消息。
縣衙免費給大家送鴨苗,按人頭算,一人可以領兩隻。
白得的東西哪個不想要,而且葉家村還有條河。兩隻不好養,要養就養上個五六七八隻,逢年過節,想加個肉菜也不用特意去縣城買了。
就這樣,雍州府這邊,家家戶戶都養起了鴨。
有些臨河的村莊,還有了專門的養鴨人,一養就是幾十上百隻,撿鴨蛋,都要帶大背簍才裝得下。
日子就在春種的忙碌中,一如既往的向前。
葉老二去趕考之後,葉老大就真正的成為了家裏的頂梁柱,除了忙地裏的事兒,山洞那邊的事情也一直沒有放下過。
油鹽醬醋,更是每次都要買上一些,再私底下找時間放過去。
雍州府葉成他們是第一次來,葉老二卻不是。
葉家甚至還在這裏,建造了自己的肥皂坊。
常年的貧苦生活,讓葉老二在這個關鍵時刻,依舊還是抽空去肥皂坊見了管事。
確保孫乾還有皇城那邊,都能按時交貨後,這才放心的繼續複習。
到了考試這一天,天空放晴,碧藍的天際下,貢院的門口擠滿了要進場的學子們,還有四麵八方趕來看熱鬧的人。
正門門口立了一口大鑼。
時間一到,大鑼就被敲響,“學子入場……”
聲音響徹天際,人群中沸騰不已。
這場考試的檢查更為嚴格,經過了三個時辰,所有的學子才全部入場。
葉老二被分到了一個角落,除了巡查的考官,也就能看見一兩個人,是難得的好地方。
四天後,入院時的那口大鑼又再次被敲響。
所有的學子都被督促著放下紙筆,麵前擺著的東西被悉數清走。
每次考完的固定節目,就是睡得昏天暗地。
第二天一早,大家便聽到了筆鋒打聽出來的消息。
“很多學子都說這次考試的內容難度高,而且還涉及北伐戰爭,內容敏感。聽說,已經有不少的學子在收拾包袱,打算回鄉了。”
這次沒有葉果的安慰,大家相互對視了一眼。
葉老二開口,“此次放榜就在十天後。但是皇城的春圍定在半個月後,等放榜再趕過去就來不及了。”
“如果真中了秀才,到了皇城,也能拿到身份證明參考考試。不如我們明天就出發?”
古代就是這點不好,交通不便,然後當權者,從來不會考慮別人的遠近。
定下來的時間,往往是欽天監算出來的。
今年又因為北伐的事情,成帝急需一批新鮮血液補充朝堂,像葉老二這般打算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筆鋒還是年紀小,所以打聽到的消息,不完全。
收拾包袱的學子,可以回鄉,自然還可以是去皇城趕考。
“我聽二叔的。”葉成道。
“爹,我去跟子風說,讓他跟我們一起走。”葉力此時還惦記著自己的好朋友。
但是葉老二聽他這麽一說,突然道:“阿成,你親自去問問平安,他跟不跟我們一起?”
“如果葉安也跟著一起去皇城的話,人多還是安全點。”
他們在考前就跟平安見過一麵,自然對他的情況也有所了解。
葉成點點頭,打算等下先去買點禮品,再親自去一趟。
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的葉安,已經在皇城了。
徐長卿當時讓身邊的親衛,假裝帶回京後。
沒想到,帶回去的人,竟然差點著了太子的道,失去清白。
太子竟然連他身邊的人,都敢不擇手段的拉攏。
徐長卿當時就看出來了,北伐戰爭,原來真的是帝星之爭。
太子雖然沒有參與北伐,但是他經手的糧草,軍餉,武器裝備……每一樣都對北伐的局勢,至關重要。
但是偏偏這人,心思並不單純。
以徐長卿眼裏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廢太子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但是成帝的身體越來越差,朝堂更是經不起任何的風吹草動。
結果就是,成帝將傳位詔書,親自送到了他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