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一世愚忠 至死張瓊不負君(3)
這時,張瓊老母忡怔之疾復發,張瓊素來孝順,一連幾日親侍湯藥,一步也不離病床,已是數日夜不曾睡過一個囫圇覺了。眾軍士在史、石率領下,大顯威風,大呼小叫,一路踢門而入,見張瓊正在扶著老母一口口餵湯呢,便洶洶然上前,兜頭一根鎖鏈鎖了,便上來扭臂捆縛。張瓊也不反抗,隻問為什麽?石珪大言道:“奉旨鎖拿逆臣張瓊入宮麵審。”張瓊冷笑道:“我怎地成了‘逆臣’了?”看老母時,隻見她已嚇得雙目上翻,暈了過去。張瓊這一驚非同小可,雙臂一振,五六個近身鎖拿的軍士直摜出去,撞到牆上,都哼哼唧唧地爬不起來,這時才知張瓊的厲害。石、史兩人嚇得退得遠遠地,隻是厲聲催促眾軍士向前。眾軍士忌憚張瓊神勇,況又是禦犯,又不敢動刀傷他性命,隻是遠遠地站住了吶喊,無人敢再上前。張瓊正眼也不看眾軍士一眼,隻是抱住母親連聲呼道:“娘,醒醒,醒醒!”張母半晌才悠悠醒轉,哭道:“兒呀!你犯了什麽事了,這些人來鎖你去?”張瓊柔聲慰道:“娘不需擔心,孩兒無罪,多半是有人誣告了。好在皇上英明,廷對時自然說得明白,孩兒去去就來。”回頭對史珪道:“這就走罷。”昂然徑出。眾軍士也不敢鎖拿,遠遠跟定他直入皇宮,直至便殿中見了太祖,隻見宋太祖正鐵青了臉,瞪視著自己呢!張瓊心中無愧,並不畏懼,大聲道:“陛下,不知張瓊犯了何罪,竟蒙陛下降旨鎖拿?”太祖哼了一聲,道:“你做的好事!”張瓊道:“臣愚魯,不知陛下所指何事。”太祖厲聲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私下誹謗朝廷!”張瓊道:“沒有啊!微臣很笨,從來不懂朝政是非,又議論什麽了?”太祖喝道:“難道你沒有為馬仁瑀叫屈?”張瓊道:“這個臣是說了的,本來嘛,兩人因細故爭執,為什麽偏責馬仁瑀一方?”太祖道:“馬仁瑀膽敢出手打人,不該責麽?”張瓊道:“是王某先動的手,王某何物,竟敢毆辱功臣?難道要馬仁瑀受辱不還手,才是對的麽?”太祖話塞,心中更怒,厲聲道:“你還強嘴。你私養部曲是何用心?”張瓊道:“臣沒有,臣家貧,哪有銀兩私養部曲?養來何用?陛下立時可派人去查查。”太祖見張瓊態度毫不恭順,益發大怒,喝道:“難道是朕冤枉你了?”張瓊道:“臣不敢如是想。這定是史珪、石漢卿兩個誣告。陛下歷來待人以赤誠,豈可聽此小人之言,令眾臣下心寒?”宋太祖私下使史珪、石漢卿等密偵眾臣隱事,本已有些心虛,今聽張瓊當殿公然揭破,竟說自己不再是以赤誠待人,氣得紫漲了臉,沉聲道:“大膽,左右,給我擊之。”石漢卿在側,早已巴不得有此旨意,當下奪過侍衛手中的金瓜錘,奮力一擊,正中張瓊之首,血流滿麵,昏了過去。宋太祖心腸剛硬,更不憐憫,吩咐拽下去,交禦史台嚴加審訊。
張瓊被拖下殿,悠悠醒轉,心知不免於死,悲憤難言,行至明德門,見守門侍衛正是自己的心腹,便喚至麵前,解下所係玉帶,囑道:“你將此玉帶拿去交給我娘親,隻說不孝兒今生再也不能侍候她老人家了,見這玉帶,便如見我一般。”那侍衛正待問明就裏,張瓊劈手抽出他的佩劍,大呼道:“陛下,張瓊可沒有負你!”橫劍向頸上一勒,立即自刎身亡。
那幾個押送張瓊的侍衛慌忙去奏報宋太祖知曉。接玉帶的侍衛也如飛去張府報信。張母一聽兒子死了,大慟一聲,魂飛魄散,也就追隨兒子去了。登時全家哭成一片,孤兒寡婦,不知所措。
宋太祖聽得張瓊自殺,立即派人去抄他家,這次派的是心腹內監,叮囑他們見了張瓊私養的部曲,盡數拿來,不得走漏一人。自己坐在殿上立候。一個時辰後,眾太監抓來的,乃是一個老奴,一個蠢婢,一個老門公而已,又哪有什麽“私養部曲”了?抄家結果,隻是些不甚值錢的衣物,一百餘兩紋銀而已。
宋太祖大悔,亟命優恤其家屬,官府隆重舉辦喪事,蔭其一子為騎都尉。並召見石漢卿、史珪問道:“爾等言張瓊私養部曲百人,今安在?”石漢卿強辯道:“張瓊雖無部曲百人,但所養驍勇,一可敵百耳!”宋太祖大怒,道:“胡說!爾等竟敢欺君?”心知冤枉了張瓊,但他又怎能公然認錯?世上難道有做錯事的皇帝麽?他連誣陷張瓊的史珪、石漢卿也沒加罪,隻是此後再也不信任此二人了。唉!賢如宋太祖尚且忘了張瓊昔日待他的一片深情,“苟富貴,毋相忘”,不過是說說好聽而已,又怎當得真了?
