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踢落的小孩一定會被手腳利落的夏侯嬰救起——這一點,早在劉邦的計算之內。


    後來受封為汝陰侯的夏侯嬰,過去在沛縣擔任的是廄司禦職務,從事驛亭(驛站)馭者工作。劉邦當時的職位是驛站站長,與夏侯嬰朝夕相處。因此,夏侯嬰與劉邦一家人的情誼非比尋常。對馭術純熟的他而言,救起從馬車上掉落的人,根本不算一回事。


    《史記》中的這段記載,把劉邦描寫成一個極為無情的父親。事實上,劉邦愛子心切,所以委託審食其這麽一個可靠的人物照顧他留在沛縣的家族。由於審食其及時將劉邦家人分散,兩名孩子才有獲救機會。


    喬裝的審食其伺候劉邦父親及呂氏,卻被楚軍發現而被俘。


    楚軍追著敗走的漢軍直向西方。


    項羽搭乘的是豪華禦車,坐在偌大車廂裏的隻有項羽和愛妾虞姬。


    不用說徒步兵卒,連騎馬的高級幕僚都已疲憊不堪。雖然如此,他也不會叫他們到禦車上同乘。不知辛勞為何物的他,自然不會體貼別人。不知體貼別人,就是沒有同情心。


    “所以我常說,打仗非贏不可。而為了贏,需要的是強大力量。力量就是一切……一個人絕對要有拔山之力。”坐在禦車裏的項羽,撫摸著虞姬的手說。


    劉邦被擊破後,跟隨他的諸侯紛紛投靠項羽,這是因為“力量”的緣故。在項羽看來,能夠收復彭城,確實是靠將兵勇猛的力量。但這個力量其實是來自故鄉被蹂躪的憤怒,項羽沒有理解到這一點。


    為了做給別人看,而把自己孩子從馬車上踢落,要項羽做和劉邦同樣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的。項羽連這樣做會有什麽效果都無法理解。


    “大王實在偉大……”虞姬以恍惚的神情望著項羽的臉。


    項羽擁抱了她。這是四月天,所以禦車沒有放下垂幕。行軍將兵對禦車裏項羽擁抱虞姬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大家在看著……”在項羽懷抱裏的虞姬掙紮著說。


    “讓他們看到有什麽關係!”項羽更加抱緊虞姬。自己的女人想抱就抱,有什麽顧忌!想要學我,就得成為像我這樣的霸王!不過,這要有力量才能做得到。你們有這個本事嗎!


    從幕僚以下到兵卒,全都拋妻棄子而從軍。看到毫無顧忌擁抱愛人的項羽時,他們不禁想起留在故鄉的妻子。


    這個時候,劉邦在下邑附近與周呂侯的軍隊相會。周呂侯是劉邦正室呂氏的兄長。劉邦以自己的部隊為骨幹,逐次收編敗走而潛匿各地的士兵,已略具軍隊規模,並以此姿態進入滎陽城。


    如今,在項羽軍追擊的情況之下,他唯有逃回關中一途。倘若想要留在關中爭霸天下,就得把項羽軍隊牽製在某個地方,並利用這個時間重整旗鼓。劉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遂煽動諸侯中最易動搖的九江王黥布造反。


    項羽於對齊之際,曾對諸侯下達動員令,而黥布卻隻派出數千士兵之事已如前述。項羽對黥布耿耿於懷,遂連連派人以嚴厲態度詰問,並要他有所說明。


    “莫非項王有意討伐我?”黥布正為此日夜擔心。


    洞悉項羽性格的黥布,因此態度動搖。而劉邦利用的就是這一點。


    接到黥布造反之情報時,項羽以項聲及龍且為將軍,派兵討伐。結果,黥布被破,由間道逃走投向漢。劉邦因而達到將項羽牽製在一個地方達數月之久的目的。


    劉邦利用這個時間逃進滎陽城,一方麵讓士兵養精蓄銳,另一方麵築造到黃河的防禦道路,企圖藉此得到敖倉的糧食。


    敖倉是秦始皇在滎陽西北敖山的糧食倉庫基地。隻要確保這個地方,糧食問題就不必顧慮。


    劉邦以此為基地,派韓信和張耳出兵平定北方的趙地,並且斬了趙王歇和陳餘。也就是說,陳餘喪命於昔日摯友張耳手下。


    劉邦封張耳為趙王。


    張耳於兩年後去世,由兒子張敖繼位為趙王。張敖後來成為劉邦女婿。也就是說,在下邑被父親劉邦從馬車上踢落的魯元公主,成了張敖的妻子。


    劉邦的北伐終告成功,而東奔西走的項羽,就在這個時候對劉邦的所在地滎陽發動攻擊。


    項羽對聯結滎陽和敖倉的補給路線,展開重點攻擊,補給線一旦中斷,滎陽就會失去糧食來源。


    不久,項羽停止攻打劉邦補給線,改為包圍滎陽城。


    劉邦逃到此地是漢二年五月間之事,項羽圍城則由三年四月開始。


    糧食來源有問題的軍隊,當然無法長久打仗。


    劉邦為此大傷腦筋。


    “我可以不要天下,能夠保住關中就心滿意足……我們以滎陽之西歸漢,以東歸楚為條件,和他談和如何?”劉邦和幕僚討論。


    “這天下二分之計是行不通的。”張良說。


    “為什麽?”


    “隻要項羽陣營中有大軍師範增,他們絕對不會接受這個條件。主上要試,那倒無妨,不過,最好是想辦法使範增脫離項羽陣營。”


    劉邦還是派了使者至項羽處做“二分計”的提案,果然被拒。


    “漢已搖搖欲墜,此時不一鼓作氣將之攻滅,以後一定會後悔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