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試著在街頭巷尾轉轉。城市真是空蕩蕩的,在我們身後的空曠中,隻有火山的巨大轟響在迴蕩,對此作出呼應的是起伏不定的大海的響亮喘息……
風把一所房屋高處的牆上的一扇忘了關上的小門吹得砰砰直撞。這是一種不祥的感覺。那些住宅裏全都井井有條的。沒有跡象表明倉促的逃亡,完全不是。
我們進入奧古斯都祠堂——祭司們聚集在為奧古斯都做儀式的地方,奧古斯都已故數十年,但被“神化了”,像神一樣受著崇拜,連帶著很多宗教儀式、廟宇,還有祭司。在那好像是個重要聖地的盡頭的牆上,卻有兩幅表現埃爾科勒的壁畫。正當我們在欣賞著這些傑作時,我們聽見一陣深沉的呼吸聲。響聲領著我們越過另一麵牆去看個究竟,真有可能某人會在這樣的一個夜晚睡覺?
我們向著門那邊窺探一下。一個男人在睡覺!會是誰呢?可能是個大聲打鼾的門丁,留下來守護奧古斯都祠堂的。如我們已經說過的,羅馬人確實是早起早睡的。這個男人使我們想起這一點,盡管在這樣一個世界末日般的夜晚睡覺似乎是不可思議的。或許另有原因:他病了。我們永遠無法知曉……
我們出去並走向海灘,順著那些卡爾多街中的一條往下走。我們的每一個腳步都在迴響:我們真的置身於一座鬼城。在到達那個通往沙灘的小階梯之前,我們聽見一個小孩的哭聲,從垂直聳立在沙灘和大海之上的蘇布爾巴納公共浴室上方的一所房子裏傳來。
我們探頭看看,場麵好像是那種耶穌誕生的情景。一個女人輕輕搖晃著一個搖籃,裏麵有個嬰兒。兩人的旁邊是目光怔怔地瞪著虛無的父親。他戴著一枚寶石上刻著蠍子的戒指,可能是一名在休假或退役的禁軍。
在靠近沙灘的同時,我們開始聽見一陣亂鬧鬧的聲音,一陣隨著岸邊的臨近而增大的嘁嘁喳喳聲。我們走下階梯,穿過公共浴室大門前的一小塊平地,那裏有城市的大捐贈人馬克·諾尼奧·巴爾博的一座高大的騎馬雕像。
最後一級階梯,然後……
沙灘上人頭攢動。看看,所有的埃爾科拉諾人都上哪兒去了!岸上。沿著海岸,是離火山較遠、離援救更近的地方。搖籃中的小孩的父母也作出了一個更有謀略的選擇:他們不加入擁擠的人群,但是如果有援救的船隻來,他們立刻便能趕到海灘上。
不過,可使用的船已經沒了。除了一隻翻轉的、一側船身被激浪毀壞了的。它就留在那裏的沙灘上,如同給予任何一個試圖駛向深海的人的一種警告……有兩百九十六個人,而在沙灘側麵可能(也應該)有更多人。依安東尼奧·德·西莫奈教授之見,全體居民(我們所指大三四千個人)都分散在這一段海岸邊是合乎邏輯的。
我們走在沙灘上。由於寒冷、潮濕、風和浪濤的噴濺,在場的大多數埃爾科拉諾人都躲進了穹窿頂下——漁夫們平時“停放”他們的船隻的“車庫”(見第二部分插圖第8頁)。我們發現在那些拱頂下麵坐著很多人。他們在正常地交談和聊天,沒有歇斯底裏或者慌亂無措的場麵。
