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 作者:[日]陳舜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陰麗華的兒子劉莊成為皇太子。
那是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的事。
第七十九章 日本登場
討伐公孫述,平定蜀後,西漢的主要部分大致已歸光武帝統治。剩下的隻有邊境地帶而已。如對隴和蜀,以兵力平定之事當然有過,但支配漢朝之主要地區,大都採取令各地豪族承認光武帝宗主權的形式為多。但邊境地區則無法如此。
漢之版圖中,支配能力最弱的是南方。
漢代,南方被稱為交州,含七郡五十六縣。地域包括今日的廣東省、廣西省以及越南。其中,現在的越南地區有交趾、九真以及日南三郡,由於距中央最遠,每當中央勢力衰弱時,這些地方都會蠢蠢欲動。
光武帝剛為中原帶來和平時,在這日南等三郡指導自立運動的是女性。
那是名叫征側、征貳的一對姐妹。
漢武帝征服南越、將此地納入版圖後,似乎採取移民以使土著人民濡染文明的政策。但這三郡並沒有完全順從於漢。
依據《後漢書》等中國史書的記載,指導叛亂的征氏姐妹“甚為雄勇”,是悍馬一般的女性。
在越南的傳說中,她們是愛國烈女,相當於法國的聖女貞德。她們是交趾郡人。
當時的交趾郡守名叫蘇定。由於征氏姐妹堅持反抗,所以他準備將之逮捕,她們卻以此為契機,興起了大規模叛亂。
依據史書記載,叛亂開始於建武十六年二月。那是光武帝廢郭皇後、立陰麗華為皇後的一年前之事。
征氏姐妹起而造反,不僅交趾,連九真(河內一帶)、日南住民也都響應,很快就占領了六十五城。
各郡太守隻勉強守住自己的城池。
翌年建武十七年,光武帝以馬援為伏波將軍前往討伐。副司令官為扶樂侯劉隆。
馬援過去是隗囂的幕僚。隗囂要他就公孫述和光武帝二者何者較具前景之間做判斷時,他曾經斷定公孫述為“井底之蛙”,並且建議隗囂投靠光武帝。結果,隗囂沒有聽從他的意見,馬援因而離開並出仕於光武帝之下。
“這是為祖先洗雪汙名的好機會。”
馬援精神抖擻地對自己說。
什麽是祖先惡名呢?
漢武帝時陷戾太子於罪,迫使他造反的禍首是江充,此事已如前述。後來查出那起事件純粹為捏造,武帝震怒之下將江充一族及其黨羽悉數殺盡。
擔任光武帝侍從官的馬援,其曾祖父的兄長馬何羅是江充的密友。馬何羅因此提心弔膽。自己和江充要好之事隨時都有可能被查出來,而江充的黨羽是逃不過被殺厄運的。
——與其被殺,不如把皇帝殺掉!
馬何羅利用自己隨侍武帝身邊的方便,決定伺機刺殺皇帝。最後他在甘泉宮下手,卻為匈奴休屠王太子——頗受武帝信任的金日磾——所阻礙,當場被摔倒後遭捕。
這是大逆之罪。連馬何羅之弟馬通——即馬援之曾祖父——也連坐被處刑。
馬援是謀反者的子孫。他得立一次大功,挽回馬家的名譽。這是他誌願終身從軍的原因。
此次南征時,馬援已五十五歲。他南下到海南島之對岸合浦,然後沿著海岸走山路,邊開路邊前進。
他的軍隊在一個叫浪泊的地方,與造反軍交鋒,結果,他殺死數千人,俘獲一萬餘人,獲得大勝。
馬援繼續追擊,再度於一個叫金豁的地方,大破造反軍。這樣的連戰連勝,最大的原因在於漢軍的武器和裝備遠較造反軍優良。
馬援取得征氏姐妹首級,以驛傳將之送至皇都洛陽,這是建武十九年正月之事。
馬援因此次戰功被封為新息侯。這是三千戶領主,地位僅次於三公九卿。
“這樣還不夠……”
他不以此為滿足。他認為這樣的功績還不足以彌補祖先所犯的大逆之罪。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湖南武陵五溪蠻夷叛變。這是現在的桃源縣,據傳該處有名叫武陵桃源鄉的世外仙境。依據考證,當地好像住有被稱為溪族的少數民族。
馬援又誌願從軍。
“你已年逾六十,不必如此辛勞了。”
光武帝以此為由不允。
“雖然臣已六十二歲,卻老當益壯,還能穿著盔甲策馬奔馳哩!皇上請看吧!”
結果,馬援穿著盔甲策馬奔馳,讓皇帝看他的英姿。
“矍鑠哉,此翁!”
