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還沒有亮,他想:“應該睡一會了,明天又將是一個激烈戰鬥的日子呢!”可是,他睡不著,一閉上眼便瞧見崇諫滿麵絕望的可憐樣子,仿佛聽得崇諫那一聲絕望的叫聲:“爹,娘……”劉仁瞻雙手扶住了頭,滿目是淚,喃喃說道:“崇諫!崇諫!你怎麽恁般胡塗……”眼淚再也止不住了,順著臉刷刷流下。唉!他又能向誰訴說自己內心的悽苦?他覺得自己十分疲倦,這才忽然意識到:自己確實老了……
夜盡了,第一線曙光透窗而入,遠遠傳來號角,口令之聲,城市已經醒來。驀地,炮聲、喊聲大起,屋頂各處又有流矢墜地之聲,他知道,周兵又開始攻城了。他勉力站起身來,揉了揉酸澀的眼睛,咳嗽了一聲,立刻,隨從出現在書房前,他吩咐道:“備馬!”慢慢走出門來,出現在人們之前。隻見他那片刻前顯得又衰老、又睏乏、又充滿了悲傷的臉上,剎時又恢復了鋼鐵般的肅穆、沉靜、威嚴。他是主帥,他是戰士們的主心骨,他可不能讓人們窺見他內心深處的軟弱和深沉的哀痛,他不能為兒女之情亂了心性,他一身繫著壽州一城的安危、淮南全局的安危,南唐全國的安危,他無權沉浸在喪子之痛中,因為他是劉仁瞻啊!新一輪壽州攻防戰又開始了,和過去歷次一樣,哪裏危急,劉仁瞻便出現在哪裏,將士們投向劉仁瞻的眼光中,充滿了敬畏和同情。
曙光中,劉崇諫滴血的頭顱,仍然高高地懸掛著,不曾閉上那雙年輕的眼睛……【注】1唐中主向周世宗乞和前後情況,散見《資治通鑑·192、193卷》及馬令《南唐書》,陸遊《南唐書》,《舊五代史·周世宗紀第二、第三》。
2孫晟被周世宗殺死的時間,其實是在這一年十月,周世宗回歸開封之後,距孫晟勸令劉仁瞻不降事,相隔七個月。然而,周世宗所以要殺孫晟,確因孫晟不肯聽話勸降。陸遊《南唐書》因而把這兩件事寫在一起。為了加強故事性,本文亦依陸遊,如此處理。
3劉仁瞻斬子及夫人顧全大義事,詳載《舊五代史·周書·列傳》、《資治通鑑·第293卷之3》。
第十八回 時艱勢危 江南奮起柴將軍(1)
前麵提到:南唐滁州大敗,揚州失守,淮南已是十分危急了。偏偏這時,吳越國接受了後周調遣,同時出兵攻向常州,造成了對金陵根本之地的巨大威脅,這真是“屋漏又遭連陰雨,船破更遇頂頭風”了,這怎叫中主不急?
