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盜竊那時候就已經成問題了。還不是小問題。當時沒有現在的這種銀行,所有的金錢和貴重物品都保存或藏匿在家裏。一次精心謀劃的偷盜所產生的破壞性遠遠大於現代的。證實這一點的還有那時候的辱罵,在龐貝這邊肯定也是普遍的。


    一般,當一個人辱罵另一個人的時候,罵人者“拋出”的其實是自己最擔心的那些,是他最大的恐懼:羅馬時代“奴隸”和“竊賊”是使用最多的辱罵。這也表明失去公民身份(及其種種好處)或者個人財產曾是普遍的擔心。


    仔細想想,行政和訴訟的合法權益是為有羅馬公民身份的人提供的,而一筆可觀的財富又能保證更多的好處,所有這些是一個人在羅馬社會攀附和圖謀一生發展的基礎和能力。


    可是,如果沒有窗戶,那如何採光?


    天花板上的敞口不隻是讓水流進來,而且還讓一道光的瀑布湧入家中,如同出自一個翻倒的噴泉那樣擴散到所有的房間。地板由潔白的馬賽克加上少許黑色小方塊鋪成並非偶然:它產生類似於白雪的那種反射光,把光芒投射到各處。


    如我們此刻看見的,就是留一點兒水在池子裏,深度僅幾厘米。當陽光照入敞口,變幻的反射光和水漣投射出縷縷光線,在牆麵的壁畫上搖曳著、撫弄著。有些家裏的池子邊沿有幾尊經常被改造成噴泉的小雕像,力圖營造一個由噴流增添生機的寧靜環境。


    奇怪的是,悲劇詩人之家裏麵沒有主人,他們可能因為某些家庭事務外出了,或許為參加一場婚禮。但是奴隸們都在,他們組成宅子裏的所謂的家人。其實奴隸根本不屬於氏族,不是真正的親屬,但是無論如何,他們處於主人的管製之下。


    我們聽見一些木頭梯級發出的嘎吱聲。的確有一個樓梯通往樓上。奴僕們就集中住在這裏,這是所有奴隸的寢室,奴隸的房間像一頂冠那樣圍繞在屋頂的“漏鬥”一周,在今天,我們所有人都想住在更明亮且風景更好的樓上,但是對於羅馬人,高檔樓層是下麵的那層。


    事實上,前廳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房間。從木樓梯上走下來的奴隸蘇切索,現在正從井裏提水,輕輕倒入放在一張潔白的大理石桌上的一個漂亮的青銅水罐裏。


    這些有著獅爪造型的桌腿的桌子是貴族宅第裏的一個傳統,它們仿製的是古代置於前廳正中供全家人一起吃飯的桌子。在公元79年的龐貝,它們總位於水池旁邊,桌麵上常常顯眼地展示著貴重的水罐,製作最精良的餐具和銀製器皿。它們與質量上乘的壁畫和裝飾品一起,使任何人在第一眼便能看出這個家庭的生活水平。


    嘎吱聲再次響起。一些奴隸在下樓。


    盡管主人們不在,可家中的事情必須照常進行,在那個把水倒入水罐的受信任的奴隸蘇切索的監視下。他高個兒,禿頂,膚色黝黑,長著黑鬍鬚。他已經在對他的十一個“同事”下達命令了。這樣的一座多慕思配備了可與一個足球隊人數相當的奴隸。


    一個姑娘開始用一把高粱秸掃帚清掃前廳。另一個奴隸小心地給要得到持續“保養”的壁畫撣塵,為了使它們的畫質在時間的流逝中保存完好。第三個奴隸拉開一幅簾子進入一個小房間,以檢查幾盞油燈的狀況。於是我們發現,有不少於五個房間通向前廳,有的裝了門,有的掛著門簾。是些為客人或某些家庭成員提供的房間。我們向一間臥室o一o,它也布滿了色彩和裝飾。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幅表現希臘人和阿瑪宗人搏鬥的裝飾畫。有一個裝衣物的櫃子、一張小桌和一張床。


    今天,當你們在參觀龐貝的一所房子時,要搞明白在噴發前房間裏是否曾有過一張床,你們可以使用一個小技巧。家具一般是擺放在最裏麵的牆邊的,往往會在牆中的一個淺淺的壁龕內。假如你們看不見壁龕,那就看地板,常常有一個單獨的馬賽克飾圖,一個長方形“島嶼”,差不多就像床的“影子”投在地上的裝飾畫上。


    那麽自然就會冒出一個問題:羅馬人怎樣睡覺?床的結構相當複雜,事實上它有三個高突的邊沿(你們設想取來一個鞋盒並撕去其中一個長邊)。而網狀床板則是由皮帶編織成的,富人家裏的床墊經常是羊毛的。但是很多人,尤其是不富裕階層則使用幹草。


    很難說這樣的床是否舒適。主要是個習慣問題。


    無疑,我們今天擁有“高科技”的床、床板和席夢思。而這些床則更會讓人想起奶奶的床……


    羅馬床的特徵就是鋪有羊毛毯:它們總有彩色的(紅色、綠色或者天藍色)條紋或鑲邊,如在很多壁畫上看到的。


    我們靠近床便立刻發現,床沿上有馬頭或小孩裸體像的青銅裝飾——另一個富裕的象徵。不過,使我們吃驚的是枕頭上方的一個奇怪的構造——它是“床頭燈”!


    像我們有一盞燈在床頭櫃上或在牆上那樣,羅馬人經常在床頭固定一個棉的或蠟的燈芯,以便晚上看書或思考。拉丁語名詞“床”和現代動詞“冥思”(lectus lucubratorius)即由此而來。


    而床腿無疑是有趣的。它們的外形經過車床的精細製作而成:每條腿逐漸往下會增粗然後變細、接著重又增粗。就像一摞盤子和香檳酒杯交錯疊放那樣。最終支在地上的那部分是一段很細的支柱。它們是有“高跟”的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龐貝三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意]阿爾貝托·安傑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意]阿爾貝托·安傑拉並收藏龐貝三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