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六合鏖戰 二千破敵三萬兵(3)
這張永德與韓令坤合兵之後,果然在揚州東門外全殲陸孟俊萬餘之眾,此事表過不提。
過了幾天,南唐齊王景達三萬大軍離了瓜步,向六合緩緩逼近,距城二十餘裏,設柵下寨。趙匡胤聚眾將議敵。李謙溥道:“敵人太多,六合城卑,守亦不可,戰亦不可,不如急速通知揚州,合兵一戰,以策萬全。”馬仁瑀笑道:“李兄太也擔心了。他挾三萬之眾,渡江也不勞累,卻十餘日不進兵,如今離城二十裏下寨,設柵挖塹,戰戰兢兢,是心怯也。這樣的狗熊,怕它則甚?明日開城一戰,管保成功。”馬全義道:“以少勝多,也不是不能,古代戰例難道少了?卻也沒有死拚硬打能成功的。不如分兵設伏,攻其側背——便如滁州戰役一般,不知趙兄之意如何?”牙校苗訓道:“六合一戰,關係重大,如若敗了,則壽州城下之兵腹背受敵,實是兇險不過;如若勝了,則我以二千之眾,破敵三萬,自然南征之戰功居第一。‘六合’二字是什麽意思呢?天地四方之間,謂之六合。六合大勝,定當四海揚名。”馬仁瑀笑罵道:“臭道士,總愛說這些鬼話。”匡胤笑道:“苗訓的話,是有道理的。他說的是這一仗的重要程度,是隻能勝不能敗的。仁瑀兄弟知敵心怯;謙溥兄弟知眾寡懸殊;全義兄弟知不可力敵;也都是有道理的。然而,力敵不可,設伏也不可,六合以南,全是平原,小渠縱橫,設伏何處?況且區區二千兵士,又該如何分兵?它設柵挖塹,龜縮一處,偷營、夜襲,全不管用。這倒是頗費思慮呢!”諸將道:“然則,趙兄之意,莫非固守待援麽?”楚昭輔道:“那怎麽行?軍中並無儲糧,六合百姓眾多,沒飯吃,如何守法?”匡胤道:“楚兄說的是,守是守不住的。再說南唐三萬烏合之眾,趙某不才,也不至於閉城避敵,顧顏乞援。依我之見,也不需奔襲,也不需設伏,隻消養精蓄銳,待敵自來,到時咱兄弟背城一戰,盡起全城百姓城頭擂鼓吶喊,彼必不知我城中還有多少藏軍未出,必不敢全力應戰,如此方可以少勝眾。”眾人齊聲稱善。
當下眾人分頭去動員百姓上城,將滁州繳獲的兵仗叫他們拿了,把城中所有鑼鼓響器都集中了,放在城頭,把城中布店中各色布匹買了,製作旗幟,多多地插在城上,果然聲勢浩大,唐軍探子見了,回報齊王景達和監軍陳覺,皆各驚疑不定,不敢貿然進攻,延遲了三日,方始緩緩引兵來到,遠遠地布下陣來,掌握下機動兵力以備不虞,隻出半軍作戰。城中諸將率兩千精銳殺出,城上人頭如蟻,鼓譟吶喊、鼓聲、鐃鈸聲、鑼聲一片嘈雜,唐軍都不知城中虛實,心中先已怯了。兩軍相接,馬仁瑀、馬全義、李謙溥、羅彥環、王彥昇、李處耘等個個驍勇,奮不顧身,縱橫來去,擋者披靡。趙匡胤在後督陣,卻見眾卒不甚盡力,且有少數退縮者,知是畏敵太多,沒有把握,存著逃意,趙匡胤心頭火起,縱馬來去大聲鼓舞,在那退縮的軍士皮笠上一一揮劍斬之使破,這一日戰至黃昏,雙方鳴金收兵。馬仁瑀、馬全義、羅彥環、王彥昇、李處耘、李謙溥等護住後軍,退回城中,此日無功,個個心中忿悶,臉上無光。