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壯士行》)
兩人遂痛飲至大醉,相扶而起,出門,相和而歌曰:攜手上河梁,遊子慕何之?
徘徊蹊路側, 不能辭。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晉·無名氏《攜手上河梁》)
李穀解下馬上包袱,雙手奉上,道:“韓兄此去,繳用必多,區區千金,以壯行色,韓兄收著。”韓熙載也不言謝,含淚收下,交付韓壽背了,便覓船渡淮而去。船至中流,回首北望,隻見李穀兀立峙於高岸上,揮手示意。秋風勁急,拂動李穀衣襟,白衣飄飄,神采飛揚,宛如神仙中人。韓熙載激情難抑,縱聲長嘯,嘯聲渾厚、激昂,充滿激憤、悲壯、豪氣。李穀聞聲亦長嘯相和,他的嘯聲卻是清越、慷慨,洋溢著豪情、壯誌和自信,兩人嘯聲從淮河上遠遠傳了開去,伴隨著河水的嗚咽聲,久久不息……
看官須知:這兩人一別之後,便再也不曾見麵,若幹年後,李穀果然做了中原北周的宰相,輔佑周世宗,定策取了淮南,為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這韓熙載入吳,到南唐之時,官至中書侍郎、充光華殿學士承旨、兵部尚書。他曾屢次建策欲揮兵平定中原,卻因南唐主孱弱,不用其謀,以致國力日漸衰弱,竟使韓熙載壯誌難酬,熙載乃沉湎於醇酒美人,悒悒以終,死後被南唐追封為僕射,同平章事——也即是宰相了。
此兩人乃一時之人傑也,未達時這般傾心相交的故事,實是千古罕有的佳話。正是:多難蒼生盼一統,臨岐壯士吐豪言。
本書故事正是圍繞中原與南唐之爭展開的,以此,筆者便信手把李穀、熙載相識之事拈來,以之為楔。五代紛爭,武人執政,此輩唯知以兵力爭勝,又幾時把百姓困苦放在心中了?一味貪汙腐敗,沉湎榮華富貴,又懂得什麽政治了?又懂得什麽農商經營了?是以天下亂極,百姓苦極。李穀、韓熙載之後,便見眾多士人參政或出謀劃策,或進言糾偏,這輩文人懂得成仁取義的大道理,以天下為己任,因此天下得以統一。這就是在下為什麽以李、韓之事為本書之楔的深意所在。【注】1李穀千裏送韓熙載事,見《資治通鑑》卷275之49。
2韓熙載奔吳,各書多有記載。《十國春秋·吳睿帝本紀》上寫道:“七月,北海前進士韓熙載來歸。”然而《資治通鑑》載霍彥威奉命殺王公儼事是這年八月丁酉。則韓熙載投吳必在其父被殺之後。故本文從《資治通鑑》,定為當年八、九月間。
第一回 土室遇險 處變不驚見本色(1)
公元943年,是五代後晉天福八年。去年六月晉高祖石敬瑭巡狩到鄴都時一病死了,他侄子石重貴匆匆趕去,在靈柩前接位為帝,是為後晉第二代皇帝。當他忙完喪事,已是次年二月時分,這才發駕返回京都。
後晉的京都是在汴梁(亦稱汴京,即今日之開封),前一陣因大批文武官員和禦林軍隨著皇帝出巡,汴京曾很冷落了一陣子,現在他們隨著新皇帝回來了,京城又熱鬧起來了。汴梁在古代戰國時期是魏國的國都大梁,因此,人們往往會因之想起信陵君、侯贏、朱亥等英雄人物來。開封府的東門即夷門,便是侯贏抱關為吏的地方。開封因地處中原衝要之地,此時北方遼國契丹強大,幽雲諸州又被石敬瑭割讓給了遼國,以五代時的梁、唐、晉、漢、周,以及後來的大宋、金等朝都以這遠離邊境的開封為國都。本文開始的年代,汴京正是中原第一繁華的地方,然而即使如此,卻也不及承平時期中等城市的熱鬧呢!
