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毆打時一定很痛吧?


    雖然韓嫣之死與李當戶無關,但武帝至今還耿耿於懷。


    李陵的祖父李廣,雖然以大將軍衛青之部將身份出陣,卻對被分派的任務不滿,從頭至尾表露不順從態度。最後,他在沙漠中迷途而未能趕上交戰時間,在不願意接受法官審訊的情況下,自殺身亡。對武帝而言,李廣自殺好像是為了要死給他看似的。聽說全軍莫不為李廣之死而放聲大哭,這一點又使武帝懊惱至極。


    為了此事,李陵的叔叔李敢竟然出手毆打大將軍衛青,算是為亡父出氣,由於衛青不希望公開化,武帝因而放過李敢。不過,他內心是非常不愉快的。這件事情後來因衛青外甥霍去病於狩獵時藉機殺死李敢而告了斷。


    父親、祖父以及叔叔全部是個性激烈的人!李陵一定也承襲了這個血統——武帝有這樣的先入為主觀念。誌願為機動部隊隊長,不是這樣的人才會做的事情嗎?


    大本營作戰會議的結果,決定授兵給一位名叫路博德的將軍,於途中與李陵的機動部隊會合,並且負責殿後之作戰。


    路博德過去是伏波將軍,由於無功績可言,而被降格為都尉。這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相當強,年齡比李陵的父親李當戶還大,因而把李陵當作後生小輩看待。


    什麽?由我擔任李陵的殿後軍?要我步那個小子的後塵?這樣的事情我不幹!路博德的自尊心絕不容許自己擔任李陵的殿後軍。他於是向武帝上書:


    時序已入秋,乃匈奴馬肥之期,於此時交戰實屬不利。因此,宜將李陵之軍留至來春,而後攻打匈奴於浚稽,則必勝無疑……


    武帝看了這封上書後勃然大怒。不過,他發怒的對象不是路博德。


    李陵是臨出陣之時起了怯意,所以要路博德提出延後出擊之上書。武帝如此想。


    據說,浚稽山方麵的匈奴兵有八萬之多。雖然隻是誘餌部隊,以五千兵員對之,心裏興起怯意是難免之事——這是武帝的想法。


    李陵莫名其妙地受到詔書叱責。其內容是:


    與路博德私下協定殊屬不該,特此譴責。著令按照計劃速至東浚稽山之南——龍勒河河畔偵察敵情。倘未與敵軍遭遇,則經趙破奴舊道至受降城(內蒙古)休兵。


    李陵根本不清楚“與路博德私下協定”指的是什麽。不過,從文詞來看,皇帝甚為生氣似乎是事實。


    李陵當然按照計劃於九月揮兵北上。


    在浚稽山的匈奴先以三萬騎包圍李陵部隊。李陵將大型輜重車排列成圓形,作為臨時城堡,以應付包圍。將兵全都走出城堡之外,以手持矛戈和盾牌的士兵為前排,射手則藏伏其後。射手除了持弓以外,更就位於千梃巨弩之旁。


    匈奴見漢軍為數僅僅五千,而以千鈞之勢發動猛攻。但千梃巨弩齊然發射後,以李陵為首的全軍揮著白刃肉搏而來。匈奴由於輕敵,於此役折兵數千而退。


    匈奴單於這才知道這批敵軍不可輕視,便動員了八萬大軍。如此一來,五千部隊當然無法應付,在寡不敵眾情形之下,逐漸被迫向南後退。誘餌部隊的任務在於盡可能地損傷敵軍戰力,並且盡一切努力使敵人停留該地。


    李陵圓滿達成這項任務。在後退進入山峽時,李陵發現部隊行動欠缺銳氣。再三猛敲戰鼓,也絲毫沒有奮起跡象。李陵軍是以戰鼓為前進、銅鑼為停止信號的。


    “一定是軍中有女人!”


    李陵立刻下令搜索全軍。


    當時常有將犯罪者之妻子或女兒送至邊境,充做守備隊軍妓之事。看樣子好像有這樣的女人跟著過來。搜索結果,果然在車裏發現為數不少的女人。李陵叫人把她們拖了出來,當場全數斬殺。他這個行徑實在也過於殘忍。


    但隔天將兵的戰鬥意誌卻提高許多,獲得敵人首級三千以上。李陵依然邊打邊朝南方向後退。四五日後進入沼澤地時,由於匈奴從上風方向放火,一大片幹燥蘆葦變成熊熊火焰直逼李軍而來。李陵也立刻趁風向轉變之際,將附近的蘆葦點燃,好不容易才脫困。


    匈奴最擅長的是騎馬作戰,對步兵戰則視為畏途。李陵有過將匈奴軍誘進無法策馬的森林中,殺死數千敵兵之事。


    情勢是八萬大軍攻打五千士兵——匈奴早就知道這是誘餌部隊,並察覺到李陵軍一逕往南方後退是因為那邊有漢之大軍埋伏的緣故,因此,他們在攻擊時絕沒有忘記提高警覺心。由於擔心上當,所以在攻擊上欠缺魄力。


    未料,此際李陵軍有一個叫管敢的軍侯(中級將校)與上司發生了衝突,脫隊向匈奴投降。


    ——李陵軍退卻的方向根本沒有漢軍。同時,李陵軍的箭支已快用盡。


    這個管敢居然向匈奴提供了這樣的情報。


    “既然如此,那就發動全麵攻擊吧!”


    單於於是對全軍下了總攻擊令。


    李陵布陣於峽穀,匈奴則從四麵山上如雨點般地射箭。李陵軍奮勇應戰,一天射箭的量達五十萬支之多,箭支存量因而告罄。雖然李陵尚率有三千士兵,但在沒有箭的情形之下,再也不能應戰了。


    不得已之下棄車,卸下車輪之軸以代刀,好不容易逃至鞮汗山峽穀。而知道漢無援兵的匈奴,絕不放鬆攻擊。他們既斷路又投石,使李陵軍陷於絕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