今日人人都知道的“矍鑠”一詞,即源於此。
馬援終於被準許出陣,實際上,此時的他已有重病在身。他於這次作戰期間陣亡。
北方匈奴此時正發生內訌,分為南北二派。對漢而言,匈奴是令歷代當政者最為頭痛的部落。漢因匈奴分裂而得以安泰。何況這一次的情形是:分裂了的南匈奴日逐王於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歸順於漢。光武帝的得意程度不言可知。
北匈奴依舊令漢生懼,南匈奴則被準許居住黃河北岸之地,後來長久與漢保持友好關係。
新生的後漢,因北方南匈奴的歸順及南方交州征討征氏姐妹之舉成功,邊境問題得以穩定。此時北匈奴開始覬覦豐裕之西域各國,後漢西疆之防守,留待光武帝的後代去處理。
那是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的事。
第七十九章 日本登場
討伐公孫述,平定蜀後,西漢的主要部分大致已歸光武帝統治。剩下的隻有邊境地帶而已。如對隴和蜀,以兵力平定之事當然有過,但支配漢朝之主要地區,大都採取令各地豪族承認光武帝宗主權的形式為多。但邊境地區則無法如此。
漢之版圖中,支配能力最弱的是南方。
漢代,南方被稱為交州,含七郡五十六縣。地域包括今日的廣東省、廣西省以及越南。其中,現在的越南地區有交趾、九真以及日南三郡,由於距中央最遠,每當中央勢力衰弱時,這些地方都會蠢蠢欲動。
光武帝剛為中原帶來和平時,在這日南等三郡指導自立運動的是女性。
那是名叫征側、征貳的一對姐妹。
漢武帝征服南越、將此地納入版圖後,似乎採取移民以使土著人民濡染文明的政策。但這三郡並沒有完全順從於漢。
依據《後漢書》等中國史書的記載,指導叛亂的征氏姐妹“甚為雄勇”,是悍馬一般的女性。
在越南的傳說中,她們是愛國烈女,相當於法國的聖女貞德。她們是交趾郡人。
當時的交趾郡守名叫蘇定。由於征氏姐妹堅持反抗,所以他準備將之逮捕,她們卻以此為契機,興起了大規模叛亂。
依據史書記載,叛亂開始於建武十六年二月。那是光武帝廢郭皇後、立陰麗華為皇後的一年前之事。
征氏姐妹起而造反,不僅交趾,連九真(河內一帶)、日南住民也都響應,很快就占領了六十五城。
各郡太守隻勉強守住自己的城池。
翌年建武十七年,光武帝以馬援為伏波將軍前往討伐。副司令官為扶樂侯劉隆。
馬援過去是隗囂的幕僚。隗囂要他就公孫述和光武帝二者何者較具前景之間做判斷時,他曾經斷定公孫述為“井底之蛙”,並且建議隗囂投靠光武帝。結果,隗囂沒有聽從他的意見,馬援因而離開並出仕於光武帝之下。
“這是為祖先洗雪汙名的好機會。”
馬援精神抖擻地對自己說。
什麽是祖先惡名呢?
漢武帝時陷戾太子於罪,迫使他造反的禍首是江充,此事已如前述。後來查出那起事件純粹為捏造,武帝震怒之下將江充一族及其黨羽悉數殺盡。
擔任光武帝侍從官的馬援,其曾祖父的兄長馬何羅是江充的密友。馬何羅因此提心弔膽。自己和江充要好之事隨時都有可能被查出來,而江充的黨羽是逃不過被殺厄運的。
——與其被殺,不如把皇帝殺掉!
馬何羅利用自己隨侍武帝身邊的方便,決定伺機刺殺皇帝。最後他在甘泉宮下手,卻為匈奴休屠王太子——頗受武帝信任的金日磾——所阻礙,當場被摔倒後遭捕。
這是大逆之罪。連馬何羅之弟馬通——即馬援之曾祖父——也連坐被處刑。
馬援是謀反者的子孫。他得立一次大功,挽回馬家的名譽。這是他誌願終身從軍的原因。
此次南征時,馬援已五十五歲。他南下到海南島之對岸合浦,然後沿著海岸走山路,邊開路邊前進。
他的軍隊在一個叫浪泊的地方,與造反軍交鋒,結果,他殺死數千人,俘獲一萬餘人,獲得大勝。
馬援繼續追擊,再度於一個叫金豁的地方,大破造反軍。這樣的連戰連勝,最大的原因在於漢軍的武器和裝備遠較造反軍優良。
馬援取得征氏姐妹首級,以驛傳將之送至皇都洛陽,這是建武十九年正月之事。
馬援因此次戰功被封為新息侯。這是三千戶領主,地位僅次於三公九卿。
“這樣還不夠……”
他不以此為滿足。他認為這樣的功績還不足以彌補祖先所犯的大逆之罪。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湖南武陵五溪蠻夷叛變。這是現在的桃源縣,據傳該處有名叫武陵桃源鄉的世外仙境。依據考證,當地好像住有被稱為溪族的少數民族。
馬援又誌願從軍。
“你已年逾六十,不必如此辛勞了。”
光武帝以此為由不允。
“雖然臣已六十二歲,卻老當益壯,還能穿著盔甲策馬奔馳哩!皇上請看吧!”
結果,馬援穿著盔甲策馬奔馳,讓皇帝看他的英姿。
“矍鑠哉,此翁!”
今日人人都知道的“矍鑠”一詞,即源於此。
馬援終於被準許出陣,實際上,此時的他已有重病在身。他於這次作戰期間陣亡。
北方匈奴此時正發生內訌,分為南北二派。對漢而言,匈奴是令歷代當政者最為頭痛的部落。漢因匈奴分裂而得以安泰。何況這一次的情形是:分裂了的南匈奴日逐王於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歸順於漢。光武帝的得意程度不言可知。
北匈奴依舊令漢生懼,南匈奴則被準許居住黃河北岸之地,後來長久與漢保持友好關係。
新生的後漢,因北方南匈奴的歸順及南方交州征討征氏姐妹之舉成功,邊境問題得以穩定。此時北匈奴開始覬覦豐裕之西域各國,後漢西疆之防守,留待光武帝的後代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