埃爾科拉諾人對自己的逃命試著做了用心安排。十二個小時前,在噴發開始之際,他們是嚇呆了。他們肯定試過逃走;不過,同樣如蕊柯媞娜的求助那樣使我們明白了,通往那波利的道路難以通行(給廢墟堵住了掩蓋了,可能某幾段因崩塌而毀損了,而且城邊的橋幾乎肯定倒塌了)。另一條逃生大道是海,可有個難題:它洶湧澎湃,即便到了深海處,風也會把船刮向龐貝,直落魔鬼之口,迎向確定無疑的死亡。簡而言之,他們陷於絕境中;隻有立刻出發了的人才有更多得救的可能,那當然不是帶著小孩或老人的人。
在第一個下午,當聳立在他們頭頂上的火山雲已經變得如此龐大,以至把太陽都遮蔽了(好像它還想延伸到城市上空並將其吞噬似的)的時候,形勢進一步地急轉直下了。在那危急關頭,與龐貝相反,大家都拋棄了住所,由於這裏沒有肆意掉落的火山礫,地震比附近的城市還要強烈,最好是在露天裏待著,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發現他們都在沙灘上。
有孩子、女人和老人們在場,說明離家的逃遁並不是混亂而絕望的。不僅如此,對穹窿的占用是在井然有序的安排下實施的。是的,看看穹窿被占用的情形,有點像鐵達尼號的救生“小艇”:那裏麵有很多女人和孩子,而在沙灘上的主要是男人們。
大家都在等待新一天的黎明,大海也許會平靜下來,屆時將有某些船隻過來營救他們。
不遠處,雄偉的紙莎草紙書籍別墅聳立在沙灘附近。這裏也在沸騰著一種全然不同的“有秩序的”活動。它的主人正絕望地竭力拯救他的闊大的圖書館。一隻船在私人堤道上等著他,盡管如我們說過的,大海激盪得讓人不敢相信。
別墅裏麵形勢緊張。在主要的房間裏,地上有一些紙莎草紙書籍,還能看見幾個“可攜式”提箱,裝了柄的小箱子,所裝之物毋庸置疑是其他紙莎草紙書籍。
有點像小小大拇指的石子兒, [1] 隻要跟著它們的排列便能注意到,它們是朝向通往樓下的樓梯的。根據帶領過在紙莎草紙書籍別墅進行的最後的大規模挖掘的安東尼奧·德·西莫奈教授來看,在目前已經出土的那層底下甚至還有另外三層,走下那幾層曾可直接去往海灘上。
風把一所房屋高處的牆上的一扇忘了關上的小門吹得砰砰直撞。這是一種不祥的感覺。那些住宅裏全都井井有條的。沒有跡象表明倉促的逃亡,完全不是。
我們進入奧古斯都祠堂——祭司們聚集在為奧古斯都做儀式的地方,奧古斯都已故數十年,但被“神化了”,像神一樣受著崇拜,連帶著很多宗教儀式、廟宇,還有祭司。在那好像是個重要聖地的盡頭的牆上,卻有兩幅表現埃爾科勒的壁畫。正當我們在欣賞著這些傑作時,我們聽見一陣深沉的呼吸聲。響聲領著我們越過另一麵牆去看個究竟,真有可能某人會在這樣的一個夜晚睡覺?