【注】1宋太祖殺馬事,見司馬光《涑光紀聞》。
2太祖拒卻軍校所獻杖劍事,亦見《涑水紀聞》。
3宋太祖逼殺張瓊事,見《資治通鑑長編》。
第二十八回 高俸養廉 百官知恥政清明(1)
宋開寶三年秋七月,七巧節,(宋太祖共改了三次年號:曰建隆、幹德、開寶),休沐。宋太祖飽飽地睡足了覺,醒來精神充沛,興致甚高,早餐後對近侍道:“咱們今日彈雀兒去。”近侍喜道:“皇上,近日後園烏鴉甚多,聒嘈得厭人,滿地遺矢,皇上去驅除了最好。”太祖笑道:“如此汝等怎不早早驅除了?”近侍道:“臣等沒用,樹高爬不上,驚之不去。”宋太祖攜了彈弓,眾近侍簇擁了來到後園,囑咐守園吏道:“非急事,毋瀆我。”
這時,張瓊老母忡怔之疾復發,張瓊素來孝順,一連幾日親侍湯藥,一步也不離病床,已是數日夜不曾睡過一個囫圇覺了。眾軍士在史、石率領下,大顯威風,大呼小叫,一路踢門而入,見張瓊正在扶著老母一口口餵湯呢,便洶洶然上前,兜頭一根鎖鏈鎖了,便上來扭臂捆縛。張瓊也不反抗,隻問為什麽?石珪大言道:“奉旨鎖拿逆臣張瓊入宮麵審。”張瓊冷笑道:“我怎地成了‘逆臣’了?”看老母時,隻見她已嚇得雙目上翻,暈了過去。張瓊這一驚非同小可,雙臂一振,五六個近身鎖拿的軍士直摜出去,撞到牆上,都哼哼唧唧地爬不起來,這時才知張瓊的厲害。石、史兩人嚇得退得遠遠地,隻是厲聲催促眾軍士向前。眾軍士忌憚張瓊神勇,況又是禦犯,又不敢動刀傷他性命,隻是遠遠地站住了吶喊,無人敢再上前。張瓊正眼也不看眾軍士一眼,隻是抱住母親連聲呼道:“娘,醒醒,醒醒!”張母半晌才悠悠醒轉,哭道:“兒呀!你犯了什麽事了,這些人來鎖你去?”張瓊柔聲慰道:“娘不需擔心,孩兒無罪,多半是有人誣告了。好在皇上英明,廷對時自然說得明白,孩兒去去就來。”回頭對史珪道:“這就走罷。”昂然徑出。眾軍士也不敢鎖拿,遠遠跟定他直入皇宮,直至便殿中見了太祖,隻見宋太祖正鐵青了臉,瞪視著自己呢!張瓊心中無愧,並不畏懼,大聲道:“陛下,不知張瓊犯了何罪,竟蒙陛下降旨鎖拿?”太祖哼了一聲,道:“你做的好事!”張瓊道:“臣愚魯,不知陛下所指何事。”太祖厲聲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私下誹謗朝廷!”張瓊道:“沒有啊!微臣很笨,從來不懂朝政是非,又議論什麽了?”太祖喝道:“難道你沒有為馬仁瑀叫屈?”張瓊道:“這個臣是說了的,本來嘛,兩人因細故爭執,為什麽偏責馬仁瑀一方?”太祖道:“馬仁瑀膽敢出手打人,不該責麽?”張瓊道:“是王某先動的手,王某何物,竟敢毆辱功臣?難道要馬仁瑀受辱不還手,才是對的麽?”太祖話塞,心中更怒,厲聲道:“你還強嘴。你私養部曲是何用心?”張瓊道:“臣沒有,臣家貧,哪有銀兩私養部曲?養來何用?陛下立時可派人去查查。”