吳越國統兵主將是丞相吳程,手下兩員大將是衢州刺史鮑脩讓,中直都指揮使羅晟。吳程是文人,並不知兵,卻又驕奢貪吝,這次引兵出征,一路敲詐百姓,勒索地方官府,所得財物盡數吞了,半點也不分給鮑、羅二將,早恨得二人牙癢癢的,是以上下不和。這一日到了南唐境內。這時南唐精兵多數已調到淮南作戰,加以原來與吳越早訂有互不侵犯和約,所以毫無戒備,被吳越兵連破數關,長驅直入,一舉攻破常州外廊,連常州團練使趙仁澤也被羅晟部屬生擒活捉去了。吳程一麵揮兵進攻常州內城,一麵縱兵在常州城外大掠,姦淫燒殺劫奪無所不為,四鄉為墟。常州城內兵將又誰沒幾家親戚朋友在城外住的?目睹敵兵兇殘,無不義憤填膺。城中百姓為了顧全身家性命,更是全力協助駐軍防守,供糧、運石、守夜、巡邏,甚至執刀槍上城助戰,所以盡管吳越兵日夜攻打,也打不進去,更何況羅、鮑兩將也不十分賣力,這一圍攻便成僵局。
當時南唐宣潤大都督乃是中主長子燕王弘冀,他才二十五歲,未習軍旅之事。他的治所在潤州(即今日江蘇鎮江市),東南離常州不過一百七十餘裏,走得快些,兩天也就到了。而且中間一坦平陽,無險可守。潤州兵馬不過六七千人,羸弱居多,又無宿將輔佐。潤州若是失守,金陵可就危殆了。因此樞密使李徵古向中主奏道:“燕王年輕,不識兵戎,豈可令獨處危城,肩此重負?為今之計,宜急召燕王回京,改派神衛統軍朱匡業替之守潤州,以策萬全。”中主聽得常州危急,早已暗暗為兒子擔心,聽了李徵古的話,便立即派中使星夜趕至潤州,諭令弘冀即刻回金陵。
弘冀接旨後,心中激憤,瞋目對中使道:“我是皇上長子,一聞敵警,拔足先逃,這豈不辜負皇上多年的教導、期望?又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和社稷了?更有何麵目對諸百姓和潤州將士?這豈是大丈夫所當為的麽?你回去稟奏皇上,隻說我已決定:潤州在,弘冀在;潤州亡,弘冀亡;誓不離城一步,決與眾將士共生死。”一席話說得眾將士熱血沸騰,熱淚盈眶,齊聲稟道:“大王放心,有我等在,決不使潤州有一分閃失。”部將趙鋒越眾而出,大聲道:“大王之言是也!大王乃眾心之所恃,一旦獨自退歸,所部必亂矣。大王平素推衣衣我,推食食我,存恤愛護,萬眾歸心,怕什麽吳越賊寇了?不回去,不回去。”那中使見弘冀固執不肯奉旨,眾將士同聲擁護,知道無法勸得弘冀回朝,為難道:“大王不回去,教微臣如何復旨呢?”弘冀揮手道:“你且下去,我自有表奏。”
弘冀退入書房,握筆良久,書奏道:“……多壘之秋,義無就逸,乞效用以死報國。惟潤州兵弱,不足以守境驅寇,亟盼速遣強援。”雲雲。書奏已畢,心想自己不習兵旅,怎得有個人來輔佐自己才行,驀地想起一個人來……
夜盡了,第一線曙光透窗而入,遠遠傳來號角,口令之聲,城市已經醒來。驀地,炮聲、喊聲大起,屋頂各處又有流矢墜地之聲,他知道,周兵又開始攻城了。他勉力站起身來,揉了揉酸澀的眼睛,咳嗽了一聲,立刻,隨從出現在書房前,他吩咐道:“備馬!”慢慢走出門來,出現在人們之前。隻見他那片刻前顯得又衰老、又睏乏、又充滿了悲傷的臉上,剎時又恢復了鋼鐵般的肅穆、沉靜、威嚴。他是主帥,他是戰士們的主心骨,他可不能讓人們窺見他內心深處的軟弱和深沉的哀痛,他不能為兒女之情亂了心性,他一身繫著壽州一城的安危、淮南全局的安危,南唐全國的安危,他無權沉浸在喪子之痛中,因為他是劉仁瞻啊!新一輪壽州攻防戰又開始了,和過去歷次一樣,哪裏危急,劉仁瞻便出現在哪裏,將士們投向劉仁瞻的眼光中,充滿了敬畏和同情。
曙光中,劉崇諫滴血的頭顱,仍然高高地懸掛著,不曾閉上那雙年輕的眼睛……【注】1唐中主向周世宗乞和前後情況,散見《資治通鑑·192、193卷》及馬令《南唐書》,陸遊《南唐書》,《舊五代史·周世宗紀第二、第三》。
2孫晟被周世宗殺死的時間,其實是在這一年十月,周世宗回歸開封之後,距孫晟勸令劉仁瞻不降事,相隔七個月。然而,周世宗所以要殺孫晟,確因孫晟不肯聽話勸降。陸遊《南唐書》因而把這兩件事寫在一起。為了加強故事性,本文亦依陸遊,如此處理。
3劉仁瞻斬子及夫人顧全大義事,詳載《舊五代史·周書·列傳》、《資治通鑑·第293卷之3》。
第十八回 時艱勢危 江南奮起柴將軍(1)
前麵提到:南唐滁州大敗,揚州失守,淮南已是十分危急了。偏偏這時,吳越國接受了後周調遣,同時出兵攻向常州,造成了對金陵根本之地的巨大威脅,這真是“屋漏又遭連陰雨,船破更遇頂頭風”了,這怎叫中主不急?