我們向著門那邊窺探一下。一個男人在睡覺!會是誰呢?可能是個大聲打鼾的門丁,留下來守護奧古斯都祠堂的。如我們已經說過的,羅馬人確實是早起早睡的。這個男人使我們想起這一點,盡管在這樣一個世界末日般的夜晚睡覺似乎是不可思議的。或許另有原因:他病了。我們永遠無法知曉……
我們出去並走向海灘,順著那些卡爾多街中的一條往下走。我們的每一個腳步都在迴響:我們真的置身於一座鬼城。在到達那個通往沙灘的小階梯之前,我們聽見一個小孩的哭聲,從垂直聳立在沙灘和大海之上的蘇布爾巴納公共浴室上方的一所房子裏傳來。
我們探頭看看,場麵好像是那種耶穌誕生的情景。一個女人輕輕搖晃著一個搖籃,裏麵有個嬰兒。兩人的旁邊是目光怔怔地瞪著虛無的父親。他戴著一枚寶石上刻著蠍子的戒指,可能是一名在休假或退役的禁軍。
在靠近沙灘的同時,我們開始聽見一陣亂鬧鬧的聲音,一陣隨著岸邊的臨近而增大的嘁嘁喳喳聲。我們走下階梯,穿過公共浴室大門前的一小塊平地,那裏有城市的大捐贈人馬克·諾尼奧·巴爾博的一座高大的騎馬雕像。
最後一級階梯,然後……
沙灘上人頭攢動。看看,所有的埃爾科拉諾人都上哪兒去了!岸上。沿著海岸,是離火山較遠、離援救更近的地方。搖籃中的小孩的父母也作出了一個更有謀略的選擇:他們不加入擁擠的人群,但是如果有援救的船隻來,他們立刻便能趕到海灘上。
不過,可使用的船已經沒了。除了一隻翻轉的、一側船身被激浪毀壞了的。它就留在那裏的沙灘上,如同給予任何一個試圖駛向深海的人的一種警告……有兩百九十六個人,而在沙灘側麵可能(也應該)有更多人。依安東尼奧·德·西莫奈教授之見,全體居民(我們所指大三四千個人)都分散在這一段海岸邊是合乎邏輯的。
我們走在沙灘上。由於寒冷、潮濕、風和浪濤的噴濺,在場的大多數埃爾科拉諾人都躲進了穹窿頂下——漁夫們平時“停放”他們的船隻的“車庫”(見第二部分插圖第8頁)。我們發現在那些拱頂下麵坐著很多人。他們在正常地交談和聊天,沒有歇斯底裏或者慌亂無措的場麵。
埃爾科拉諾人對自己的逃命試著做了用心安排。十二個小時前,在噴發開始之際,他們是嚇呆了。他們肯定試過逃走;不過,同樣如蕊柯媞娜的求助那樣使我們明白了,通往那波利的道路難以通行(給廢墟堵住了掩蓋了,可能某幾段因崩塌而毀損了,而且城邊的橋幾乎肯定倒塌了)。另一條逃生大道是海,可有個難題:它洶湧澎湃,即便到了深海處,風也會把船刮向龐貝,直落魔鬼之口,迎向確定無疑的死亡。簡而言之,他們陷於絕境中;隻有立刻出發了的人才有更多得救的可能,那當然不是帶著小孩或老人的人。
在第一個下午,當聳立在他們頭頂上的火山雲已經變得如此龐大,以至把太陽都遮蔽了(好像它還想延伸到城市上空並將其吞噬似的)的時候,形勢進一步地急轉直下了。在那危急關頭,與龐貝相反,大家都拋棄了住所,由於這裏沒有肆意掉落的火山礫,地震比附近的城市還要強烈,最好是在露天裏待著,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發現他們都在沙灘上。
有孩子、女人和老人們在場,說明離家的逃遁並不是混亂而絕望的。不僅如此,對穹窿的占用是在井然有序的安排下實施的。是的,看看穹窿被占用的情形,有點像鐵達尼號的救生“小艇”:那裏麵有很多女人和孩子,而在沙灘上的主要是男人們。
大家都在等待新一天的黎明,大海也許會平靜下來,屆時將有某些船隻過來營救他們。
不遠處,雄偉的紙莎草紙書籍別墅聳立在沙灘附近。這裏也在沸騰著一種全然不同的“有秩序的”活動。它的主人正絕望地竭力拯救他的闊大的圖書館。一隻船在私人堤道上等著他,盡管如我們說過的,大海激盪得讓人不敢相信。
別墅裏麵形勢緊張。在主要的房間裏,地上有一些紙莎草紙書籍,還能看見幾個“可攜式”提箱,裝了柄的小箱子,所裝之物毋庸置疑是其他紙莎草紙書籍。
有點像小小大拇指的石子兒, [1] 隻要跟著它們的排列便能注意到,它們是朝向通往樓下的樓梯的。根據帶領過在紙莎草紙書籍別墅進行的最後的大規模挖掘的安東尼奧·德·西莫奈教授來看,在目前已經出土的那層底下甚至還有另外三層,走下那幾層曾可直接去往海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