太祖見張瓊態度毫不恭順,益發大怒,喝道:“難道是朕冤枉你了?”張瓊道:“臣不敢如是想。這定是史珪、石漢卿兩個誣告。陛下歷來待人以赤誠,豈可聽此小人之言,令眾臣下心寒?”宋太祖私下使史珪、石漢卿等密偵眾臣隱事,本已有些心虛,今聽張瓊當殿公然揭破,竟說自己不再是以赤誠待人,氣得紫漲了臉,沉聲道:“大膽,左右,給我擊之。”石漢卿在側,早已巴不得有此旨意,當下奪過侍衛手中的金瓜錘,奮力一擊,正中張瓊之首,血流滿麵,昏了過去。宋太祖心腸剛硬,更不憐憫,吩咐拽下去,交禦史台嚴加審訊。
張瓊被拖下殿,悠悠醒轉,心知不免於死,悲憤難言,行至明德門,見守門侍衛正是自己的心腹,便喚至麵前,解下所係玉帶,囑道:“你將此玉帶拿去交給我娘親,隻說不孝兒今生再也不能侍候她老人家了,見這玉帶,便如見我一般。”那侍衛正待問明就裏,張瓊劈手抽出他的佩劍,大呼道:“陛下,張瓊可沒有負你!”橫劍向頸上一勒,立即自刎身亡。
那幾個押送張瓊的侍衛慌忙去奏報宋太祖知曉。接玉帶的侍衛也如飛去張府報信。張母一聽兒子死了,大慟一聲,魂飛魄散,也就追隨兒子去了。登時全家哭成一片,孤兒寡婦,不知所措。
宋太祖聽得張瓊自殺,立即派人去抄他家,這次派的是心腹內監,叮囑他們見了張瓊私養的部曲,盡數拿來,不得走漏一人。自己坐在殿上立候。一個時辰後,眾太監抓來的,乃是一個老奴,一個蠢婢,一個老門公而已,又哪有什麽“私養部曲”了?抄家結果,隻是些不甚值錢的衣物,一百餘兩紋銀而已。
宋太祖大悔,亟命優恤其家屬,官府隆重舉辦喪事,蔭其一子為騎都尉。並召見石漢卿、史珪問道:“爾等言張瓊私養部曲百人,今安在?”石漢卿強辯道:“張瓊雖無部曲百人,但所養驍勇,一可敵百耳!”宋太祖大怒,道:“胡說!爾等竟敢欺君?”心知冤枉了張瓊,但他又怎能公然認錯?世上難道有做錯事的皇帝麽?他連誣陷張瓊的史珪、石漢卿也沒加罪,隻是此後再也不信任此二人了。唉!賢如宋太祖尚且忘了張瓊昔日待他的一片深情,“苟富貴,毋相忘”,不過是說說好聽而已,又怎當得真了?
【注】1宋太祖殺馬事,見司馬光《涑光紀聞》。
2太祖拒卻軍校所獻杖劍事,亦見《涑水紀聞》。
3宋太祖逼殺張瓊事,見《資治通鑑長編》。
第二十八回 高俸養廉 百官知恥政清明(1)
宋開寶三年秋七月,七巧節,(宋太祖共改了三次年號:曰建隆、幹德、開寶),休沐。宋太祖飽飽地睡足了覺,醒來精神充沛,興致甚高,早餐後對近侍道:“咱們今日彈雀兒去。”近侍喜道:“皇上,近日後園烏鴉甚多,聒嘈得厭人,滿地遺矢,皇上去驅除了最好。”太祖笑道:“如此汝等怎不早早驅除了?”近侍道:“臣等沒用,樹高爬不上,驚之不去。”宋太祖攜了彈弓,眾近侍簇擁了來到後園,囑咐守園吏道:“非急事,毋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