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襄陽漫遊 奇僧慷慨致千金(3)


    匡胤道:“小弟來到襄陽,想起兩個古人,頗欲一瞻遺容。”苗訓道:“是哪兩個奢遮人物?”匡胤道:“一個是劉備,一個是羊祜。”苗訓道:“不錯,峴山上有個墮淚碑,那是襄陽人懷念羊祜的。北門外有個檀溪,那是劉備逃命時,乘的盧馬飛越過的,隻是趙兄何以對這兩個人如此欽佩?”匡胤道:“劉備寄身劉表處,正是他最不得意的時候;那羊祜也因建言一統江山,卻得不到支持,因此嘆道:‘天下事不如意十常八九。’小弟二十二歲了,至今一事無成,虛度年華,是以想去憑弔這兩位英雄呢!”苗訓道:“趙兄休要感傷。時機未到,急也無用;時機一到,門板也擋不住。眼下卻是時機到了呢!”匡胤笑問道:“莫非又是苗兄測算到的?”苗訓道:“這倒不是……”正待說明,忽聽門上有剝啄之聲,開門一看,隻見那個和尚探頭進來,問道:“趙施主眼下得閑麽?”匡胤道:“什麽事?”那和尚道:“本寺方丈有言,如蒙不棄,請到方丈奉茶。”匡胤笑著站了起來道:“方丈如此多禮。”暫別了苗訓,隨了那和尚投方丈來。遠遠便瞧見方丈門口立著一個老僧。這老僧實在老得很了,眉毛全白,長長地覆在眼上,一臉皺紋深刻,微微佝僂著身子,拿著一根木禪仗。他穿一件灰色舊袈裟,白布櫗子,雙梁布鞋,顫巍巍地站著,正笑嘻嘻地看著自己呢!匡胤忙趨前拱手道:“怎敢勞長老等候?”那老僧合什道:“阿彌陀佛,今日趙公子光臨,大是有緣,請入方丈坐地。”兩人待小和尚獻上了茶,匡胤四下打量,見窗明幾淨,牆上掛一張寒山疏竹圖,幾上列一尊彌勒佛瓷像,地上光淨,看上去令人身心一爽。老和尚隻是上上下下打量匡胤,並不發話,匡胤被他瞧得渾身不自在。心中微嗔道:“這老禿驢好生無禮。”半晌,老和尚徐徐言道:“適才老衲去廊下拜讀了公子佳作,見公子發大宏願,欲驅殘去穢,滌盪宇內,如此居心,佛祖必佑,阿彌陀佛。”匡胤一怔,躬身道:“小子狂妄,一時興起,既汙潔壁,復瀆清聽,惶愧,惶愧。”那老和尚嗬嗬笑道:“說什麽一時興起?既有此意,便已種下善因,豈無善果?公子此詩,老衲定當妥善守護,以為他日之驗。”匡胤道:“那更不敢當了。”老和尚道:“老衲今年九十二歲了。一生閱人多矣,公子英氣逼人,卻知謙抑,既無文人酸腐之氣,又無武夫跋扈之常態,難得難得。”匡胤道:“長老如此盛譽,小子何以克當?承教良久,敢問長老法諱?”老和尚笑道:“老僧守嚴。實不相瞞,年輕時,乃唐末大盜明馬兒是也。隻緣殺的人多了,罪孽深重,深自愧悔。四十歲上出家,至今已五十二年了,尚且塵心未泯,良深慚愧,阿彌陀佛!”匡胤一聽,肅然起敬,忙欠身道:“不知長老乃前輩高人,適才失敬了!”守嚴笑道:“不敢當。公子是住在襄陽呢?還是路過?”匡胤道:“小子是去汴京省親,便擬在京師求個出身,長老妙悟禪機,不敢動問:小子一生禍福如何?”守嚴微笑道:“佛家隻講因果、緣法,不識預測凶吉福禍,公子即欲如此,何不去問那苗道人呢?”匡胤笑道:“他這道人是假的,他的測字算命也是假的。”守嚴嗬嗬笑道:“假的,假的。假未必假,真又何嚐真?真真假假,公子何必頂真拘泥?”匡胤道:“長老妙言微旨,小子不甚懂,隻是小子今後行止該當如何,長老可否指示一二?”守嚴沉吟道:“這個嘛!公子,以兵止兵,以殺止殺,這解鈴還須繫鈴人的道理,公子懂麽?”匡胤道:“還請長老示知。”守嚴道:“世道亂得狠了,就該止亂了。百姓苦得很了,就該安撫了。殺人殺得多了,就該止殺了。公子他日主兵,心中宜常存慈悲之念,隻是有一個‘止’字,那就功德無量了!”匡胤肅然,躬身道:“小子記下了!”守嚴道:“不須記,不須記,隨緣行止,一心向善也就是了。”匡胤又問道:“長老,這兩年,小子僕僕風塵,四處奔波,一事無成,所投皆無著,卻是為何?”守嚴笑道:“公子又來了。所投無著,便是沒緣,安知非福?又何必執著?公子萬裏長行,多識民間疾苦,既廣見識,復勵壯誌,怎說得一事無成?公子,老衲有一句良言相勸:公子須當謹擇出處!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麽?”匡胤一凜,說道:“領教了!”守嚴微笑道:“公子行色匆匆,老衲不敢久留。老衲寄身空門,自然不事居積。歷年四方施主布施些香火銀子,隨手放置,分文未用。前日檢視,居然有千兩銀子之多,謹將此項財物奉獻公子,以壯行色。還希公子勿卻。”匡胤一驚,慌忙起身,雙手亂搖,道:“小子如何敢領長老厚賜?實不相瞞,小子此番旅囊甚豐,並不匱乏。”守嚴不答,起身入內提出一口重重的舊箱子來,遞與匡胤道:“此銀不是我的,放在我手裏與糞土何異?公子隻管拿去。”匡胤無法推卻,茫然接過,喃喃道:“如此卻不知何以為報?”守嚴合什道:“老衲年近百歲,自然不能親見公子大展宏圖之日,盼什麽回報?隻盼公子日後偶或憶及老衲時,不忘‘惠民止殺’四字,便是大功德了。”當下送匡胤出了方丈室,自回內堂坐上蒲團,入定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太祖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壺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壺公並收藏宋太祖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