話說這年二月的一個淩晨,開封還未曾從睡夢中醒來,它的北門——封丘門剛剛緩緩地啟開,從城中潑唰唰地奔出七騎馬來,其中四騎稍稍落後些,騎者羅帽直衫,自是四個隨從的家丁了。前行三騎,居中的乘者是個二十一二歲的青年,他衣飾華麗,鞍轡華鮮,佩劍也是鑲金飾玉,甚是貴重。他肩上縛了皮韝,韝上停著一頭黑色大鷹,那鷹的利爪緊緊抓住皮韝,身子一動不動,卻微側著頭,兩隻銳眼閃著熠熠的光,看得出這是隻從漠北重價購的獵鷹。調得順了,極是名貴。他的馬前馬後奔跑著五隻巨犬,灰色粗硬的毛,長腳,吐舌豎耳,看得出這是購自藏邊的牧羊犬,乃是狼種,此刻隻是跟著馬匹小跑,一聲也不吠。這鷹這犬,自是他家飼養的了。這青年身軀高大,總有六尺左右,白淨麵皮,厚唇隆鼻,上唇微翹。他名叫韓令坤,磁州武安人氏,他父親備職禁軍,卻極善於聚斂,橫行不法,是以家中豪富。那後麵跟著的四個從騎,便是他家的奴僕。韓令坤武將世家,頗習武藝,平時嬌養慣了,出手豪闊。在他左側並行的馬上,騎著的是一個紅臉少年,才十六七歲,一張國字臉上,濃眉大眼,炯炯有神。他也長得甚是高大,孔武有力,隻是衣裳敝舊,所佩弓、矢、長劍亦甚尋常,騎的馬乃是借的韓令坤家的。他英氣勃勃,體態自然,絕無分豪寒酸落拓的神氣。隻見他騎在馬上控放自如,姿態瀟灑,便似貼在馬上似的,騎術極精。他名叫趙匡胤,涿州人氏,出生在洛陽夾馬營中。父親趙弘殷也是備職禁軍中,隻是官階不高,況復官運不佳,十來年一步也沒提升,人又耿直廉潔,後晉時即便是禁軍俸金也低,且時時欠發,不走邪門歪道哪得豐足?是以家境貧寒。這趙匡胤也習得一身武藝,祖傳的三十六路棒法,七十二路長拳,本已天下知聞,他早已習得純熟,在同輩中極受尊敬,是以韓令坤與之交友,過往甚密。在韓令坤右邊的騎手年齡較長,有二十六七歲了,他麵色微黑,很是瘦削。隻見他顴骨微突,鷹勾鼻子,上髯濃密,一臉精悍之色。他長手長足,沒帶弓矢,腰間隨隨便便地掛了一口腰刀。衣著並不華麗,卻是剪裁合身,衣料質地甚好,顯得十分利索大方,看得出乃是世家子弟,沒有一點暴發戶的豪奢習氣。他懶洋洋地騎在馬上,縱目四眺,神情飄逸閑適,他叫慕容延釗,太原人氏,祖先是南北朝時的燕國皇帝,乃是鮮卑族人,此時久居中原,早已與漢族同化。但帝皇之後,家中廣有財產,他也習得一身武藝。
兩人遂痛飲至大醉,相扶而起,出門,相和而歌曰:攜手上河梁,遊子慕何之?
徘徊蹊路側, 不能辭。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晉·無名氏《攜手上河梁》)
李穀解下馬上包袱,雙手奉上,道:“韓兄此去,繳用必多,區區千金,以壯行色,韓兄收著。”韓熙載也不言謝,含淚收下,交付韓壽背了,便覓船渡淮而去。船至中流,回首北望,隻見李穀兀立峙於高岸上,揮手示意。秋風勁急,拂動李穀衣襟,白衣飄飄,神采飛揚,宛如神仙中人。韓熙載激情難抑,縱聲長嘯,嘯聲渾厚、激昂,充滿激憤、悲壯、豪氣。李穀聞聲亦長嘯相和,他的嘯聲卻是清越、慷慨,洋溢著豪情、壯誌和自信,兩人嘯聲從淮河上遠遠傳了開去,伴隨著河水的嗚咽聲,久久不息……
看官須知:這兩人一別之後,便再也不曾見麵,若幹年後,李穀果然做了中原北周的宰相,輔佑周世宗,定策取了淮南,為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這韓熙載入吳,到南唐之時,官至中書侍郎、充光華殿學士承旨、兵部尚書。他曾屢次建策欲揮兵平定中原,卻因南唐主孱弱,不用其謀,以致國力日漸衰弱,竟使韓熙載壯誌難酬,熙載乃沉湎於醇酒美人,悒悒以終,死後被南唐追封為僕射,同平章事——也即是宰相了。
此兩人乃一時之人傑也,未達時這般傾心相交的故事,實是千古罕有的佳話。正是:多難蒼生盼一統,臨岐壯士吐豪言。
