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脆割據這個地方吧!韓信遂下了這個決心。皇帝召見,找藉口不到國都長安不就得了?皇帝會因此認為我有叛意而派軍討伐嗎?


    劉邦對韓信指揮軍隊的能力評價甚高,內心應會有所忌憚才是。


    劉邦曾經有過一邊吃著豆子一邊和韓信批評部下諸將的事。他們做的是“那個隻能算是二流”、“這個隻是四流角色”一類的批評,而這樣的分類是以這個部將能夠指揮多少軍力作為基準。批評完所有部將後,劉邦問韓信:“朕有資格做帶多少兵的將軍呢?”


    “陛下頂多能帶十萬兵吧!”韓信回答。


    “那你能帶多少兵呢?”


    劉邦又問。韓信對此回答的是——


    臣多多而益善耳。


    意思是說,他對二十萬、三十萬,甚至百萬大軍都有辦法掌握。


    劉邦這時露出奸詐微笑,說:“你說你多多益善,而我卻隻能指揮十萬兵力,這一點該如何解釋呢?”


    韓信回答:“陛下的本領並不在於指揮士兵,而是在於指揮將軍。將於兵,這一點臣絕不遜於陛下,但將於將,這一點臣就遠不如陛下。陛下在這方麵的能力是上天所賜,凡人是無法比擬的。”


    這句話看似在頌揚劉邦,實際上也有誇示自己作戰能力的意味。劉邦對此頻頻點頭。


    他應該知道不可小覷我的能力的。韓信做此判斷。皇帝不可能隻為了自己沒有回京參謁就派兵討伐,何況由於連年參役,兵員難道不是已經精疲力盡了嗎?


    “韓信這個傢夥真可惡!”


    劉邦在長安宮殿內吐了一口口水,這實在是個人品大有問題的皇帝。從社會最下階層很快地躥升到皇帝之位,這樣的人水準當然不可能太高。


    劉邦之所以與韓信懷著怒意,有兩個理由。


    其一是,未回京覲見,表示割據態度。雖然韓信曾派使者回京,但本人卻遲遲不見回朝,分明有由半獨立轉變為自立的傾向。


    其二是,過去頑抗漢軍的項羽郎將鍾離眛逃入韓信的領土,劉邦雖然命令將他逮捕,韓信卻始終置之不理。與鍾離眛有深厚交情的韓信,必定已包庇了他。


    “韓信本來就盛氣淩人,經常輕視我等追隨陛下多年的家臣。他一定是有意謀反。不如立即派軍討伐,把他處以活埋之刑吧!”


    劉邦部下多人做此主張。以建國第一元勛自居的韓信,由於態度傲慢而惹怒眾臣。


    “如何是好呢?”劉邦召來陳平,與之商量。


    “有韓信謀反或自立的證據嗎?”陳平回問。過去屬項羽陣營的陳平,現在是劉邦的謀臣。陳平素有奇謀,與張良相較,在用計上較為詭計多端。對付韓信,劉邦不找張良而找陳平,為的就是想用他的陰險策略來肅清韓信。


    “證據倒沒有。”劉邦搖頭道。


    “陛下的精兵和韓信軍隊相較,何者為優呢?”


    “說實在話,朕在這一點上沒有多大自信。”


    “陛下麾下眾將之中,可有在用兵上強過韓信之人?”


    “沒有。這是鐵的事實。”


    “這麽說,攻打韓信不見得勝券在握囉?”


    “所以我才問你該如何是好啊!”劉邦有些不耐煩地說。


    陳平垂頭片刻後抬起頭來。這時候,他的臉上泛著微笑。


    “你是不是想出什麽妙計了?”劉邦問道。


    “臣想到了一個方法。”


    陳平進言的策略是,以天子巡行為理由,誘出韓信。天子巡行是從堯、舜時代即有的習慣。秦始皇過去也屢次巡行各地。巡行時召見附近諸侯也是自古以來的慣例。


    天子巡行至楚地附近時,即使韓信勢力再大,也非前來迎駕不可。


    巡行時不隻天子率有軍隊同行,迎駕諸侯通常也率有軍隊。對未前來迎駕的人,這些軍隊有可能成為討伐軍。


    劉邦決定到雲夢之地一遊。雲夢是湖北、湖南沼澤地帶的總稱。


    我好像沒有理由不迎駕……韓信環抱雙臂思量。


    說不定這是陷阱,但不前往迎駕,會成為皇帝討伐的藉口。


    “好,我帶禮物晉見吧!這個禮物一定會使劉邦驚喜萬分的……”


    韓信準備攜帶的是,此刻正投靠自己身邊的項羽部將鍾離眛的首級。


    不久,劉邦一行由長安長樂宮出發前往雲夢。長樂宮是將秦之興樂宮修改而成者,位於長安城東隅。


    此次巡行封為留侯的張良並未隨行,理由是生病。但皇帝出發之際,他特地前往長樂宮恭送,並且在門前請求謁見,在命旁人退出後,他對皇帝道:“絕不可殺害韓信。”


    “咦?你這是哪裏聽來的呢?”劉邦沒有把陳平的進言告訴任何人。


    “聽到陛下要巡幸雲夢,臣立刻就猜到了。”


    “朕實在瞞不過你。可是,為什麽不能殺掉韓信呢?”


    “因為這會引起天下大亂。”


    “天下不是已經平定了嗎?”


    “就是因為如此,所以更加容易起亂子。”


    “朕隻是要逮捕韓信一個人啊!”


    “平定天下韓信居首功,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聽到韓信被殺,功勞不如韓信的諸侯不是都會惶惶不安嗎?建立大功的人連生命都難保——諸侯心裏發生動搖,將會是天下大亂的根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