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疲憊不堪,但戰鬥經驗豐富的楚軍,挾其在兵員上的優勢,將追擊前來的漢軍擊破。漢軍隻有逃進固陵城,深挖壕溝,嚴陣以待。


    “韓信和彭越說好要出兵,卻沒有來,這是為什麽呢?”劉邦問張良。


    “這個理由主上應該明白才對。”張良回答。


    “喔……”劉邦說不出話來。原來要他們出兵時,劉邦含糊其辭地,並沒有把報酬之事談妥。


    ——戰勝時,我一定不會虧待你們。你們相信我吧!


    他隻是如此告訴他們。


    我應該明確地對他們有所承諾……劉邦對這一點明白得很。如果換他居於韓信或彭越的立場,為派出數萬乃至十數萬大軍,除非有具體的承諾,否則有所猶豫是一定的事。


    “該答允給他們多少土地呢?”劉邦問道。


    “應該慷慨一點。想要成為天子的人,會在乎這一點土地嗎?”張良回答。


    “好,那就全都給他們吧!陳(河南省)以東到海邊之地封給韓信,睢陽以北至穀城之地則給彭越。”


    劉邦派遣使者攜帶刻在竹簡上的誓約書,這回極為莊重。


    眾豪傑無不企圖取得天下,但在這最後階段,剩下的隻有劉邦和項羽兩人。從爭霸戰中被篩落的豪傑們,現在持的是“靠哪一邊較為有利”的觀望態度來決定進退。貿然跟隨敗者,結果當然是吃大虧。


    到現在為止,天下將歸楚、漢當中的何者,還是無人能判斷。


    “這個決定賢明之至!如此一來,天下必將歸漢。”使者還沒有回來之前,張良已如此斷言。


    劉邦對諸侯的身價知道得很清楚。陳以東至海的偌大領地,應該比韓信本身所希望的為大。許諾於彭越的部分,也是超過其身價的土地。


    “是嗎?”劉邦露出會意一笑。


    “是啊!原先五比五的態勢,現在變成六比四。這麽一來,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張良回答。


    “六比四還不算萬全吧?”


    “不,能維持六比四,天下形勢等於已經定了。”張良甚有把握地說。


    “這一點我有同感……”


    實際上,劉邦也很清楚。


    韓信和彭越一旦向漢投靠,割據各地的群雄一定會有“漢之形勢似乎轉佳”的印象。


    漢取得天下後,論功行賞時當然對越早投靠者越有利。因此,大家應會爭先恐後地前來投靠。已經投向楚的人見風轉舵,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五比五的態勢變成六比四時,六分的這邊在力量上比對方強兩分,這是決定性差距。劉邦對此十分了解,隻是不敢確信韓信和彭越一定會靠過來。因此,他猜測張良做此斷言,一定有什麽根據。


    “你是不是用了計策?”劉邦問道。


    “楚派遣到齊王(韓信)處的使者剛好被我抓到……”張良笑著回答。


    有意拉攏韓信軍團的,不是隻有漢而已,楚方當然也與韓信有所接觸。此刻的韓信正在衡量楚、漢兩者的形勢,以決定去向。


    “項羽提出什麽樣的條件呢?”劉邦往前微傾身子問道。


    “還好我們占得先機。項羽提示的隻是‘絕不會虧待’之語。這和我們先前所提示的內容一模一樣。”張良回道。


    “你是不是把這名使者放走了?”


    “放走是放走,不過,我把項羽的信換過了。”


    “換成怎樣的信呢?”


    “韓信先前曾對項王作試探,項羽這次是叫使者送回信。我在不引起懷疑的範圍內,把這封信改寫成語氣傲慢的文字。這麽一來,韓信篤定會靠向我們。”張良愉快地說。


    韓信是以“受過胯下之辱”而聞名的人物。


    出身淮陰(江蘇省)的他,年輕時遊手好閑,經常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在南昌亭長家當食客時,由於一住就是幾個月,遂引起亭長之妻極大不悅。一天早上,亭長夫妻逕自在房間裏用早餐,而沒有為韓信備膳。知道自己已不受歡迎的韓信,當天就離開了。就在這放浪時期的某一天,當地一名以屠宰為業的年輕人用挑釁的態度對韓信說:“喂!你塊頭蠻大,又經常佩著劍,我看你實際上隻是個膽小鬼!要是真有膽子,你拔劍刺我看看……我叫你拔劍刺我,聽到沒有!”


    韓信默然不語。


    “難不成你是啞巴,聽不見我說的話嗎!既然是個膽小鬼,你就爬過我的胯下吧!”


    對方存心糾纏。


    韓信凝視著對方的臉,片刻後,當場趴下來,鑽過這名年輕人的胯下。


    這件事情傳遍了整個淮陰街。


    項梁呼應陳勝、吳廣之造反,率兵經過淮陰附近時,韓信曾經投身這個軍團,不過,並沒有受到特別重用,被派任的隻是下士程度的職位。項梁陣亡改由項羽接任為楚之領袖後,韓信才晉升為將校。此時,他為了出人頭地,曾經提出頗多建言。但項羽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採用下級將校的獻策。


    秦滅亡後,韓信知道在項羽麾下永遠不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便轉向投靠被封蜀地的劉邦陣營。實際上,並不是被挖角,而是好不容易找到門路投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