匡胤笑道:“眾位兄弟不須煩惱,我已有破敵的計策了。”眾人一喜,齊口詢問,匡胤道:“且回去吃飽了飯再說。”當日,晚飯畢,匡胤下令擊起聚將鼓,兩千人齊刷刷地在校場上站定,隻見趙匡胤麵帶寒霜,在隊伍中緩步穿行,將皮笠上有劍砍之破痕者一一提將出來,列於隊前,乃厲聲責之道:“我等眾將士皆各背鄉井、離妻子、別父母,千裏赴敵,為的是什麽?為的是統一國家,平息戰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平日朝廷以厚祿養我,都是百姓的血汗錢,有道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日之戰,何等兇險?萬一失敗,個個是異鄉之鬼,皇上幾萬之眾,勢將腹背受敵。你等數人,臨陣退縮,置國家利害於不顧,是為不忠;不與同胞共生死,是為不義;膽怯怕死,是為不勇,要爾等這幹不忠、不義、不勇的漢子何用?與我斬了!”三聲號炮一響,頓時獻上二十餘顆血淋淋的人頭來,三軍股慄。匡胤眼光緩緩掠過全場,大聲問道:“自皇上提兵以來,我大周有一仗不勝的麽?”眾將大聲應道:“沒有!”匡胤又大聲問道:“我禁軍將士,能容得怕死之輩麽?”眾將士又齊聲答道:“不能。”匡胤道:“諸將都是我替皇上一個一個挑選出來的,個個都是英雄好漢,豈能怕了南軍?又豈是嬌生慣養、屢戰屢敗的南軍可比?大家聽著:明日一戰,有敢後退一步的,斬!有不力戰破敵的,斬!有敢亂了行伍的,斬!凡奮不顧身,破敵立功者,一律不次超升!”這一席話,說得全軍熱血沸騰,傷者裹傷求戰,病者扶杖而起,一個個摩拳擦掌,士氣大振。趙匡胤吩咐:殺翻十幾頭肥豬,每人賜酒半斤,預作慶功之宴。
第十九回 六合鏖戰 二千破敵三萬兵(4)
這日景達、陳覺以為:今日一戰,也沒輸給周軍,況且自己的中軍尚未動用,不覺信心大增,決定明日一戰破敵。次日一早,早早地吃了飯,便嚴整隊伍,列陣於六合南城外,擂鼓吶喊,邀敵出戰。豈料城中偃旗息鼓,靜悄悄的,更無人影。景達等驚疑不定,陳覺道:“莫非趙匡胤棄城逃走了?”景達道:“未必,趙匡胤素來英勇,怎地會逃?”便著數百個大嗓門的,逼城大聲辱罵,直罵得口幹舌疲。城中一無動靜。此時天氣已熱,重重的鎧甲被太陽曬得滾燙,很不好受,自辰時列陣,站了一個來時辰,眾軍士滴水不曾入口,又渴又乏,漸漸地站立不定,隊伍微亂。待到巳未午初,忽地下起一陣暴雨來。這陣雨下得好大,一個個淋得全身濕透,卻去哪廂避雨?正沒作理會處,猛聽得城中炮聲連珠價響起,鼓聲大振,城門開處,趙匡胤偕了馬仁瑀、馬全義等一眾虎將縱馬先出,隨後的兵將不知有多少,源源湧將出來,喊聲震天,蜂擁向前,更不回顧,竟是中箭中刀猶如不知疼痛似的,仍是猛砍猛殺,個個像瘋了一般,陷入陣來,景達、陳覺早嚇得慌了!又見城中周兵源源而出,不知有幾千幾萬——原來是匡胤命城中丁壯扮作周兵,隨隊而出,以壯聲威的,這一陣大殺,唐軍抵擋不住,前軍一潰,衝動後陣,回頭大奔,死傷三千餘人,景達、陳覺帶了敗眾,逃過江去了,自此,趙匡胤大名南唐婦孺皆知。