本書故事正是圍繞中原與南唐之爭展開的,以此,筆者便信手把李穀、熙載相識之事拈來,以之為楔。五代紛爭,武人執政,此輩唯知以兵力爭勝,又幾時把百姓困苦放在心中了?一味貪汙腐敗,沉湎榮華富貴,又懂得什麽政治了?又懂得什麽農商經營了?是以天下亂極,百姓苦極。李穀、韓熙載之後,便見眾多士人參政或出謀劃策,或進言糾偏,這輩文人懂得成仁取義的大道理,以天下為己任,因此天下得以統一。這就是在下為什麽以李、韓之事為本書之楔的深意所在。【注】1李穀千裏送韓熙載事,見《資治通鑑》卷275之49。
2韓熙載奔吳,各書多有記載。《十國春秋·吳睿帝本紀》上寫道:“七月,北海前進士韓熙載來歸。”然而《資治通鑑》載霍彥威奉命殺王公儼事是這年八月丁酉。則韓熙載投吳必在其父被殺之後。故本文從《資治通鑑》,定為當年八、九月間。
第一回 土室遇險 處變不驚見本色(1)
公元943年,是五代後晉天福八年。去年六月晉高祖石敬瑭巡狩到鄴都時一病死了,他侄子石重貴匆匆趕去,在靈柩前接位為帝,是為後晉第二代皇帝。當他忙完喪事,已是次年二月時分,這才發駕返回京都。
後晉的京都是在汴梁(亦稱汴京,即今日之開封),前一陣因大批文武官員和禦林軍隨著皇帝出巡,汴京曾很冷落了一陣子,現在他們隨著新皇帝回來了,京城又熱鬧起來了。汴梁在古代戰國時期是魏國的國都大梁,因此,人們往往會因之想起信陵君、侯贏、朱亥等英雄人物來。開封府的東門即夷門,便是侯贏抱關為吏的地方。開封因地處中原衝要之地,此時北方遼國契丹強大,幽雲諸州又被石敬瑭割讓給了遼國,以五代時的梁、唐、晉、漢、周,以及後來的大宋、金等朝都以這遠離邊境的開封為國都。本文開始的年代,汴京正是中原第一繁華的地方,然而即使如此,卻也不及承平時期中等城市的熱鬧呢!
話說這年二月的一個淩晨,開封還未曾從睡夢中醒來,它的北門——封丘門剛剛緩緩地啟開,從城中潑唰唰地奔出七騎馬來,其中四騎稍稍落後些,騎者羅帽直衫,自是四個隨從的家丁了。前行三騎,居中的乘者是個二十一二歲的青年,他衣飾華麗,鞍轡華鮮,佩劍也是鑲金飾玉,甚是貴重。他肩上縛了皮韝,韝上停著一頭黑色大鷹,那鷹的利爪緊緊抓住皮韝,身子一動不動,卻微側著頭,兩隻銳眼閃著熠熠的光,看得出這是隻從漠北重價購的獵鷹。調得順了,極是名貴。他的馬前馬後奔跑著五隻巨犬,灰色粗硬的毛,長腳,吐舌豎耳,看得出這是購自藏邊的牧羊犬,乃是狼種,此刻隻是跟著馬匹小跑,一聲也不吠。這鷹這犬,自是他家飼養的了。這青年身軀高大,總有六尺左右,白淨麵皮,厚唇隆鼻,上唇微翹。他名叫韓令坤,磁州武安人氏,他父親備職禁軍,卻極善於聚斂,橫行不法,是以家中豪富。那後麵跟著的四個從騎,便是他家的奴僕。韓令坤武將世家,頗習武藝,平時嬌養慣了,出手豪闊。在他左側並行的馬上,騎著的是一個紅臉少年,才十六七歲,一張國字臉上,濃眉大眼,炯炯有神。他也長得甚是高大,孔武有力,隻是衣裳敝舊,所佩弓、矢、長劍亦甚尋常,騎的馬乃是借的韓令坤家的。他英氣勃勃,體態自然,絕無分豪寒酸落拓的神氣。隻見他騎在馬上控放自如,姿態瀟灑,便似貼在馬上似的,騎術極精。他名叫趙匡胤,涿州人氏,出生在洛陽夾馬營中。父親趙弘殷也是備職禁軍中,隻是官階不高,況復官運不佳,十來年一步也沒提升,人又耿直廉潔,後晉時即便是禁軍俸金也低,且時時欠發,不走邪門歪道哪得豐足?是以家境貧寒。這趙匡胤也習得一身武藝,祖傳的三十六路棒法,七十二路長拳,本已天下知聞,他早已習得純熟,在同輩中極受尊敬,是以韓令坤與之交友,過往甚密。在韓令坤右邊的騎手年齡較長,有二十六七歲了,他麵色微黑,很是瘦削。隻見他顴骨微突,鷹勾鼻子,上髯濃密,一臉精悍之色。他長手長足,沒帶弓矢,腰間隨隨便便地掛了一口腰刀。衣著並不華麗,卻是剪裁合身,衣料質地甚好,顯得十分利索大方,看得出乃是世家子弟,沒有一點暴發戶的豪奢習氣。他懶洋洋地騎在馬上,縱目四眺,神情飄逸閑適,他叫慕容延釗,太原人氏,祖先是南北朝時的燕國皇帝,乃是鮮卑族人,此時久居中原,早已與漢族同化。但帝皇之後,家中廣有財產,他也習得一身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