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恢哀嘆之餘,做了悼念之歌,叫宮殿樂人歌唱,最後自殺身死。這是他的弟弟友餓死後僅僅六個月的事情。


    被立為新趙王的是呂祿。


    三個月後,劉邦之末子燕王劉建去世。雖然劉建有子,卻被呂太後派人將他殺害,而後立呂通為新燕王。


    高祖劉邦崩殂時,各地之王除長沙王吳臣外,清一色都是劉氏族人。


    ——今後倘若有劉氏以外之人自立為王,必須合力將之擊滅。


    劉邦甚至對家臣說過這樣的話。


    而非劉氏的呂氏之王接連產生,劉氏之王反而逐一被滅。


    雖然不是呂氏之王,但如呂太後女兒魯元公主之子張偃被立為魯王,以及呂太後胞妹之子被立為琅邪王等情形比比皆是。因此,不僅中央,即使連地方,大半都已屬呂氏天下。


    受劉邦“劉氏以外之人自立為王時,必須合力將之擊滅”命令的家臣,為何默視呂氏家族之王陸續產生呢?


    理由可以列舉如下:


    其一,過去縱橫沙場的亂世英雄,於功成名遂後,開始覺得不願意失掉好不容易取得的地位。漢帝國軍隊已全在呂氏一族的掌握之中。要推翻呂氏一族,非與軍隊為敵不可。但年老的功臣再也不願意冒這個險。


    其二,呂太後已年邁。老太婆餘年不多了。呂氏得以專橫,完全是因為這個為所欲為的老太婆在世的緣故。不如等待她百年以後再說吧!暫時不必勉強……丞相陳平以及太尉周勃都做此想法。


    立呂氏一族為各地之王,原本就是陳平和周勃這批人決定的事情。將軍權交到呂氏手中的,也是他們。


    硬漢王陵為此憤慨地詰問陳平和周勃,而他們回答說:“你是直言之士,這一點我們由衷欽佩。但光憑直言是不能使漢帝國和劉氏子孫得到安定的。我們做的是你做不到的事情。”


    如前所述,慫恿陳平起用呂氏一族的,是年僅十五歲的張辟強。經驗豐富的丞相陳平竟然聽從十五歲少年的意見,《史記》這段記述必然有其背景。張辟強是智謀之士張良的兒子。


    張良已成遁世之人,他斷食五穀聲稱要成為仙人,於劉邦死後,從未在政治舞台登場。陳平大概是通過這名少年,向其父親張良徵求意見的吧?


    ——混亂如麻的天下,好不容易統一。此刻應以維持珍貴的和平為優先考慮。呂太後天性殘忍、刻薄、猜疑,倘若使其不安,不知會搞出什麽事情來。因此,目前首要之務在於使她安心。橫豎她想再活幾十年是不可能的事情。暫時把軍權和政權全交給呂氏吧!如此一來,她應該不會搞出驚天動地的事來。


    張良一定是通過兒子,將此意見向陳平表達。


    呂太後的為非作歹,確實歷歷可見。她不但殺害如意,使劉友餓死,更逼使劉恢自殺。她讓丈夫和別的女人生的三個兒子相繼死亡,甚至傳言末子劉建病死是她一手策劃的結果。雖然如此,劉邦的兒子中得以苟全性命者也大有人在,這大概可歸因於呂太後掌握軍權和政權之後而較為安心吧!倘若她在不安狀態下,承襲劉邦血統的人,理應全遭殺害才對。


    ——太後亡後該如何?


    陳平問時,少年回答:


    ——這個問題,容我明天再答覆吧!


    少年之所以如此回答,為的是要回家請教父親張良。翌日,少年做了如此簡單扼要的回答:


    ——必須奪回軍權。這件事情應該歸太尉周勃負責。


    但少年並沒有把父親在這之後喃喃而語的話轉告陳平。


    ——管他天下之主是劉氏或呂氏,隻要人民能安居樂業就好。


    一言以蔽之,這是等待時間來解決一切。也就是說,必須等到呂太後死後才能出現轉機。


    被眾人盼望早日歸西,天底下這樣的人除呂太後外,恐怕再沒有第二個人吧?


    八年三月,呂太後行“祓除”禮。


    “祓除”是齋戒沐浴、向神禱告、以除不祥的意思。舉行這個儀式時,一定要使用桃木做的弓和荊棘之箭。據傳,桃樹有驅邪之力,一些村落的入口或周圍種有桃樹,目的就在於此。“祓禊”(濯於水邊以除不祥)也是“祓除”之一種。


    祓除習慣上於“三月上巳日”(三月份第一個巳日)舉行。自三世紀的魏代起,這個日子無論是否為巳日,一律改為三月三日舉行。


    端午節原本是五月份第一個午日,故稱端午,後來卻被固定在五月五日,情形與此相同。


    舊曆三月初旬氣候乍暖,所以適宜祓禊。漢王室習慣上於長安附近的霸水河畔舉行祓禊。


    呂太後由於業已年邁,因此,這一天的祓禊反而使得身體不適。她在回途中就略為發燒。


    歸途中,人們仿佛看到一隻蒼狗似的妖怪突然跳進呂太後的胳肢窩。但,再仔細看時,妖怪已形影杳然。


    在那個時代,一有異變發生,就要找占卦師來占卜。


    “這是已故趙王如意在作祟。”占卦師說。


    在中國,黃色被認為是最尊貴的顏色,也是一切顏色的中心色。圍繞黃色的四個顏色是基本色,一方麵代表方向,一方麵則代表其守護神獸。分類情形如下:


    青為東,季節為春,神為青龍。(“青春”之語因此而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