這張永德與韓令坤合兵之後,果然在揚州東門外全殲陸孟俊萬餘之眾,此事表過不提。
過了幾天,南唐齊王景達三萬大軍離了瓜步,向六合緩緩逼近,距城二十餘裏,設柵下寨。趙匡胤聚眾將議敵。李謙溥道:“敵人太多,六合城卑,守亦不可,戰亦不可,不如急速通知揚州,合兵一戰,以策萬全。”馬仁瑀笑道:“李兄太也擔心了。他挾三萬之眾,渡江也不勞累,卻十餘日不進兵,如今離城二十裏下寨,設柵挖塹,戰戰兢兢,是心怯也。這樣的狗熊,怕它則甚?明日開城一戰,管保成功。”馬全義道:“以少勝多,也不是不能,古代戰例難道少了?卻也沒有死拚硬打能成功的。不如分兵設伏,攻其側背——便如滁州戰役一般,不知趙兄之意如何?”牙校苗訓道:“六合一戰,關係重大,如若敗了,則壽州城下之兵腹背受敵,實是兇險不過;如若勝了,則我以二千之眾,破敵三萬,自然南征之戰功居第一。‘六合’二字是什麽意思呢?天地四方之間,謂之六合。六合大勝,定當四海揚名。”馬仁瑀笑罵道:“臭道士,總愛說這些鬼話。”匡胤笑道:“苗訓的話,是有道理的。他說的是這一仗的重要程度,是隻能勝不能敗的。仁瑀兄弟知敵心怯;謙溥兄弟知眾寡懸殊;全義兄弟知不可力敵;也都是有道理的。然而,力敵不可,設伏也不可,六合以南,全是平原,小渠縱橫,設伏何處?況且區區二千兵士,又該如何分兵?它設柵挖塹,龜縮一處,偷營、夜襲,全不管用。這倒是頗費思慮呢!”諸將道:“然則,趙兄之意,莫非固守待援麽?”楚昭輔道:“那怎麽行?軍中並無儲糧,六合百姓眾多,沒飯吃,如何守法?”匡胤道:“楚兄說的是,守是守不住的。再說南唐三萬烏合之眾,趙某不才,也不至於閉城避敵,顧顏乞援。依我之見,也不需奔襲,也不需設伏,隻消養精蓄銳,待敵自來,到時咱兄弟背城一戰,盡起全城百姓城頭擂鼓吶喊,彼必不知我城中還有多少藏軍未出,必不敢全力應戰,如此方可以少勝眾。”眾人齊聲稱善。
當下眾人分頭去動員百姓上城,將滁州繳獲的兵仗叫他們拿了,把城中所有鑼鼓響器都集中了,放在城頭,把城中布店中各色布匹買了,製作旗幟,多多地插在城上,果然聲勢浩大,唐軍探子見了,回報齊王景達和監軍陳覺,皆各驚疑不定,不敢貿然進攻,延遲了三日,方始緩緩引兵來到,遠遠地布下陣來,掌握下機動兵力以備不虞,隻出半軍作戰。城中諸將率兩千精銳殺出,城上人頭如蟻,鼓譟吶喊、鼓聲、鐃鈸聲、鑼聲一片嘈雜,唐軍都不知城中虛實,心中先已怯了。兩軍相接,馬仁瑀、馬全義、李謙溥、羅彥環、王彥昇、李處耘等個個驍勇,奮不顧身,縱橫來去,擋者披靡。趙匡胤在後督陣,卻見眾卒不甚盡力,且有少數退縮者,知是畏敵太多,沒有把握,存著逃意,趙匡胤心頭火起,縱馬來去大聲鼓舞,在那退縮的軍士皮笠上一一揮劍斬之使破,這一日戰至黃昏,雙方鳴金收兵。馬仁瑀、馬全義、羅彥環、王彥昇、李處耘、李謙溥等護住後軍,退回城中,此日無功,個個心中忿悶,臉上無光。匡胤笑道:“眾位兄弟不須煩惱,我已有破敵的計策了。”眾人一喜,齊口詢問,匡胤道:“且回去吃飽了飯再說。”