吳越國統兵主將是丞相吳程,手下兩員大將是衢州刺史鮑脩讓,中直都指揮使羅晟。吳程是文人,並不知兵,卻又驕奢貪吝,這次引兵出征,一路敲詐百姓,勒索地方官府,所得財物盡數吞了,半點也不分給鮑、羅二將,早恨得二人牙癢癢的,是以上下不和。這一日到了南唐境內。這時南唐精兵多數已調到淮南作戰,加以原來與吳越早訂有互不侵犯和約,所以毫無戒備,被吳越兵連破數關,長驅直入,一舉攻破常州外廊,連常州團練使趙仁澤也被羅晟部屬生擒活捉去了。吳程一麵揮兵進攻常州內城,一麵縱兵在常州城外大掠,姦淫燒殺劫奪無所不為,四鄉為墟。常州城內兵將又誰沒幾家親戚朋友在城外住的?目睹敵兵兇殘,無不義憤填膺。城中百姓為了顧全身家性命,更是全力協助駐軍防守,供糧、運石、守夜、巡邏,甚至執刀槍上城助戰,所以盡管吳越兵日夜攻打,也打不進去,更何況羅、鮑兩將也不十分賣力,這一圍攻便成僵局。
當時南唐宣潤大都督乃是中主長子燕王弘冀,他才二十五歲,未習軍旅之事。他的治所在潤州(即今日江蘇鎮江市),東南離常州不過一百七十餘裏,走得快些,兩天也就到了。而且中間一坦平陽,無險可守。潤州兵馬不過六七千人,羸弱居多,又無宿將輔佐。潤州若是失守,金陵可就危殆了。因此樞密使李徵古向中主奏道:“燕王年輕,不識兵戎,豈可令獨處危城,肩此重負?為今之計,宜急召燕王回京,改派神衛統軍朱匡業替之守潤州,以策萬全。”中主聽得常州危急,早已暗暗為兒子擔心,聽了李徵古的話,便立即派中使星夜趕至潤州,諭令弘冀即刻回金陵。
弘冀接旨後,心中激憤,瞋目對中使道:“我是皇上長子,一聞敵警,拔足先逃,這豈不辜負皇上多年的教導、期望?又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和社稷了?更有何麵目對諸百姓和潤州將士?這豈是大丈夫所當為的麽?你回去稟奏皇上,隻說我已決定:潤州在,弘冀在;潤州亡,弘冀亡;誓不離城一步,決與眾將士共生死。”一席話說得眾將士熱血沸騰,熱淚盈眶,齊聲稟道:“大王放心,有我等在,決不使潤州有一分閃失。”部將趙鋒越眾而出,大聲道:“大王之言是也!大王乃眾心之所恃,一旦獨自退歸,所部必亂矣。大王平素推衣衣我,推食食我,存恤愛護,萬眾歸心,怕什麽吳越賊寇了?不回去,不回去。”那中使見弘冀固執不肯奉旨,眾將士同聲擁護,知道無法勸得弘冀回朝,為難道:“大王不回去,教微臣如何復旨呢?”弘冀揮手道:“你且下去,我自有表奏。”
弘冀退入書房,握筆良久,書奏道:“……多壘之秋,義無就逸,乞效用以死報國。惟潤州兵弱,不足以守境驅寇,亟盼速遣強援。”雲雲。書奏已畢,心想自己不習兵旅,怎得有個人來輔佐自己才行,驀地想起一個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