當日,晚飯畢,匡胤下令擊起聚將鼓,兩千人齊刷刷地在校場上站定,隻見趙匡胤麵帶寒霜,在隊伍中緩步穿行,將皮笠上有劍砍之破痕者一一提將出來,列於隊前,乃厲聲責之道:“我等眾將士皆各背鄉井、離妻子、別父母,千裏赴敵,為的是什麽?為的是統一國家,平息戰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平日朝廷以厚祿養我,都是百姓的血汗錢,有道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日之戰,何等兇險?萬一失敗,個個是異鄉之鬼,皇上幾萬之眾,勢將腹背受敵。你等數人,臨陣退縮,置國家利害於不顧,是為不忠;不與同胞共生死,是為不義;膽怯怕死,是為不勇,要爾等這幹不忠、不義、不勇的漢子何用?與我斬了!”三聲號炮一響,頓時獻上二十餘顆血淋淋的人頭來,三軍股慄。匡胤眼光緩緩掠過全場,大聲問道:“自皇上提兵以來,我大周有一仗不勝的麽?”眾將大聲應道:“沒有!”匡胤又大聲問道:“我禁軍將士,能容得怕死之輩麽?”眾將士又齊聲答道:“不能。”匡胤道:“諸將都是我替皇上一個一個挑選出來的,個個都是英雄好漢,豈能怕了南軍?又豈是嬌生慣養、屢戰屢敗的南軍可比?大家聽著:明日一戰,有敢後退一步的,斬!有不力戰破敵的,斬!有敢亂了行伍的,斬!凡奮不顧身,破敵立功者,一律不次超升!”這一席話,說得全軍熱血沸騰,傷者裹傷求戰,病者扶杖而起,一個個摩拳擦掌,士氣大振。趙匡胤吩咐:殺翻十幾頭肥豬,每人賜酒半斤,預作慶功之宴。
第十九回 六合鏖戰 二千破敵三萬兵(4)
這日景達、陳覺以為:今日一戰,也沒輸給周軍,況且自己的中軍尚未動用,不覺信心大增,決定明日一戰破敵。次日一早,早早地吃了飯,便嚴整隊伍,列陣於六合南城外,擂鼓吶喊,邀敵出戰。豈料城中偃旗息鼓,靜悄悄的,更無人影。景達等驚疑不定,陳覺道:“莫非趙匡胤棄城逃走了?”景達道:“未必,趙匡胤素來英勇,怎地會逃?”便著數百個大嗓門的,逼城大聲辱罵,直罵得口幹舌疲。城中一無動靜。此時天氣已熱,重重的鎧甲被太陽曬得滾燙,很不好受,自辰時列陣,站了一個來時辰,眾軍士滴水不曾入口,又渴又乏,漸漸地站立不定,隊伍微亂。待到巳未午初,忽地下起一陣暴雨來。這陣雨下得好大,一個個淋得全身濕透,卻去哪廂避雨?正沒作理會處,猛聽得城中炮聲連珠價響起,鼓聲大振,城門開處,趙匡胤偕了馬仁瑀、馬全義等一眾虎將縱馬先出,隨後的兵將不知有多少,源源湧將出來,喊聲震天,蜂擁向前,更不回顧,竟是中箭中刀猶如不知疼痛似的,仍是猛砍猛殺,個個像瘋了一般,陷入陣來,景達、陳覺早嚇得慌了!又見城中周兵源源而出,不知有幾千幾萬——原來是匡胤命城中丁壯扮作周兵,隨隊而出,以壯聲威的,這一陣大殺,唐軍抵擋不住,前軍一潰,衝動後陣,回頭大奔,死傷三千餘人,景達、陳覺帶了敗眾,逃過江去了,自此,趙匡胤大名南唐婦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